第408頁
得此下場,誰知江太妃是不是在警告他們?
這邊的官員,如若不依附於江家,聽從廣郡王號令,是否也會落得跟那傅成章一家同樣的下場?
人心浮動,只是江西從前是廣郡王封地,江家在當地紮根頗深,所以沒有第一時間被紕漏出來。
此後,因先帝刻意疏遠,謝家和魏家各自都有了些想法,魏昌宏是在先帝身上下文章,謝郁維則是早早地開始為自己另擇『賢』主。
施元夕抬眸,目光冷沉地看向殿上的人。
謝郁維的身影,和幾年之前放棄婚約時重合。
他所行之事,向來都是為著權勢,從前是,如今更是。
會選中廣郡王這樣明顯才能與賢名都不足的皇室,也並非是他被廣郡王或者江太妃所蒙蔽。
而是這二人,一開始就符合他的標準!
有權勢傍身,卻又聰慧不足,身上還有著如此明顯的把柄和短板。
就仿佛是為他的權臣之路量身定製的一般。
他主動接觸江太妃,替其將傅成章一事料理得乾淨利落,還一路護送其回京。
所有舉動,看似好像沒有殺人,實則卻比殺人更加惡劣。
謝郁維明知道江太妃母子是什麼樣的人,卻為著自身權勢,為日後謝家的繁榮昌盛,不惜一切代價扶持對方上位。
「傅成章一事後。」施元夕抬步上前,目光落在謝郁維的身上,道:「江西許多官員,貶的貶,罰的罰,另有一兩位身死殞命。」
「謝大人可知是為何?」
第131章 斬首示眾
回答她的話之人,卻不是那謝郁維,而是王瑞平。
王瑞平面容沉肅,上前道:「近些年間,江西官員的調令多出自於中書省,謝大人經由蔣譚明之手,在當地培植心腹。」
「官員任命、升遷實際都由謝氏把控,江西當地的官員更是唯謝大人馬首是瞻,有關當地的重要事務,皆會命人快馬加鞭傳往京城,等候謝大人旨令。」
這些事情,皆是王瑞平結合刑部審訊蔣譚明的案宗,比對吏部官員調遣升任記錄所得。
他兒子王恆之為了查得真相,險些命喪江南,幸得他們在危機關頭生出急智,將王恆之送往江南徐氏的地界,尋求水軍庇護。
所得的證據和證人則是跟隨李謂改頭換面,直接走水路入京。
雙管齊下,方才保住王恆之性命,且還順利將證物送往京城。
王恆之都這般努力了,他這做老子的自然不能有半分懈怠,近一個月的時間,當真讓他找到證據,直指謝郁維。
廣郡王看著王瑞平呈上去的卷宗,心頭直發慌,偏那往常在朝上呼風喚雨的謝郁維成了啞巴,眼瞧著謝郁維始終沒有反應,廣郡王終是按捺不住,強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開口說話時,聲音卻帶著幾分顫抖,他高聲道:
「那傅家失火原就是意外,當地的父母官已經下了定論,此事在江西人盡皆知,你卻平白編造出這等故事來構陷本王,施元夕,你究竟是何居心!?」
江太妃手底下的官員見狀,亦是忙不迭出面為其辯解:
「施大人自己也說,這是一樁駭人聽聞的滅門慘案,如若此事當真是太妃所為,為何這麼多年來都沒傳出任何風聲?」
「不錯,若非意外,這一百七十三人家中親屬為何不上書陳情?就這麼眼睜睜看著親人遭人害死?」
「皇上,施元夕之話多為猜測臆斷,而無半點證據,郡王爺純良,絕不可能犯下這等惡事,請皇上明鑑!」
施元夕冷眼看向他們:「為了能與這件事情撇脫干係,江太妃和謝大人確實是煞費苦心。」
「不光將整個江西掌控在手中,且還封住了所有知情人的口,除去那兩名離奇死亡的官員外,其他遭到貶斥的官員,原本就與傅成章沒什麼交情,有的根本就不清楚傅家之事。」
「另外一些……縱是猜到了什麼,也不敢與權勢滔天的謝大人相為敵。」
官場上口風一致,咬定傅家之事是意外,大梁不是現代,消息傳播速度緩慢。
那傅成章本就沒幾個親人,其家鄉離江西極遠,鞭長莫及。
餘下的,就只是一些平頭百姓,又哪裡能同沆瀣一氣的官老爺們抗衡?
「為保萬無一失,官員甚至還將此案卷宗徹底銷毀。」施元夕冷眼看著謝郁維:「謝大人在朝上隻手遮天,連前任吏部尚書都能隨意驅使,遮掩這些事情,對大人而言,算不得太難。」
謝郁維聽得這番話,終是輕抬眸看向了她。
他眼中情緒難辨,森然一片。
他將消息封鎖至今,到底還是被她揭破。
到得如今,他只好奇她究竟用了什麼樣的法子,才在他打掃得如此乾淨的情況下找到確切證據的。
施元夕沉聲道:「凡做過的事情,便不可能了無痕跡。」
「謝大人深諳官場法則,又讓官員封了底下人的口,從官府及傅家下人親眷的口中,是問不出些什麼來的。」
「可一百七十三人遭到滅口,又怎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施元夕微頓,漆黑的眼眸對上了他的,她冷聲道:「傅家並非住在深山老林中,便是附近的鄰居被謝大人封了口,傅家人的求救聲,還是喚來了其他人。」
「傅家遭遇滅口當晚,縣衙衙役孫帆聽到呼叫聲,曾提刀趕去傅家,親眼看見有人往傅家院中 潑灑火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邊的官員,如若不依附於江家,聽從廣郡王號令,是否也會落得跟那傅成章一家同樣的下場?
人心浮動,只是江西從前是廣郡王封地,江家在當地紮根頗深,所以沒有第一時間被紕漏出來。
此後,因先帝刻意疏遠,謝家和魏家各自都有了些想法,魏昌宏是在先帝身上下文章,謝郁維則是早早地開始為自己另擇『賢』主。
施元夕抬眸,目光冷沉地看向殿上的人。
謝郁維的身影,和幾年之前放棄婚約時重合。
他所行之事,向來都是為著權勢,從前是,如今更是。
會選中廣郡王這樣明顯才能與賢名都不足的皇室,也並非是他被廣郡王或者江太妃所蒙蔽。
而是這二人,一開始就符合他的標準!
有權勢傍身,卻又聰慧不足,身上還有著如此明顯的把柄和短板。
就仿佛是為他的權臣之路量身定製的一般。
他主動接觸江太妃,替其將傅成章一事料理得乾淨利落,還一路護送其回京。
所有舉動,看似好像沒有殺人,實則卻比殺人更加惡劣。
謝郁維明知道江太妃母子是什麼樣的人,卻為著自身權勢,為日後謝家的繁榮昌盛,不惜一切代價扶持對方上位。
「傅成章一事後。」施元夕抬步上前,目光落在謝郁維的身上,道:「江西許多官員,貶的貶,罰的罰,另有一兩位身死殞命。」
「謝大人可知是為何?」
第131章 斬首示眾
回答她的話之人,卻不是那謝郁維,而是王瑞平。
王瑞平面容沉肅,上前道:「近些年間,江西官員的調令多出自於中書省,謝大人經由蔣譚明之手,在當地培植心腹。」
「官員任命、升遷實際都由謝氏把控,江西當地的官員更是唯謝大人馬首是瞻,有關當地的重要事務,皆會命人快馬加鞭傳往京城,等候謝大人旨令。」
這些事情,皆是王瑞平結合刑部審訊蔣譚明的案宗,比對吏部官員調遣升任記錄所得。
他兒子王恆之為了查得真相,險些命喪江南,幸得他們在危機關頭生出急智,將王恆之送往江南徐氏的地界,尋求水軍庇護。
所得的證據和證人則是跟隨李謂改頭換面,直接走水路入京。
雙管齊下,方才保住王恆之性命,且還順利將證物送往京城。
王恆之都這般努力了,他這做老子的自然不能有半分懈怠,近一個月的時間,當真讓他找到證據,直指謝郁維。
廣郡王看著王瑞平呈上去的卷宗,心頭直發慌,偏那往常在朝上呼風喚雨的謝郁維成了啞巴,眼瞧著謝郁維始終沒有反應,廣郡王終是按捺不住,強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開口說話時,聲音卻帶著幾分顫抖,他高聲道:
「那傅家失火原就是意外,當地的父母官已經下了定論,此事在江西人盡皆知,你卻平白編造出這等故事來構陷本王,施元夕,你究竟是何居心!?」
江太妃手底下的官員見狀,亦是忙不迭出面為其辯解:
「施大人自己也說,這是一樁駭人聽聞的滅門慘案,如若此事當真是太妃所為,為何這麼多年來都沒傳出任何風聲?」
「不錯,若非意外,這一百七十三人家中親屬為何不上書陳情?就這麼眼睜睜看著親人遭人害死?」
「皇上,施元夕之話多為猜測臆斷,而無半點證據,郡王爺純良,絕不可能犯下這等惡事,請皇上明鑑!」
施元夕冷眼看向他們:「為了能與這件事情撇脫干係,江太妃和謝大人確實是煞費苦心。」
「不光將整個江西掌控在手中,且還封住了所有知情人的口,除去那兩名離奇死亡的官員外,其他遭到貶斥的官員,原本就與傅成章沒什麼交情,有的根本就不清楚傅家之事。」
「另外一些……縱是猜到了什麼,也不敢與權勢滔天的謝大人相為敵。」
官場上口風一致,咬定傅家之事是意外,大梁不是現代,消息傳播速度緩慢。
那傅成章本就沒幾個親人,其家鄉離江西極遠,鞭長莫及。
餘下的,就只是一些平頭百姓,又哪裡能同沆瀣一氣的官老爺們抗衡?
「為保萬無一失,官員甚至還將此案卷宗徹底銷毀。」施元夕冷眼看著謝郁維:「謝大人在朝上隻手遮天,連前任吏部尚書都能隨意驅使,遮掩這些事情,對大人而言,算不得太難。」
謝郁維聽得這番話,終是輕抬眸看向了她。
他眼中情緒難辨,森然一片。
他將消息封鎖至今,到底還是被她揭破。
到得如今,他只好奇她究竟用了什麼樣的法子,才在他打掃得如此乾淨的情況下找到確切證據的。
施元夕沉聲道:「凡做過的事情,便不可能了無痕跡。」
「謝大人深諳官場法則,又讓官員封了底下人的口,從官府及傅家下人親眷的口中,是問不出些什麼來的。」
「可一百七十三人遭到滅口,又怎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施元夕微頓,漆黑的眼眸對上了他的,她冷聲道:「傅家並非住在深山老林中,便是附近的鄰居被謝大人封了口,傅家人的求救聲,還是喚來了其他人。」
「傅家遭遇滅口當晚,縣衙衙役孫帆聽到呼叫聲,曾提刀趕去傅家,親眼看見有人往傅家院中 潑灑火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