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王逸是覺得太妃贏不了,所以才轉投了朱建光的陣營嗎?自己主動獻身,正好給了對方靠過來的藉口?
那自己豈不是虧了。
今天朱建光是在書房吃的飯,錢薇被擠兌到屋外等著撤盤了。她正要把食盒放到一邊的欄杆上,偷會懶,就見到劉先生過來了。
錢薇忙把食盒重新拎好,規規矩矩道:“劉先生好,劉先生是要見郡王嗎?郡王正在用膳。”
劉先生對院子裡唯一一個懂規矩的人印象頗深,他和氣一笑,道:“那我就等一等。”
錢薇左右看看,推開一旁耳房的門:“先生請裡面坐。”
錢薇把食盒往旁邊柜子上一放,去茶水間沏了茶,拿了糕點,端給劉先生用。
“你是哪的人?”劉先生問道。
“通州城。”錢薇低聲道,她知道,劉先生這是替朱建光問的。
“哦,逃難來的吧?”劉先生唏噓道,“家裡還有人嗎?”
“沒有了。”
“你可許過人家?”
“嫁過人。”
劉先生便頓了頓,道:“娘家、夫家都沒人了?”
“先生,奴婢是獨戶女。”錢薇淡淡一笑,不以為意道。
劉先生哦了一聲,一臉惋惜。
“家境不錯吧?”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然是不能和郡王府比的。”
談話便告一段落了,錢薇等了會,見劉先生沒有要問的了,便續上茶,掩門出去,在外面候著了。
過了一會,朱建光吃完了飯,錢薇進耳房拎食盒準備收盤子,順道把劉先生請回到了書房外。
朱建光的眼神在錢薇的身上一觸即走,他讓人重新上了茶,請劉先生落座。
“先生怎麼這個時候來了?”
“臨時有事,來向郡王告假。”劉先生恭敬道,“老娘病了,做兒子的要回家一趟。”
朱建光擔憂道:“嚴重嗎?我這有些養身的藥材,你看有沒有用得上的。”
“糙民不敢,謝郡王厚愛。”劉先生道,“糙民這就走了,約莫三五天便回來。”
“在家多留幾日也無妨,正好我也躲個懶。”朱建光笑道,看著劉先生走了出去,恢復了平日裡面無表情的樣子。
是劉先生特意站在錢薇身邊,讓他能順道看到錢薇,還是錢薇有意站在劉先生身邊,讓他能順道看見她?
錢薇並不像是會使這種無關緊要的小聰明的人,那樣反而會引人反感。
該啟用她了嗎?不,還不到時候。可是先生剛特意提點過他。
朱建光低頭想了會,走到窗邊向院裡望去。錢薇剛送完食盒、從廚房回來,手裡還拿著一盒蔡娘子“賞”她的蘇餅。
錢家的習慣,每日除了一日三餐,是不許吃東西的。逃難時自然是顧不上守規矩,進了郡王府,錢薇便又將這習慣撿了起來。她鮮少同那些侍女一般嗑花生、瓜子,吐一地的果殼,只在早、午飯吃得半飽後,就著茶水吃一塊糕點。
因為不用在主子跟前伺候,錢薇幾乎都不上妝,只戴一對銀耳環,頭髮只梳最普通的雙垂鬢,兩邊各簪一朵清晨摘下的夾竹桃花。
錢薇的這些“特異”之處,就算朱建光不主動去注意,他身邊那些嘰嘰喳喳不得安生的侍女在嘲笑錢薇土老帽的時候,全都一字不落的抖摟給了他聽。
兩個侍女堵住了錢薇,將那蘇餅討了去,當即打開盒子開吃。錢薇淡然地繞過她們,回了自己的屋子,消失在朱建光的視線中。
她不氣不惱,不鄙夷不抗拒,是因為多年良好的教育讓她不要和這些人計較,是因為她知道,這些人在這個院子,待不久的。
朱建光和錢薇的沉默不是縱容、默許、無可奈何,他們的眼睛,從來也沒放在這些宵小的身上。
那麼,剛才書房外的那幅畫面,只不過是一個侍女應履行的本分,她將客人帶到了朱建光面前,就是這麼簡單。
想到這,朱建光在心裡嘆了口氣,爹還在時,這樣的場景是多麼的習以為常啊!這個郡王府都要被那個老妖婆,禍害成什麼樣了啊!
半個月後,劉先生回來了,一同回來的,是他在城外村裡的母親、妻子。太妃撥了郡王府後面那條街的一個小院子給劉先生一家三口住,朱建光讓人取了些被褥、布料等物,命錢薇送過去了。
劉先生的母親王氏是個面容嚴厲的老婦人,兒媳英氏是個典型的孝順小媳婦,一切唯婆婆、丈夫馬首是瞻。這次她們進城,是王氏的意思,劉先生已經二十七了,還沒有子嗣,王氏這是急了。
王氏一見到錢薇那身打扮,就猜到她是在守孝。年輕姑娘,誰不喜歡戴點紅戴點金的,就是英氏,腕子上都帶個金鐲子呢。
反正以錢薇和小郡王的年齡差,她絕對不可能是在避寵。
錢薇恭恭敬敬地轉達了朱建光對王氏婆媳到來的欣喜之情,以及對劉先生的倚重之意。
英氏聽了,雖未說話,眼中全是喜意,和對夫君的自豪之情。王氏不亢不卑地收下了東西,只說了一句:“老身多謝郡王厚愛,愧不敢當。”
錢薇粗略環視了一眼屋內,道:“可有什麼缺的?”
“沒有缺的。”王氏道。
“老太太身體可大好了?”
“這個年紀,大好是不可能了,不拖累人就好了。”王氏忍不住念叨了句,“就是希望在閉眼前,能抱一抱孫子,不然去了地下,怎麼跟他爹交代啊!”
這事是王氏的一個心魔,壓在她心裡很久了,所以才會對著錢薇這個第一次見面的王府侍女念叨。
錢薇笑道:“老太太是有福之人,這個願望一定會實現的。俗話說,好事多磨,也許一來就來一對孫子呢!”
王氏聽了,難得露了一絲笑意:“借你吉言了。”
就在一年後,英氏生下了一對男嬰,讓王氏終於能夠如願,笑著溘然長逝了。
只可惜,當年離開漢陽城時,他們沒能帶上劉先生一家。後來朱建光登基後,第一時間下旨去尋劉先生,也不曉得找到了沒。
錢薇又客氣了幾句,就告辭了。她走後,王氏才對英氏道:“郡王身邊,難得有個懂規矩的人。”
“媳婦看,她也是大家閨秀出身,怕是落難了,才會到郡王府做奴婢。”
王氏嘆了口氣,望著郡王府的方向,喃喃道:“郡王也是不容易。”
英氏有些擔心,丈夫跟著這麼個主子,不會一起倒了吧?可是老郡王對劉家有恩,婆婆和丈夫都鐵了心要追隨小郡王,她做兒媳婦的,也不敢說什麼。
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第九世
上輩子,錢薇並沒有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劉先生以及他的家人身上,郡王府後宅的事就已經夠她耗神的了。
可如今她已經知道了,朱建光繞過她,繞過他們所有人,做好了登基的準備工作。錢薇才不信,朱建光的皇帝位子,是打天上掉下來的。她甚至暗搓搓地懷疑,昌王就是被忽悠給朱建光當墊腳石的。昌王反了,死了,成就了朱建光的風光。
那自己豈不是虧了。
今天朱建光是在書房吃的飯,錢薇被擠兌到屋外等著撤盤了。她正要把食盒放到一邊的欄杆上,偷會懶,就見到劉先生過來了。
錢薇忙把食盒重新拎好,規規矩矩道:“劉先生好,劉先生是要見郡王嗎?郡王正在用膳。”
劉先生對院子裡唯一一個懂規矩的人印象頗深,他和氣一笑,道:“那我就等一等。”
錢薇左右看看,推開一旁耳房的門:“先生請裡面坐。”
錢薇把食盒往旁邊柜子上一放,去茶水間沏了茶,拿了糕點,端給劉先生用。
“你是哪的人?”劉先生問道。
“通州城。”錢薇低聲道,她知道,劉先生這是替朱建光問的。
“哦,逃難來的吧?”劉先生唏噓道,“家裡還有人嗎?”
“沒有了。”
“你可許過人家?”
“嫁過人。”
劉先生便頓了頓,道:“娘家、夫家都沒人了?”
“先生,奴婢是獨戶女。”錢薇淡淡一笑,不以為意道。
劉先生哦了一聲,一臉惋惜。
“家境不錯吧?”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然是不能和郡王府比的。”
談話便告一段落了,錢薇等了會,見劉先生沒有要問的了,便續上茶,掩門出去,在外面候著了。
過了一會,朱建光吃完了飯,錢薇進耳房拎食盒準備收盤子,順道把劉先生請回到了書房外。
朱建光的眼神在錢薇的身上一觸即走,他讓人重新上了茶,請劉先生落座。
“先生怎麼這個時候來了?”
“臨時有事,來向郡王告假。”劉先生恭敬道,“老娘病了,做兒子的要回家一趟。”
朱建光擔憂道:“嚴重嗎?我這有些養身的藥材,你看有沒有用得上的。”
“糙民不敢,謝郡王厚愛。”劉先生道,“糙民這就走了,約莫三五天便回來。”
“在家多留幾日也無妨,正好我也躲個懶。”朱建光笑道,看著劉先生走了出去,恢復了平日裡面無表情的樣子。
是劉先生特意站在錢薇身邊,讓他能順道看到錢薇,還是錢薇有意站在劉先生身邊,讓他能順道看見她?
錢薇並不像是會使這種無關緊要的小聰明的人,那樣反而會引人反感。
該啟用她了嗎?不,還不到時候。可是先生剛特意提點過他。
朱建光低頭想了會,走到窗邊向院裡望去。錢薇剛送完食盒、從廚房回來,手裡還拿著一盒蔡娘子“賞”她的蘇餅。
錢家的習慣,每日除了一日三餐,是不許吃東西的。逃難時自然是顧不上守規矩,進了郡王府,錢薇便又將這習慣撿了起來。她鮮少同那些侍女一般嗑花生、瓜子,吐一地的果殼,只在早、午飯吃得半飽後,就著茶水吃一塊糕點。
因為不用在主子跟前伺候,錢薇幾乎都不上妝,只戴一對銀耳環,頭髮只梳最普通的雙垂鬢,兩邊各簪一朵清晨摘下的夾竹桃花。
錢薇的這些“特異”之處,就算朱建光不主動去注意,他身邊那些嘰嘰喳喳不得安生的侍女在嘲笑錢薇土老帽的時候,全都一字不落的抖摟給了他聽。
兩個侍女堵住了錢薇,將那蘇餅討了去,當即打開盒子開吃。錢薇淡然地繞過她們,回了自己的屋子,消失在朱建光的視線中。
她不氣不惱,不鄙夷不抗拒,是因為多年良好的教育讓她不要和這些人計較,是因為她知道,這些人在這個院子,待不久的。
朱建光和錢薇的沉默不是縱容、默許、無可奈何,他們的眼睛,從來也沒放在這些宵小的身上。
那麼,剛才書房外的那幅畫面,只不過是一個侍女應履行的本分,她將客人帶到了朱建光面前,就是這麼簡單。
想到這,朱建光在心裡嘆了口氣,爹還在時,這樣的場景是多麼的習以為常啊!這個郡王府都要被那個老妖婆,禍害成什麼樣了啊!
半個月後,劉先生回來了,一同回來的,是他在城外村裡的母親、妻子。太妃撥了郡王府後面那條街的一個小院子給劉先生一家三口住,朱建光讓人取了些被褥、布料等物,命錢薇送過去了。
劉先生的母親王氏是個面容嚴厲的老婦人,兒媳英氏是個典型的孝順小媳婦,一切唯婆婆、丈夫馬首是瞻。這次她們進城,是王氏的意思,劉先生已經二十七了,還沒有子嗣,王氏這是急了。
王氏一見到錢薇那身打扮,就猜到她是在守孝。年輕姑娘,誰不喜歡戴點紅戴點金的,就是英氏,腕子上都帶個金鐲子呢。
反正以錢薇和小郡王的年齡差,她絕對不可能是在避寵。
錢薇恭恭敬敬地轉達了朱建光對王氏婆媳到來的欣喜之情,以及對劉先生的倚重之意。
英氏聽了,雖未說話,眼中全是喜意,和對夫君的自豪之情。王氏不亢不卑地收下了東西,只說了一句:“老身多謝郡王厚愛,愧不敢當。”
錢薇粗略環視了一眼屋內,道:“可有什麼缺的?”
“沒有缺的。”王氏道。
“老太太身體可大好了?”
“這個年紀,大好是不可能了,不拖累人就好了。”王氏忍不住念叨了句,“就是希望在閉眼前,能抱一抱孫子,不然去了地下,怎麼跟他爹交代啊!”
這事是王氏的一個心魔,壓在她心裡很久了,所以才會對著錢薇這個第一次見面的王府侍女念叨。
錢薇笑道:“老太太是有福之人,這個願望一定會實現的。俗話說,好事多磨,也許一來就來一對孫子呢!”
王氏聽了,難得露了一絲笑意:“借你吉言了。”
就在一年後,英氏生下了一對男嬰,讓王氏終於能夠如願,笑著溘然長逝了。
只可惜,當年離開漢陽城時,他們沒能帶上劉先生一家。後來朱建光登基後,第一時間下旨去尋劉先生,也不曉得找到了沒。
錢薇又客氣了幾句,就告辭了。她走後,王氏才對英氏道:“郡王身邊,難得有個懂規矩的人。”
“媳婦看,她也是大家閨秀出身,怕是落難了,才會到郡王府做奴婢。”
王氏嘆了口氣,望著郡王府的方向,喃喃道:“郡王也是不容易。”
英氏有些擔心,丈夫跟著這麼個主子,不會一起倒了吧?可是老郡王對劉家有恩,婆婆和丈夫都鐵了心要追隨小郡王,她做兒媳婦的,也不敢說什麼。
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第九世
上輩子,錢薇並沒有過多地將注意力放在劉先生以及他的家人身上,郡王府後宅的事就已經夠她耗神的了。
可如今她已經知道了,朱建光繞過她,繞過他們所有人,做好了登基的準備工作。錢薇才不信,朱建光的皇帝位子,是打天上掉下來的。她甚至暗搓搓地懷疑,昌王就是被忽悠給朱建光當墊腳石的。昌王反了,死了,成就了朱建光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