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黎昭詫異地看向青衫帝王,只踟躇一瞬,就提裙跑下城樓,在晨風中奔跑起來,穿過城門,越過護城河,朝那牽著黑色駿馬的青年奔去。
仿若去擁抱屬於她的春風。
「容與!」
女子氣喘吁吁,在越過護城河的一剎,被那身穿甲冑的年輕將領抱住。
他們相擁在熹微日光中,互訴衷腸。
「等我。」
「我會的。」黎昭在齊容與的懷中抬頭,顫著指尖去觸碰他的面龐,描摹他的眉眼口鼻,感受他微涼的體溫,「照顧好自己。」
齊容與笑了,笑如春風,「我也會的。」
還會儘量照顧到他們的祖父。
黎昭不想哭,忍淚目送青年牽馬追上隊伍,直到再也看不到,她又快速跑回城頭,眺望大軍遠去的方向,無聲與夫君、祖父、將士們作別。
肩頭輕輕一沉,她扭頭看去,見青衫遞上一張錦帕。
蕭承淡笑,「別誤會,『居心』純良。朕為他們照顧你,何嘗不是投桃報李呢。」
「倒也不必。」黎昭沒接帕子,用指腹擦了擦眼角,深吸一口氣,舒展心弦,然後單手搭在牆垛上,目不斜視,「臣婦能照顧好自己。」
臣婦......
蕭承怔然,他看著長大的姑娘成了別人的妻子,於他多惆悵,又不那麼惆悵。
除了情,人還可以有其他情緒,不能一味沉溺得不到的。
他的情猶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默默守護。
「皇姐已去修行,朕都沒理由邀你入宮了。回府歇著吧,不必太憂慮,這場仗,咱們十拿九穩。」
黎昭搖搖食指,「陛下此言差矣,是我方必勝。」
無需點破前世記憶,兩人心知肚明,蕭承負手朗笑,已許久不曾這般肆意地笑。
「朕還是有些惋惜,若你是朕的皇后,你我皆可『看』透人心,可謂無敵。」
「天下沒有無暇的白璧,人的一生終有遺憾,臣婦倒希望陛下的遺憾與我無關。」
「那是朕的遺憾,是朕的事,與你的確無關。」
兩人站在微風裡,面向大軍遠去的方向,說著互知的秘密,彼此間,忽然在這一刻能夠雲淡風輕地相處了。
黎昭回到侯府,執筆寫下一封寄給婆母的書信。
她在信中閒話家常,還慰問了阮氏的近況,簡單一筆提及,即便沒有關於阮氏的回音,她也覺得無所謂,該給的關切給到了,問心無愧。她與阮氏始終疏離,這份疏離與阮氏的所作所為有關,若非齊思游逝去,她連最起碼的慰問都不會給予。
當然,阮氏也無需她的關心,還會覺得她虛偽。
白露前後,黎昭收到婆母的回信,字裡行間透著對黎昭的關心。
信的末尾,姜漁提到阮氏的近況,阮氏變得時而沉默寡言,時而情緒失控,行屍走肉似的,失了往日的風光。齊思游和阮氏的子嗣是個十來歲的少年,如今養在姜漁身邊。
黎昭默嘆,折好信裝進匣子裡。
入睡前,黎昭翻看起黃曆,再有一個來月就是中秋了,也不知出征的將士們能否吃上月餅。
這一年的中秋,宮裡沒有辦宴,帝王與重臣們秉燭夜談,忙得不可開交。黎昭則與娘家人帶著小童齊軒登高賞月。
幾人坐在青草茵茵的山坡,手邊擺著幾個食盒,盛放各式各樣的月餅。
黎昭陪齊軒說著話兒,耐性十足,聽小童說自己長大後也要做將軍,黎昭笑了笑,學齊容與豎起大拇指。
被無聲鼓勵,齊軒躍躍欲試,當即就要為眾人展示一套拳法。
他的腰間懸掛一隻嶄新的酒葫蘆,裡面沒有酒,因為魏謙和齊容與都曾對他耳提面命,只有長大了才能飲酒。他記下了,句句都記得。
打完一套拳,溢出薄汗的小童坐在黎昭身邊,「黎姐姐,公子他們能在春日前回來嗎?」
黎昭望著大箋的方向,皺了皺臉,又展顏。
月如銀盤映在山坡下的溪水中,又大又亮,皎皎,圓圓。
黎昭拿起一塊月餅,錯位遮住溪水中的月影,似將水中月變為掌心的月餅,遞給齊軒。
她柔聲答道:「會的。」
歸期未必是春日前,或許是陽春山花爛漫時,或許是仲夏瓜果成熟時,或許是深秋紅了楓葉又黃了銀杏時,或許是一年、兩年、三年後。
她會等他,等他與祖父、將士們凱旋。
第69章
寒冬臘月, 殘陽如血,隨著夜幕褪盡霞光,周遭陷入黑沉。
一路人馬仍在廝殺, 打得大箋守城將士潰不成軍。
齊容與帶隊攻入一座臨近大箋皇都的城池後,下令不可欺辱城中百姓, 違令者, 斬立決。
暫得休憩,齊容與捂著受傷的左臂坐到一棵老樹旁, 由軍醫處理傷口。
齊笙牧來到弟弟身邊,接過軍醫手裡的金瘡藥和布條,像模像樣為弟弟包紮, 「再有七百里, 就是大箋的都城,別忘了陛下曾斷定,大箋皇帝已備好逃竄的路線,讓咱們事先派遣人馬進行埋伏。」
「忘不了的, 不過還是先探虛實吧,確保萬無一失, 以防掉進陷阱。」左臂上刀傷觸目驚心, 齊容與嘶一聲, 不滿地睨了兄長一眼,「輕點。」<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仿若去擁抱屬於她的春風。
「容與!」
女子氣喘吁吁,在越過護城河的一剎,被那身穿甲冑的年輕將領抱住。
他們相擁在熹微日光中,互訴衷腸。
「等我。」
「我會的。」黎昭在齊容與的懷中抬頭,顫著指尖去觸碰他的面龐,描摹他的眉眼口鼻,感受他微涼的體溫,「照顧好自己。」
齊容與笑了,笑如春風,「我也會的。」
還會儘量照顧到他們的祖父。
黎昭不想哭,忍淚目送青年牽馬追上隊伍,直到再也看不到,她又快速跑回城頭,眺望大軍遠去的方向,無聲與夫君、祖父、將士們作別。
肩頭輕輕一沉,她扭頭看去,見青衫遞上一張錦帕。
蕭承淡笑,「別誤會,『居心』純良。朕為他們照顧你,何嘗不是投桃報李呢。」
「倒也不必。」黎昭沒接帕子,用指腹擦了擦眼角,深吸一口氣,舒展心弦,然後單手搭在牆垛上,目不斜視,「臣婦能照顧好自己。」
臣婦......
蕭承怔然,他看著長大的姑娘成了別人的妻子,於他多惆悵,又不那麼惆悵。
除了情,人還可以有其他情緒,不能一味沉溺得不到的。
他的情猶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默默守護。
「皇姐已去修行,朕都沒理由邀你入宮了。回府歇著吧,不必太憂慮,這場仗,咱們十拿九穩。」
黎昭搖搖食指,「陛下此言差矣,是我方必勝。」
無需點破前世記憶,兩人心知肚明,蕭承負手朗笑,已許久不曾這般肆意地笑。
「朕還是有些惋惜,若你是朕的皇后,你我皆可『看』透人心,可謂無敵。」
「天下沒有無暇的白璧,人的一生終有遺憾,臣婦倒希望陛下的遺憾與我無關。」
「那是朕的遺憾,是朕的事,與你的確無關。」
兩人站在微風裡,面向大軍遠去的方向,說著互知的秘密,彼此間,忽然在這一刻能夠雲淡風輕地相處了。
黎昭回到侯府,執筆寫下一封寄給婆母的書信。
她在信中閒話家常,還慰問了阮氏的近況,簡單一筆提及,即便沒有關於阮氏的回音,她也覺得無所謂,該給的關切給到了,問心無愧。她與阮氏始終疏離,這份疏離與阮氏的所作所為有關,若非齊思游逝去,她連最起碼的慰問都不會給予。
當然,阮氏也無需她的關心,還會覺得她虛偽。
白露前後,黎昭收到婆母的回信,字裡行間透著對黎昭的關心。
信的末尾,姜漁提到阮氏的近況,阮氏變得時而沉默寡言,時而情緒失控,行屍走肉似的,失了往日的風光。齊思游和阮氏的子嗣是個十來歲的少年,如今養在姜漁身邊。
黎昭默嘆,折好信裝進匣子裡。
入睡前,黎昭翻看起黃曆,再有一個來月就是中秋了,也不知出征的將士們能否吃上月餅。
這一年的中秋,宮裡沒有辦宴,帝王與重臣們秉燭夜談,忙得不可開交。黎昭則與娘家人帶著小童齊軒登高賞月。
幾人坐在青草茵茵的山坡,手邊擺著幾個食盒,盛放各式各樣的月餅。
黎昭陪齊軒說著話兒,耐性十足,聽小童說自己長大後也要做將軍,黎昭笑了笑,學齊容與豎起大拇指。
被無聲鼓勵,齊軒躍躍欲試,當即就要為眾人展示一套拳法。
他的腰間懸掛一隻嶄新的酒葫蘆,裡面沒有酒,因為魏謙和齊容與都曾對他耳提面命,只有長大了才能飲酒。他記下了,句句都記得。
打完一套拳,溢出薄汗的小童坐在黎昭身邊,「黎姐姐,公子他們能在春日前回來嗎?」
黎昭望著大箋的方向,皺了皺臉,又展顏。
月如銀盤映在山坡下的溪水中,又大又亮,皎皎,圓圓。
黎昭拿起一塊月餅,錯位遮住溪水中的月影,似將水中月變為掌心的月餅,遞給齊軒。
她柔聲答道:「會的。」
歸期未必是春日前,或許是陽春山花爛漫時,或許是仲夏瓜果成熟時,或許是深秋紅了楓葉又黃了銀杏時,或許是一年、兩年、三年後。
她會等他,等他與祖父、將士們凱旋。
第69章
寒冬臘月, 殘陽如血,隨著夜幕褪盡霞光,周遭陷入黑沉。
一路人馬仍在廝殺, 打得大箋守城將士潰不成軍。
齊容與帶隊攻入一座臨近大箋皇都的城池後,下令不可欺辱城中百姓, 違令者, 斬立決。
暫得休憩,齊容與捂著受傷的左臂坐到一棵老樹旁, 由軍醫處理傷口。
齊笙牧來到弟弟身邊,接過軍醫手裡的金瘡藥和布條,像模像樣為弟弟包紮, 「再有七百里, 就是大箋的都城,別忘了陛下曾斷定,大箋皇帝已備好逃竄的路線,讓咱們事先派遣人馬進行埋伏。」
「忘不了的, 不過還是先探虛實吧,確保萬無一失, 以防掉進陷阱。」左臂上刀傷觸目驚心, 齊容與嘶一聲, 不滿地睨了兄長一眼,「輕點。」<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