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她會在佛前祈願重來嗎?
如果太平公主再狠心果斷一點,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
唐中宗時
太平公主猛地一拍桌子,「李三郎,這次不會再放過你了。」
呵,李旦和李隆基都想要個父子和睦的好名聲,一邊利用她,一邊背刺她。
她看錯四哥李旦了,他在承天門樓退縮的時候,有想過自己該怎麼辦嗎?
他們父子才是最親的,她算什麼呢。
太平公主目光深邃,對韋後和安樂公主道,「合作嗎?」
上官婉兒自是不用問,她點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韋後自無不可,點頭道:「自然。」
安樂公主同樣應聲,「好啊,姑姑,過往的事還請姑姑見諒,待解決李隆基後,任打任罵都隨姑姑。」
這會,萬泉縣主終於趕來,母親死訊和自己的死訊疊加在一起,眼淚簌簌往下掉。
她穿過幾道門廊,撲進太平公主懷裡,帶著幾分泣音道:「阿娘,殺了李三郎!」
在女兒面前,太平公主的面色緩和幾分,「放心,一切都交給阿娘,萬泉不要害怕。」
萬泉縣主努力平靜下來,坐直了身,「我不想回豆盧氏了。」
不管事實真相如何,她現在都不想回去了,只想陪在阿娘身邊。
「好,回家來陪阿娘,」太平公主摸了摸女兒的眼角,心疼的擦拭掉女兒臉頰上的淚珠。
【那麼,本來占優勢的太平公主為什麼會輸呢?
她有李旦的幫助,還有五個宰相、兩個將軍,還有朝中其他官員的支持,以及武攸暨代表的武家勢力,這優勢夠大了,可還是落得自盡身死的結局,為什麼呢?
接下來,復盤一下當時的情況。】
太平公主眼前一亮,天幕要復盤此事?
有意思,天幕會有什麼看法呢?
【第一,太平公主的對手李隆基陰險狠辣。
當李隆基發現自己玩計謀玩不過後,他選擇掀桌子,發動政變殺死對方。
棋盤之內你厲害,但棋盤之外可得比一比誰更心狠手辣了,太平公主比起李隆基還是心善了。
看看李隆基這次政變的表現:
首先行動很保密,消息控制的好,總結了先前剛登基時構陷失敗的經驗。先天政變時,李隆基只取閒廐馬及家人三百餘人,率親信十數人。
這裡注意了,一個皇帝!要平叛「謀反」,居然是帶著三百多「家人」,和十餘「親信」,連禁軍都不敢用。
側面說明,太平公主真的有實力,利用李旦把李隆基逼到一個皇帝要自己發動政變,才能掌權。
其次,李隆基具體行動的任務安排也很明確。
先斬首聽命太平公主的兩個將軍,鎮住北軍,然後再斬首幾個宰相。
反正不聽話的或斬首,或流放就是了。
最後控制太上皇,這是最關鍵一步。只要掌握大權,一切都不是問題,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唐中宗時
相王府上,李隆基臉色發白,這是把他那時候的計劃公之於眾!
就算現在的他不擔心,但那個時間點的自己是要完了。
鎮國公主府上,太平公主一字一句分析侄子的操作,還是有機會的,只要再謹慎些,再狠一些就好了,把所有危險都扼殺在萌芽時。
【第二,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占優勢,鎮國公主的封號能和太子齊平,但絕對趕不上皇帝的名份。
李隆基身為皇帝,始終會有人自動靠攏,保持中立的也能看作是支持李隆基。
那有人主動靠攏太平公主嗎?
話不能說死,有,但肯定不多。
首先,男人因為「不欲事女主」、「三綱五常」等原因很少會主動靠攏。
太平公主想拉攏崔湜當宰相,還得附帶提拔一個不聽話的陸象先。
那女人呢?
很難說,現有的一些唐代夫人的墓志銘,表達出了不支持女主的傾向。
比如:神龍政變中,桓彥范的母親鼓勵兒子,放手去做,去推翻武則天。還有一位李氏夫人讓幾個兒子不要忘了李唐,別去效忠武周。
這裡真的很惋惜上官婉兒之死,她的死,是對太平公主的重創,女官還是太少了,有輔佐之能的更少。
更無奈的是,因為太平公主代表了武家勢力,導致一些反武勢力、和被武三思迫害過的人都堅定支持李隆基。】
武周
武曌動怒了,天幕舉的兩個例子,都是針對她的,怎能不讓人生氣。
改江山易,變人心難。
她可算是懂天幕說外國女皇時,為什麼重點強調了思想啟蒙和資本主義萌芽。看來,思想的改變要儘快提上日程,必須推進女校在武周各地建設發展。
至於經濟,後世的許多先進事物還不能照搬到武周用,但一些農書、技術手冊、醫書等工具書,可以先張貼告知於民。
西漢
呂雉想起了許負所寫的大漢建設章程,有一條是請諸子百家入官學為師。
是的,現在還有諸子百家,雖然沒落了,但諸家思想還有後人。
現下看來,改變思想確實很重要,呂雉毫不猶豫批准了這一條章程。
北宋
劉娥不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都是一樣的難,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
名份確實是個問題,掌握大權講究個名正言順,太平公主的身份缺少一分法理正統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如果太平公主再狠心果斷一點,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
唐中宗時
太平公主猛地一拍桌子,「李三郎,這次不會再放過你了。」
呵,李旦和李隆基都想要個父子和睦的好名聲,一邊利用她,一邊背刺她。
她看錯四哥李旦了,他在承天門樓退縮的時候,有想過自己該怎麼辦嗎?
他們父子才是最親的,她算什麼呢。
太平公主目光深邃,對韋後和安樂公主道,「合作嗎?」
上官婉兒自是不用問,她點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韋後自無不可,點頭道:「自然。」
安樂公主同樣應聲,「好啊,姑姑,過往的事還請姑姑見諒,待解決李隆基後,任打任罵都隨姑姑。」
這會,萬泉縣主終於趕來,母親死訊和自己的死訊疊加在一起,眼淚簌簌往下掉。
她穿過幾道門廊,撲進太平公主懷裡,帶著幾分泣音道:「阿娘,殺了李三郎!」
在女兒面前,太平公主的面色緩和幾分,「放心,一切都交給阿娘,萬泉不要害怕。」
萬泉縣主努力平靜下來,坐直了身,「我不想回豆盧氏了。」
不管事實真相如何,她現在都不想回去了,只想陪在阿娘身邊。
「好,回家來陪阿娘,」太平公主摸了摸女兒的眼角,心疼的擦拭掉女兒臉頰上的淚珠。
【那麼,本來占優勢的太平公主為什麼會輸呢?
她有李旦的幫助,還有五個宰相、兩個將軍,還有朝中其他官員的支持,以及武攸暨代表的武家勢力,這優勢夠大了,可還是落得自盡身死的結局,為什麼呢?
接下來,復盤一下當時的情況。】
太平公主眼前一亮,天幕要復盤此事?
有意思,天幕會有什麼看法呢?
【第一,太平公主的對手李隆基陰險狠辣。
當李隆基發現自己玩計謀玩不過後,他選擇掀桌子,發動政變殺死對方。
棋盤之內你厲害,但棋盤之外可得比一比誰更心狠手辣了,太平公主比起李隆基還是心善了。
看看李隆基這次政變的表現:
首先行動很保密,消息控制的好,總結了先前剛登基時構陷失敗的經驗。先天政變時,李隆基只取閒廐馬及家人三百餘人,率親信十數人。
這裡注意了,一個皇帝!要平叛「謀反」,居然是帶著三百多「家人」,和十餘「親信」,連禁軍都不敢用。
側面說明,太平公主真的有實力,利用李旦把李隆基逼到一個皇帝要自己發動政變,才能掌權。
其次,李隆基具體行動的任務安排也很明確。
先斬首聽命太平公主的兩個將軍,鎮住北軍,然後再斬首幾個宰相。
反正不聽話的或斬首,或流放就是了。
最後控制太上皇,這是最關鍵一步。只要掌握大權,一切都不是問題,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唐中宗時
相王府上,李隆基臉色發白,這是把他那時候的計劃公之於眾!
就算現在的他不擔心,但那個時間點的自己是要完了。
鎮國公主府上,太平公主一字一句分析侄子的操作,還是有機會的,只要再謹慎些,再狠一些就好了,把所有危險都扼殺在萌芽時。
【第二,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占優勢,鎮國公主的封號能和太子齊平,但絕對趕不上皇帝的名份。
李隆基身為皇帝,始終會有人自動靠攏,保持中立的也能看作是支持李隆基。
那有人主動靠攏太平公主嗎?
話不能說死,有,但肯定不多。
首先,男人因為「不欲事女主」、「三綱五常」等原因很少會主動靠攏。
太平公主想拉攏崔湜當宰相,還得附帶提拔一個不聽話的陸象先。
那女人呢?
很難說,現有的一些唐代夫人的墓志銘,表達出了不支持女主的傾向。
比如:神龍政變中,桓彥范的母親鼓勵兒子,放手去做,去推翻武則天。還有一位李氏夫人讓幾個兒子不要忘了李唐,別去效忠武周。
這裡真的很惋惜上官婉兒之死,她的死,是對太平公主的重創,女官還是太少了,有輔佐之能的更少。
更無奈的是,因為太平公主代表了武家勢力,導致一些反武勢力、和被武三思迫害過的人都堅定支持李隆基。】
武周
武曌動怒了,天幕舉的兩個例子,都是針對她的,怎能不讓人生氣。
改江山易,變人心難。
她可算是懂天幕說外國女皇時,為什麼重點強調了思想啟蒙和資本主義萌芽。看來,思想的改變要儘快提上日程,必須推進女校在武周各地建設發展。
至於經濟,後世的許多先進事物還不能照搬到武周用,但一些農書、技術手冊、醫書等工具書,可以先張貼告知於民。
西漢
呂雉想起了許負所寫的大漢建設章程,有一條是請諸子百家入官學為師。
是的,現在還有諸子百家,雖然沒落了,但諸家思想還有後人。
現下看來,改變思想確實很重要,呂雉毫不猶豫批准了這一條章程。
北宋
劉娥不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都是一樣的難,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
名份確實是個問題,掌握大權講究個名正言順,太平公主的身份缺少一分法理正統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