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觀眾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
——有一點是共通的。俞楓晚有多了解維亞,維亞就有多了解俞楓晚。
哪怕這兩個人的技術、打法完全不同,就連擅長的場地都天差地別,但沒有人會比他們更加了解彼此的風格。所以俞楓晚可以輕鬆應對維亞的上網,而維亞同樣有本事把俞楓晚帶入自己的底線節奏之中。
這兩個人已經在底線對拉十幾拍了,他們在對角線來回跑動,彼此皆是寸步不讓。
觀眾們的眼睛跟隨球的線路來回擺動,全場靜到只能聽見球撞向拍面的回擊聲與運動員的低吼,以至於沒人注意到,一片巨大的烏雲已經飄到了溫布爾登的正上方。
天色漸暗,然後雷鳴聲隆隆而至。
但賽場上的兩人正忘我地投入這一球之中。正是因為僵持不下,才愈發沉浸入心流,誰都不肯率先放棄,甚至連一個細小的失誤也不允許發生。
下雨了。
起初只是幾滴雨點落下,落在草地和他們兩人的肩頭之上,但在幾秒鐘之後,雨勢就忽然間變大,嘩啦啦地降落,混合著冷風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下雨在英國不是新聞,在溫布爾登更不是新聞。似乎每年溫網不下幾場雨就不夠圓滿似的。觀眾們立刻打開早已準備好的傘,卻無人離席。
——這一球還沒結束。而他們已經打了超過三十拍了。
即便大雨打濕了衣服與頭髮,額前的碎發都貼在汗帶上,甚至影響了視線,兩人也完全沒有放棄這一球的意思。
他們真的在較勁兒。仿佛這一球就是最終的勝負。
終於,俞楓晚抓到了一個機會,在維亞位於場地左側時措不及防地變線,將球打入了右側死角。
「還是俞楓晚技高一籌,諾曼恐怕接不到了……等等!滑步?!」解說員幾乎要跳起來。
在跑到場地邊緣的那一瞬間,維亞的步伐飄移一般從草場上滑過,直接抵達最佳擊球區,然後背身一個正手,將球回擊至界內!
15-0!
「天吶,維奇亞科夫斯基居然在草地上復現了他在紅土的滑步技術?!果然是因為下雨的緣故麼?草場的摩擦力變小了,最後那一球才能成功滑過去接到——誰都沒有想到,維亞在紅土上瀟灑自如的滑步,最終成就了他在溫布爾登這漫長一球的絕對制勝分!」
大雨傾盆。在密集的雨點之中,眾人為這精彩的一分拼了命地鼓掌,哪怕傘都被風吹得歪歪斜斜,頭上身上全是雨水。
這一分真正落定,俞楓晚和維亞才撤下了場。工作人員用最快速度衝上賽場,將巨大的防雨布蓋上草地。每個人都訓練有素,因為這樣的場景在溫網過去的百年歷史中幾乎每個夏天都會發生。
2011年,溫布爾登中央球場頂棚正式啟用,但是這個頂棚閉合需要花上7分鐘的時間,而剛才他們那一球拖了太久,草地都被打濕了。頂棚沒能及時派上用場,比賽依舊需要暫停。
俞楓晚第一時間拽了條毛巾蓋在維亞的頭上,維亞則把他倆的球包火速一提朝休息室跑去,鏡頭一秒不差地記錄了兩人的全程動作,直播彈幕一直在吐槽「剛剛打得死去活來的是誰」、「他們兩個是真的不給唯粉活路」……
正常來說,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是溫布爾登的參賽選手們平復心態和修改戰術的最佳時機。
不過這兩位來溫布爾登都沒帶教練……他們只帶了各自的醫療團隊。
於是休息室里的場景實在有點兒從容過分了。維亞在拿吹風機瘋狂吹他被打濕的長髮,俞楓晚的短髮習慣性滴水,他用手支著頭,靜靜地看著窗戶外面的傾盆雨幕。
一切好像回到了兩個人在IMG的宿舍里。維亞洗完澡出來吹他一頭精心保養的長髮,因為吹頭髮太無聊而總是忍不住碎碎念,俞楓晚偶爾搭理一下,大多數時候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反正不搭理維亞,維亞也不會生氣。
維亞一邊吹頭髮一邊哼歌,一首斯拉夫民謠,曲調悠揚,宛如貝加爾湖上的手搖槳小船。
然後,思緒就飄回了十二年前。
******
十二年前,尼克·波利泰尼網球學院。
這所簡稱「IMG」的全球第一網球學院坐落於美國福羅里達州,擁有超過40年的歷史,培養出了阿加西、桑普拉斯、大小威廉士、莎拉波娃等多位登頂過世界第一的傳奇名將。
全球頂尖的教練團隊,量身定製的訓練方案和比賽計劃,以及從九年級就開始規劃的大學申請策略,共同彰顯了這所學校的絕對實力。
作為一所寄宿制學校,絕大多數學生都住雙人間,俞楓晚也不例外。
不過目前為止,他一個人住——因為他是中途轉學過來的,暫時沒有合適的室友。
就這樣到了下個學期,校方說給他分配了一位室友,不過比他小一歲,是俄羅斯籍,但是有中國血統,會說中文,或許能和他成為朋友。
他們兩個見了一面。
「像個安靜的洋娃娃」——這是俞楓晚對那個名叫諾曼的小男孩兒的第一印象。
柔軟的銀色短髮微微捲曲,海水藍一般澄澈的眼睛,高挺的鼻樑與兩片薄唇,簡直像是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Little Prince。
……這樣的孩子能打球嗎?這是俞楓晚的第一反應。
那個時候他幾乎沒有朋友。轉校生和華裔的雙重身份,再加上一進校就碾壓式地拿下了校內賽的勝利,被孤立反而是很正常的事情。別的男孩兒女孩兒們早都打成了一片,他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一個人上課一個人訓練,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住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有一點是共通的。俞楓晚有多了解維亞,維亞就有多了解俞楓晚。
哪怕這兩個人的技術、打法完全不同,就連擅長的場地都天差地別,但沒有人會比他們更加了解彼此的風格。所以俞楓晚可以輕鬆應對維亞的上網,而維亞同樣有本事把俞楓晚帶入自己的底線節奏之中。
這兩個人已經在底線對拉十幾拍了,他們在對角線來回跑動,彼此皆是寸步不讓。
觀眾們的眼睛跟隨球的線路來回擺動,全場靜到只能聽見球撞向拍面的回擊聲與運動員的低吼,以至於沒人注意到,一片巨大的烏雲已經飄到了溫布爾登的正上方。
天色漸暗,然後雷鳴聲隆隆而至。
但賽場上的兩人正忘我地投入這一球之中。正是因為僵持不下,才愈發沉浸入心流,誰都不肯率先放棄,甚至連一個細小的失誤也不允許發生。
下雨了。
起初只是幾滴雨點落下,落在草地和他們兩人的肩頭之上,但在幾秒鐘之後,雨勢就忽然間變大,嘩啦啦地降落,混合著冷風鋪天蓋地席捲而來。
下雨在英國不是新聞,在溫布爾登更不是新聞。似乎每年溫網不下幾場雨就不夠圓滿似的。觀眾們立刻打開早已準備好的傘,卻無人離席。
——這一球還沒結束。而他們已經打了超過三十拍了。
即便大雨打濕了衣服與頭髮,額前的碎發都貼在汗帶上,甚至影響了視線,兩人也完全沒有放棄這一球的意思。
他們真的在較勁兒。仿佛這一球就是最終的勝負。
終於,俞楓晚抓到了一個機會,在維亞位於場地左側時措不及防地變線,將球打入了右側死角。
「還是俞楓晚技高一籌,諾曼恐怕接不到了……等等!滑步?!」解說員幾乎要跳起來。
在跑到場地邊緣的那一瞬間,維亞的步伐飄移一般從草場上滑過,直接抵達最佳擊球區,然後背身一個正手,將球回擊至界內!
15-0!
「天吶,維奇亞科夫斯基居然在草地上復現了他在紅土的滑步技術?!果然是因為下雨的緣故麼?草場的摩擦力變小了,最後那一球才能成功滑過去接到——誰都沒有想到,維亞在紅土上瀟灑自如的滑步,最終成就了他在溫布爾登這漫長一球的絕對制勝分!」
大雨傾盆。在密集的雨點之中,眾人為這精彩的一分拼了命地鼓掌,哪怕傘都被風吹得歪歪斜斜,頭上身上全是雨水。
這一分真正落定,俞楓晚和維亞才撤下了場。工作人員用最快速度衝上賽場,將巨大的防雨布蓋上草地。每個人都訓練有素,因為這樣的場景在溫網過去的百年歷史中幾乎每個夏天都會發生。
2011年,溫布爾登中央球場頂棚正式啟用,但是這個頂棚閉合需要花上7分鐘的時間,而剛才他們那一球拖了太久,草地都被打濕了。頂棚沒能及時派上用場,比賽依舊需要暫停。
俞楓晚第一時間拽了條毛巾蓋在維亞的頭上,維亞則把他倆的球包火速一提朝休息室跑去,鏡頭一秒不差地記錄了兩人的全程動作,直播彈幕一直在吐槽「剛剛打得死去活來的是誰」、「他們兩個是真的不給唯粉活路」……
正常來說,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是溫布爾登的參賽選手們平復心態和修改戰術的最佳時機。
不過這兩位來溫布爾登都沒帶教練……他們只帶了各自的醫療團隊。
於是休息室里的場景實在有點兒從容過分了。維亞在拿吹風機瘋狂吹他被打濕的長髮,俞楓晚的短髮習慣性滴水,他用手支著頭,靜靜地看著窗戶外面的傾盆雨幕。
一切好像回到了兩個人在IMG的宿舍里。維亞洗完澡出來吹他一頭精心保養的長髮,因為吹頭髮太無聊而總是忍不住碎碎念,俞楓晚偶爾搭理一下,大多數時候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反正不搭理維亞,維亞也不會生氣。
維亞一邊吹頭髮一邊哼歌,一首斯拉夫民謠,曲調悠揚,宛如貝加爾湖上的手搖槳小船。
然後,思緒就飄回了十二年前。
******
十二年前,尼克·波利泰尼網球學院。
這所簡稱「IMG」的全球第一網球學院坐落於美國福羅里達州,擁有超過40年的歷史,培養出了阿加西、桑普拉斯、大小威廉士、莎拉波娃等多位登頂過世界第一的傳奇名將。
全球頂尖的教練團隊,量身定製的訓練方案和比賽計劃,以及從九年級就開始規劃的大學申請策略,共同彰顯了這所學校的絕對實力。
作為一所寄宿制學校,絕大多數學生都住雙人間,俞楓晚也不例外。
不過目前為止,他一個人住——因為他是中途轉學過來的,暫時沒有合適的室友。
就這樣到了下個學期,校方說給他分配了一位室友,不過比他小一歲,是俄羅斯籍,但是有中國血統,會說中文,或許能和他成為朋友。
他們兩個見了一面。
「像個安靜的洋娃娃」——這是俞楓晚對那個名叫諾曼的小男孩兒的第一印象。
柔軟的銀色短髮微微捲曲,海水藍一般澄澈的眼睛,高挺的鼻樑與兩片薄唇,簡直像是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Little Prince。
……這樣的孩子能打球嗎?這是俞楓晚的第一反應。
那個時候他幾乎沒有朋友。轉校生和華裔的雙重身份,再加上一進校就碾壓式地拿下了校內賽的勝利,被孤立反而是很正常的事情。別的男孩兒女孩兒們早都打成了一片,他卻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一個人上課一個人訓練,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住宿。<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