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守護江山,從來都不該只是死抱著那一個帝位,更不是只有你的子孫坐在了這個帝位上才叫守住了江山。父皇,難道您真的忘了,攝政王他也是趙家的嫡系子孫,這個天下也是他的先祖和祖-皇帝共同打下來的。他為這個江山所付出的,做出的努力,比您可要多何止千萬倍……若是這個天下被他人所奪,被異族的馬蹄踐踏,您才是我們大周的千古罪人呢。”

  她說完再轉頭看向大長公主,嘲諷的笑了一下,道,“這些話也同樣適用於您,長公主殿下。其實這些話的原話並非出自我的口中,而是出自您的女兒,攝政王妃的口。”

  “不過,除了這些話,我倒是還有一些話想跟您說,您一意孤行,可能自己還感動著自己,自以為自己是站在大義之上,哪怕因此傷害了您的女兒,您也覺得您無錯,或許心裡還覺得是一種驕傲,您是在為著大周皇室犧牲您的私情吧?”

  “可是我卻覺得,您從來都沒有為大周皇室做過任何事,一直以來,你不過只是站在祖宗的基業上享受著榮華和富貴,並不曾為之付出分毫,你的堅持也不過就是想要繼續死抱著那個帝位,繼續做你驕傲尊貴的大長公主而已。”

  “但你從來都不是一個合格的公主……甚至因為你的喜好和失誤,讓皇祖父錯選了儲君,導致了大周百姓十幾年的苦難,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你的過錯才會流離失所,失去至親。你不是一個合格的公主,更不是一個合格的妻子和母親,你丈夫的死和你脫不開關係,你女兒歷經多少的磨難也皆是由你之過。”

  大長公主的面色慘白。

  她想反駁,但腦中混亂,竟然一句都反駁不出。

  最後馮太后離去之前又看了一眼大長公主,道,“前幾日攝政王妃帶了禎哥兒過來我這裡,我看到禎哥兒身上戴了兩個平安結,一舊一新,看起來很是特別,紋路也不似京中之物,就隨意問了攝政王妃兩句,就聽攝政王妃說,那兩個平安結都是她阿娘親手織的,一個是她小時候戴的,一個是她阿娘剛織給禎哥兒的,她便一起串了給禎哥兒戴上了,不是什麼值錢東西,卻是長輩的最誠摯的心意,只盼著他能平平安安才好。”

  “卻不知道那平安結可是大長公主您親手所織?”

  ******

  三日後,攝政王府。

  王府花園中,一張長榻上明舒摟著七個月大的禎哥兒坐著,陪著她前面榻上一個坐著的婦人一起逗著禎哥兒說笑。

  而離她們不遠處,南王妃正坐在軟椅上笑意盈盈的看著她們,間或會同那婦人說上幾句話,氣氛十分融洽。

  那婦人正是明舒的養母周氏。

  當年明舒隨大長公主去江南,周氏便也帶著兩個兒子隨明舒一起去了江南。

  過去那麼些年,除了他們自己的鋪子,周氏也一直幫明舒打理著江南的藥園,後來明舒先是去北疆,後來再從北疆回京城,因為京城形勢未定,周氏就只讓長子跟著明舒去了北疆,自己卻還一直留在了江南,及至明舒有孕,她這才帶著幼子從江南到了京中。

  大長公主站在遠處看著那一幕,她看到自己的女兒親密的和周氏說著話,眼中笑意溫柔,時而竟還會有些小女兒的嬌態……她才突然想起,她好像已經很久沒有和自己這麼親密過了……

  她一直都覺得明舒很獨立,可現在看過去,除了生得格外好看些,其實她和一般的女兒家也並無多大不同。

  一樣會用那樣親昵的眼神看人,一樣會撒嬌嗔痴……只是不是對她而已。

  她就那樣怔怔地看了好一會兒,一旁的柳嬤嬤心裡嘆了口氣,柔聲勸道:“公主,我們過去吧?您也好久沒有見小王爺了呢。”

  大長公主逼了逼眼中的濕氣,但卻未聽柳嬤嬤的勸走向前去,反是轉過了身去,調整了一下自己的聲音道:“我突然想起來昨日給禎哥兒準備的東西忘拿了,我們改日再過來吧。”

  說完就逕自往來時的路上去了。

  “公主……”

  柳嬤嬤有些著急,來都來了,這樣在園子裡張望一下就走了,這是要讓縣主,南王妃,還有縣主的那個養母心裡作何感想?

  可是公主怎麼行事,她也沒有辦法,只能嘆了口氣,跟著追了上去。

  只想著來日方長,不管怎麼樣,自己還是慢慢勸著好了。

  好在縣主一直都是個心寬的好孩子……

  明舒聽得下人稟報,抬起頭來往那個方向看過去,卻只看到了梅花樹後的幾片衣角。

  她伸手捏了捏禎哥兒胖乎乎的小手,就收回了目光。

  很久以前,她就不再強求和她母親的關係。

  她一直都在這裡,來回擺動的都只是她而已……她在八歲的時候,曾經不顧險境,主動走進了長公主府,但以後,她卻是別人的妻子,別人的母親了。

  ******

  長豫二年二月,太上皇文和帝駕崩於養心宮。

  長豫三年,長豫帝於這一年的第一個早朝,大年初五頒發了禪位詔書,禪位於攝政王趙景烜,曰,“……攝政王為趙氏嫡系子孫,多年來為大周南征百戰,匡扶大周於危難頹運,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乃聖德之天縱。大道之行,選賢與能,朕自知才智不在於治國,特頒此詔書敬禪於攝政王,以圖振興我大周,復先祖之榮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