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此時正是梅花盛開的時候,雙全慢慢推著文和帝,時而傾身低頭和文和帝說話,時而又指著遠處說著什麼。
兩人皆已是年近花甲,這幾年又經歷了重重事故,此時皆已是白髮蒼蒼。
就這樣看過去,畫面溫馨又美好。
馮太后卻看得厭惡。
因為這幅畫面讓她憶起無數個畫面,文和帝和廢后容氏恩愛的場景,和廢后容氏還有廢太子趙緒一家夫妻情深,父慈子孝的畫面。
而那時他們一家是什麼情形呢?
婆母被陷害毒殺,丈夫也中毒纏綿病榻,受盡折磨,自己每日裡提心弔膽,怕丈夫和兒子被害死,怕女兒被推出去和親……受宮人冷待,日常用度被剋扣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了。
可真相大白之後,廢后容氏受了懲罰,廢太子趙緒受了懲罰,但文和帝卻還是被人尊貴的供著,好生服侍著,享受著餘下的時光,明明,這個人才是那個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
馮太后轉頭看了一眼大長公主,見她神色悵惘甚至帶了些回憶的溫柔,看不出半點怨色,心頭就是一哂。
或許這位是憶起了少時和文和帝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光吧?
畢竟他們值得回憶的美好日子真的很多。
馮太后微微諷刺的想。
這位公主還真是被她的父皇母后養得太好了。
她幼時得到的愛太多,太滿,大約心也被養得很寬?……
她這一輩子都習慣站在高處施捨別人……文和帝,英國公府……不過就是慣於慷他人之慨,但本應最該讓她付出之人她卻只作不見,反是對仇人們施捨著她的寬容和悲憫……
******
幾人進到園中,有宮人遠遠看見了她們,就忙匆匆上前稟告了,雙全便推著文和帝轉了過來面向她們。
馮太后這才帶著小皇帝,蘭喜公主並大長公主一齊走上了前去,一起給文和帝行了大禮。
文和帝見到他們一起出現似乎也有些意外。
趙越作為皇帝每隔上數日是會過來給他請安的,但大長公主和馮太后卻很少過來,就是蘭喜公主,他也很少見的。
他對這個孫女也就是還能認得罷了。
文和帝見到他們還挺高興,笑道:“都起身吧,今日怎麼都過來了?”
又看向大長公主,道,“福安,這些時日雙全給朕整理了一些父皇注釋過的典籍和手記,每日裡都讀些給朕聽,其中竟然有一本是寫著我們幾個的……很多記著你幼時的事,還有我們幾個讀書的事。福安,回頭你也拿回去看看,朕沒有想到,父皇會記著那麼多事。”
他幼時一直覺得他父皇並不愛他,關心他,讀了那些手記才知道自己錯了。
大長公主聽了他的這個話也有些震驚,當然說要看,甚至是恨不得立時能看到才好。
文和帝寬和的看了她一眼,笑道:“好,好,我們現在就回去,讓人拿過來給你看看。”
馮太后冷眼看著他們兄妹互動。
就是一旁的蘭喜公主和年幼的趙越看著他們,眼神里好像都滿是冷淡和漠然。
******
到了殿中,文和帝果然就讓人去尋那本建熙帝的手記。
待吩咐了下去,他這才看向馮太后,道:“馮氏,你今日和皇妹還有阿越他們一起過來,可是有何話要和朕說?”
雖說資質不算上佳,但他畢竟為帝幾十年,看人的眼色還是有的。
馮氏那副模樣,顯然就是有話要說的樣子。
馮太后跪下,道:“是的父皇。今日兒媳帶阿越過來,是有一事想要稟明父皇。”
文和帝看著她鄭重的樣子就笑道:“不必再行此大禮,有什麼事就說吧。”
其實他在位的時候,也一向寬和,對子孫和大臣們都少有疾言厲色之時。
馮太后道:“父皇,先時大長公主行經御花園,見到阿越正在園中種植蔬果,覺得多有不妥,勸兒媳道‘陛下貴為天子,當以學業為重’,其實此言不單止是大長公主勸過,就是阿越的幾位老師,還有曾首輔等大臣亦曾勸過,道是阿越之行為實不合一國天子之為。”
文和帝皺了皺眉,道:“阿越年紀尚幼,貪玩些也實屬再正常不過,只要好好教導……”
“不,父皇,”
馮太后打斷他,道,“父皇,阿越幼時在母胎曾經受毒,出生體弱,幾近夭亡,是何老太醫和一位大師說了,要讓阿越習稼桑,親土地,養生慢調才能保其平安長大,所以他是不可能改變的。”
“父皇,兒媳今日帶阿越過來,的確是有事要向父皇稟告。不過,兒媳以為,此事還是由阿越來和父皇說較為妥當。”
說完她就轉頭看向一旁站著的小皇帝趙越。
趙越收到她的目光,就也上前跪在了馮太后身旁,有板有眼的給文和帝行了一個大禮,這才道:“皇祖父,皇孫不才,身體和才能都不配帝位,只是當時情況特殊,廢帝犯下大錯,再加上之前廢后和廢太子之事,大周將士和百姓已對我大周皇室極度失望和寒心。”
“彼時萬事皆以穩為妥,皇孫不得已,才以皇祖父和先祖母之嫡孫的身份暫時坐了這帝位。但我大周風雨飄搖,全靠攝政王叔穩定軍心,力挽狂瀾,平戰亂,撫百姓,定天下。現如今天下已初定,原本陷於戰亂和因為災荒而流離失所的百姓也漸次回歸家園,皇孫覺得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所以此次便想稟了父皇,讓天下歸本,禪位於攝政王叔……”
兩人皆已是年近花甲,這幾年又經歷了重重事故,此時皆已是白髮蒼蒼。
就這樣看過去,畫面溫馨又美好。
馮太后卻看得厭惡。
因為這幅畫面讓她憶起無數個畫面,文和帝和廢后容氏恩愛的場景,和廢后容氏還有廢太子趙緒一家夫妻情深,父慈子孝的畫面。
而那時他們一家是什麼情形呢?
婆母被陷害毒殺,丈夫也中毒纏綿病榻,受盡折磨,自己每日裡提心弔膽,怕丈夫和兒子被害死,怕女兒被推出去和親……受宮人冷待,日常用度被剋扣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了。
可真相大白之後,廢后容氏受了懲罰,廢太子趙緒受了懲罰,但文和帝卻還是被人尊貴的供著,好生服侍著,享受著餘下的時光,明明,這個人才是那個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
馮太后轉頭看了一眼大長公主,見她神色悵惘甚至帶了些回憶的溫柔,看不出半點怨色,心頭就是一哂。
或許這位是憶起了少時和文和帝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光吧?
畢竟他們值得回憶的美好日子真的很多。
馮太后微微諷刺的想。
這位公主還真是被她的父皇母后養得太好了。
她幼時得到的愛太多,太滿,大約心也被養得很寬?……
她這一輩子都習慣站在高處施捨別人……文和帝,英國公府……不過就是慣於慷他人之慨,但本應最該讓她付出之人她卻只作不見,反是對仇人們施捨著她的寬容和悲憫……
******
幾人進到園中,有宮人遠遠看見了她們,就忙匆匆上前稟告了,雙全便推著文和帝轉了過來面向她們。
馮太后這才帶著小皇帝,蘭喜公主並大長公主一齊走上了前去,一起給文和帝行了大禮。
文和帝見到他們一起出現似乎也有些意外。
趙越作為皇帝每隔上數日是會過來給他請安的,但大長公主和馮太后卻很少過來,就是蘭喜公主,他也很少見的。
他對這個孫女也就是還能認得罷了。
文和帝見到他們還挺高興,笑道:“都起身吧,今日怎麼都過來了?”
又看向大長公主,道,“福安,這些時日雙全給朕整理了一些父皇注釋過的典籍和手記,每日裡都讀些給朕聽,其中竟然有一本是寫著我們幾個的……很多記著你幼時的事,還有我們幾個讀書的事。福安,回頭你也拿回去看看,朕沒有想到,父皇會記著那麼多事。”
他幼時一直覺得他父皇並不愛他,關心他,讀了那些手記才知道自己錯了。
大長公主聽了他的這個話也有些震驚,當然說要看,甚至是恨不得立時能看到才好。
文和帝寬和的看了她一眼,笑道:“好,好,我們現在就回去,讓人拿過來給你看看。”
馮太后冷眼看著他們兄妹互動。
就是一旁的蘭喜公主和年幼的趙越看著他們,眼神里好像都滿是冷淡和漠然。
******
到了殿中,文和帝果然就讓人去尋那本建熙帝的手記。
待吩咐了下去,他這才看向馮太后,道:“馮氏,你今日和皇妹還有阿越他們一起過來,可是有何話要和朕說?”
雖說資質不算上佳,但他畢竟為帝幾十年,看人的眼色還是有的。
馮氏那副模樣,顯然就是有話要說的樣子。
馮太后跪下,道:“是的父皇。今日兒媳帶阿越過來,是有一事想要稟明父皇。”
文和帝看著她鄭重的樣子就笑道:“不必再行此大禮,有什麼事就說吧。”
其實他在位的時候,也一向寬和,對子孫和大臣們都少有疾言厲色之時。
馮太后道:“父皇,先時大長公主行經御花園,見到阿越正在園中種植蔬果,覺得多有不妥,勸兒媳道‘陛下貴為天子,當以學業為重’,其實此言不單止是大長公主勸過,就是阿越的幾位老師,還有曾首輔等大臣亦曾勸過,道是阿越之行為實不合一國天子之為。”
文和帝皺了皺眉,道:“阿越年紀尚幼,貪玩些也實屬再正常不過,只要好好教導……”
“不,父皇,”
馮太后打斷他,道,“父皇,阿越幼時在母胎曾經受毒,出生體弱,幾近夭亡,是何老太醫和一位大師說了,要讓阿越習稼桑,親土地,養生慢調才能保其平安長大,所以他是不可能改變的。”
“父皇,兒媳今日帶阿越過來,的確是有事要向父皇稟告。不過,兒媳以為,此事還是由阿越來和父皇說較為妥當。”
說完她就轉頭看向一旁站著的小皇帝趙越。
趙越收到她的目光,就也上前跪在了馮太后身旁,有板有眼的給文和帝行了一個大禮,這才道:“皇祖父,皇孫不才,身體和才能都不配帝位,只是當時情況特殊,廢帝犯下大錯,再加上之前廢后和廢太子之事,大周將士和百姓已對我大周皇室極度失望和寒心。”
“彼時萬事皆以穩為妥,皇孫不得已,才以皇祖父和先祖母之嫡孫的身份暫時坐了這帝位。但我大周風雨飄搖,全靠攝政王叔穩定軍心,力挽狂瀾,平戰亂,撫百姓,定天下。現如今天下已初定,原本陷於戰亂和因為災荒而流離失所的百姓也漸次回歸家園,皇孫覺得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所以此次便想稟了父皇,讓天下歸本,禪位於攝政王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