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頁
那時已是凜冬,戰亂之中,城裡城外許多人都背井離鄉逃命去了,留下來的多是年歲長的老人。
赤水村也不例外。
留下來的老人年歲高,身子羸弱,冬日裡吹了會冷風便傷寒加身,臥床不起,都是頑力撐著,挨過一日是一日。
亂世里難有生計,這些人沒銀錢找大夫,去了城裡也尋不到大夫蹤影,請不回大夫,就只能繼續捱著等死。
虞循會些簡單的醫術,普通的風寒發熱尚能治一治,他倆瞧著這些老人可憐,便留下來照料,想著至少幫他們熬過這個冬日。
但後來的形勢由不得他們決定。
此後每日每月,因戰火流離失所的流亡者數不勝數,在遠房還有親眷的尚可前去投奔,孤苦無依的就只能四處漂泊。
見此慘像,虞循便與村里人商量,將那些無處可去的人收容到村子裡,安頓在無人的空屋裡住下,雖難抵禍亂,但到底是一處安息之地,也能勉強度日。
寧知越起初不大願意,青予這一前車之鑑帶給她的傷痛並未消弭,沒人能保證救下的這些落難者會不會在緩過勁後朝著他們咬一口。
虞循沒與她說道,只與她在村口看著來往的難民。
那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單薄沾滿塵土,有的衣不蔽體,凍得青紫生了凍瘡的手腳裸露在外,還有的瘦骨如柴,雙目無神,鼻唇邊吐露的熱氣微弱,恍若被驅策的行屍走肉……
寧知越看著這些慘象只待了半日,心中築起的堅硬堡壘被全部擊垮。
縱使日後難料,可現在在她眼前挨餓受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她做不到見死不救。
開始,她還是不願與這些人有直接的接觸,虞循與村民將這些難民安頓下來,她則在廚房看著灶台,盯著驅寒的薑湯,治病的藥罐,送湯藥時也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避開眼就絕不多看。
後來時節轉換,天漸漸暖和,村子裡救下的難民走了大半,留下來多是孤苦無依的婦孺。
虞循不便與這些婦人來往過甚,只得請她幫著安頓。
這種請求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她從人後轉到人前,已是一大突破,而後,虞循不止於給這些人看病療養,還為那些半大孩子們的未來著想。
他決意教他們識字,可村子裡斷文識字的就他們二人,當他研習精進醫術為村民看診時,她就得更費心力去應對十來個已從饑寒交迫中走出來的頑童了。
就這樣,他們倆時常從早忙到晚,過去那些在她心間縈繞的恐懼也漸而在這些時光中消無聲息地退散。
最初一年裡,邢州還算得上安寧,赤水村里邢州城有些頗遠,沒有城中那般恐慌。
村子依山傍水,地里可種莊稼,山中可摘野果,狩獵野雞,水中可捕魚蝦,如此恬靜安寧的環境可算得上世外桃源了。
在村子住下來後,他們也往蜀州、越州、振州寫過信。
蜀州與越州來往人多,他們與虞家和武安侯府的通信不曾斷過,只振州太過偏遠,尋常商隊鮮少到經過邢州,更無人往那偏僻地界去,好容易送出一封信,最終也都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沒音訊。
寧知越也怕玄素擔心,但他們也同樣擔心透露了行蹤使得朝廷的人找來,只好就此作罷。
去歲平南王與狄人在邢州打了一仗,將狄人趕了出去,邢州城裡太平了不少,他們才重又傳信去了振州。
石僧瞭然:「我離開振州也有大半年,想必他們已經收到信了。」
寧知越點點頭,又繼續說:「」四哥和姚琡我們也沒見過,也沒聽阿姐提起過,想必是一直沒有回去過。不過也沒事,他們找得到我也不會避著,找不到就當沒這個緣分。若你再碰到,他們問了你就照實回答,不問你也不管。」
聽她如此說,石僧就想姚琿來,心虛地問她可會介意他借姚琿的勢行商。
寧知越睨著他,「你行商是為了自己,又不是為他,有什麼不行的。你日後回了振州,只管與阿傑說,從前那些事記在心裡就行,不必賭氣與他們對著來。我是這輩子不願與他們見一面,但你們出門在外有人庇
護總是好的,就當是替我出一口氣,儘管借他們的勢為己用,最好磨磋他們一番。」
石僧眼皮一跳,總覺得寧知越放下過去是真,但這勁頭大有些惡趣復仇的意味。
正逢虞循從外頭進來,聽到寧知越這番話,給幾人斟滿熱茶,在寧知越身邊坐下時,低聲且無奈地讓她收斂點。
石僧不解地看了看兩人,虞循想起什麼,唇角勾起似有若無的笑意,「寧三郎來過赤石村,不過沒見阿越就離開了。」
石僧大感驚訝,寧知明找來不就是知道……
其實也正常,武安侯夫人都能識破寧知越於玄素一起編造的謊言,寧知明也不會不知,寧知明知道……那不是姚琿也知道了?
不過知道了也沒什麼,平南王部下被鼓動謀反正是因皇帝威逼利用寧知越,對平南王府和寧家已生殺心而自保,姚琿還想繼續正當征討皇帝,要麼真殺了寧知越,要麼就繼續瞞住寧知越還活著這件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赤水村也不例外。
留下來的老人年歲高,身子羸弱,冬日裡吹了會冷風便傷寒加身,臥床不起,都是頑力撐著,挨過一日是一日。
亂世里難有生計,這些人沒銀錢找大夫,去了城裡也尋不到大夫蹤影,請不回大夫,就只能繼續捱著等死。
虞循會些簡單的醫術,普通的風寒發熱尚能治一治,他倆瞧著這些老人可憐,便留下來照料,想著至少幫他們熬過這個冬日。
但後來的形勢由不得他們決定。
此後每日每月,因戰火流離失所的流亡者數不勝數,在遠房還有親眷的尚可前去投奔,孤苦無依的就只能四處漂泊。
見此慘像,虞循便與村里人商量,將那些無處可去的人收容到村子裡,安頓在無人的空屋裡住下,雖難抵禍亂,但到底是一處安息之地,也能勉強度日。
寧知越起初不大願意,青予這一前車之鑑帶給她的傷痛並未消弭,沒人能保證救下的這些落難者會不會在緩過勁後朝著他們咬一口。
虞循沒與她說道,只與她在村口看著來往的難民。
那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單薄沾滿塵土,有的衣不蔽體,凍得青紫生了凍瘡的手腳裸露在外,還有的瘦骨如柴,雙目無神,鼻唇邊吐露的熱氣微弱,恍若被驅策的行屍走肉……
寧知越看著這些慘象只待了半日,心中築起的堅硬堡壘被全部擊垮。
縱使日後難料,可現在在她眼前挨餓受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她做不到見死不救。
開始,她還是不願與這些人有直接的接觸,虞循與村民將這些難民安頓下來,她則在廚房看著灶台,盯著驅寒的薑湯,治病的藥罐,送湯藥時也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避開眼就絕不多看。
後來時節轉換,天漸漸暖和,村子裡救下的難民走了大半,留下來多是孤苦無依的婦孺。
虞循不便與這些婦人來往過甚,只得請她幫著安頓。
這種請求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她從人後轉到人前,已是一大突破,而後,虞循不止於給這些人看病療養,還為那些半大孩子們的未來著想。
他決意教他們識字,可村子裡斷文識字的就他們二人,當他研習精進醫術為村民看診時,她就得更費心力去應對十來個已從饑寒交迫中走出來的頑童了。
就這樣,他們倆時常從早忙到晚,過去那些在她心間縈繞的恐懼也漸而在這些時光中消無聲息地退散。
最初一年裡,邢州還算得上安寧,赤水村里邢州城有些頗遠,沒有城中那般恐慌。
村子依山傍水,地里可種莊稼,山中可摘野果,狩獵野雞,水中可捕魚蝦,如此恬靜安寧的環境可算得上世外桃源了。
在村子住下來後,他們也往蜀州、越州、振州寫過信。
蜀州與越州來往人多,他們與虞家和武安侯府的通信不曾斷過,只振州太過偏遠,尋常商隊鮮少到經過邢州,更無人往那偏僻地界去,好容易送出一封信,最終也都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沒音訊。
寧知越也怕玄素擔心,但他們也同樣擔心透露了行蹤使得朝廷的人找來,只好就此作罷。
去歲平南王與狄人在邢州打了一仗,將狄人趕了出去,邢州城裡太平了不少,他們才重又傳信去了振州。
石僧瞭然:「我離開振州也有大半年,想必他們已經收到信了。」
寧知越點點頭,又繼續說:「」四哥和姚琡我們也沒見過,也沒聽阿姐提起過,想必是一直沒有回去過。不過也沒事,他們找得到我也不會避著,找不到就當沒這個緣分。若你再碰到,他們問了你就照實回答,不問你也不管。」
聽她如此說,石僧就想姚琿來,心虛地問她可會介意他借姚琿的勢行商。
寧知越睨著他,「你行商是為了自己,又不是為他,有什麼不行的。你日後回了振州,只管與阿傑說,從前那些事記在心裡就行,不必賭氣與他們對著來。我是這輩子不願與他們見一面,但你們出門在外有人庇
護總是好的,就當是替我出一口氣,儘管借他們的勢為己用,最好磨磋他們一番。」
石僧眼皮一跳,總覺得寧知越放下過去是真,但這勁頭大有些惡趣復仇的意味。
正逢虞循從外頭進來,聽到寧知越這番話,給幾人斟滿熱茶,在寧知越身邊坐下時,低聲且無奈地讓她收斂點。
石僧不解地看了看兩人,虞循想起什麼,唇角勾起似有若無的笑意,「寧三郎來過赤石村,不過沒見阿越就離開了。」
石僧大感驚訝,寧知明找來不就是知道……
其實也正常,武安侯夫人都能識破寧知越於玄素一起編造的謊言,寧知明也不會不知,寧知明知道……那不是姚琿也知道了?
不過知道了也沒什麼,平南王部下被鼓動謀反正是因皇帝威逼利用寧知越,對平南王府和寧家已生殺心而自保,姚琿還想繼續正當征討皇帝,要麼真殺了寧知越,要麼就繼續瞞住寧知越還活著這件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