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頁
朝廷頹勢已顯,皇帝病重久不問政,太子監國卻病急亂投醫,向北地狄人借兵,擾得將將休養生息稍見起色的北部諸州再次動亂,不少這百姓舉家搬遷逃亡……
朝廷興起敗落多少回,總是百姓在受苦,玄素和姜盈盈心有憐憫卻無力相助,聽了這些只是徒增煩惱,便只問石僧有沒有見到寧知越和虞循。
石僧很遺憾地搖頭。
寧知越離開振州後也給他們來過信,仍舊是虞循寫的
,那已是他們離開之後的兩個月。
信寫得很簡短,說途中遇到許多流亡之人,他們隨行其間,行得艱難,好在快到蜀州,也沒受傷病侵擾,只是難尋到送信之人,聽聞有人要往振州去,便寫了這封信先報平安。
石僧離開振州後,也特往蜀州去了一趟,寧知越與虞循未曾見到,倒是偶然遇見了寧知容與姚琡。
這兩人見到他很是驚訝,知曉他那時是留在慈安寺與玄素待在一處,不止問了些當年案情的舊事,還向他打聽過玄素的下落。
他們說,他們是從姚琿起兵時離開地越州,那時姚琿以寧知越受皇帝欺壓利用為名,迫使平南王背離皇帝而出兵,寧知清毅然與寧家和平南王府決裂,他們二人不願意屈從於姚琿,繼續留在寧家和王府等同於與姚琿為伍,便離了家一直在外漂泊。
他們本想去汜州,但那時汜州已被袁志用占據,他們身份特殊,不好入城,打聽得玄素早已不在寺中,卻不知其下落了。
後來他們又想起虞循自從慈安寺那件事之後不辭而別,此後一直不知去向,連玄素都沒有帶上,又猜想或許這次戰亂之後玄素跟他一起離開了,便想著到蜀州來打探消息。
石僧從兩人頹然的面色中看出他們並未得到想要的答案,且聽他二人的話中大致的意思,阿商與周陸然一同出門去尋虞循的下落去了,他倆也打算去尋人。
虞循的阿爺都不曾與他們倆說實話,石僧覺得自己最好不好自作主張告訴他們實情,但他對阿商和周陸然出門尋虞循這事頗感驚訝,難道他們倆也不知曉內情嗎?
虞家沒了熟識的人,石僧便也不曾去拜訪,與寧知容和姚琡告了別,便隨著商隊繼續往北行。
說來他那時運道似乎不錯,比寧知容和姚琡幸運得多,離開蜀州在去益州的路上便遇上了在那裡暫作停留的阿商和周陸然。
石僧早想著與周陸然的約定,虞循尚在振州之時,他就知曉周陸然也去了蜀州,去蜀州也是為了見他,卻不想在他鄉偶遇,這比預先的期盼更讓人驚喜。
三人尋了一處食肆坐下來,寒暄過一陣,石僧看出來周陸然確實不知他所認識的寧知越與玄素並非一人,阿商卻是知道內情的。
周陸然聽阿商與他談論起這二人的下落,方才有了一點頭緒,纏著兩人講了全部內情,驚得久久不能言語。
趁著他呆愣的勁兒,石僧便與阿商打聽虞循與寧知越去了何處。
奈何阿商也為此事煩憂,他說:「家主被貶之事你們當也知曉怎麼回事了,我們自搬來蜀州,府外常有人盯守,為的便是找到郎君。家主料想郎君得知他被貶之事必會跟來,便早早安排人去攔堵郎君,並未讓他歸家。」
前去攔堵的人確乎見到了虞循與寧知越,帶回口信,說他們打算往北去,待尋了落腳地再傳信告知下落。
虞煥遣了阿商照看周陸然外出遊歷,他與周陸然便想著去尋虞循的下落,但這戰火紛飛的,北邊多少人往南逃,難尋人不說,還怕他們出事了,他也是愁得很。
得了這個消息,石僧便覺得這一趟怕是難見到寧知越和虞循,他帶來的貨物也販售得差不多了,要帶回振州的貨物商隊裡也有人採辦齊全,也該返程回振州了。
周陸然頗想他隨著他們同行,但石僧拒絕了,他如今有正經行當的活計,玄素和陳杰也都在等著他的消息,可不好一走了之。
周陸然與阿商沒強求,短暫相逢後再度分別,各自踏上了各自的前程。
寧知越和虞循完全失去了消息,玄素日日擔憂,可戰亂之中,她帶著姜盈盈母女也不好去尋人,於是只得作罷,相信寧知越和虞循二人不至於在混亂的時局中找不到屬於他們的容身之地,也托囑石僧在外時,時刻留心打聽。
之後兩年裡,石僧數次離開又回到振州,歷時兩年,一直無甚收穫,寧知越和虞循也沒再寄回書信,眾人心思沉重,總會生出不好的念頭。
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石僧又一次帶著眾人的希望離開振州,在大周已經四分五裂的國土上繞了一圈,繞回到邢州時,途徑一處山色秀麗的村落時,寧知越突然從山林中竄出來,出現在他面前。
那時已是永成二十一年孟春,邢州尚存於霜雪冰封之下。
因受北地狄人所擾,前兩年裡,北邊一直為行商的禁忌之地,凡有商隊經過,無一不是失了音訊的。
石僧才跟著商隊行走兩年,沒那個本事與膽量貿然衝到這麼危險的地方來。
但在去歲,平南王穩住占據江淮一帶,姚琿也開始圍剿袁志用,大周被他們從西到東分隔開來,袁志用被迫南侵,姚琿仍步步緊逼,平南王則開始北上,在徹底傾覆朝廷前,他得擊退大周朝廷最後的依仗——北方狄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朝廷興起敗落多少回,總是百姓在受苦,玄素和姜盈盈心有憐憫卻無力相助,聽了這些只是徒增煩惱,便只問石僧有沒有見到寧知越和虞循。
石僧很遺憾地搖頭。
寧知越離開振州後也給他們來過信,仍舊是虞循寫的
,那已是他們離開之後的兩個月。
信寫得很簡短,說途中遇到許多流亡之人,他們隨行其間,行得艱難,好在快到蜀州,也沒受傷病侵擾,只是難尋到送信之人,聽聞有人要往振州去,便寫了這封信先報平安。
石僧離開振州後,也特往蜀州去了一趟,寧知越與虞循未曾見到,倒是偶然遇見了寧知容與姚琡。
這兩人見到他很是驚訝,知曉他那時是留在慈安寺與玄素待在一處,不止問了些當年案情的舊事,還向他打聽過玄素的下落。
他們說,他們是從姚琿起兵時離開地越州,那時姚琿以寧知越受皇帝欺壓利用為名,迫使平南王背離皇帝而出兵,寧知清毅然與寧家和平南王府決裂,他們二人不願意屈從於姚琿,繼續留在寧家和王府等同於與姚琿為伍,便離了家一直在外漂泊。
他們本想去汜州,但那時汜州已被袁志用占據,他們身份特殊,不好入城,打聽得玄素早已不在寺中,卻不知其下落了。
後來他們又想起虞循自從慈安寺那件事之後不辭而別,此後一直不知去向,連玄素都沒有帶上,又猜想或許這次戰亂之後玄素跟他一起離開了,便想著到蜀州來打探消息。
石僧從兩人頹然的面色中看出他們並未得到想要的答案,且聽他二人的話中大致的意思,阿商與周陸然一同出門去尋虞循的下落去了,他倆也打算去尋人。
虞循的阿爺都不曾與他們倆說實話,石僧覺得自己最好不好自作主張告訴他們實情,但他對阿商和周陸然出門尋虞循這事頗感驚訝,難道他們倆也不知曉內情嗎?
虞家沒了熟識的人,石僧便也不曾去拜訪,與寧知容和姚琡告了別,便隨著商隊繼續往北行。
說來他那時運道似乎不錯,比寧知容和姚琡幸運得多,離開蜀州在去益州的路上便遇上了在那裡暫作停留的阿商和周陸然。
石僧早想著與周陸然的約定,虞循尚在振州之時,他就知曉周陸然也去了蜀州,去蜀州也是為了見他,卻不想在他鄉偶遇,這比預先的期盼更讓人驚喜。
三人尋了一處食肆坐下來,寒暄過一陣,石僧看出來周陸然確實不知他所認識的寧知越與玄素並非一人,阿商卻是知道內情的。
周陸然聽阿商與他談論起這二人的下落,方才有了一點頭緒,纏著兩人講了全部內情,驚得久久不能言語。
趁著他呆愣的勁兒,石僧便與阿商打聽虞循與寧知越去了何處。
奈何阿商也為此事煩憂,他說:「家主被貶之事你們當也知曉怎麼回事了,我們自搬來蜀州,府外常有人盯守,為的便是找到郎君。家主料想郎君得知他被貶之事必會跟來,便早早安排人去攔堵郎君,並未讓他歸家。」
前去攔堵的人確乎見到了虞循與寧知越,帶回口信,說他們打算往北去,待尋了落腳地再傳信告知下落。
虞煥遣了阿商照看周陸然外出遊歷,他與周陸然便想著去尋虞循的下落,但這戰火紛飛的,北邊多少人往南逃,難尋人不說,還怕他們出事了,他也是愁得很。
得了這個消息,石僧便覺得這一趟怕是難見到寧知越和虞循,他帶來的貨物也販售得差不多了,要帶回振州的貨物商隊裡也有人採辦齊全,也該返程回振州了。
周陸然頗想他隨著他們同行,但石僧拒絕了,他如今有正經行當的活計,玄素和陳杰也都在等著他的消息,可不好一走了之。
周陸然與阿商沒強求,短暫相逢後再度分別,各自踏上了各自的前程。
寧知越和虞循完全失去了消息,玄素日日擔憂,可戰亂之中,她帶著姜盈盈母女也不好去尋人,於是只得作罷,相信寧知越和虞循二人不至於在混亂的時局中找不到屬於他們的容身之地,也托囑石僧在外時,時刻留心打聽。
之後兩年裡,石僧數次離開又回到振州,歷時兩年,一直無甚收穫,寧知越和虞循也沒再寄回書信,眾人心思沉重,總會生出不好的念頭。
但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石僧又一次帶著眾人的希望離開振州,在大周已經四分五裂的國土上繞了一圈,繞回到邢州時,途徑一處山色秀麗的村落時,寧知越突然從山林中竄出來,出現在他面前。
那時已是永成二十一年孟春,邢州尚存於霜雪冰封之下。
因受北地狄人所擾,前兩年裡,北邊一直為行商的禁忌之地,凡有商隊經過,無一不是失了音訊的。
石僧才跟著商隊行走兩年,沒那個本事與膽量貿然衝到這麼危險的地方來。
但在去歲,平南王穩住占據江淮一帶,姚琿也開始圍剿袁志用,大周被他們從西到東分隔開來,袁志用被迫南侵,姚琿仍步步緊逼,平南王則開始北上,在徹底傾覆朝廷前,他得擊退大周朝廷最後的依仗——北方狄人。<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