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許修遠一時哽咽住,當初許嬋才到瓊州來看他們不久,他給泉州二老寄過一封信,但一直沒有回音,從那以後再沒有寄過書信。
肖克嵐也看得出他想親人,尤其是過節眾人相聚時,他神情總有一絲落寞。
「回去看看吧,他們畢竟是你的親生父母,血濃於水,不管怎樣他們生養了你,事發之前,至少你是依靠著家裡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許修遠吞吞吐吐道:「可,可是錦語她……」
肖克嵐明白她的意思,深知女兒的脾氣有六七分像她娘,拍著女婿的肩膀說道:「沒事,我來跟她說。」
在肖克嵐的勸說下,孫錦語同許修遠一道回泉州看看。
許家二老已不在人世,陶氏還是去年底病逝的,百日孝期還沒過,家裡三兄弟便分了家。
許修遠只找到許老六,跟著來到父母的墳前。
這就是城外荒郊野嶺上挖的兩座墳,許四海的是石碑,陶氏的只是一塊破舊的木碑。
許修遠跪在爹娘的墳前泣不成聲,孫錦語雖然恨二老苛待女兒,但這個時候眼眶裡淚水依舊在打轉。
許老六還要趕著到學堂教書,留他們二人在此地。
半個時辰過去,許修遠依舊哭得撕心裂肺,孫錦語擦擦淚水過去扶住他。
「娘子,我真不知道那是軍糧,我若是知道,給我一百個膽子都不敢賣啊!是我害了爹娘,還連累了岳丈大人。」許修遠懊悔不已,哭得昏天黑地,方圓五里深山裡,只聽到他的哀嚎聲。
許老六如今在家城裡一個偏遠的小巷子,當初手裡的積蓄不夠,還向岳父借了十兩。
吳氏這兩年身子不好,總是頭暈。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只剩下最小的兒子還沒娶妻。
許婼是去年嫁人的,當時陶氏在還,還沒分家。丈夫是城外一處果園的小兒子,家裡人口也多,但果園不大,勉強能緊一大家子吃喝。這親事還是吳老爹撮合的,當時聘金是二十兩,陶氏受了二房三房兩個兒媳的蠱惑,要拿走這二十兩聘金。吳氏破天荒為女兒鬧一場,只爭回來八兩,又拿出自己存的二兩,才把女兒送出門。
念在吳氏曾照拂過許嬋,孫錦語臨走的時候,把身上的銀子都拿出來,只留下回京的盤纏,剩下的二十三兩銀子,還有自己頭上的一支玉簪,一對玉墜子,都留給了他們。
中秋過後,天氣漸涼。
這天中午,孫秀娥在房裡算帳,這兩年感覺眼睛看東西越發的模糊。孫錦語和許修遠在的時候,都不敢再讓她下廚房。
她想是時候該讓孫錦語接管家裡的產業了,其實也就是收收田租罷了,並不費神。
沒多會兒,孫錦語端著梨羹進來:「娘,你找我啊?」
她把梨羹放在桌上:「這是阿遠給你做的梨羹,止咳潤肺的。」
孫秀娥端起碗吃了兩口,「為娘年紀大了,就想著你和修遠把接下來的日子過好,這些都是家裡的產業。我們自家城外有一個小莊子,剩下的還有一百畝地都只需收租,這些佃戶也都挺自覺,每次還沒到日子便把銀子交上來。若是遇到有些到了日子沒交的,你們要到城外去找找,八成是忘了。」
孫錦語看著這一疊一疊的契紙,若有所思道:「娘,把這些……交給大郎媳婦吧。」
孫秀娥一愣,詫異地看著她。
孫錦語猶豫再三,出口道:「我跟阿遠商量過了,明年想回臨安開一家小酒館。」
第214章 孫記酒樓
孫秀娥一時無言,神情黯淡下來。
孫錦語坐在她旁邊,輕聲細語道:「娘,你和爹爹年事漸高,等他年老告老還鄉,咱們都要回臨安的啊。拖婉兒的福,我和阿遠在瓊州受人關照,這些年廚藝一直沒有丟。阿遠又會做點心和糖水,還有咱們家祖傳的釀酒方子,這不用太可惜了。我之前在泉州釀過酒,在瓊州的時候也釀過兩壇,感覺都沒有在臨安時釀的味香醇厚,口感上總有差距。經歷這次流放,我想清楚了,我們才不過四十多歲,以後還是靠著自己雙手過日子更踏實。」
孫秀娥嘴微微一撇:「你這才回來不久,就又想離開爹娘啊?」
孫錦語挽著她的胳膊,解釋道:「我也不想離開爹娘,可得到臨安選鋪子,開張還要很長一段日子,要把鋪子經營好了,想必到時候爹爹也要告老還鄉了,我和阿遠再把你們二老接回來養老。」
儘管捨不得女兒,孫秀娥還是遵從她的意願。整理下家裡的帳目,拿出三千兩銀子出來,孩子們決定做生意,她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反正將來家裡這些錢財都是他們的,早給晚給都一樣。
孫錦語拿到幾張銀票時,登時瞪大了雙眼,又有幾分欣喜:「娘,咱們什麼時候有這麼多錢啊?」
孫秀娥:「我們原本家裡的錢確實不多,但這幾年裡,陛下賞賜的,還有先帝賞賜的,別說我們兩位老的夠用,即便是你們也是花不完的。怎麼樣?要不還是別做生意了,家裡錢真的夠你們用。」
孫錦語笑了笑,遲疑道:「這都是爹爹大半生努力得來的,我們倆年紀輕輕怎麼能遊手好閒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肖克嵐也看得出他想親人,尤其是過節眾人相聚時,他神情總有一絲落寞。
「回去看看吧,他們畢竟是你的親生父母,血濃於水,不管怎樣他們生養了你,事發之前,至少你是依靠著家裡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許修遠吞吞吐吐道:「可,可是錦語她……」
肖克嵐明白她的意思,深知女兒的脾氣有六七分像她娘,拍著女婿的肩膀說道:「沒事,我來跟她說。」
在肖克嵐的勸說下,孫錦語同許修遠一道回泉州看看。
許家二老已不在人世,陶氏還是去年底病逝的,百日孝期還沒過,家裡三兄弟便分了家。
許修遠只找到許老六,跟著來到父母的墳前。
這就是城外荒郊野嶺上挖的兩座墳,許四海的是石碑,陶氏的只是一塊破舊的木碑。
許修遠跪在爹娘的墳前泣不成聲,孫錦語雖然恨二老苛待女兒,但這個時候眼眶裡淚水依舊在打轉。
許老六還要趕著到學堂教書,留他們二人在此地。
半個時辰過去,許修遠依舊哭得撕心裂肺,孫錦語擦擦淚水過去扶住他。
「娘子,我真不知道那是軍糧,我若是知道,給我一百個膽子都不敢賣啊!是我害了爹娘,還連累了岳丈大人。」許修遠懊悔不已,哭得昏天黑地,方圓五里深山裡,只聽到他的哀嚎聲。
許老六如今在家城裡一個偏遠的小巷子,當初手裡的積蓄不夠,還向岳父借了十兩。
吳氏這兩年身子不好,總是頭暈。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只剩下最小的兒子還沒娶妻。
許婼是去年嫁人的,當時陶氏在還,還沒分家。丈夫是城外一處果園的小兒子,家裡人口也多,但果園不大,勉強能緊一大家子吃喝。這親事還是吳老爹撮合的,當時聘金是二十兩,陶氏受了二房三房兩個兒媳的蠱惑,要拿走這二十兩聘金。吳氏破天荒為女兒鬧一場,只爭回來八兩,又拿出自己存的二兩,才把女兒送出門。
念在吳氏曾照拂過許嬋,孫錦語臨走的時候,把身上的銀子都拿出來,只留下回京的盤纏,剩下的二十三兩銀子,還有自己頭上的一支玉簪,一對玉墜子,都留給了他們。
中秋過後,天氣漸涼。
這天中午,孫秀娥在房裡算帳,這兩年感覺眼睛看東西越發的模糊。孫錦語和許修遠在的時候,都不敢再讓她下廚房。
她想是時候該讓孫錦語接管家裡的產業了,其實也就是收收田租罷了,並不費神。
沒多會兒,孫錦語端著梨羹進來:「娘,你找我啊?」
她把梨羹放在桌上:「這是阿遠給你做的梨羹,止咳潤肺的。」
孫秀娥端起碗吃了兩口,「為娘年紀大了,就想著你和修遠把接下來的日子過好,這些都是家裡的產業。我們自家城外有一個小莊子,剩下的還有一百畝地都只需收租,這些佃戶也都挺自覺,每次還沒到日子便把銀子交上來。若是遇到有些到了日子沒交的,你們要到城外去找找,八成是忘了。」
孫錦語看著這一疊一疊的契紙,若有所思道:「娘,把這些……交給大郎媳婦吧。」
孫秀娥一愣,詫異地看著她。
孫錦語猶豫再三,出口道:「我跟阿遠商量過了,明年想回臨安開一家小酒館。」
第214章 孫記酒樓
孫秀娥一時無言,神情黯淡下來。
孫錦語坐在她旁邊,輕聲細語道:「娘,你和爹爹年事漸高,等他年老告老還鄉,咱們都要回臨安的啊。拖婉兒的福,我和阿遠在瓊州受人關照,這些年廚藝一直沒有丟。阿遠又會做點心和糖水,還有咱們家祖傳的釀酒方子,這不用太可惜了。我之前在泉州釀過酒,在瓊州的時候也釀過兩壇,感覺都沒有在臨安時釀的味香醇厚,口感上總有差距。經歷這次流放,我想清楚了,我們才不過四十多歲,以後還是靠著自己雙手過日子更踏實。」
孫秀娥嘴微微一撇:「你這才回來不久,就又想離開爹娘啊?」
孫錦語挽著她的胳膊,解釋道:「我也不想離開爹娘,可得到臨安選鋪子,開張還要很長一段日子,要把鋪子經營好了,想必到時候爹爹也要告老還鄉了,我和阿遠再把你們二老接回來養老。」
儘管捨不得女兒,孫秀娥還是遵從她的意願。整理下家裡的帳目,拿出三千兩銀子出來,孩子們決定做生意,她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反正將來家裡這些錢財都是他們的,早給晚給都一樣。
孫錦語拿到幾張銀票時,登時瞪大了雙眼,又有幾分欣喜:「娘,咱們什麼時候有這麼多錢啊?」
孫秀娥:「我們原本家裡的錢確實不多,但這幾年裡,陛下賞賜的,還有先帝賞賜的,別說我們兩位老的夠用,即便是你們也是花不完的。怎麼樣?要不還是別做生意了,家裡錢真的夠你們用。」
孫錦語笑了笑,遲疑道:「這都是爹爹大半生努力得來的,我們倆年紀輕輕怎麼能遊手好閒呢?」<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