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韓淼龜縮在城牆頭,下令讓士兵放箭,被趙琨制止。
韓淼臉上的肥肉都在顫抖,本來就白的臉顯得更白:「鎬池君,再不放箭,讓他們衝進來就完了!」
趙琨望了一眼城下,沒有發現像樣的兵器。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百姓手持農具、菜刀、棍棒之類的東西,群情激憤。但並沒有推車撞擊城門之類的進攻行為。
局面並非不可控,趙琨立即安排八百護衛和士兵,守在瓮城兩側,並且讓弓箭手和士兵占據箭樓、門閘、雉堞等城防設施,防止百姓失去理智衝擊城池。
雖然很想直接拿下韓淼,但留著他還有用。趙琨讓韓淼下令開倉,發放救濟糧。
「朱家,你帶幾個大嗓門去喊話,讓城下的百姓後退兩百步,每戶出一個女子來排隊,在城門口領取三天的糧食。」
之所以是女子,是因為饑荒嚴重到一定程度,女人和小孩等弱勢群體往往是最先被捨棄的。有些人吃人的奇葩還總結經驗,說女子的肉質鮮美如羔羊,小孩早熟。不過小孩大概率扛不動救濟糧,所以選女子。
發放救援物資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保護弱勢群體。
隨著救濟糧足額發放,趙琨張榜安民,承諾會解決糧食和田地的問題,城外的人漸漸散去。
韓淼等韓國舊臣秘密商議,打算劫持趙琨為人質,起兵造反。
趙琨從鬼谷門人那裡提前得到消息,核對了張良提供的名單,確認無誤。荒謬的是:韓淼搜刮百姓,居然是為了籌集錢糧物資造反。
趙琨決定先下手為強。他以舉辦宴會的名義,將本地的土豪士紳全部請來。酒喝到一半,直接摔杯子,他的衛隊一擁而上,把韓淼等十幾個韓國舊臣全部逮捕入獄,家產充公變賣,全部換成糧食,一下子就解決了新鄭百姓缺糧的困擾。至于田地數目不對的問題,只能由基層官吏重新測量,趙琨派門客監督。
韓淼被判了車裂之刑,在刑場上大罵趙琨。他認為秦國只是運氣好,沒有遇到旱災和地動(地震),才滅了遭災的韓趙。
趙琨本來不想搭理韓淼,聽到這個論調卻忍不住開口反駁:「什麼運氣?老秦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天下糧倉!韓趙旱災,秦國今年其實也少雨,但影響不大。因為老秦人修建了鄭國渠,安置龍骨水車,足以灌溉八百里秦川。蜀郡今年高溫,但有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獲得糧食大豐收。我們把泛濫的大河(黃河)中下游改造成良田,把荒涼的狄道改造成沃野。只有弱者才抱怨環境,強者改變環境。大秦擴張到哪裡,哪裡就是最好的地盤。」
韓淼神色複雜,就算是敵對關係,他也不得不承認,鎬池君的確是一個改造環境、改良農作物和土壤的高手。或許有一天,就連楚國的千里雲夢大澤也會被他改成稻米之鄉。
趙琨在新鄭停留了一個多月,又走遍潁川各縣,考察風土人情,順便清繳匪患。在隆冬時節才回到咸陽,向秦王政匯報公務,並且將潁川郡、邯鄲郡、巨鹿郡等地的田賦改為十五稅一。由於商貿和輕工業的發展,商稅已經足以讓國庫充實,秦國境內,其他地方的田賦也降為十二稅一,減輕百姓的負擔。
王綰、李斯、趙琨撰寫的新法典於新年正旦生效,廢除連坐制,將兩百多種重刑改為輕刑,將徭役改為百姓出賣勞動力賺取工錢的基建項目。
第二年春天,王翦在易水的西岸打得燕軍丟盔棄甲。燕王喜震恐,殺掉太子丹試圖求和,然而燕國的使者還沒走到咸陽,王翦就攻占了燕國的都城薊城。燕王喜率領殘部占據遼東稱王。
第三年,夏天,楚國出兵偷襲秦國的南郡。
王翦說需要六十萬兵馬攻打楚國,李信說他只需要二十萬。秦王政採納了李信的策略。
朝野傳聞,說秦王政私底下笑話王翦老不堪用。王翦辭官回鄉。
秦王政派李信、蒙恬率令二十萬兵馬,南下伐楚。另外,駐守在秦魏邊境的王賁也率領一支軍隊參與了這次伐楚之戰。
話說在南郡擊退楚軍以後,王賁並沒有班師回朝,而是迅速率軍北上,進攻魏國。當時恰好是汛期八月,河水暴漲。王賁挖溝引黃河之水淹灌大梁城(魏國都城),城牆被大水衝倒,魏王投降。
李信和蒙恬也分兵,各自攻打楚國。
第四年,李信孤軍深入,一開始連戰連勝,後來中了埋伏。楚國大將項燕帶領四十萬楚軍精銳,尾隨追殺了李信三天三夜。人倒霉喝涼水都塞牙,李信好不容易逃到陳郢,算是回到秦國境內了,結果昌平君反叛,在陳郢切斷了李信的退路。李信率領的軍隊傷亡慘重。
秦王政再度徵召已經告老懷鄉的老將王翦,舉國的兵力盡出,秦王政放心不下,把趙琨安插進軍中給王翦當了副將,王翦攻破楚國都城,趙琨俘虜了楚王。楚國大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繼續對抗秦軍。又過一年,王翦、趙琨大獲全勝,昌平君戰死,項燕拔劍自刎。王賁攻占遼東,俘虜燕王喜。
最後,秦王政很隨意地找了一個藉口攻打齊國——齊王建派兵駐守西面的邊境,拒絕與大秦互通使者,定是想要作亂!王賁從燕國故地攻入齊國,俘虜齊王建。
韓、趙、魏、楚、燕、齊全部覆滅。戰國至此終結。
秦王政一統江山,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郡。這是自古以來的君王都不曾有過的廣袤疆域。李斯上疏提議: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用「皇帝」作為秦王政的稱謂。
韓淼臉上的肥肉都在顫抖,本來就白的臉顯得更白:「鎬池君,再不放箭,讓他們衝進來就完了!」
趙琨望了一眼城下,沒有發現像樣的兵器。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百姓手持農具、菜刀、棍棒之類的東西,群情激憤。但並沒有推車撞擊城門之類的進攻行為。
局面並非不可控,趙琨立即安排八百護衛和士兵,守在瓮城兩側,並且讓弓箭手和士兵占據箭樓、門閘、雉堞等城防設施,防止百姓失去理智衝擊城池。
雖然很想直接拿下韓淼,但留著他還有用。趙琨讓韓淼下令開倉,發放救濟糧。
「朱家,你帶幾個大嗓門去喊話,讓城下的百姓後退兩百步,每戶出一個女子來排隊,在城門口領取三天的糧食。」
之所以是女子,是因為饑荒嚴重到一定程度,女人和小孩等弱勢群體往往是最先被捨棄的。有些人吃人的奇葩還總結經驗,說女子的肉質鮮美如羔羊,小孩早熟。不過小孩大概率扛不動救濟糧,所以選女子。
發放救援物資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保護弱勢群體。
隨著救濟糧足額發放,趙琨張榜安民,承諾會解決糧食和田地的問題,城外的人漸漸散去。
韓淼等韓國舊臣秘密商議,打算劫持趙琨為人質,起兵造反。
趙琨從鬼谷門人那裡提前得到消息,核對了張良提供的名單,確認無誤。荒謬的是:韓淼搜刮百姓,居然是為了籌集錢糧物資造反。
趙琨決定先下手為強。他以舉辦宴會的名義,將本地的土豪士紳全部請來。酒喝到一半,直接摔杯子,他的衛隊一擁而上,把韓淼等十幾個韓國舊臣全部逮捕入獄,家產充公變賣,全部換成糧食,一下子就解決了新鄭百姓缺糧的困擾。至于田地數目不對的問題,只能由基層官吏重新測量,趙琨派門客監督。
韓淼被判了車裂之刑,在刑場上大罵趙琨。他認為秦國只是運氣好,沒有遇到旱災和地動(地震),才滅了遭災的韓趙。
趙琨本來不想搭理韓淼,聽到這個論調卻忍不住開口反駁:「什麼運氣?老秦人在哪裡,哪裡就是天下糧倉!韓趙旱災,秦國今年其實也少雨,但影響不大。因為老秦人修建了鄭國渠,安置龍骨水車,足以灌溉八百里秦川。蜀郡今年高溫,但有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獲得糧食大豐收。我們把泛濫的大河(黃河)中下游改造成良田,把荒涼的狄道改造成沃野。只有弱者才抱怨環境,強者改變環境。大秦擴張到哪裡,哪裡就是最好的地盤。」
韓淼神色複雜,就算是敵對關係,他也不得不承認,鎬池君的確是一個改造環境、改良農作物和土壤的高手。或許有一天,就連楚國的千里雲夢大澤也會被他改成稻米之鄉。
趙琨在新鄭停留了一個多月,又走遍潁川各縣,考察風土人情,順便清繳匪患。在隆冬時節才回到咸陽,向秦王政匯報公務,並且將潁川郡、邯鄲郡、巨鹿郡等地的田賦改為十五稅一。由於商貿和輕工業的發展,商稅已經足以讓國庫充實,秦國境內,其他地方的田賦也降為十二稅一,減輕百姓的負擔。
王綰、李斯、趙琨撰寫的新法典於新年正旦生效,廢除連坐制,將兩百多種重刑改為輕刑,將徭役改為百姓出賣勞動力賺取工錢的基建項目。
第二年春天,王翦在易水的西岸打得燕軍丟盔棄甲。燕王喜震恐,殺掉太子丹試圖求和,然而燕國的使者還沒走到咸陽,王翦就攻占了燕國的都城薊城。燕王喜率領殘部占據遼東稱王。
第三年,夏天,楚國出兵偷襲秦國的南郡。
王翦說需要六十萬兵馬攻打楚國,李信說他只需要二十萬。秦王政採納了李信的策略。
朝野傳聞,說秦王政私底下笑話王翦老不堪用。王翦辭官回鄉。
秦王政派李信、蒙恬率令二十萬兵馬,南下伐楚。另外,駐守在秦魏邊境的王賁也率領一支軍隊參與了這次伐楚之戰。
話說在南郡擊退楚軍以後,王賁並沒有班師回朝,而是迅速率軍北上,進攻魏國。當時恰好是汛期八月,河水暴漲。王賁挖溝引黃河之水淹灌大梁城(魏國都城),城牆被大水衝倒,魏王投降。
李信和蒙恬也分兵,各自攻打楚國。
第四年,李信孤軍深入,一開始連戰連勝,後來中了埋伏。楚國大將項燕帶領四十萬楚軍精銳,尾隨追殺了李信三天三夜。人倒霉喝涼水都塞牙,李信好不容易逃到陳郢,算是回到秦國境內了,結果昌平君反叛,在陳郢切斷了李信的退路。李信率領的軍隊傷亡慘重。
秦王政再度徵召已經告老懷鄉的老將王翦,舉國的兵力盡出,秦王政放心不下,把趙琨安插進軍中給王翦當了副將,王翦攻破楚國都城,趙琨俘虜了楚王。楚國大將項燕擁立昌平君為楚王,繼續對抗秦軍。又過一年,王翦、趙琨大獲全勝,昌平君戰死,項燕拔劍自刎。王賁攻占遼東,俘虜燕王喜。
最後,秦王政很隨意地找了一個藉口攻打齊國——齊王建派兵駐守西面的邊境,拒絕與大秦互通使者,定是想要作亂!王賁從燕國故地攻入齊國,俘虜齊王建。
韓、趙、魏、楚、燕、齊全部覆滅。戰國至此終結。
秦王政一統江山,將天下劃分為三十六郡。這是自古以來的君王都不曾有過的廣袤疆域。李斯上疏提議: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用「皇帝」作為秦王政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