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丫鬟扶住李映真的胳膊,攙扶著她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李映真坐下,長舒了一口氣,又想著這膝蓋八成是腫了。
李侍郎臉上擔憂神色未掩,問道:「這是怎麼回事?你不是到宮裡參加宴席了嗎?」
想到韓昭今日就要離開,她還需托父親幫她在永安府那邊說話,李映真揮退了手邊的丫鬟,只道:「爹,你先坐下來,我慢慢和你說。」
李侍郎一看女兒這架勢,說的估計不是尋常閒話,一撩袍子坐了下來。
李映真低頭思索了下,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該從何說起,父親才會幫忙,片刻後抬起頭,問道:「父親可還記得,我小的時候曾有一個常在一塊兒玩,一塊兒上學的玩伴,裴侍郎家的女兒裴清溪。」
李侍郎回想了下,點點頭,道:「我知道,當時你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一個是裴侍郎家的女兒,還有一個是陶御史家的孫女。」只是後來她們兩家均因為牽扯到通敵叛國而被定罪,兩個小女孩,一個被流放,一個葬身火海。
記著就好,李映真接著道:「我原以為裴家的妹妹已故去多年,誰知道她並沒有葬身火海,反而活得好好的。」
李侍郎聽到此時,面上也不由現出些許震驚之色,又略一思索問道:「是那個叫韓昭的小工匠?」難怪女兒一直幫她,眉清目秀的小工匠,若是個女子,倒也說得過去。
李映真點點頭,道:「父親,正是她。」
「父親你也知道,她父親和陶御史的事情定然是被人陷害。而裴家妹妹有證據可以揭發奸臣,還他們一個清白。」
李侍郎聽到此處,抬了抬眼皮,看了李映真一眼,臉上卻沒有多少震驚之色。
李映真接著道:「女兒知道父親不想趟這趟渾水,裴家妹妹也是這個意思,我並未在其中牽涉過多,只是幫了一些小忙。她最終見到了皇上,並遞上了那份罪證。」
「原來如此。」李侍郎緩緩點了點頭,是瞭然的語氣。
李映真見父親情緒緩和,才接著道:「證據呈上,皇上卻沒有動手,裴家妹妹留在京城太不安全了,今日千燈宴也已結束,我和她說好,讓她今日離京,還請父親能幫忙在永安府調停一二。」
李侍郎未置可否,又問:「那你今日這情況是怎麼回事?在宮裡陪公主過生日,被責罰了?」
當皇家子女伴讀,有時候和當奴才也沒什麼兩樣,這也是他從前不想李映真去宮裡的原因之一。雖然從前未曾見過嘉熹公主如此對待女兒,但皇宮中人,人心最難揣測。
公主想招駙馬自然不能說,韓昭和賀小姐的這段事兒也需要隱去,以免再節外生枝,李映真頓了一下,只道:「公主想要一樣東西,我並未如她意,勸阻了下,跪的時間久了,膝蓋走路不太方便,過個一兩天就好了。」
李侍郎只有這麼一個女兒,見女兒受苦,怎麼忍心,嘆了口氣道:「為父早與你說過,宮裡這趟渾水,還是不摻和為好,公主伴讀,咱要不還是別做了。」
李映真垂眸,只道:「女兒知道了。」
又見父親穿著官服,問道:「父親今日上朝,起得比以前要早呢?」
正說話著,管家匆匆從門房那邊過來,附在李侍郎耳邊一番嘀咕,李侍郎神色未變,仍是一臉平靜,隻眼神變了幾變。
什麼消息,這會子傳過來?還這麼急匆匆的樣子。李映真好奇,問道:「父親,發生了何事?」
李侍郎望著天邊的那輪月亮,緩緩道:「朝廷要變天了。」
韓昭幾人被關在廂房,就再也無人來進來了。廂房裡甚至還有一張床和榻,但幾人也無了睡意。賀蘭君靠在韓昭身上,兩人互相依偎著。韓昭回想著方才走過的路,隱隱覺得有些熟悉
忽然,門被打開了,門邊帶她們過來的兩個大漢恭恭敬敬道:「老爺,人就在裡面。」
溫閣老就要進來了?韓昭緊張地站了起來。迎面走進來的卻不是溫閣老,而是李侍郎。
原來那路就是去真姐姐家的路!韓昭後知後覺,問門口兩人:「你們不是溫閣老派過來的?」
兩個大漢又對視一眼,也莫名其妙,「我們是奉李大人之命,前去帶你過來,和溫閣老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是虛驚一場,韓昭鬆了口氣,只是不知道李侍郎深夜這樣找她來又有何意。
李侍郎進了屋子,看了被折騰一晚上都幾人一眼,道:「他們是我派去的,殺你的黑衣人卻的確是溫家派去的。」
韓昭聽著,心中一跳,又細細回憶院子見到的景象,和後來的事情,心中漸漸浮出一個猜想:李侍郎莫不是在保護她。
她拱手道:「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李侍郎又認真打量了她一番,七八歲的時候也是見過她幾次,如今這副打扮,的確和小時候不太一樣了。
幸好,那日在皇宮見到此人後,為了避免她拖累女兒,派人暗地監視她,方在今日黑衣人入院殺人時,能及時救下。那黑衣人已供出主謀,就是溫尚書,如今倒正好可以交於刑部,定個罪加一等。
韓昭被李侍郎盯的時間有些長了,感到有些奇怪,問道:「不知大人深夜找我們是有何事?」
李侍郎也不跟她兜圈子了,直接道:「映真把你的事都告訴我了,她腿傷了,你去看看她吧。」
她們姐妹情深,他也不樂做個壞人。
李侍郎臉上擔憂神色未掩,問道:「這是怎麼回事?你不是到宮裡參加宴席了嗎?」
想到韓昭今日就要離開,她還需托父親幫她在永安府那邊說話,李映真揮退了手邊的丫鬟,只道:「爹,你先坐下來,我慢慢和你說。」
李侍郎一看女兒這架勢,說的估計不是尋常閒話,一撩袍子坐了下來。
李映真低頭思索了下,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該從何說起,父親才會幫忙,片刻後抬起頭,問道:「父親可還記得,我小的時候曾有一個常在一塊兒玩,一塊兒上學的玩伴,裴侍郎家的女兒裴清溪。」
李侍郎回想了下,點點頭,道:「我知道,當時你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一個是裴侍郎家的女兒,還有一個是陶御史家的孫女。」只是後來她們兩家均因為牽扯到通敵叛國而被定罪,兩個小女孩,一個被流放,一個葬身火海。
記著就好,李映真接著道:「我原以為裴家的妹妹已故去多年,誰知道她並沒有葬身火海,反而活得好好的。」
李侍郎聽到此時,面上也不由現出些許震驚之色,又略一思索問道:「是那個叫韓昭的小工匠?」難怪女兒一直幫她,眉清目秀的小工匠,若是個女子,倒也說得過去。
李映真點點頭,道:「父親,正是她。」
「父親你也知道,她父親和陶御史的事情定然是被人陷害。而裴家妹妹有證據可以揭發奸臣,還他們一個清白。」
李侍郎聽到此處,抬了抬眼皮,看了李映真一眼,臉上卻沒有多少震驚之色。
李映真接著道:「女兒知道父親不想趟這趟渾水,裴家妹妹也是這個意思,我並未在其中牽涉過多,只是幫了一些小忙。她最終見到了皇上,並遞上了那份罪證。」
「原來如此。」李侍郎緩緩點了點頭,是瞭然的語氣。
李映真見父親情緒緩和,才接著道:「證據呈上,皇上卻沒有動手,裴家妹妹留在京城太不安全了,今日千燈宴也已結束,我和她說好,讓她今日離京,還請父親能幫忙在永安府調停一二。」
李侍郎未置可否,又問:「那你今日這情況是怎麼回事?在宮裡陪公主過生日,被責罰了?」
當皇家子女伴讀,有時候和當奴才也沒什麼兩樣,這也是他從前不想李映真去宮裡的原因之一。雖然從前未曾見過嘉熹公主如此對待女兒,但皇宮中人,人心最難揣測。
公主想招駙馬自然不能說,韓昭和賀小姐的這段事兒也需要隱去,以免再節外生枝,李映真頓了一下,只道:「公主想要一樣東西,我並未如她意,勸阻了下,跪的時間久了,膝蓋走路不太方便,過個一兩天就好了。」
李侍郎只有這麼一個女兒,見女兒受苦,怎麼忍心,嘆了口氣道:「為父早與你說過,宮裡這趟渾水,還是不摻和為好,公主伴讀,咱要不還是別做了。」
李映真垂眸,只道:「女兒知道了。」
又見父親穿著官服,問道:「父親今日上朝,起得比以前要早呢?」
正說話著,管家匆匆從門房那邊過來,附在李侍郎耳邊一番嘀咕,李侍郎神色未變,仍是一臉平靜,隻眼神變了幾變。
什麼消息,這會子傳過來?還這麼急匆匆的樣子。李映真好奇,問道:「父親,發生了何事?」
李侍郎望著天邊的那輪月亮,緩緩道:「朝廷要變天了。」
韓昭幾人被關在廂房,就再也無人來進來了。廂房裡甚至還有一張床和榻,但幾人也無了睡意。賀蘭君靠在韓昭身上,兩人互相依偎著。韓昭回想著方才走過的路,隱隱覺得有些熟悉
忽然,門被打開了,門邊帶她們過來的兩個大漢恭恭敬敬道:「老爺,人就在裡面。」
溫閣老就要進來了?韓昭緊張地站了起來。迎面走進來的卻不是溫閣老,而是李侍郎。
原來那路就是去真姐姐家的路!韓昭後知後覺,問門口兩人:「你們不是溫閣老派過來的?」
兩個大漢又對視一眼,也莫名其妙,「我們是奉李大人之命,前去帶你過來,和溫閣老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是虛驚一場,韓昭鬆了口氣,只是不知道李侍郎深夜這樣找她來又有何意。
李侍郎進了屋子,看了被折騰一晚上都幾人一眼,道:「他們是我派去的,殺你的黑衣人卻的確是溫家派去的。」
韓昭聽著,心中一跳,又細細回憶院子見到的景象,和後來的事情,心中漸漸浮出一個猜想:李侍郎莫不是在保護她。
她拱手道:「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李侍郎又認真打量了她一番,七八歲的時候也是見過她幾次,如今這副打扮,的確和小時候不太一樣了。
幸好,那日在皇宮見到此人後,為了避免她拖累女兒,派人暗地監視她,方在今日黑衣人入院殺人時,能及時救下。那黑衣人已供出主謀,就是溫尚書,如今倒正好可以交於刑部,定個罪加一等。
韓昭被李侍郎盯的時間有些長了,感到有些奇怪,問道:「不知大人深夜找我們是有何事?」
李侍郎也不跟她兜圈子了,直接道:「映真把你的事都告訴我了,她腿傷了,你去看看她吧。」
她們姐妹情深,他也不樂做個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