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可近日朝政事情繁多,陛下深感自己體乏頭疼,命臣為其改良了藥方,按理來說,陛下的病症並不會如此爆發才對。」
「可能……可能是有什麼突發事件,才令陛下驚怒交加,導致病發。」
鄭皇后緩緩走至床榻邊坐下,看著成惠帝熟睡的面容,緩聲道:
「導致陛下突然病發的原因,本宮會命人查個水落石出,可是,陛下病症深淺之事,還請諸位太醫萬不可在外胡言亂語,擾亂朝綱。」
「擾亂朝綱,動搖國本,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眾位太醫應當知曉吧?」
鄭皇后嗓音不高,卻有著無比驚心的氣勢,駭得所有太醫全都跪著低下頭來連聲道:「臣知曉輕重,一切以陛下龍體安康為重。」
鄭皇后滿意地點了點頭。
待御書房內人盡散盡,只剩下蘇培英時,鄭皇后才微微一笑,冷聲道:
「蘇總管,事到如今陛下因何而病,還不快如實招來?」
「呀喲皇后娘娘,您說得那是哪兒的話喲!」
蘇培英依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道:「日前陛下日日頭疼難忍,命王太醫換了方子,這才好受許多,今日陛下命奴才外出辦事,只是奴才剛走沒多久,就聽聞陛下不適。」
「等奴才千趕萬趕趕回來時,陛下剛好病發,奴才也並不知曉究竟是為何。」
鄭皇后冷聲一笑,揚聲道:「本宮只是想知道,陛下究竟是為何突然急火攻心導致病發,難不成蘇總管的意思,是王太醫的藥有問題?」
「這藥有沒有問題,奴才並不知道,只不過陛下病情已久,並非一夕之間成這般,皇后娘娘若是疑心陛下病發之事另有隱情,奴才只能考慮是太醫院治病方法失之偏頗。」
蘇培英是個閹人,自幼在皇宮之中摸爬滾打,為人甚是圓滑。
眼見成惠帝病重,不知何時才能醒過來,蘇培英知道自己不能被人抓住把柄。
鄭家雖然握有兵權,可鄭將軍多年之前便已經回朝不再帶兵,鄭家帶兵之人才能平平,鄭皇后膝下又無子,成惠帝才能一直沒有對鄭家下手,鄭家也就一直和成惠帝相安無事。
可他蘇培英卻是實實在在跟在成惠帝身邊多年,若沒有成惠帝的庇護,他的小命恐怕也難保。
「皇后娘娘,奴才一定盡心服侍陛下,讓陛下早日康復。」
鄭皇后看他一眼,起身道:「陛下病重,後宮嬪妃都會前來伺疾,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蘇總管心裡清楚。」
「是,娘娘。恭送皇后娘娘!」
回到坤寧宮的鄭皇后屏退左右,之前離開的掌事姑姑悄聲靠近。
「娘娘,奴婢暗查後得知,那位的確是不見了。」
「哦?」鄭皇后驚訝萬分,「我們這些年費盡心機才查明那院子裡的真相,就連死毫不相干陳太妃都送了命,這才將她的事情勉強送到謝家的眼前。」
「到底是什麼人這般厲害,能在皇宮後院,將她藏匿?」
「回皇后娘娘的話,奴婢沒能查到任何線索,想來,除了陛下謹慎之外,將她藏匿到別處的人也甚為謹慎。」
鄭皇后冷笑連連:「她那樣身份的人留在宮中,不尷不尬的,誰敢戳破?」
「娘娘,那眼下咱們該怎麼辦?陛下昏迷未醒,可國不可一日無君,娘娘不如……」
「不急,再等等,不用我們出手,總有人會先給我們遞橄欖枝。」
——————
儘管太醫院各位太醫守口如瓶,可每日來到御書房探望皇帝病情的各位後宮嬪妃都不是傻子。
很快,成惠帝重病昏迷不醒的消息不脛而走。
膝下有皇子的嬪妃全都起了心思,開始在群臣之間走動,聯絡家族舊部,希望能讓大臣在朝堂之上為自己的皇子美言幾句。
於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人選未定,可仍舊可先選一名皇子代為監國」的說法,開始在大梁眾臣之間流傳。
謝愉恩作為丞相,本無可推脫選擇皇子人選的重任,可他因為皇帝囚禁他夫人之事,內心深處五味雜陳,再也不能做一名純臣,一直不作表態,任由眾人議論。
六皇子本就病弱,素來又不得成惠帝的喜愛,呼聲倒是小一些。
而二皇子性子肖似成惠帝,本就受他的寵愛,再加上他母族在暗處的走動攛掇,朝中呼聲最高。
因此,二皇子最先找上了鄭皇后,表達了待自己他日登基之後,願意將她奉為皇太后的想法。
「母后乃出身將門,自是不願看到江山動盪。」二皇子奉上自己的誠心,「若是母后捨得,兒願意娶鄭家姑娘為妻,尊她為後,他日繼續光耀鄭家門楣,為母后分擔家族重任。」
二皇子性子高傲,成惠帝只給他指了一名小門戶文官之女為側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暫時還沒有正妃。
鄭皇后自失去幼子之後,傷痛欲絕,身子沒能調養好,便一直沒能再有孩子。
鄭家曾經私下送了醫館進宮為她診治,說是心病難醫,身傷難愈,再難有子嗣。
所以,其實無論哪位皇子繼位,對鄭皇后來說,都是一樣的結果。
但是,鄭家後繼無人,昔日榮耀再難重現。
可,若在侄女輩中還能再出一位皇后,三十年之後,說不定鄭家還能再現昔日榮耀之景。
因此,二皇子開出的條件,對鄭家來說,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能……可能是有什麼突發事件,才令陛下驚怒交加,導致病發。」
鄭皇后緩緩走至床榻邊坐下,看著成惠帝熟睡的面容,緩聲道:
「導致陛下突然病發的原因,本宮會命人查個水落石出,可是,陛下病症深淺之事,還請諸位太醫萬不可在外胡言亂語,擾亂朝綱。」
「擾亂朝綱,動搖國本,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眾位太醫應當知曉吧?」
鄭皇后嗓音不高,卻有著無比驚心的氣勢,駭得所有太醫全都跪著低下頭來連聲道:「臣知曉輕重,一切以陛下龍體安康為重。」
鄭皇后滿意地點了點頭。
待御書房內人盡散盡,只剩下蘇培英時,鄭皇后才微微一笑,冷聲道:
「蘇總管,事到如今陛下因何而病,還不快如實招來?」
「呀喲皇后娘娘,您說得那是哪兒的話喲!」
蘇培英依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哭道:「日前陛下日日頭疼難忍,命王太醫換了方子,這才好受許多,今日陛下命奴才外出辦事,只是奴才剛走沒多久,就聽聞陛下不適。」
「等奴才千趕萬趕趕回來時,陛下剛好病發,奴才也並不知曉究竟是為何。」
鄭皇后冷聲一笑,揚聲道:「本宮只是想知道,陛下究竟是為何突然急火攻心導致病發,難不成蘇總管的意思,是王太醫的藥有問題?」
「這藥有沒有問題,奴才並不知道,只不過陛下病情已久,並非一夕之間成這般,皇后娘娘若是疑心陛下病發之事另有隱情,奴才只能考慮是太醫院治病方法失之偏頗。」
蘇培英是個閹人,自幼在皇宮之中摸爬滾打,為人甚是圓滑。
眼見成惠帝病重,不知何時才能醒過來,蘇培英知道自己不能被人抓住把柄。
鄭家雖然握有兵權,可鄭將軍多年之前便已經回朝不再帶兵,鄭家帶兵之人才能平平,鄭皇后膝下又無子,成惠帝才能一直沒有對鄭家下手,鄭家也就一直和成惠帝相安無事。
可他蘇培英卻是實實在在跟在成惠帝身邊多年,若沒有成惠帝的庇護,他的小命恐怕也難保。
「皇后娘娘,奴才一定盡心服侍陛下,讓陛下早日康復。」
鄭皇后看他一眼,起身道:「陛下病重,後宮嬪妃都會前來伺疾,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蘇總管心裡清楚。」
「是,娘娘。恭送皇后娘娘!」
回到坤寧宮的鄭皇后屏退左右,之前離開的掌事姑姑悄聲靠近。
「娘娘,奴婢暗查後得知,那位的確是不見了。」
「哦?」鄭皇后驚訝萬分,「我們這些年費盡心機才查明那院子裡的真相,就連死毫不相干陳太妃都送了命,這才將她的事情勉強送到謝家的眼前。」
「到底是什麼人這般厲害,能在皇宮後院,將她藏匿?」
「回皇后娘娘的話,奴婢沒能查到任何線索,想來,除了陛下謹慎之外,將她藏匿到別處的人也甚為謹慎。」
鄭皇后冷笑連連:「她那樣身份的人留在宮中,不尷不尬的,誰敢戳破?」
「娘娘,那眼下咱們該怎麼辦?陛下昏迷未醒,可國不可一日無君,娘娘不如……」
「不急,再等等,不用我們出手,總有人會先給我們遞橄欖枝。」
——————
儘管太醫院各位太醫守口如瓶,可每日來到御書房探望皇帝病情的各位後宮嬪妃都不是傻子。
很快,成惠帝重病昏迷不醒的消息不脛而走。
膝下有皇子的嬪妃全都起了心思,開始在群臣之間走動,聯絡家族舊部,希望能讓大臣在朝堂之上為自己的皇子美言幾句。
於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人選未定,可仍舊可先選一名皇子代為監國」的說法,開始在大梁眾臣之間流傳。
謝愉恩作為丞相,本無可推脫選擇皇子人選的重任,可他因為皇帝囚禁他夫人之事,內心深處五味雜陳,再也不能做一名純臣,一直不作表態,任由眾人議論。
六皇子本就病弱,素來又不得成惠帝的喜愛,呼聲倒是小一些。
而二皇子性子肖似成惠帝,本就受他的寵愛,再加上他母族在暗處的走動攛掇,朝中呼聲最高。
因此,二皇子最先找上了鄭皇后,表達了待自己他日登基之後,願意將她奉為皇太后的想法。
「母后乃出身將門,自是不願看到江山動盪。」二皇子奉上自己的誠心,「若是母后捨得,兒願意娶鄭家姑娘為妻,尊她為後,他日繼續光耀鄭家門楣,為母后分擔家族重任。」
二皇子性子高傲,成惠帝只給他指了一名小門戶文官之女為側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暫時還沒有正妃。
鄭皇后自失去幼子之後,傷痛欲絕,身子沒能調養好,便一直沒能再有孩子。
鄭家曾經私下送了醫館進宮為她診治,說是心病難醫,身傷難愈,再難有子嗣。
所以,其實無論哪位皇子繼位,對鄭皇后來說,都是一樣的結果。
但是,鄭家後繼無人,昔日榮耀再難重現。
可,若在侄女輩中還能再出一位皇后,三十年之後,說不定鄭家還能再現昔日榮耀之景。
因此,二皇子開出的條件,對鄭家來說,的確是個很好的選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