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朕登基,首重民生。農桑者,生民之大本,國之富源。朕將敕令郡縣,勸課農桑,修渠引灌,墾荒闢田,使百姓衣食豐足,家給人足。減征役之繁苛,輕賦稅之重負,令黔首得以休養生息,共享太平之福。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朕將興庠序之教,育賢才於天下。令郡國察舉孝悌廉潔、博學多才之士,匯於朝堂,共商國是。嚴飭吏治,黜陟幽明,使官守其職,民安其業。禁絕貪腐,嚴懲奸佞,以正朝綱,以清世風。

  軍事邊防,國之藩籬。朕選將練兵,慎固封守。於邊疆要塞,屯駐勁旅,修繕城垣,備御邊患。然亦不欲窮兵黷武,當以和為貴,保境安民,使華夏之土,無烽火之擾,百姓之居,有安寧之象。

  朕亦敬天法祖,尊崇古訓。廣施仁政,矜恤孤寡,救災恤患,以體上天好生之德。

  朕詔告天下,自即位之日,大赦天下,除舊布新。一應罪犯,除十惡不赦之外,咸赦除之,與之更始。望四海之內,無論士庶,咸使聞知,各安其業,共遵朕命。

  願朕之王朝,如日之升,如月之恆,江河永固,億兆同歡。

  欽此。

  ——————

  在這莊嚴肅穆的大殿之中,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金磚地面上,映照出一片輝煌。

  新皇端坐在那雕龍畫鳳、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頭戴冕旒,冕旒上的珠串隨著他輕微的動作晃動。

  他身著明黃色的龍袍,上面繡著的金龍張牙舞爪,仿佛要衝破雲霄。

  新皇緩緩開口,聲音洪亮而沉穩:「朕今日登基,實乃天命所歸,亦幸得諸位愛卿之助力。自朕籌劃大業以來,諸卿與朕同心同德,披荊斬棘,方有今日之成果。今朕當論功行賞,冊封諸位功臣良將。」

  說罷,他微微抬手,一旁的太監會意,手捧著聖旨宣讀。

  眾臣一一謝過。

  新帝親讀李伯仁的詔書,冊封刑部尚書,加封一品國公。

  嚴孤山把詔書交給太監,看他拿給李源,朗聲道:「李卿以平民之身,達此高位,實乃開我大齊之先河。朕望李卿能為天下表率,讓世人皆知,朕之朝堂,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其當以國公之尊,為朕分憂,為百姓謀福,不負朕之信任,亦不負百姓之期望。」

  李源出列,跪地謝恩,高呼:「臣李伯仁,叩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他的聲音堅定而洪亮,在大殿中迴蕩。

  其他官員們也紛紛跪地,齊聲高呼:「天子萬歲!」 這呼聲此起彼伏,在大殿內外縈繞。

  他們都清楚地知道,新朝,新政,新的局勢要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了。

  ————

  隨著冊封大典的結束,朝堂上的氣氛逐漸從莊重肅穆中舒緩開來。太監尖細的嗓音高呼:「退朝!」

  群臣聞聲,紛紛整理衣冠,躬身行禮後,井然有序地向後退去。一時間,衣袂摩挲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向著殿門蔓延。

  不多時,大殿中便只剩下新皇嚴孤山一人。他靜靜地坐在龍椅上,身姿挺拔,龍袍的金色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

  一旁的太監輕手輕腳地走上前來,微微欠身,恭敬地說道:「陛下,您今日操勞許久,還請移駕回宮歇息吧。」

  嚴孤山微微皺眉,輕輕擺了擺手,說道:「你們都先退下,朕想獨自在此再多坐一會兒。」 他的聲音不大,卻有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太監不敢再多言,帶著一眾侍從緩緩退下。空曠的大殿中,嚴孤山的目光變得深邃而悠遠,他似乎在凝視著這大殿的每一處雕樑畫棟。

  原來坐在這把龍椅上看人和物,是這樣的感覺。

  忽然,嚴孤山像從前無數個患得患失的日子裡一樣,轉頭看向一直站在自己身後的鄭鶴,問:

  「你在,對嗎?」

  鄭鶴像往常一樣點頭,說:「我在。」

  嚴孤山看著從雕龍窗欞透射進來的光灑在他的身上,突然有些恍然,不知怎麼,開口多問了一句:

  「你會一直,陪著我嗎?」

  鄭長憶看著他,懶懶散散的坐到了龍椅的扶手上,明明在笑著,可眼神里卻是說不出的悵惘:

  「殿下……」

  「莫沉往事,朝前看。」

  ————————

  (正文 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