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他將書案上的《戰國策》和《爾雅》移開,露出下面藏著的話本。
封面上,是一個帶著斗笠、挑著酒,仰頭睡在馬上的江湖遊俠,竹葉從他鼻尖擦過,天邊雲捲雲舒,看上去瀟灑而不羈。
李意清立刻被畫面和配字吸引。
「《一劍封疆》,這可是現在京中大熱的話本。上卷我已經看完了,殿下如果感興趣,我借給殿下。」
韓鶴寧彎下腰,在書案下柜子中翻找,將《一劍封疆》上卷視若珍寶地拿了出來。
書友交流,自然是極愉快的。李意清先是道謝,旋即和他聊了起來。
元辭章第一次發現,縱使自己巧舌如簧,也不知道怎麼插嘴。
明明他們說的那些話本,他也都有讀過。
看來是他讀的不夠深入,還需自勉。
元辭章在心中打定主意。見兩人滔滔不絕,大有相見恨晚的意味,伸手把李意清端了起來,「意清,夜深了,該回府了。再者,韓二還需要溫書,改日再來就是。」
韓鶴寧:「小氣!無恥!」
李意清莫名被人抱起來,撲騰著小腿,掙扎了一刻,又順從本心享受著溫暖的懷抱。
「韓二,那我們就先走了。等你金榜高中,我再來與你……元辭章,你走那麼快做什麼?書還沒有拿呢!」
元辭章折返,將書收好,才重新轉身離開。
幾息功夫,兩人消失得乾乾淨淨。韓鶴寧看著桌上的《戰國策》,忽靈機一動,提筆寫下一張字條,叫人送過去。
元辭章和李意清坐在馬車上,後面有人在喊:「殿下,元侍郎,我們公子有字條。」
元辭章自然而然地伸手準備接過,只見小廝往後退了幾步,「不是給侍郎的。」
李意清心中暗自發笑,見元辭章面無表情地「哦」了一聲,故作驚訝問:「是給我的嗎?」
「對對,我們公子說,要殿下親啟。」小廝點頭如搗蒜。
李意清問完,似笑非笑地看著元辭章。元辭章的手勾起她的一簇頭髮細細把玩,像是並不在意周邊發生了什麼,「你看吧,我不在意。」
眼角餘光卻一刻不肯鬆懈。
「這樣啊。」李意清伸手接過,展開字條,看完,笑了出來,對小廝道,「我早就知道了。」
小廝得到回復,立刻又跑回去復命。
一路上,元辭章把玩著她的發梢,偶然還會拿起來放在鼻尖嗅聞,像一隻大狗,纏人又不肯直說。
李意清面含笑意,好奇元辭章什麼時候才會忍不住,問她字條上寫了什麼。
令她意外的是,直到回到公主府,元辭章都硬生生忍住。
李意清今日走得夠多了,不想走路,撲入元辭章的懷中。元辭章沒有遲疑,動作已然做過千百次那般熟悉。
懷中的人笑靨如花,目光比天上月光還要皎潔明亮,她的呼吸帶著馥郁的桂花甜香,鑽進元辭章的鼻中。
側臉上涼意一閃而過,李意清的唇擦過,停在元辭章的耳畔。
元辭章呼吸亂了幾分。
懷中人說:「韓二說話本並不是他編的,我說我早就知道了。」
*
上元佳節剛過去,京城還沉浸在新春的慵懶之中。
大街小巷上,茶餘飯後的閒談,莫過於前幾日的冊封大典。十方來賀,王侯畢至,就連坐在輪椅上的大皇子都被人推上太和殿,只為親眼見證那一幕。
公主一身華服,流光霞帔,頭上美玉珠冠,翡翠寶石。然,再多錦繡珠寶,都不及她一顰一笑風采。
封帝姬,授金冊。
有人唏噓,當年只道公主行事無度,誰能想到還有朝一日,能在未來親眼見證大慶第一位女帝的誕生。
有人感慨,公主大婚時曾被駙馬贊為瑤姬,當真是從前自己眼拙,不可得見明珠。
還有人在朱雀大街見到排場,極盡腹中筆墨描繪當日之盛況何等輝煌盛大,公主在婢女的擁簇下何等奪目耀眼。聽到的人時不時發出一聲驚呼,竭盡全力想象當日景象。
同去者點頭附和,沒去者滿是遺憾。
半月時間過去,仍舊為眾人津津樂道。
眾人談論,卻不帶貶義,畢竟公主這些年所作所為,他們看在心底,記在心底。
百姓從不辜負賢明。
身為話題中心的帝姬卻兩耳不聞窗外事。順成帝將元府重新贈與她,她趁夜獨上閣樓。
那裡是元府最高的地方,下面就是元辭章的書房。上面有日晷羅盤,雜七雜八擺放著一堆東西。
長久無人打理,積蓋著厚厚一層灰。
帝姬沿著書架走動,看見一排低矮一些的書架矗立後面,朱紅色的漆有些斑駁,上面的書冊卻被人極盡呵護珍惜,防塵香樟一應俱全。
她指尖划過一本書冊,伸手抽出翻開,字字句句,都是她。
再打開第二本,也是她。
第三本,第四本……
甚至能看出到成婚當年,許諾寫她的詩詞。
「唯恐詞不達意,不能抒心中情意。」
「從前竟不知,吾當一懦夫。」
……
那是十八歲少年就開始記錄的冊子,封面上字跡已成風骨,提筆瀟灑,牽絲勾連,唯有四個字端端正正。光是從落筆筆觸,都能看出當時少年何等認真虔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封面上,是一個帶著斗笠、挑著酒,仰頭睡在馬上的江湖遊俠,竹葉從他鼻尖擦過,天邊雲捲雲舒,看上去瀟灑而不羈。
李意清立刻被畫面和配字吸引。
「《一劍封疆》,這可是現在京中大熱的話本。上卷我已經看完了,殿下如果感興趣,我借給殿下。」
韓鶴寧彎下腰,在書案下柜子中翻找,將《一劍封疆》上卷視若珍寶地拿了出來。
書友交流,自然是極愉快的。李意清先是道謝,旋即和他聊了起來。
元辭章第一次發現,縱使自己巧舌如簧,也不知道怎麼插嘴。
明明他們說的那些話本,他也都有讀過。
看來是他讀的不夠深入,還需自勉。
元辭章在心中打定主意。見兩人滔滔不絕,大有相見恨晚的意味,伸手把李意清端了起來,「意清,夜深了,該回府了。再者,韓二還需要溫書,改日再來就是。」
韓鶴寧:「小氣!無恥!」
李意清莫名被人抱起來,撲騰著小腿,掙扎了一刻,又順從本心享受著溫暖的懷抱。
「韓二,那我們就先走了。等你金榜高中,我再來與你……元辭章,你走那麼快做什麼?書還沒有拿呢!」
元辭章折返,將書收好,才重新轉身離開。
幾息功夫,兩人消失得乾乾淨淨。韓鶴寧看著桌上的《戰國策》,忽靈機一動,提筆寫下一張字條,叫人送過去。
元辭章和李意清坐在馬車上,後面有人在喊:「殿下,元侍郎,我們公子有字條。」
元辭章自然而然地伸手準備接過,只見小廝往後退了幾步,「不是給侍郎的。」
李意清心中暗自發笑,見元辭章面無表情地「哦」了一聲,故作驚訝問:「是給我的嗎?」
「對對,我們公子說,要殿下親啟。」小廝點頭如搗蒜。
李意清問完,似笑非笑地看著元辭章。元辭章的手勾起她的一簇頭髮細細把玩,像是並不在意周邊發生了什麼,「你看吧,我不在意。」
眼角餘光卻一刻不肯鬆懈。
「這樣啊。」李意清伸手接過,展開字條,看完,笑了出來,對小廝道,「我早就知道了。」
小廝得到回復,立刻又跑回去復命。
一路上,元辭章把玩著她的發梢,偶然還會拿起來放在鼻尖嗅聞,像一隻大狗,纏人又不肯直說。
李意清面含笑意,好奇元辭章什麼時候才會忍不住,問她字條上寫了什麼。
令她意外的是,直到回到公主府,元辭章都硬生生忍住。
李意清今日走得夠多了,不想走路,撲入元辭章的懷中。元辭章沒有遲疑,動作已然做過千百次那般熟悉。
懷中的人笑靨如花,目光比天上月光還要皎潔明亮,她的呼吸帶著馥郁的桂花甜香,鑽進元辭章的鼻中。
側臉上涼意一閃而過,李意清的唇擦過,停在元辭章的耳畔。
元辭章呼吸亂了幾分。
懷中人說:「韓二說話本並不是他編的,我說我早就知道了。」
*
上元佳節剛過去,京城還沉浸在新春的慵懶之中。
大街小巷上,茶餘飯後的閒談,莫過於前幾日的冊封大典。十方來賀,王侯畢至,就連坐在輪椅上的大皇子都被人推上太和殿,只為親眼見證那一幕。
公主一身華服,流光霞帔,頭上美玉珠冠,翡翠寶石。然,再多錦繡珠寶,都不及她一顰一笑風采。
封帝姬,授金冊。
有人唏噓,當年只道公主行事無度,誰能想到還有朝一日,能在未來親眼見證大慶第一位女帝的誕生。
有人感慨,公主大婚時曾被駙馬贊為瑤姬,當真是從前自己眼拙,不可得見明珠。
還有人在朱雀大街見到排場,極盡腹中筆墨描繪當日之盛況何等輝煌盛大,公主在婢女的擁簇下何等奪目耀眼。聽到的人時不時發出一聲驚呼,竭盡全力想象當日景象。
同去者點頭附和,沒去者滿是遺憾。
半月時間過去,仍舊為眾人津津樂道。
眾人談論,卻不帶貶義,畢竟公主這些年所作所為,他們看在心底,記在心底。
百姓從不辜負賢明。
身為話題中心的帝姬卻兩耳不聞窗外事。順成帝將元府重新贈與她,她趁夜獨上閣樓。
那裡是元府最高的地方,下面就是元辭章的書房。上面有日晷羅盤,雜七雜八擺放著一堆東西。
長久無人打理,積蓋著厚厚一層灰。
帝姬沿著書架走動,看見一排低矮一些的書架矗立後面,朱紅色的漆有些斑駁,上面的書冊卻被人極盡呵護珍惜,防塵香樟一應俱全。
她指尖划過一本書冊,伸手抽出翻開,字字句句,都是她。
再打開第二本,也是她。
第三本,第四本……
甚至能看出到成婚當年,許諾寫她的詩詞。
「唯恐詞不達意,不能抒心中情意。」
「從前竟不知,吾當一懦夫。」
……
那是十八歲少年就開始記錄的冊子,封面上字跡已成風骨,提筆瀟灑,牽絲勾連,唯有四個字端端正正。光是從落筆筆觸,都能看出當時少年何等認真虔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