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腳步虛浮的下了床,她走到蘇葵喜歡的軟塌邊坐下,扶著桌案,摸著頭還未被撤下的酒壺,以及一盤剝好的栗子仁兒。

  她在桌案下撿到一個香囊,明黃的料子繡著祥雲,裡頭裝的龍涎香普天之下只有一人能用,那便是當今聖,晏殊!

  葉辛辭抖著唇瓣,手指顫抖的厲害,她咬咬牙,輕手輕腳的打開酒壺,低頭輕嗅。一股醇厚清香的酒意瞬間鑽入鼻腔,她沾了一點抿入口,臉色霎時間難看到了極點。

  瓊華液!

  專供皇帝飲用的酒,材料之珍貴,做法之精細,每年也只能供十瓶。可這些東西,為何現在卻都出現在了她的寢宮?

  一壺酒兩隻酒盅——

  明顯是雙人對飲,可她毫無印象。心內的猜測在不斷落實,心臟也在一點點下沉,直到啪的一下摔落谷底。

  ☆、813.第813章 二分之一皇太后(三十三)

  813.第813章 二分之一皇太后(三十三)

  幾個月來積累的壓抑在瞬間爆發,她撕她咬她砸,極盡所能的發泄,最後氣惱之下,她瘋狂的詛咒,「身體是哀家的,晏殊也是哀家的,無論是神是鬼,若是想拿哀家的身體做什麼,哀家寧願毀了,也不會成全你!!」

  簪子沒入肩膀,鮮血瞬間浸透了雪白的裡衣,刺目的殷紅令人觸目驚心。

  那一下可真是狠,躺在地的那一刻,葉辛辭還死死的瞪大雙眼,昔日漂亮的眼珠里充血,透著無盡的怨恨。

  嘴裡不住的喃喃,「算是死,算是死,晏殊也是我的,是我的!誰也搶不走!!」

  當年那個將她從水拉出來的清雋男子,將她從死亡拉回的男子,一個漫不經心的笑,便將她的心徹底俘獲,至此,只為他一人跳動。

  她當做是絕世邂逅,緣分天成。他卻只當是順手而為,救人一命。

  她苦苦糾纏,自己身份家世地位都足以當他正妃,卻只換來他遠遠的疏離、再到嫌惡。她不死心,直到一紙詔書,她被老皇帝接入皇宮做了皇后——

  那一瞬,哀莫大於心死。她不明白她這麼喜歡他,他為何不能施捨給自己一眼,哪怕是再對自己露出一個笑,便是叫自己登時死去也無怨無悔。

  可是沒有,他的眼神帶著厭惡,於是她越發變本加厲,仗著家族的勢力,仗著他當時不敢拿她怎樣,大肆的搜集美貌男寵養於宮內,打殺宮人——

  她成功得到了他的回眸,卻也成功將自己的殘暴嗜血的名聲流傳了出去。

  憑什麼她得不到的東西,那個不知名的女人可以得到?她真是恨!所以,她寧願毀了這具身體,讓那個賤人沒有棲身之處,也不願成全她和自己喜愛的男人成雙成對,望月對飲!-

  晏殊奔到慈寧宮,一腳踏進門口,便再也走不動。

  滿眼刺目的殷紅,他垂在大敞里的手顫抖的厲害,嗓子乾澀的說不出話來。他一生活在權利傾軋的心,見過無數腥風血雨,卻從沒有眼前的畫面來得令人恐懼。

  他不明白,一個人為何能流出那麼多的血。面容精緻的女人蒼白到透明,她仰著身體躺在一堆血泊,胸口插著一支金簪,周圍是碎了一地的瓷片。

  有些,全都扎在她的背後。她那麼毫無生息的躺在血泊里,他看著,只覺得渾身疼的厲害,心臟被戳的千瘡百孔,疼的邁不開步子。

  太醫跪在一旁,埋首於地面,口顫抖的吐出一句,「皇節哀,太后娘娘她……去了……」

  晏殊眼前一黑,踉蹌了一下,被身後的太監連忙扶住,他晃了晃腦袋,一把揮開大太監扶住他的手,好半天才找到自己的聲音,像破風箱似得,「救!若是救不活她,朕要你們陪葬!!」

  眼眶通紅,眼珠充血,額頭的青筋暴起,太醫們的聲音傳入他的耳,恍若從異界飄來的聲音。

  這是怎麼了,他不過兩日未見,當初離開時她還滿臉笑意,鬧著要喝他珍藏的瓊華液,怎的一轉眼,便……

  ☆、814.第814章 二分之一皇太后(三十四)

  814.第814章 二分之一皇太后(三十四)

  便沒有一絲氣息的躺在血泊里,蒼白的像紙片一般,仿佛一陣輕飄飄的風能將她帶走似得。

  晏殊踉蹌著前,猩紅的眼眸里滿是陰鷙,他真是恨不得將葉辛辭碎屍萬段方能解恨。他恨她,卻也愛她。恨的是葉辛辭,愛的是阿葵。

  可如今,阿葵得以棲身的軀殼沒了,她又該何去何從?

  或者會因為沒有地方安放魂魄,而漸漸魂飛魄散?

  不能再想——

  他狠狠甩了甩腦袋,一把將葉辛辭抱到了床榻,即便手下的肌膚冰涼沒有溫度,他卻像是熟視無睹般,命令太醫為她止血包紮。

  他坐在外殿,看著一盆盆清水端進去再化為一盆盆血水端出來,殷紅的顏色刺的他眼睛發疼,緊閉雙眼,卻覺得連同大腦里,都被一片片血腥的場面給霸占,驅逐不散。

  太陽穴在死死的跳動,被他狠狠壓住。

  葉辛辭死了,自裁死的,場面極其可怖。

  這個消息只傳了一遍便被晏殊壓下,給葉家送了些賞賜以作慰藉之後。太后的喪禮便緊鑼密鼓的開始籌辦,不知情的只當太后是暴斃而亡,皇帝更是追封葉辛辭為淑惠皇太后,給足了葉家面子。

  棺槨在慈寧宮停了一晚,隔日便馬不停蹄的運往皇家寺院,由大師為遺體誦經九九八十一天,再葬進皇陵-

  大昭四年是個多事之秋,因為這一年裡死的人太多了,無論是身份尊貴,還是為惡百姓的。巍峨的宮牆之,沉沉的陰霾直到第二年開春,才漸漸散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