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吳都尉說,他們來了,大家都能活著回去。那些吳都尉的鄉親也是這樣說的,他們是不信的。敵軍追來時,吳都尉讓他們原地別動,他們還十分憤怒,以為這是要讓他們當俘虜。當那些追捕他們的敵軍,從他們身邊跑過,對他們視而不見時,他們相信了。
休整一番,他們再次上路。只是這次因敵方群龍無首,他們走得要輕鬆一些。一路上,他們也算見識到了張家人和溫家兄弟的手段。
這一路來,動用武力最多就是平安兩個小的,這也是張梓瑞為了考驗他們二人。溫奇武見弟弟們如今比自己還厲害,一方面欣慰和驕傲,一方面又覺得有些羞愧。
溫奇平和溫奇安十分享受別人崇拜的目光,心情一直不錯。但是他們收起了平時那副淘氣頑劣的模樣,學著司徒君昊平日裡的模樣,擺出一副嚴肅、沉穩的樣子。
張梓瑞見他們裝模作樣,笑而不語。三水村那些熟悉他們的人在心裡感嘆,這雙胞胎也長大了,不愧是溫家兄弟,一看就十分沉穩可靠。
在張梓瑞他們往軍營趕的時候,司徒君昊也正與誠王處理軍中事物。老元帥並不是有謀反之心,只是人老了有些固執、戀權,想要牢牢掌握這隻軍隊。
他覺得掌控不了溫奇武這些人,所以他就想提拔自己的老下屬。於是就形成了新舊兩派武將對立的局面,這讓對他瞭若指掌的文老將軍有機可乘,派人策反了方將軍,再藉機除掉溫奇武這把尖刀。文老將軍和他的謀士,步步算計,一環扣一環,要是沒有意外,他們已經得手。
大元帥治軍不嚴是有過錯,但如今不是臨陣換將的時候。但是也得敲打一番,而那叛徒在出事時,已經投奔地方陣營。連番變故,打壓了誠王一方的勢氣,造成軍心不穩的局面。
誠王親自出面,一是來穩定軍心,二是敲打大元帥,三是鼓舞士氣,最後才是見見司徒君昊。司徒誠煜對於兒子的成長十分滿意,這些天他遇事總會問問君昊的想法。
而君昊也沒讓他失望,他分析事情條理清晰,看待事情十分透徹,不會被表象所迷惑。提出的建議也是一針見血,行之有效,唯一可惜的就是手腕還略顯生澀。不過不要緊,他還小,還有成長的空間。
司徒君昊跟著張梓瑞,不止學識沒有落下,見識也開闊不少,武藝更不用說了。對此誠王十分滿意,他心中感慨,真不知道張梓瑞在那封閉的山谷里是如何教導的。
「昊兒,你對武平王怎麼看?」
「這人驍勇善戰,智計雙全,但不會是合格的君主,也難成大事。」這兩年張梓瑞偶爾會帶他們去縣城看看,對於武平王的一些事跡,還有他頒發的政令也有所了解。
「怎麼說?」誠王來了興致,他的謀士可是對武平王評價很高。
「此人聰明倒是聰明,但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急於求成,心胸狹窄,還少了一份為君者的『仁善』。武平王毫無君王的氣度和胸懷,也許做個鎮守一方的大元帥是無可非議,但這樣的人永遠也無法登頂帝位。」這些一部分是他的看法,一部分是從張梓瑞話語中總結出來的。
誠王讚許的點點頭,又問:「那你覺得為父如何?」
「父皇從小生於帝王家,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更是治國大才,兒臣不敢妄言。」司徒君昊眼中滿是驕傲與崇敬。
「這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當然也沒有完美的人。你我父子,沒什麼不能說的。」誠王笑著摸摸君昊的頭,兒子為他驕傲,他同樣也為君昊感到驕傲。
衛軒與誠王的心腹默默的聽著父子二人的對話,那樣心中的激動。他們似乎已經看到,一代英明睿智的君主誕生。以後這天下,不怕沒人繼承。
「那兒臣斗膽直言,父皇仁厚固然是好,但有時殺伐果斷卻不可少。」君昊覺得自己父皇,唯一不足的就是太過仁慈。
「哈哈哈哈,昊兒真的長大了。」誠王難得的放聲大笑。
這時帳內官員十分有眼色,不停的說著對於誠王父子的讚譽之詞語。如今司徒君昊已經展現了未來太子的卓然風采,誠王將他們揮退,父子二人單獨說說話。
張梓瑞等人一路有驚無險的回到大營,一頭扎進軍醫營區。他們帶回來的傷員還需進一步治療,至於那些爭權奪利,或是背叛與忠誠的故事,他沒有絲毫興趣。溫奇武身為將領,卻不得不整裝之後,前去進見大元帥稟明情況。
大元帥也不是太糊塗,心裡明白自己犯下的錯誤,更何況如今不止誠王在這,軍中如今還多了個監軍。在見到溫奇武之後,他十分客氣,並似真似假的自責了一番。溫奇武也並未在此事上與他糾纏,只是據實稟明情況,就退下了。
文將軍並沒有就此倒下,計劃雖未成功,但對方士氣低落。他要乘機給予敵人迎頭痛擊,繼續打擊敵方士氣。於是文老將軍集結軍隊,主動出擊攻打誠王大軍。
☆、第58章 混世魔王
兩軍交戰在既,大營里氣氛變得緊張嚴肅起來,因號稱不敗的前鋒營鎩羽而歸,敵軍將領又是大律赫赫有名的文老將軍,軍中士氣低沉。
此時為了提升士氣,第一戰只能速戰速決,而且還要贏得漂亮。原本這個人選溫奇武最合適,只是他如今已被溫奇文勒令修養。大元帥覺得,別人也可以勝任,只是沒有溫奇武保險。
衛軒私底下來找過張梓瑞,張梓瑞看了衛軒一眼,嘲諷的說:「衛統領,難道軍中就只有溫奇武一個武將嗎?」
休整一番,他們再次上路。只是這次因敵方群龍無首,他們走得要輕鬆一些。一路上,他們也算見識到了張家人和溫家兄弟的手段。
這一路來,動用武力最多就是平安兩個小的,這也是張梓瑞為了考驗他們二人。溫奇武見弟弟們如今比自己還厲害,一方面欣慰和驕傲,一方面又覺得有些羞愧。
溫奇平和溫奇安十分享受別人崇拜的目光,心情一直不錯。但是他們收起了平時那副淘氣頑劣的模樣,學著司徒君昊平日裡的模樣,擺出一副嚴肅、沉穩的樣子。
張梓瑞見他們裝模作樣,笑而不語。三水村那些熟悉他們的人在心裡感嘆,這雙胞胎也長大了,不愧是溫家兄弟,一看就十分沉穩可靠。
在張梓瑞他們往軍營趕的時候,司徒君昊也正與誠王處理軍中事物。老元帥並不是有謀反之心,只是人老了有些固執、戀權,想要牢牢掌握這隻軍隊。
他覺得掌控不了溫奇武這些人,所以他就想提拔自己的老下屬。於是就形成了新舊兩派武將對立的局面,這讓對他瞭若指掌的文老將軍有機可乘,派人策反了方將軍,再藉機除掉溫奇武這把尖刀。文老將軍和他的謀士,步步算計,一環扣一環,要是沒有意外,他們已經得手。
大元帥治軍不嚴是有過錯,但如今不是臨陣換將的時候。但是也得敲打一番,而那叛徒在出事時,已經投奔地方陣營。連番變故,打壓了誠王一方的勢氣,造成軍心不穩的局面。
誠王親自出面,一是來穩定軍心,二是敲打大元帥,三是鼓舞士氣,最後才是見見司徒君昊。司徒誠煜對於兒子的成長十分滿意,這些天他遇事總會問問君昊的想法。
而君昊也沒讓他失望,他分析事情條理清晰,看待事情十分透徹,不會被表象所迷惑。提出的建議也是一針見血,行之有效,唯一可惜的就是手腕還略顯生澀。不過不要緊,他還小,還有成長的空間。
司徒君昊跟著張梓瑞,不止學識沒有落下,見識也開闊不少,武藝更不用說了。對此誠王十分滿意,他心中感慨,真不知道張梓瑞在那封閉的山谷里是如何教導的。
「昊兒,你對武平王怎麼看?」
「這人驍勇善戰,智計雙全,但不會是合格的君主,也難成大事。」這兩年張梓瑞偶爾會帶他們去縣城看看,對於武平王的一些事跡,還有他頒發的政令也有所了解。
「怎麼說?」誠王來了興致,他的謀士可是對武平王評價很高。
「此人聰明倒是聰明,但他空有高志卻目光短淺,急於求成,心胸狹窄,還少了一份為君者的『仁善』。武平王毫無君王的氣度和胸懷,也許做個鎮守一方的大元帥是無可非議,但這樣的人永遠也無法登頂帝位。」這些一部分是他的看法,一部分是從張梓瑞話語中總結出來的。
誠王讚許的點點頭,又問:「那你覺得為父如何?」
「父皇從小生於帝王家,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更是治國大才,兒臣不敢妄言。」司徒君昊眼中滿是驕傲與崇敬。
「這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當然也沒有完美的人。你我父子,沒什麼不能說的。」誠王笑著摸摸君昊的頭,兒子為他驕傲,他同樣也為君昊感到驕傲。
衛軒與誠王的心腹默默的聽著父子二人的對話,那樣心中的激動。他們似乎已經看到,一代英明睿智的君主誕生。以後這天下,不怕沒人繼承。
「那兒臣斗膽直言,父皇仁厚固然是好,但有時殺伐果斷卻不可少。」君昊覺得自己父皇,唯一不足的就是太過仁慈。
「哈哈哈哈,昊兒真的長大了。」誠王難得的放聲大笑。
這時帳內官員十分有眼色,不停的說著對於誠王父子的讚譽之詞語。如今司徒君昊已經展現了未來太子的卓然風采,誠王將他們揮退,父子二人單獨說說話。
張梓瑞等人一路有驚無險的回到大營,一頭扎進軍醫營區。他們帶回來的傷員還需進一步治療,至於那些爭權奪利,或是背叛與忠誠的故事,他沒有絲毫興趣。溫奇武身為將領,卻不得不整裝之後,前去進見大元帥稟明情況。
大元帥也不是太糊塗,心裡明白自己犯下的錯誤,更何況如今不止誠王在這,軍中如今還多了個監軍。在見到溫奇武之後,他十分客氣,並似真似假的自責了一番。溫奇武也並未在此事上與他糾纏,只是據實稟明情況,就退下了。
文將軍並沒有就此倒下,計劃雖未成功,但對方士氣低落。他要乘機給予敵人迎頭痛擊,繼續打擊敵方士氣。於是文老將軍集結軍隊,主動出擊攻打誠王大軍。
☆、第58章 混世魔王
兩軍交戰在既,大營里氣氛變得緊張嚴肅起來,因號稱不敗的前鋒營鎩羽而歸,敵軍將領又是大律赫赫有名的文老將軍,軍中士氣低沉。
此時為了提升士氣,第一戰只能速戰速決,而且還要贏得漂亮。原本這個人選溫奇武最合適,只是他如今已被溫奇文勒令修養。大元帥覺得,別人也可以勝任,只是沒有溫奇武保險。
衛軒私底下來找過張梓瑞,張梓瑞看了衛軒一眼,嘲諷的說:「衛統領,難道軍中就只有溫奇武一個武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