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璧縣在京城之南百里,有水澤名為清嘉泊,境內有良田千里,自前朝起就是建康之南的一處糧倉。璧縣自古未有人屯兵在此,大軍進入之後才發現清嘉泊之北,山口險隘,易守難攻,竟是個屯兵的好去處。
越過山口,眾將駐馬回望時,都欣喜不已。「大人,此處乃天然的屯兵之地!」
趙執一路掛念李穠,濃煙蔽日的景象在腦海里揮之不去。李穠那封手書揣在懷中,好像在發熱,將他的肺腑灼燙。璧縣是李穠選的,李穠從未從軍打仗,可她竟有如此眼界奇才。
趙執也駐馬回頭,他靜靜地想了片刻。他是一軍統帥,可李穠一人便可當千軍萬馬。有妻如此,他若不能建起大業,令天下兵馬俯首,還四境河山安寧,如何配得上李穠?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大晛境內因兵燹而起的混亂接踵而來。大江之南的州縣,米糧短缺,貨價高漲,歹徒橫行鄉野搶掠,長官棄衙署而逃者眾多,殺人越貨者無人再管。
璧縣官衙也早已空無一人,長官及從屬不知去處。趙執接手官衙,令大軍駐紮清嘉泊畔,將中軍設在了縣衙內。
戰亂之時,物資匱乏,州縣之間富商巨賈有狡詐者卻常在此時囤積居奇,抬高貨價,引起慌亂哄搶。進入璧縣第二日,趙執在境內設市令,以掌物價,安民心。但眾人漸漸發現,這小小的璧縣,竟在大江南北的亂局中難得地維持了一隅安穩。
午後,有鶴鳴樓夥計來到縣衙求見趙執,奉李穠之命將冊籍和帳簿獻給趙執。那夥計其貌不揚,站在縣衙大堂中卻不卑不亢,待其餘將士退出後,才稟告趙執。鶴鳴樓已在璧縣建起貨倉,命名為「常寧」。掌柜娘子有令,待趙將軍率軍入璧縣後,常寧二倉並縣內所有夥計均歸趙將軍支配調用。夥計又從懷中掏出銅匙,托到掌心。「在下這就帶大帥前去常寧二倉查點。」
福祿常寧!直到此時,趙執才恍然明白過來,大軍壓境之際,李穠到底在璧縣籌謀了些什麼。璧縣被長官所棄卻能維持一隅安穩,全賴於李穠在背後以一己之力掌控市價,因鶴鳴樓進駐,其餘囤積居奇的商賈便不能久待,糧米價格只比戰亂前稍長。境內百姓捨不得田產,因此舉家搬遷者不多,直到如今,境內依然人煙稠密。
常寧二倉中所儲的米糧、鹽、布匹和建砦用的大木,是李穠數月以來奔波操持的成果,除了可以投向市鎮之外,還足以供給軍中半年之用。
他想起她在信中簡短說的話,「鶴鳴樓舉四境之力,站在守衛軍之後。即便丟了京城,仍可和拓跋一戰。我已記住與君的諾言,在城中一定盡力保全,就是遇險也必有妙計脫身,請勿掛念……」
李穠在璧縣的儲備之厚,無人可比。四境之內除了鶴鳴樓,沒有人能做到這些事。
此時,趙執終於理解了李穠的那句生死同在。李穠說,我會站在你身後,那她知不知道他已不再是從前的趙執了,知不知道他此時的野心?
數日之內,趙執在璧縣募兵,相鄰州縣投軍者眾多。帝京城破,城中逃出的義興軍和巡防營軍士也紛紛來投,璧縣駐軍迅速壯大。
————
喊殺聲中,檀霸自近旁親兵的手中接過綠蟻酒,仰脖子灌下一大口。酒水流過喉管,灼燒起來,給他帶來一陣戰慄。他借著酒意壯起膽,朝四周大吼一聲:「給我死死守住宮門!」
就在前日,自派內侍持了那封聖旨出城開始,一切便向著他意料之外發生了。檀霸沒想到趙執竟敢抗旨不遵。趙執的三萬軍只攔阻了北灤人片刻,便放棄了最關鍵的山川隘口,向南撤去。此後,拓跋氏率大軍直驅而下,與義興軍在城外短兵相接……此後的一切便讓檀霸陷入慌亂。
檀霸想起還關在獄中的薛亢,命人將他釋出,重新任命為禁軍統領,令薛亢守住宮城後門。
北灤軍中不知如何製得一種易燃且持久的火彈,兩軍廝殺多時,北灤人靠近城門時,不過片刻之間,城門處燃起大火,濃煙沖天。那濃煙遮天蔽日,每處城門上檀霸部置好的數千弓箭手失去了用武之地,煙燻火燎之中,亂箭射出,目標十不能中一二。
那時檀霸還在重華殿上,他命人嚴守宮城各處,不准群臣逃出。他用武的,檀自明作為百官之長,繼而用文的,一面守住小皇帝,一面安撫宗室、後宮妃嬪和殿上群臣。檀氏到如今也沒得選了,一旦趕走強敵保住皇都,那時檀氏在整個大晛就再無敵手。因此,貴妃檀姒、皇甫慶麟和百官必須在。
檀霸自幼長在軍營,也曾隨軍出征。在大敵攻城之時,他才猛然發現,統領全城兵馬要守住腳下的煌煌帝都,對任何人來說都絕非易事,他最大的考驗在此時方才到來。檀霸站在城頭,亂箭從身邊飛過,他揮刀擋下,大聲指揮著弓箭手的輪換補給。一旦看到有軍士因膽怯而退,便上前一刀砍下人頭,當眾處置。在他的威懾之下,沒有人敢違令從城上退下來。
守住城門的聖旨接連下了三道,內侍顫抖著聲音,站在守軍之間念,守城不退者,敵寇敗後必有重賞。激戰兩日夜,就在第三日午後,四門徹底被北灤大軍攻破。檀霸率親衛邊戰邊退,退至太初宮門口。儘管有人拿刀守著,但宗室群臣驚恐之中還是用各種辦法逃去了大半,剩下的守著小皇帝,緊閉殿門,聽天由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越過山口,眾將駐馬回望時,都欣喜不已。「大人,此處乃天然的屯兵之地!」
趙執一路掛念李穠,濃煙蔽日的景象在腦海里揮之不去。李穠那封手書揣在懷中,好像在發熱,將他的肺腑灼燙。璧縣是李穠選的,李穠從未從軍打仗,可她竟有如此眼界奇才。
趙執也駐馬回頭,他靜靜地想了片刻。他是一軍統帥,可李穠一人便可當千軍萬馬。有妻如此,他若不能建起大業,令天下兵馬俯首,還四境河山安寧,如何配得上李穠?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大晛境內因兵燹而起的混亂接踵而來。大江之南的州縣,米糧短缺,貨價高漲,歹徒橫行鄉野搶掠,長官棄衙署而逃者眾多,殺人越貨者無人再管。
璧縣官衙也早已空無一人,長官及從屬不知去處。趙執接手官衙,令大軍駐紮清嘉泊畔,將中軍設在了縣衙內。
戰亂之時,物資匱乏,州縣之間富商巨賈有狡詐者卻常在此時囤積居奇,抬高貨價,引起慌亂哄搶。進入璧縣第二日,趙執在境內設市令,以掌物價,安民心。但眾人漸漸發現,這小小的璧縣,竟在大江南北的亂局中難得地維持了一隅安穩。
午後,有鶴鳴樓夥計來到縣衙求見趙執,奉李穠之命將冊籍和帳簿獻給趙執。那夥計其貌不揚,站在縣衙大堂中卻不卑不亢,待其餘將士退出後,才稟告趙執。鶴鳴樓已在璧縣建起貨倉,命名為「常寧」。掌柜娘子有令,待趙將軍率軍入璧縣後,常寧二倉並縣內所有夥計均歸趙將軍支配調用。夥計又從懷中掏出銅匙,托到掌心。「在下這就帶大帥前去常寧二倉查點。」
福祿常寧!直到此時,趙執才恍然明白過來,大軍壓境之際,李穠到底在璧縣籌謀了些什麼。璧縣被長官所棄卻能維持一隅安穩,全賴於李穠在背後以一己之力掌控市價,因鶴鳴樓進駐,其餘囤積居奇的商賈便不能久待,糧米價格只比戰亂前稍長。境內百姓捨不得田產,因此舉家搬遷者不多,直到如今,境內依然人煙稠密。
常寧二倉中所儲的米糧、鹽、布匹和建砦用的大木,是李穠數月以來奔波操持的成果,除了可以投向市鎮之外,還足以供給軍中半年之用。
他想起她在信中簡短說的話,「鶴鳴樓舉四境之力,站在守衛軍之後。即便丟了京城,仍可和拓跋一戰。我已記住與君的諾言,在城中一定盡力保全,就是遇險也必有妙計脫身,請勿掛念……」
李穠在璧縣的儲備之厚,無人可比。四境之內除了鶴鳴樓,沒有人能做到這些事。
此時,趙執終於理解了李穠的那句生死同在。李穠說,我會站在你身後,那她知不知道他已不再是從前的趙執了,知不知道他此時的野心?
數日之內,趙執在璧縣募兵,相鄰州縣投軍者眾多。帝京城破,城中逃出的義興軍和巡防營軍士也紛紛來投,璧縣駐軍迅速壯大。
————
喊殺聲中,檀霸自近旁親兵的手中接過綠蟻酒,仰脖子灌下一大口。酒水流過喉管,灼燒起來,給他帶來一陣戰慄。他借著酒意壯起膽,朝四周大吼一聲:「給我死死守住宮門!」
就在前日,自派內侍持了那封聖旨出城開始,一切便向著他意料之外發生了。檀霸沒想到趙執竟敢抗旨不遵。趙執的三萬軍只攔阻了北灤人片刻,便放棄了最關鍵的山川隘口,向南撤去。此後,拓跋氏率大軍直驅而下,與義興軍在城外短兵相接……此後的一切便讓檀霸陷入慌亂。
檀霸想起還關在獄中的薛亢,命人將他釋出,重新任命為禁軍統領,令薛亢守住宮城後門。
北灤軍中不知如何製得一種易燃且持久的火彈,兩軍廝殺多時,北灤人靠近城門時,不過片刻之間,城門處燃起大火,濃煙沖天。那濃煙遮天蔽日,每處城門上檀霸部置好的數千弓箭手失去了用武之地,煙燻火燎之中,亂箭射出,目標十不能中一二。
那時檀霸還在重華殿上,他命人嚴守宮城各處,不准群臣逃出。他用武的,檀自明作為百官之長,繼而用文的,一面守住小皇帝,一面安撫宗室、後宮妃嬪和殿上群臣。檀氏到如今也沒得選了,一旦趕走強敵保住皇都,那時檀氏在整個大晛就再無敵手。因此,貴妃檀姒、皇甫慶麟和百官必須在。
檀霸自幼長在軍營,也曾隨軍出征。在大敵攻城之時,他才猛然發現,統領全城兵馬要守住腳下的煌煌帝都,對任何人來說都絕非易事,他最大的考驗在此時方才到來。檀霸站在城頭,亂箭從身邊飛過,他揮刀擋下,大聲指揮著弓箭手的輪換補給。一旦看到有軍士因膽怯而退,便上前一刀砍下人頭,當眾處置。在他的威懾之下,沒有人敢違令從城上退下來。
守住城門的聖旨接連下了三道,內侍顫抖著聲音,站在守軍之間念,守城不退者,敵寇敗後必有重賞。激戰兩日夜,就在第三日午後,四門徹底被北灤大軍攻破。檀霸率親衛邊戰邊退,退至太初宮門口。儘管有人拿刀守著,但宗室群臣驚恐之中還是用各種辦法逃去了大半,剩下的守著小皇帝,緊閉殿門,聽天由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