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頁
朱裒想到今晨的遭遇,復又激憤不已:「趙大人!大人手中雖有聖旨和虎符,然檀霸已借新皇掌權,恐對幕府山守衛軍不利!朱裒無路可去,趕來投奔大人,也提醒大人,京城內外形勢萬變,宜早作決斷!」
如今城門封鎖,朱裒雖被驅趕,但仍有人脈留在城中,他率領屬下便裝,所探聽到的消息已是八九不離十。
有人接了一句:「既如此,檀氏便可將京城視為籠中之物,憑藉五歲的新皇號令天下了。」
眾將想到這一切,內心沉重,只覺得眼前如迷霧障眼,不知如何看清前路。不知不覺,大家一起看向趙執。
只聽趙執說:「日後我必殺盡檀家人,為母親報仇。讓檀氏為往昔和今日之所為還債!」
眾將與趙執熟識已久,極少見他說出這樣的狠絕之語,可見今日種種,尤其是生母被害,激起了其不平之氣。再看他血紅著眼,神情狠戾,當真殺神一般。
朱裒一驚,凝目環視,才看到將士在帳前掛起白幔,一幅棺槨在不遠處已備好,那是……
趙執舉起沉淵,割破手指,向江空處抬起,任血滴湧出低落。他是下了極大的決心,割血為誓。
岑敞看到這一幕,突然覺得,這些天思慮已久的一番話,必須要在此時對趙執說出。局勢瞬息萬變,此時不說,更待何時?
他上前一步:「大人,恕我直言,此時您要想的事,不能只是報仇。」
趙執怒視他,「你是何意?」
「對,大人,岑將軍說得對。」
不待岑敞再說話,另一位神武衛副統領上前道,「你我拼死守城,如今卻讓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三萬將士為此死去葬身江中,大人難道甘心?」
「甘心」二字仿若巨石,猛地在眾人心中激起波瀾。
神武衛這支兩萬人的隊伍,自建制之初就跟真正的禁軍有極大不同,他們先跟隨趙執遠征天竺,後一直受他所轄。朝廷既不給人希望,前路迷茫,神武衛唯一可以期許的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趙執。
趙執手中握有大軍,文能治,武能戰,放眼京中無人可比,為何不能希圖大業?江上禦敵多日,這把暗火在神武衛軍中漸漸燃燒起來,沒想到的是,這想法竟跟丹陽水軍的岑敞不謀而合。
趙執接收到周身有如實質的目光。突然心一橫,滿朝文武,無人堪用,他要把神武衛和丹陽水軍死死攥在手裡!
突然,視線遠處,靠近北岸的江面上戰船雲集。江風之中隱隱傳來北岸擂鼓進軍的聲音,有如悶雷。北灤大軍開始渡江攻城了!
趙執仰天長嘯一聲,望向浩渺無邊的大江和山川。如此江山!誰人為主?也許趙執的血脈中就流淌著不安分的血液麼?他與叔父趙釴,都生有趙氏的反骨。
江川靜峙,雲層之中仿若傳來隱隱的回聲。
就在那瞬間,眾將分明在趙執眼中看到了令人戰慄的反意。山川從來無主,天地沉浮盡在人為。
趙執揮劍指向前方:「傳我將令!江上迎敵。」
時已初冬,北灤後方糧路被斷,糧草多日不繼,如今也已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候。這一次,拓跋虎文不再需要指定任何戰策,一聲令下,大江之上,血肉鋪路,直破建康!
趙執占據幕府山,手中如今只剩下三萬殘兵。儘管有占有山川之利,兵力如此懸殊,如何對敵?
趙氏從來悍不畏死,趙執朗聲向眾將說道:「我軍背水一戰,諸位此時若有良策,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江上,守衛軍建起的水柵和禦敵的鐵頭樓船被北灤軍沖毀!水軍抵擋不住猛烈攻勢,漸漸向南岸收縮。
寒風中,突然有宮中內侍車駕來到。那內侍被江上猛烈的攻勢所驚,只覺得地動山搖,今生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捧著聖旨的手竟微微顫抖。
「聖旨到——趙執接旨。」
趙執並未下跪,等著他的下文,內侍無心質問他為何見聖旨不跪,匆匆將聖旨念了,交到趙執手上,爬上車駕飛也似地離去,生怕晚一步就會喪命於此。
趙執重新抖開聖旨,上面只有幾句話。命趙執率三萬守衛軍江上死戰,攔阻敵寇,不得後退,有後退者,以謀反論處。
————
此時的檀霸正站在建康城西北角城樓上,這處城樓修得極高,天氣好時可以看到北面的大江。冬日水汽瀰漫,遮住了視線,可能隱隱聽到北灤大軍渡江的動靜。城中早已大亂,叫喊哭聲震天。驚恐過度的百姓拿著工具衝破了南面的津陽門和清明門,不顧一切擠了出去。人太多,巡防營已管不過來。
檀霸讓新皇下令在城中募兵,徵調全城馬匹、糧米和刀兵器具。北灤二十萬大軍雖眾,然糧草已斷,拖得越久,建康城便可保。聖旨出城,趙執的守衛軍死戰不退,殺光了趙執的三萬軍,此後義興軍再在城門處阻敵,等北灤人破開城門時,早已是強弩之末。
對檀氏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是。義興軍進京勤王的消息傳來,各地守軍不再觀望,檀自明擬旨,新皇用印,令最近的守軍日夜趕往京城。那時,檀霸率城中兵馬對上力竭的北灤人,兩面夾擊,檀霸有把握取勝,保下帝京。那以後……檀霸無暇再想,他已徵調數萬弓箭手,嚴守所有城門,城中弓箭當前已有十幾萬之數,兵器監還在日夜趕工。亂箭如雨,北灤人如何進得來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如今城門封鎖,朱裒雖被驅趕,但仍有人脈留在城中,他率領屬下便裝,所探聽到的消息已是八九不離十。
有人接了一句:「既如此,檀氏便可將京城視為籠中之物,憑藉五歲的新皇號令天下了。」
眾將想到這一切,內心沉重,只覺得眼前如迷霧障眼,不知如何看清前路。不知不覺,大家一起看向趙執。
只聽趙執說:「日後我必殺盡檀家人,為母親報仇。讓檀氏為往昔和今日之所為還債!」
眾將與趙執熟識已久,極少見他說出這樣的狠絕之語,可見今日種種,尤其是生母被害,激起了其不平之氣。再看他血紅著眼,神情狠戾,當真殺神一般。
朱裒一驚,凝目環視,才看到將士在帳前掛起白幔,一幅棺槨在不遠處已備好,那是……
趙執舉起沉淵,割破手指,向江空處抬起,任血滴湧出低落。他是下了極大的決心,割血為誓。
岑敞看到這一幕,突然覺得,這些天思慮已久的一番話,必須要在此時對趙執說出。局勢瞬息萬變,此時不說,更待何時?
他上前一步:「大人,恕我直言,此時您要想的事,不能只是報仇。」
趙執怒視他,「你是何意?」
「對,大人,岑將軍說得對。」
不待岑敞再說話,另一位神武衛副統領上前道,「你我拼死守城,如今卻讓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三萬將士為此死去葬身江中,大人難道甘心?」
「甘心」二字仿若巨石,猛地在眾人心中激起波瀾。
神武衛這支兩萬人的隊伍,自建制之初就跟真正的禁軍有極大不同,他們先跟隨趙執遠征天竺,後一直受他所轄。朝廷既不給人希望,前路迷茫,神武衛唯一可以期許的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趙執。
趙執手中握有大軍,文能治,武能戰,放眼京中無人可比,為何不能希圖大業?江上禦敵多日,這把暗火在神武衛軍中漸漸燃燒起來,沒想到的是,這想法竟跟丹陽水軍的岑敞不謀而合。
趙執接收到周身有如實質的目光。突然心一橫,滿朝文武,無人堪用,他要把神武衛和丹陽水軍死死攥在手裡!
突然,視線遠處,靠近北岸的江面上戰船雲集。江風之中隱隱傳來北岸擂鼓進軍的聲音,有如悶雷。北灤大軍開始渡江攻城了!
趙執仰天長嘯一聲,望向浩渺無邊的大江和山川。如此江山!誰人為主?也許趙執的血脈中就流淌著不安分的血液麼?他與叔父趙釴,都生有趙氏的反骨。
江川靜峙,雲層之中仿若傳來隱隱的回聲。
就在那瞬間,眾將分明在趙執眼中看到了令人戰慄的反意。山川從來無主,天地沉浮盡在人為。
趙執揮劍指向前方:「傳我將令!江上迎敵。」
時已初冬,北灤後方糧路被斷,糧草多日不繼,如今也已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候。這一次,拓跋虎文不再需要指定任何戰策,一聲令下,大江之上,血肉鋪路,直破建康!
趙執占據幕府山,手中如今只剩下三萬殘兵。儘管有占有山川之利,兵力如此懸殊,如何對敵?
趙氏從來悍不畏死,趙執朗聲向眾將說道:「我軍背水一戰,諸位此時若有良策,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江上,守衛軍建起的水柵和禦敵的鐵頭樓船被北灤軍沖毀!水軍抵擋不住猛烈攻勢,漸漸向南岸收縮。
寒風中,突然有宮中內侍車駕來到。那內侍被江上猛烈的攻勢所驚,只覺得地動山搖,今生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捧著聖旨的手竟微微顫抖。
「聖旨到——趙執接旨。」
趙執並未下跪,等著他的下文,內侍無心質問他為何見聖旨不跪,匆匆將聖旨念了,交到趙執手上,爬上車駕飛也似地離去,生怕晚一步就會喪命於此。
趙執重新抖開聖旨,上面只有幾句話。命趙執率三萬守衛軍江上死戰,攔阻敵寇,不得後退,有後退者,以謀反論處。
————
此時的檀霸正站在建康城西北角城樓上,這處城樓修得極高,天氣好時可以看到北面的大江。冬日水汽瀰漫,遮住了視線,可能隱隱聽到北灤大軍渡江的動靜。城中早已大亂,叫喊哭聲震天。驚恐過度的百姓拿著工具衝破了南面的津陽門和清明門,不顧一切擠了出去。人太多,巡防營已管不過來。
檀霸讓新皇下令在城中募兵,徵調全城馬匹、糧米和刀兵器具。北灤二十萬大軍雖眾,然糧草已斷,拖得越久,建康城便可保。聖旨出城,趙執的守衛軍死戰不退,殺光了趙執的三萬軍,此後義興軍再在城門處阻敵,等北灤人破開城門時,早已是強弩之末。
對檀氏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是。義興軍進京勤王的消息傳來,各地守軍不再觀望,檀自明擬旨,新皇用印,令最近的守軍日夜趕往京城。那時,檀霸率城中兵馬對上力竭的北灤人,兩面夾擊,檀霸有把握取勝,保下帝京。那以後……檀霸無暇再想,他已徵調數萬弓箭手,嚴守所有城門,城中弓箭當前已有十幾萬之數,兵器監還在日夜趕工。亂箭如雨,北灤人如何進得來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