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宮人們輕手輕腳的來來回回做著自己的事情,生怕發出一點聲響,要是惹得皇帝陛下一個不悅,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事情。
王讓站在門口台階下,抬眼看著黑沉沉的天空,心情也很是沉重,皇帝陛下已經病了兩個多月了,病情一點沒有起色。每次詢問太醫,太醫都是一臉難色,也不知道皇帝陛下這病是好是壞。
剛嘆了一口氣,裡面疾步走出來一個小太監,跟王讓行禮之後悄聲說道:「丞相大人,陛下剛剛醒了,請丞相大人進去吧。」
王讓點點頭,就抬腳走上階梯,早有看門的小太監輕輕打開寢宮的大門。
「臣見過陛下!陛下身體可好些了?」王讓行禮關切問道。
皇帝陛下擺擺手,示意他起身賜座,然後在宮人的攙扶下緩緩斜躺起來,又有宮人端了藥湯過來,皇帝輕輕揮手示意他人退下。
「陛下,還是先把藥湯喝了吧。」王讓見狀勸說道。
皇帝陛下搖搖頭,「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我這病啊,已經藥石無醫了。」
王讓大驚,連忙跪下:「陛下切勿說此等喪氣話。太醫們醫術精絕,定能治好陛下的病的。」
皇帝陛下抬手讓他起來,又是一連聲的咳嗽,等停歇下來他蒼白的臉色因為咳嗽而漲得通紅,他歇了一口氣才道:「你也不用安慰朕,朕與你三十多年的君臣,有些話趁著今日朕精神狀態還好,還是想說個清楚。」
王讓一愣,「陛下請說。」
「阿卿這些年來過的可還好?」皇帝陛下帶著些懷念的吐出一個名字,這麼多年來,這個名字一直在他的心底,從來不曾出口過,這就是他的禁忌,誰都不敢提的禁忌,然而今日他卻問出來了,千迴百轉間,是在心底深處呼喚過無數次的名字。
「這~」王讓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說,或者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皇帝陛下苦笑一聲:「當初他逼著我發誓,以後永遠不得去找他,我也依了他,這麼多年來,我不敢找他,也不敢去打探他的消息,就怕會失去更多。可現在,我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就想知道,這些年來,他過的怎麼樣?難道就一點小小的心愿,王相你也不願意幫幫朕嗎?」
他的話語有些激動,又引起一陣咳嗽,等咳嗽漸歇,捂在嘴邊的帕子上多了一抹猩紅。
王讓心中也很是難過,艱難開口道:「陛下,他一直在瓊州,有一個孩子叫林恆,可惜十多年前遇難了,林恆膝下只留下個哥兒叫林文軒,四年前,林文軒招了個贅婿,陛下見過的,就是陳修。」
「恆,恆,林恆……」皇帝陛下手微微發抖,眼中已有淚水,原來,原來他們有個孩子,當初他們曾經說過,如果他們有了孩子的話,男孩就叫恆,女孩就叫青,哥兒的話就叫軒。
可惜,他不曾見過自己的孩子一面,可惜,自己不在他身邊陪著他,這些年來,阿卿承受喪子之痛,他是怎麼熬過來的啊?
「他當初在京城之時就已經知道自己懷孕了,為了保護孩子,才不得不離開,離開京城後,他想方設法躲開了追蹤的人,卻也一時沒有地方可去,是一對農家夫婦收留了他。」
「眼見著肚子裡的孩子月份越來越大,不好再奔波勞累,他也只好拿了銀子給那家人,呆在那裡等生下孩子,等孩子大些再離開,就這樣平安過了一年多,然而,不知是哪裡走漏了消息,有人派出殺手前去刺殺他,等我趕過去的時候,那農家夫婦已經因他而死,他為了報恩,就收養了那對夫婦的兩個孩子,帶回了瓊州,一直當成親生兒子撫養長大。瓊州雖小,但是臣在那裡還是有點根基,因此倒也沒有宵小前來打擾,後來,此事也就逐漸淡下去了。」
「當初林恆出事時,臣遠在京城,鞭長莫及,臣懷疑此事有蹊蹺,然事過境遷,臣派出人手前去調查過,卻沒有查出任何問題,後來,他怕此事鬧大,驚擾到陛下,便讓我不再查下去。」
「陛下,現在他在東安郡,有林文軒和陳修承歡膝下,過得也很好。」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皇帝陛下閉上眼睛,腦海中是阿卿的模樣,要不是阿卿傾盡全力助他,他怕早被他那些兄弟害死了,也不可能登上皇位,曾經他以為做了皇帝,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要立阿卿為後,兩人並肩而立,白頭偕老,永遠在一起。
然而事與願違,站的越高,束縛越大,朝臣相逼,說大晏立國以來,從未以哥兒為後。母后以死相威脅,說是先祖立下過祖訓,哥兒不得入宮,若是皇帝一意孤行讓哥兒進後宮,那就請皇帝賜母后毒酒一杯,否則她百年後無顏見列祖列宗。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最後阿卿主動退讓,願意遠離京城,隨便找個山林終老。這才平息了朝臣後宮的怒火。
可惜他那時羽翼未豐,越想掙扎,越是被壓入塵泥中,不得不屈從,他還記得阿卿離開之時在他耳邊說過的話。
「阿錦,你好好做皇帝吧,你若是為我好就放手,宮廷殘酷,這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期盼來生你不再生在帝王家,下輩子我會等你。阿錦,你發誓,以後不要打探我的消息,也不要來找我,否則就生生世世永不相見。阿錦,好好對待百姓,做個好皇帝,這才是你該做的。」
那個時候,他不知道阿卿的用心良苦,若是阿卿不離開,他無法保住他們的孩子,也無法緩和他和朝臣、和母后的關係。那個時候,他只覺著阿卿對他狠厲決絕,斷了他的一切念想。
王讓站在門口台階下,抬眼看著黑沉沉的天空,心情也很是沉重,皇帝陛下已經病了兩個多月了,病情一點沒有起色。每次詢問太醫,太醫都是一臉難色,也不知道皇帝陛下這病是好是壞。
剛嘆了一口氣,裡面疾步走出來一個小太監,跟王讓行禮之後悄聲說道:「丞相大人,陛下剛剛醒了,請丞相大人進去吧。」
王讓點點頭,就抬腳走上階梯,早有看門的小太監輕輕打開寢宮的大門。
「臣見過陛下!陛下身體可好些了?」王讓行禮關切問道。
皇帝陛下擺擺手,示意他起身賜座,然後在宮人的攙扶下緩緩斜躺起來,又有宮人端了藥湯過來,皇帝輕輕揮手示意他人退下。
「陛下,還是先把藥湯喝了吧。」王讓見狀勸說道。
皇帝陛下搖搖頭,「我自己的身體我自己知道,我這病啊,已經藥石無醫了。」
王讓大驚,連忙跪下:「陛下切勿說此等喪氣話。太醫們醫術精絕,定能治好陛下的病的。」
皇帝陛下抬手讓他起來,又是一連聲的咳嗽,等停歇下來他蒼白的臉色因為咳嗽而漲得通紅,他歇了一口氣才道:「你也不用安慰朕,朕與你三十多年的君臣,有些話趁著今日朕精神狀態還好,還是想說個清楚。」
王讓一愣,「陛下請說。」
「阿卿這些年來過的可還好?」皇帝陛下帶著些懷念的吐出一個名字,這麼多年來,這個名字一直在他的心底,從來不曾出口過,這就是他的禁忌,誰都不敢提的禁忌,然而今日他卻問出來了,千迴百轉間,是在心底深處呼喚過無數次的名字。
「這~」王讓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說,或者是不知道該怎麼說。
皇帝陛下苦笑一聲:「當初他逼著我發誓,以後永遠不得去找他,我也依了他,這麼多年來,我不敢找他,也不敢去打探他的消息,就怕會失去更多。可現在,我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就想知道,這些年來,他過的怎麼樣?難道就一點小小的心愿,王相你也不願意幫幫朕嗎?」
他的話語有些激動,又引起一陣咳嗽,等咳嗽漸歇,捂在嘴邊的帕子上多了一抹猩紅。
王讓心中也很是難過,艱難開口道:「陛下,他一直在瓊州,有一個孩子叫林恆,可惜十多年前遇難了,林恆膝下只留下個哥兒叫林文軒,四年前,林文軒招了個贅婿,陛下見過的,就是陳修。」
「恆,恆,林恆……」皇帝陛下手微微發抖,眼中已有淚水,原來,原來他們有個孩子,當初他們曾經說過,如果他們有了孩子的話,男孩就叫恆,女孩就叫青,哥兒的話就叫軒。
可惜,他不曾見過自己的孩子一面,可惜,自己不在他身邊陪著他,這些年來,阿卿承受喪子之痛,他是怎麼熬過來的啊?
「他當初在京城之時就已經知道自己懷孕了,為了保護孩子,才不得不離開,離開京城後,他想方設法躲開了追蹤的人,卻也一時沒有地方可去,是一對農家夫婦收留了他。」
「眼見著肚子裡的孩子月份越來越大,不好再奔波勞累,他也只好拿了銀子給那家人,呆在那裡等生下孩子,等孩子大些再離開,就這樣平安過了一年多,然而,不知是哪裡走漏了消息,有人派出殺手前去刺殺他,等我趕過去的時候,那農家夫婦已經因他而死,他為了報恩,就收養了那對夫婦的兩個孩子,帶回了瓊州,一直當成親生兒子撫養長大。瓊州雖小,但是臣在那裡還是有點根基,因此倒也沒有宵小前來打擾,後來,此事也就逐漸淡下去了。」
「當初林恆出事時,臣遠在京城,鞭長莫及,臣懷疑此事有蹊蹺,然事過境遷,臣派出人手前去調查過,卻沒有查出任何問題,後來,他怕此事鬧大,驚擾到陛下,便讓我不再查下去。」
「陛下,現在他在東安郡,有林文軒和陳修承歡膝下,過得也很好。」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皇帝陛下閉上眼睛,腦海中是阿卿的模樣,要不是阿卿傾盡全力助他,他怕早被他那些兄弟害死了,也不可能登上皇位,曾經他以為做了皇帝,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要立阿卿為後,兩人並肩而立,白頭偕老,永遠在一起。
然而事與願違,站的越高,束縛越大,朝臣相逼,說大晏立國以來,從未以哥兒為後。母后以死相威脅,說是先祖立下過祖訓,哥兒不得入宮,若是皇帝一意孤行讓哥兒進後宮,那就請皇帝賜母后毒酒一杯,否則她百年後無顏見列祖列宗。
眼看事情越鬧越大,最後阿卿主動退讓,願意遠離京城,隨便找個山林終老。這才平息了朝臣後宮的怒火。
可惜他那時羽翼未豐,越想掙扎,越是被壓入塵泥中,不得不屈從,他還記得阿卿離開之時在他耳邊說過的話。
「阿錦,你好好做皇帝吧,你若是為我好就放手,宮廷殘酷,這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期盼來生你不再生在帝王家,下輩子我會等你。阿錦,你發誓,以後不要打探我的消息,也不要來找我,否則就生生世世永不相見。阿錦,好好對待百姓,做個好皇帝,這才是你該做的。」
那個時候,他不知道阿卿的用心良苦,若是阿卿不離開,他無法保住他們的孩子,也無法緩和他和朝臣、和母后的關係。那個時候,他只覺著阿卿對他狠厲決絕,斷了他的一切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