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連魏肅聽到周王的所作所為都有些驚訝,前世壓根沒有發生過這種事,當然從啟新帝登基後,事情就跟前世完全不一樣了,他眸色深深,想著蕭珩那些幾乎是憑空出現的秘密武器,那個變數到底在哪裡?
魏肅御下手段不弱,教調出來的下屬也不是飯桶,但無論他們怎麼試探,都沒有辦法知道蕭珩後面的人是誰。
魏肅後來也放下了,身為一代明君,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審時度勢,他知道這一世優勢不在自己手上,他目前也沒有能力跟蕭珩抗衡,乾脆放手,離開京城,另尋成就自己霸業之地。
趁著自己還有軍功威望,他主動申請鎮守安南,成為安南都護府。安南鎮守的就是交趾那一片,那裡儘是化外之民,時常要起兵造|反。
大梁朝早想放手,但又不願意放手大片領土,魏肅願意交出幽州兵權,鎮守安南,蕭珩一口答應。
至此,魏肅遠赴安南,終生再未回中原半步。在數十年以後,在遠離安南都護府的地方建立魏氏皇朝。彼時大齊在位的皇帝是寅兒,甚至還接受了魏肅的國書,接受安南國的稱臣。
衡陽公主、長樂公主沒有隨魏肅離開,兩人在京城終老一生。長樂公主也不願意接受安南王后的稱呼,她在魏肅離開三年後,就改嫁他人了。
蕭珩在朝堂上威望是天和帝、啟新帝兩代君主捧起來的,不管兩人是演戲還是真心,起碼蕭珩因此而獲利,他一旦開口,朝臣就很少有反對的。
這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每次他一開口,陛下都會答應,其他人再反對也沒用。而這一次也不例外,尤其蕭珩在邊境立下如此戰功後,大家更不會反對。
事實上,要不是發生了周王造|反的事,蕭珩這次凱旋,京城也不知道要狂歡多少天,而現在大家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蕭珩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進入京城。
將影響京城安定的一切不穩定因素一點點地清掃乾淨,街上別說是橫行霸道的遊俠地痞了,就是流浪漢都不見了。
同時大皇子的登基大典也在緊鑼密鼓地舉行,大皇子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突然變成皇帝!從小受盡人情冷暖的大皇子,一朝身份劇變,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惶恐!
他還不算特別懂事,但皇室弟子的直覺告訴他,這不是好事!父親都不想他當兒子,怎麼還會有人讓自己當皇帝?
蕭玥看著惶恐不安的孩子,微微嘆了一口氣,將還不懂事的小公主摟在懷裡,溫聲安撫孩子說:「別怕,只要你聽話,姨母保你沒事。」
大皇子,不,現在應該是永平帝了,如抓住救命稻草般道:「姨母,我一定聽話!」
蕭玥憐惜的摸了摸孩子的小腦袋,這孩子的皇位將來肯定是保不住的,與其讓他在仇恨中長大,還不如儘可能的教育好他,讓他懂事後不好太憤恨,日後有個善終。
蕭玥也不覺得自己這舉動偽善,以阿兄的能力,大梁無論誰登基,都不可能保住皇位,而她儘可能讓末帝善終,也算對大家都好的結局了。
至於小皇女倒是無所謂,古代女孩子都是要嫁人的,日後收她為養女,她照樣能以公主身份,舒舒服服過一輩子。
蕭玥不會養很多女孩子,但她養大的女孩子都要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她有這能力庇護孩子一輩子。
永平帝登基後,蕭珩並沒有像別人以為的那樣,把他關在深宮養廢,而是請了名師認真教導,一起上課的還有他的獨子寅兒,可以說兩人一起接受帝皇教育。
他這一碗水端平的勢態,讓有心挑刺的人都說不出話來,與此同時,蕭珩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改革。
他所謂的改革,並不是對土地等制度的改革,而是關於教育農業的改革,把在平郡積累的經驗,一點點推廣到京城附近。
同時棉花也在邊疆大規模種植,還有蕭玥派到邊疆去的上官氏等人,也逐漸發揮了作用,他們還不能在邊境大搞種植,但可以推廣畜牧養殖。
正巧突厥又被蕭珩打怕了,邊境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而這段時間恰巧又給了蕭珩發展的機會。
等後來朝臣們、甚至連永平帝都主動禪位,想讓蕭珩登基時,時間都已經過去了十幾年,這時的大梁已今非昔比,而他也是眾人公認的皇帝了。
永平帝在十五歲就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他很平靜地拒絕了眾人的說親,決定清修一生。他胞妹永貴公主也是如此,十二歲便當了女冠,終身未婚,這倒不是蕭珩逼迫,而是兩人主動選擇。
與其留下後代提心弔膽,還不如自己享受一輩子,橫豎有姨母在,只要他們安分,就能安享榮華。
同樣寅兒雖是蕭珩獨子,也是眾人公認的皇太子,但蕭玥抵住了所有人的壓力,堅持讓兒子到了二十歲才成親。
他的妻子也是蕭玥精挑細選的陸氏女,寅兒名義上的表妹,年紀還比寅兒大半歲,兩人也算是青梅竹馬了,從十二歲起,陸氏就住在宮裡,由蕭玥親自教導。
等到了年紀後,兩人成親,婚前蕭玥就給兒子提出了一條硬性規定,成親三年後不許納妾,如果三年後陸氏依然沒生孩子,才可以納妾;如果生了兒子,那起碼要十年後才能納妾。
蕭玥知道古代男人都不可避免地納妾,但同樣大部分明君跟皇后感情都不錯,十年就是給兩人培養夫妻感情的時間,十年後孩子差不多大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魏肅御下手段不弱,教調出來的下屬也不是飯桶,但無論他們怎麼試探,都沒有辦法知道蕭珩後面的人是誰。
魏肅後來也放下了,身為一代明君,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審時度勢,他知道這一世優勢不在自己手上,他目前也沒有能力跟蕭珩抗衡,乾脆放手,離開京城,另尋成就自己霸業之地。
趁著自己還有軍功威望,他主動申請鎮守安南,成為安南都護府。安南鎮守的就是交趾那一片,那裡儘是化外之民,時常要起兵造|反。
大梁朝早想放手,但又不願意放手大片領土,魏肅願意交出幽州兵權,鎮守安南,蕭珩一口答應。
至此,魏肅遠赴安南,終生再未回中原半步。在數十年以後,在遠離安南都護府的地方建立魏氏皇朝。彼時大齊在位的皇帝是寅兒,甚至還接受了魏肅的國書,接受安南國的稱臣。
衡陽公主、長樂公主沒有隨魏肅離開,兩人在京城終老一生。長樂公主也不願意接受安南王后的稱呼,她在魏肅離開三年後,就改嫁他人了。
蕭珩在朝堂上威望是天和帝、啟新帝兩代君主捧起來的,不管兩人是演戲還是真心,起碼蕭珩因此而獲利,他一旦開口,朝臣就很少有反對的。
這已經是一種條件反射,每次他一開口,陛下都會答應,其他人再反對也沒用。而這一次也不例外,尤其蕭珩在邊境立下如此戰功後,大家更不會反對。
事實上,要不是發生了周王造|反的事,蕭珩這次凱旋,京城也不知道要狂歡多少天,而現在大家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蕭珩的大軍浩浩蕩蕩地進入京城。
將影響京城安定的一切不穩定因素一點點地清掃乾淨,街上別說是橫行霸道的遊俠地痞了,就是流浪漢都不見了。
同時大皇子的登基大典也在緊鑼密鼓地舉行,大皇子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突然變成皇帝!從小受盡人情冷暖的大皇子,一朝身份劇變,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惶恐!
他還不算特別懂事,但皇室弟子的直覺告訴他,這不是好事!父親都不想他當兒子,怎麼還會有人讓自己當皇帝?
蕭玥看著惶恐不安的孩子,微微嘆了一口氣,將還不懂事的小公主摟在懷裡,溫聲安撫孩子說:「別怕,只要你聽話,姨母保你沒事。」
大皇子,不,現在應該是永平帝了,如抓住救命稻草般道:「姨母,我一定聽話!」
蕭玥憐惜的摸了摸孩子的小腦袋,這孩子的皇位將來肯定是保不住的,與其讓他在仇恨中長大,還不如儘可能的教育好他,讓他懂事後不好太憤恨,日後有個善終。
蕭玥也不覺得自己這舉動偽善,以阿兄的能力,大梁無論誰登基,都不可能保住皇位,而她儘可能讓末帝善終,也算對大家都好的結局了。
至於小皇女倒是無所謂,古代女孩子都是要嫁人的,日後收她為養女,她照樣能以公主身份,舒舒服服過一輩子。
蕭玥不會養很多女孩子,但她養大的女孩子都要無憂無慮地過一輩子,她有這能力庇護孩子一輩子。
永平帝登基後,蕭珩並沒有像別人以為的那樣,把他關在深宮養廢,而是請了名師認真教導,一起上課的還有他的獨子寅兒,可以說兩人一起接受帝皇教育。
他這一碗水端平的勢態,讓有心挑刺的人都說不出話來,與此同時,蕭珩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改革。
他所謂的改革,並不是對土地等制度的改革,而是關於教育農業的改革,把在平郡積累的經驗,一點點推廣到京城附近。
同時棉花也在邊疆大規模種植,還有蕭玥派到邊疆去的上官氏等人,也逐漸發揮了作用,他們還不能在邊境大搞種植,但可以推廣畜牧養殖。
正巧突厥又被蕭珩打怕了,邊境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而這段時間恰巧又給了蕭珩發展的機會。
等後來朝臣們、甚至連永平帝都主動禪位,想讓蕭珩登基時,時間都已經過去了十幾年,這時的大梁已今非昔比,而他也是眾人公認的皇帝了。
永平帝在十五歲就徹底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他很平靜地拒絕了眾人的說親,決定清修一生。他胞妹永貴公主也是如此,十二歲便當了女冠,終身未婚,這倒不是蕭珩逼迫,而是兩人主動選擇。
與其留下後代提心弔膽,還不如自己享受一輩子,橫豎有姨母在,只要他們安分,就能安享榮華。
同樣寅兒雖是蕭珩獨子,也是眾人公認的皇太子,但蕭玥抵住了所有人的壓力,堅持讓兒子到了二十歲才成親。
他的妻子也是蕭玥精挑細選的陸氏女,寅兒名義上的表妹,年紀還比寅兒大半歲,兩人也算是青梅竹馬了,從十二歲起,陸氏就住在宮裡,由蕭玥親自教導。
等到了年紀後,兩人成親,婚前蕭玥就給兒子提出了一條硬性規定,成親三年後不許納妾,如果三年後陸氏依然沒生孩子,才可以納妾;如果生了兒子,那起碼要十年後才能納妾。
蕭玥知道古代男人都不可避免地納妾,但同樣大部分明君跟皇后感情都不錯,十年就是給兩人培養夫妻感情的時間,十年後孩子差不多大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