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頁
人活一輩子不外乎三餐一宿,吃飽穿暖不成問題,娶妻生子總要有個屬於自已的窩吧,全家人擠在一個轉身都困難的童子樓里,怎麼結婚生子?
人人都渴望有一個永遠屬於自已的房子。
這年頭資訊不發達,消息總是滯後。
某家早年移居港城回來探親的商人知道這個消息,馬不停蹄帶著親戚去下定。
如今他衣錦還鄉,也準備回來投資做點生意,家裡早已經住不開,他還打算買間老破大的平房先住著,等賺到更多的錢再建一棟房子。
不曾想現在幾萬塊就能在z市買一套一百多平的樓房,相比港城可要便宜太多了。
而且還是低息分期付款,對於他這種需要錢來周轉做生意的人最合適不過。
他不僅自已買,還慫恿身邊的親人買。
「港城那邊十幾年前就是這個購房模式,不過那邊都是跟銀行貸款,利率還不低,這邊可以直接跟開發商分期付款,利息還這麼低,可見是為了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的家庭著想,還是很良心的。
有能力買的還是趕緊買吧,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等現房出來就都要現款了。」港城商人有感而發。
一水之隔,不過是隔著一個關卡的距離,卻存在極大的信息差,兩邊放開程度有著天然之別。
有人半信半疑:「你該不會是個托,拿了人家錢來套我們的吧?」
「對啊對啊,沒有房契在手,我心裡怎麼那麼不踏實呢?」
「就是,買房不給房契,等房款還完了才給,那都是幾十年後的事了,誰知道是不是騙我們的五成首付款呢?我可不幹這種傻事!」
「可不是,這磚頭水泥都還見著,房子還沒影呢,就要我們給錢,我怎麼看都像是騙子。」
「就是就是……」
……
這年頭,沿海地區人們的反詐意識還挺強。
商人笑了下:「佛渡有緣人,我話盡於此,錢在你們口袋裡,你們愛買不買吧。」
這年頭也沒有什麼限購不限購,商人一口氣給足了首付款,拿下樓層朝向最好的三套。
跟著他來的親人也有兩個二話不說跟著買了。
買的也是上下樓朝向最好的東邊套。
現場有蘇桃桃的人和第三方律師負責合同細節,還要去房管局辦證備案,雖然款項付清之前,個人手裡只有購房合同,房產證不會給到個人,得抵押在房地產公司,但是看到房契下來,第一次買房的人還是心安很多。
這一整個過程都有記者跟蹤記錄,採訪購房者自然也不會少。
第二天報導一出,z市首個商品房業主新鮮出爐。
大家終於等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出現,有能力和想法人開始蠢蠢欲動,噼里啪啦打自已的小算盤。
第三天,不知道是哪位神通廣大的記者,竟然把蘇桃桃的背景扒了出來。
包括她之前是南方某個基地的附屬廠廠長,後來考上華清大學去了首都,現在學成歸來,為推動改革開放出一份力。
重點是,該報導詳細報導了蘇桃桃之前在「十年計劃」中關於集資給職工建房的部分。
也是這樣的模式,只不過食品廠的資金流更大,可以讓職工首付三成,按揭七成。
第一期期房一經推出,早就全部認購完畢,目前是在建狀態,已經建好了幾層,據說等到明年年底,第一期的業主基本就可以收樓了!
另外,採訪中出現的所有領導都夸蘇桃桃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稱她的出現直接拉動了他們縣整體的經濟發展,讓他們縣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實現了脫貧,成為全省失業率最低,納稅額最多的第一個「富」縣。
採訪到的所有職工,也都是在夸蘇桃桃這個廠長的各種好,包括對婦女兒童、退伍軍人、殘疾人等其他弱勢群體的特別照顧等等。
此報導一出,全市譁然。
發酵到第四天,前來購房的人直接擠爆了售樓部的大門……
要知道,第一期僅僅推出幾百個單位,也就是幾棟樓,去晚了的話,很有可能什麼都搶不到!
……
蘇桃桃把所有的事情處好便回了首都,蘇文瀚和杜老頭留下常駐z市。
反正「四海一家」這邊已經完全上了軌道,培養出來的人也都不錯,平時有周鈴蘭和傅遠航看著,也出不了什麼亂子。
相比「四海一家」這種小兒科,蘇文瀚和杜老頭更願意去管房地產這個「大茶飯」。
這樣一來,正合蘇桃桃的意。
她主要是負責房屋設計這一塊就行,建築方面可以放手交給老高,銷售和其他交給蘇文瀚和杜老頭。
她這個甩手掌柜依舊深藏功與名。
不過,她回來首都也並不是閒著。
「四海一家」的連鎖經營模式也該提上日程,是時候開分店了。
她心心念念的小汽車年前必須拿下。
還有她的寶貝塵塵,馬上就要開學,高三生涯的第一天,她怎麼也得親臨現場。
林林總總,蘇桃桃在首都也忙得夠嗆。
傅工的科研成果也到了最重要的階段,最近一個月只能回來兩個周末。
九月一號這一天,他也特意空了出來,準備和蘇桃桃一起送兒子去上學。
塵塵知道從爸爸口中知道這個消息,比第一天上幼兒園還要高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人人都渴望有一個永遠屬於自已的房子。
這年頭資訊不發達,消息總是滯後。
某家早年移居港城回來探親的商人知道這個消息,馬不停蹄帶著親戚去下定。
如今他衣錦還鄉,也準備回來投資做點生意,家裡早已經住不開,他還打算買間老破大的平房先住著,等賺到更多的錢再建一棟房子。
不曾想現在幾萬塊就能在z市買一套一百多平的樓房,相比港城可要便宜太多了。
而且還是低息分期付款,對於他這種需要錢來周轉做生意的人最合適不過。
他不僅自已買,還慫恿身邊的親人買。
「港城那邊十幾年前就是這個購房模式,不過那邊都是跟銀行貸款,利率還不低,這邊可以直接跟開發商分期付款,利息還這麼低,可見是為了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的家庭著想,還是很良心的。
有能力買的還是趕緊買吧,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等現房出來就都要現款了。」港城商人有感而發。
一水之隔,不過是隔著一個關卡的距離,卻存在極大的信息差,兩邊放開程度有著天然之別。
有人半信半疑:「你該不會是個托,拿了人家錢來套我們的吧?」
「對啊對啊,沒有房契在手,我心裡怎麼那麼不踏實呢?」
「就是,買房不給房契,等房款還完了才給,那都是幾十年後的事了,誰知道是不是騙我們的五成首付款呢?我可不幹這種傻事!」
「可不是,這磚頭水泥都還見著,房子還沒影呢,就要我們給錢,我怎麼看都像是騙子。」
「就是就是……」
……
這年頭,沿海地區人們的反詐意識還挺強。
商人笑了下:「佛渡有緣人,我話盡於此,錢在你們口袋裡,你們愛買不買吧。」
這年頭也沒有什麼限購不限購,商人一口氣給足了首付款,拿下樓層朝向最好的三套。
跟著他來的親人也有兩個二話不說跟著買了。
買的也是上下樓朝向最好的東邊套。
現場有蘇桃桃的人和第三方律師負責合同細節,還要去房管局辦證備案,雖然款項付清之前,個人手裡只有購房合同,房產證不會給到個人,得抵押在房地產公司,但是看到房契下來,第一次買房的人還是心安很多。
這一整個過程都有記者跟蹤記錄,採訪購房者自然也不會少。
第二天報導一出,z市首個商品房業主新鮮出爐。
大家終於等到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出現,有能力和想法人開始蠢蠢欲動,噼里啪啦打自已的小算盤。
第三天,不知道是哪位神通廣大的記者,竟然把蘇桃桃的背景扒了出來。
包括她之前是南方某個基地的附屬廠廠長,後來考上華清大學去了首都,現在學成歸來,為推動改革開放出一份力。
重點是,該報導詳細報導了蘇桃桃之前在「十年計劃」中關於集資給職工建房的部分。
也是這樣的模式,只不過食品廠的資金流更大,可以讓職工首付三成,按揭七成。
第一期期房一經推出,早就全部認購完畢,目前是在建狀態,已經建好了幾層,據說等到明年年底,第一期的業主基本就可以收樓了!
另外,採訪中出現的所有領導都夸蘇桃桃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稱她的出現直接拉動了他們縣整體的經濟發展,讓他們縣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實現了脫貧,成為全省失業率最低,納稅額最多的第一個「富」縣。
採訪到的所有職工,也都是在夸蘇桃桃這個廠長的各種好,包括對婦女兒童、退伍軍人、殘疾人等其他弱勢群體的特別照顧等等。
此報導一出,全市譁然。
發酵到第四天,前來購房的人直接擠爆了售樓部的大門……
要知道,第一期僅僅推出幾百個單位,也就是幾棟樓,去晚了的話,很有可能什麼都搶不到!
……
蘇桃桃把所有的事情處好便回了首都,蘇文瀚和杜老頭留下常駐z市。
反正「四海一家」這邊已經完全上了軌道,培養出來的人也都不錯,平時有周鈴蘭和傅遠航看著,也出不了什麼亂子。
相比「四海一家」這種小兒科,蘇文瀚和杜老頭更願意去管房地產這個「大茶飯」。
這樣一來,正合蘇桃桃的意。
她主要是負責房屋設計這一塊就行,建築方面可以放手交給老高,銷售和其他交給蘇文瀚和杜老頭。
她這個甩手掌柜依舊深藏功與名。
不過,她回來首都也並不是閒著。
「四海一家」的連鎖經營模式也該提上日程,是時候開分店了。
她心心念念的小汽車年前必須拿下。
還有她的寶貝塵塵,馬上就要開學,高三生涯的第一天,她怎麼也得親臨現場。
林林總總,蘇桃桃在首都也忙得夠嗆。
傅工的科研成果也到了最重要的階段,最近一個月只能回來兩個周末。
九月一號這一天,他也特意空了出來,準備和蘇桃桃一起送兒子去上學。
塵塵知道從爸爸口中知道這個消息,比第一天上幼兒園還要高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