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最後教他硬生生戳上了一層水晶窗,冰涼,剔透,卻又冷硬而堅固。
景兆顏呼吸停滯了許久,半晌之後,帶著幾分錯綜複雜地嘆息,瞧著秦崢似是一個不懂事的晚輩一般:
「那你可有想過,你身在局中,如今你想要抽身而退,你的那些個兄弟們——如今你自絕於皇位,他日新皇登基,晉王殿下,你又將要如何自保?」
第126章
秦崢霍然抬眼,盯著景兆顏,以極輕的聲音道:「我手裡有虎符。」
景兆顏險些把自個兒的鬍子給扯下來,他定定盯著秦崢瞧了許久,飛快抬眼瞧著四周的侍衛,只那些個人離他們二人還有一段距離,最近的兩個還在掄著板子,掄八十下,還要控制著力道,別教當真把人給打壞了,於是那注意力便都放在手裡持著的板子上。
景兆顏的手抖了抖,原本覺著自個兒再如何都是兩朝元老,跟著景升帝也算是經過大風大浪,但此時,卻依舊覺著自己受到了受到了莫大衝擊,盯著秦崢半晌,方才算是緩過來:「何處的虎符?」
虎符這種東西,乃是調兵遣將之用,各地駐兵不得輕動,但有上令,則持符節虎符而至,以此做為憑驗,方可調兵——不是所有的軍隊都有虎符,諸如各地駐兵,多為上令符節,卻夠不著虎符這種層面。
可以說,能擁有虎符的那些個軍隊,皆為中央直屬,且多鎮守駐紮於要塞重地,其規模、其精銳,非是尋常能比。
更直觀一點說,如今鎮守北疆的謝楚安,手裡也不過半塊虎符。
秦崢抬眼,瞧了景兆顏半晌,方才道:「帝陵死士,三萬黑甲衛。」
三萬甲衛,聽著人數不多,但要是加上一個帝陵死士,那這價值便瞬間翻了無數倍。
那是大曆皇室,歷朝歷代,永鎮皇陵,非是江山傾覆之難,不得輕現人前的,最後的保障。
秦崢低笑著,越過景兆顏,去看他身後不遠處的甘露殿殿門:
「當初南下之前,我曾在皇爺爺身前,跪於奉先殿中立誓。」
「若這輩子,最後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我,我必善待宗室,便是膝下再無所出,也要自宗室之中過繼嗣子,悉心教導,使其成才,以待日後百年,將這大曆江山穩穩噹噹的傳下去。」
「若最後,我不願擔著這天下萬民,這江山社稷,卻也要守著這江山,守著秦氏宗族,做我大曆,一輩子的守陵人。」
「我生,護大曆百年太平,我死,奠大曆江山之百年根基。」
秦崢眼底隱約泛紅,是細密的紅血絲漸漸充血,然而最後,所有的一切都被他闔眼遮去了。
半晌,再抬眼看向景兆顏時,所有的一切便都盡數消弭,只留有眼周尚未褪卻乾淨的殘紅,他笑著道:
「皇爺爺,是要我死,都要跟這大曆江山,死死地綁在一處——然後,他丟下我,自個兒,駕崩了。」
景兆顏瞧著秦崢臉上的笑,一時也不知到底該說些什麼,只能徒勞安慰:「殿下,節哀,先帝已經……」
「我知道,他駕崩至今,已經三年了,」秦崢輕聲道,「……誰會一直惦念著,一個死人呢?」
「我心終歸不在朝堂,也不欲行擅權之舉,偏若要將我逼到那份兒上,最後死在那金鑾殿上的,定然不會是我。」
「我答應了皇爺爺,做這大曆江山的守陵人,守著這江山天下一輩子——可我沒答應他,說哪怕是個猴子最後坐在那帝位上,我都要為之鞠躬盡瘁,俯首稱臣!」
「我忠的君,只有皇爺爺一個,我護的國,也只有大曆江山、朝廷治下百姓,而不是哪一個隨隨便便坐在龍椅上的人。全德,全公公,伺候了皇爺爺一輩子,待皇爺爺一走,他哪怕是父皇登基都三年了,對著皇爺爺依舊是口稱聖上。」
「他忠的聖上,只有皇爺爺一人,我又何嘗不是?」
「全公公的年歲擺在那,於是他甘願守著皇陵,守一輩子——那我呢?」
秦崢苦笑著:「景閣老,我不甘心吶……」
景兆顏年邁的聲音響起:「這人生吶,哪裡就能事事盡如人心……罷了,老朽知曉晉王殿下之意。」
「這江山天下,有的人,瞧見了權利,有的人,瞧見了榮華富貴,有的人,卻拼盡了全力,想從這籠中掙扎著飛出去……人各有志,又何必強求。」
景兆顏嘆息著起身,朝著還趴在春凳上受刑的秦崢一禮:「今日,謝過晉王殿下為老臣解惑。」
秦崢嗤嗤笑著:「老頭兒啊……別總是光說不做,你要求的明主,得你自個兒睜大了眼睛,慢慢找,慢慢求呢。」
景兆顏捻了捻山羊鬍,朝著秦崢頷首:
「殿下說得也是,終歸當今尚還算春秋鼎盛……且慢慢找著吧,待老頭兒闔眼,追隨先帝走的那一日,說不得,也就有眉目了。」
景兆顏告辭了,只是走的時候,眉宇之間隱約卻還有著幾分憂慮。
長樂宮裡,朱氏正坐於書案一側抄寫道經。
整個殿內只有滴漏不時響起的水聲,伴著點燃的檀香氣息氤氳成一室靜謐,然而朱氏的心卻到底靜不下來。
筆尖懸在半空許久,朱氏倏然回神之時,卻是一滴墨點在了經文之上,於是這一頁抄好的經文便算是廢了。
丟了手裡的筆,將紙張提起揉成一團扔開,耳畔傳來的便又是滴漏一聲極輕微的嘀嗒一聲響。
景兆顏呼吸停滯了許久,半晌之後,帶著幾分錯綜複雜地嘆息,瞧著秦崢似是一個不懂事的晚輩一般:
「那你可有想過,你身在局中,如今你想要抽身而退,你的那些個兄弟們——如今你自絕於皇位,他日新皇登基,晉王殿下,你又將要如何自保?」
第126章
秦崢霍然抬眼,盯著景兆顏,以極輕的聲音道:「我手裡有虎符。」
景兆顏險些把自個兒的鬍子給扯下來,他定定盯著秦崢瞧了許久,飛快抬眼瞧著四周的侍衛,只那些個人離他們二人還有一段距離,最近的兩個還在掄著板子,掄八十下,還要控制著力道,別教當真把人給打壞了,於是那注意力便都放在手裡持著的板子上。
景兆顏的手抖了抖,原本覺著自個兒再如何都是兩朝元老,跟著景升帝也算是經過大風大浪,但此時,卻依舊覺著自己受到了受到了莫大衝擊,盯著秦崢半晌,方才算是緩過來:「何處的虎符?」
虎符這種東西,乃是調兵遣將之用,各地駐兵不得輕動,但有上令,則持符節虎符而至,以此做為憑驗,方可調兵——不是所有的軍隊都有虎符,諸如各地駐兵,多為上令符節,卻夠不著虎符這種層面。
可以說,能擁有虎符的那些個軍隊,皆為中央直屬,且多鎮守駐紮於要塞重地,其規模、其精銳,非是尋常能比。
更直觀一點說,如今鎮守北疆的謝楚安,手裡也不過半塊虎符。
秦崢抬眼,瞧了景兆顏半晌,方才道:「帝陵死士,三萬黑甲衛。」
三萬甲衛,聽著人數不多,但要是加上一個帝陵死士,那這價值便瞬間翻了無數倍。
那是大曆皇室,歷朝歷代,永鎮皇陵,非是江山傾覆之難,不得輕現人前的,最後的保障。
秦崢低笑著,越過景兆顏,去看他身後不遠處的甘露殿殿門:
「當初南下之前,我曾在皇爺爺身前,跪於奉先殿中立誓。」
「若這輩子,最後坐在皇位上的人是我,我必善待宗室,便是膝下再無所出,也要自宗室之中過繼嗣子,悉心教導,使其成才,以待日後百年,將這大曆江山穩穩噹噹的傳下去。」
「若最後,我不願擔著這天下萬民,這江山社稷,卻也要守著這江山,守著秦氏宗族,做我大曆,一輩子的守陵人。」
「我生,護大曆百年太平,我死,奠大曆江山之百年根基。」
秦崢眼底隱約泛紅,是細密的紅血絲漸漸充血,然而最後,所有的一切都被他闔眼遮去了。
半晌,再抬眼看向景兆顏時,所有的一切便都盡數消弭,只留有眼周尚未褪卻乾淨的殘紅,他笑著道:
「皇爺爺,是要我死,都要跟這大曆江山,死死地綁在一處——然後,他丟下我,自個兒,駕崩了。」
景兆顏瞧著秦崢臉上的笑,一時也不知到底該說些什麼,只能徒勞安慰:「殿下,節哀,先帝已經……」
「我知道,他駕崩至今,已經三年了,」秦崢輕聲道,「……誰會一直惦念著,一個死人呢?」
「我心終歸不在朝堂,也不欲行擅權之舉,偏若要將我逼到那份兒上,最後死在那金鑾殿上的,定然不會是我。」
「我答應了皇爺爺,做這大曆江山的守陵人,守著這江山天下一輩子——可我沒答應他,說哪怕是個猴子最後坐在那帝位上,我都要為之鞠躬盡瘁,俯首稱臣!」
「我忠的君,只有皇爺爺一個,我護的國,也只有大曆江山、朝廷治下百姓,而不是哪一個隨隨便便坐在龍椅上的人。全德,全公公,伺候了皇爺爺一輩子,待皇爺爺一走,他哪怕是父皇登基都三年了,對著皇爺爺依舊是口稱聖上。」
「他忠的聖上,只有皇爺爺一人,我又何嘗不是?」
「全公公的年歲擺在那,於是他甘願守著皇陵,守一輩子——那我呢?」
秦崢苦笑著:「景閣老,我不甘心吶……」
景兆顏年邁的聲音響起:「這人生吶,哪裡就能事事盡如人心……罷了,老朽知曉晉王殿下之意。」
「這江山天下,有的人,瞧見了權利,有的人,瞧見了榮華富貴,有的人,卻拼盡了全力,想從這籠中掙扎著飛出去……人各有志,又何必強求。」
景兆顏嘆息著起身,朝著還趴在春凳上受刑的秦崢一禮:「今日,謝過晉王殿下為老臣解惑。」
秦崢嗤嗤笑著:「老頭兒啊……別總是光說不做,你要求的明主,得你自個兒睜大了眼睛,慢慢找,慢慢求呢。」
景兆顏捻了捻山羊鬍,朝著秦崢頷首:
「殿下說得也是,終歸當今尚還算春秋鼎盛……且慢慢找著吧,待老頭兒闔眼,追隨先帝走的那一日,說不得,也就有眉目了。」
景兆顏告辭了,只是走的時候,眉宇之間隱約卻還有著幾分憂慮。
長樂宮裡,朱氏正坐於書案一側抄寫道經。
整個殿內只有滴漏不時響起的水聲,伴著點燃的檀香氣息氤氳成一室靜謐,然而朱氏的心卻到底靜不下來。
筆尖懸在半空許久,朱氏倏然回神之時,卻是一滴墨點在了經文之上,於是這一頁抄好的經文便算是廢了。
丟了手裡的筆,將紙張提起揉成一團扔開,耳畔傳來的便又是滴漏一聲極輕微的嘀嗒一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