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通天便給他從天地初開,講到修行之法,一如當年鴻鈞在紫霄宮傳道。雖是在夢中,也無法待個幾千幾萬年,只能精簡著來。
孫悟空本就是有悟性的靈猴,當初他在斜月三星洞聽道七年,菩提老祖講到妙處,還忍不住上躥下跳大笑叫好,跟他一起修行的師兄們都比不上他。現在靈猴已得磨礪,比以前多了人性,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外面雞叫三聲,通天停止講道:「天亮了,到此為止。」
孫悟空向他拜了三拜,心中百味雜陳,不知該如何言說。
因為通天幻化的場景跟他當初求道的洞府一樣,通天又像菩提祖師一樣,教了他實用的東西。
如果說菩提祖師教的是入門法術,通天教的就是天地存在的道理。前者讓他有自保之力,在凡塵中脫穎而出,後者叫他耳目一新,似懂非懂,待他參透,必定受益無窮。
孫悟空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拜唐三藏為師也很不情願,此時受了通天道法,雖不知通天身份,心裡也想喊他一句師父。只是他已經有了師父,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必多禮。」通天道:「你我夢中相見,不過片刻談心,若有所得,也是你的造化。何須放在心上?只望你日後小心,縱然磨礪修行,莫要失了率真本性。」
說完他就不見了。
孫悟空醒來,果真看到太陽剛剛升起。
唐僧他們還在睡,他沒有打擾,悄悄下床跑到隔壁房間去敲了敲門,「老頭,老頭開門。」
屋內無人應聲。
孫悟空推門而入,果真是空空如也。
點化完猴子,通天就準備去靈山了。
倒不是他偏心眼,只對取經路上這一人優待,只是唐僧前世是金蟬子,本就是佛教中人。豬八戒與沙僧也是天庭中人,就連白龍馬也有龍宮,只有孫悟空,無父無母,背後也沒有勢力,目標達成後,不知歸所。
……
……
佛教的日子很枯燥乏味,不過他們追求的就是這個,每天除了講經就是講經,平時沒有外人來,也就西天路上的幾個人能提供一點樂趣了。
通天隱去身形,看到和記憶中大相逕庭的徒弟。
「……」
當初接引和菩提也不是這個髮型啊。
如果是陌生人也就算了,多寶他可太熟悉了,衝擊力不是一般的大。
如來現在今非昔比,十分沉穩莊重。他的話不多,多在討論佛法時開口,平時講話也沒有疏漏,無法判斷他對截教的態度,也看不出是否顧念舊情。
天庭和佛教往來密切,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通天決定等取經之後再出現。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師徒四人路途臨近末尾,不差這幾天了。
說起來竟然沒有人防備他從小世界回來……通天想了想,以他的性格還真不會這麼快回來。多虧了陳愫傳的信,平白讓他撿了漏子。
又幾日,大雷音寺終於迎來了取經人。
師徒四人分別被封為旃檀功德佛鬥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白龍馬則被封為八部天龍。
六百五十七部經書分裝在箱匣內,回去路上無須一步一個腳印,直接騰雲駕霧便可歸去。
趁著唐僧回大唐,雷音寺又開了個大會,慶祝西天之行結束。
然後又單獨留下馬元尊王佛彌勒佛,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還有歡喜佛燃燈古佛等人開了個小會,商量了一下日後的發展。
大乘佛法在傳播,佛教昌盛,無論是寺廟金身,還是經書教義都會廣泛傳播,道教自然被壓一頭,而且看起來最近幾百年都沒有大興的機會了。
大家都很滿足,覺得可以暫時消停一下了,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壓縮道教的生存空間,那邊肯定會反抗。
開完小會,各路菩薩佛祖紛紛離去,如來一人端坐殿內,慈悲斂目,默念禪語。通天泄出一絲氣息,透露自己的到來。
如來手上念珠一頓,緩緩睜眼,自高台上走下。
「弟子給師尊見禮了。」
語氣不急不緩,謙恭有禮,比先前沉穩端重了很多,和記憶中相比變化太大了。
通天現身,「你既已皈依佛教,便不再是截教中人,無需多禮。」
通天很欣慰,目前看來他的徒弟還算有良心,這麼多年的教導沒有白費,不枉師徒一場。
如來請通天坐到主座,給他講了講現在西方內部的形式。
西方本教的人少,截教的人不得已,投奔佛教。道教的人一開始是為了監視截教,順便幫佛教發展壯大。發展過程中接引卻發現,道教背後仍有聖人坐鎮,而截教沒有背景權勢,別無選擇,更容易得到信任,於是多寶的權利漸漸變大,道教的文殊普賢觀音等人分輔,也是互相制衡。
原本截教的法戒被封為祗陀太子,馬元成了馬元尊王佛,還有歡喜佛長耳定光仙。
法戒的職位還夠不到這些私密的回憶。
長耳定光仙是封神時候叛變的,如果有他相助,通天的萬仙陣也不會這麼快失敗。雖說現在大家一起生活,往日的事情不該計較,該有的信任再也無法建立了。
其他都是道教和玉帝那邊派來的,差不多就是多寶一個人孤軍奮戰,正因為如此,本教對他的防備最少,就連道教,也沒有很在意,還以為他真的一心向佛,不再想念舊主。
說起來他做的也確實很隱蔽……也不知道陳愫是怎麼腦補出來的。
孫悟空本就是有悟性的靈猴,當初他在斜月三星洞聽道七年,菩提老祖講到妙處,還忍不住上躥下跳大笑叫好,跟他一起修行的師兄們都比不上他。現在靈猴已得磨礪,比以前多了人性,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外面雞叫三聲,通天停止講道:「天亮了,到此為止。」
孫悟空向他拜了三拜,心中百味雜陳,不知該如何言說。
因為通天幻化的場景跟他當初求道的洞府一樣,通天又像菩提祖師一樣,教了他實用的東西。
如果說菩提祖師教的是入門法術,通天教的就是天地存在的道理。前者讓他有自保之力,在凡塵中脫穎而出,後者叫他耳目一新,似懂非懂,待他參透,必定受益無窮。
孫悟空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拜唐三藏為師也很不情願,此時受了通天道法,雖不知通天身份,心裡也想喊他一句師父。只是他已經有了師父,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不必多禮。」通天道:「你我夢中相見,不過片刻談心,若有所得,也是你的造化。何須放在心上?只望你日後小心,縱然磨礪修行,莫要失了率真本性。」
說完他就不見了。
孫悟空醒來,果真看到太陽剛剛升起。
唐僧他們還在睡,他沒有打擾,悄悄下床跑到隔壁房間去敲了敲門,「老頭,老頭開門。」
屋內無人應聲。
孫悟空推門而入,果真是空空如也。
點化完猴子,通天就準備去靈山了。
倒不是他偏心眼,只對取經路上這一人優待,只是唐僧前世是金蟬子,本就是佛教中人。豬八戒與沙僧也是天庭中人,就連白龍馬也有龍宮,只有孫悟空,無父無母,背後也沒有勢力,目標達成後,不知歸所。
……
……
佛教的日子很枯燥乏味,不過他們追求的就是這個,每天除了講經就是講經,平時沒有外人來,也就西天路上的幾個人能提供一點樂趣了。
通天隱去身形,看到和記憶中大相逕庭的徒弟。
「……」
當初接引和菩提也不是這個髮型啊。
如果是陌生人也就算了,多寶他可太熟悉了,衝擊力不是一般的大。
如來現在今非昔比,十分沉穩莊重。他的話不多,多在討論佛法時開口,平時講話也沒有疏漏,無法判斷他對截教的態度,也看不出是否顧念舊情。
天庭和佛教往來密切,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通天決定等取經之後再出現。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師徒四人路途臨近末尾,不差這幾天了。
說起來竟然沒有人防備他從小世界回來……通天想了想,以他的性格還真不會這麼快回來。多虧了陳愫傳的信,平白讓他撿了漏子。
又幾日,大雷音寺終於迎來了取經人。
師徒四人分別被封為旃檀功德佛鬥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白龍馬則被封為八部天龍。
六百五十七部經書分裝在箱匣內,回去路上無須一步一個腳印,直接騰雲駕霧便可歸去。
趁著唐僧回大唐,雷音寺又開了個大會,慶祝西天之行結束。
然後又單獨留下馬元尊王佛彌勒佛,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還有歡喜佛燃燈古佛等人開了個小會,商量了一下日後的發展。
大乘佛法在傳播,佛教昌盛,無論是寺廟金身,還是經書教義都會廣泛傳播,道教自然被壓一頭,而且看起來最近幾百年都沒有大興的機會了。
大家都很滿足,覺得可以暫時消停一下了,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壓縮道教的生存空間,那邊肯定會反抗。
開完小會,各路菩薩佛祖紛紛離去,如來一人端坐殿內,慈悲斂目,默念禪語。通天泄出一絲氣息,透露自己的到來。
如來手上念珠一頓,緩緩睜眼,自高台上走下。
「弟子給師尊見禮了。」
語氣不急不緩,謙恭有禮,比先前沉穩端重了很多,和記憶中相比變化太大了。
通天現身,「你既已皈依佛教,便不再是截教中人,無需多禮。」
通天很欣慰,目前看來他的徒弟還算有良心,這麼多年的教導沒有白費,不枉師徒一場。
如來請通天坐到主座,給他講了講現在西方內部的形式。
西方本教的人少,截教的人不得已,投奔佛教。道教的人一開始是為了監視截教,順便幫佛教發展壯大。發展過程中接引卻發現,道教背後仍有聖人坐鎮,而截教沒有背景權勢,別無選擇,更容易得到信任,於是多寶的權利漸漸變大,道教的文殊普賢觀音等人分輔,也是互相制衡。
原本截教的法戒被封為祗陀太子,馬元成了馬元尊王佛,還有歡喜佛長耳定光仙。
法戒的職位還夠不到這些私密的回憶。
長耳定光仙是封神時候叛變的,如果有他相助,通天的萬仙陣也不會這麼快失敗。雖說現在大家一起生活,往日的事情不該計較,該有的信任再也無法建立了。
其他都是道教和玉帝那邊派來的,差不多就是多寶一個人孤軍奮戰,正因為如此,本教對他的防備最少,就連道教,也沒有很在意,還以為他真的一心向佛,不再想念舊主。
說起來他做的也確實很隱蔽……也不知道陳愫是怎麼腦補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