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雖九州承平民眾安居樂業,可以偷盜為生、落草為寇的人不少,天下皆知蜀道難,一則是地勢險峻道路難行,二便是沿途有匪患。
商隊跟著官家走,雖也要破財給官家送禮,可總比被劫匪殺人越貨強。
劉樹哪經歷過這些,雖師父中舉在家擺酒時有鄉紳商賈送田產房契,可沒人經他手啊,全被師父拒絕了。
而且這大安縣商戶花樣百出,行賄的手段層出不窮,他現在都不敢出門,就怕好端端走路上擦肩而過的女子倒他身上要以身報恩。
還有那白花花的現銀黃橙橙的金元寶,說實話,當初拒絕的時候他都沒敢往打開的箱子多瞅,就怕自己忍不住。
不過有人另闢蹊徑,送來一輛豪華馬車,外加兩匹神駿。
劉樹拒絕的話卡在了嗓子眼,圍著馬車轉看後讓人等消息。
他覺著,這豪華馬車師父用不到但給師娘用正好啊,說不定上路後他家夫郎也能蹭著享受一回。
徐鈺聽說後當即親自去看那豪華馬車,天知道這兩日他有多愁,早晨起床枕巾上頭髮都得有十幾根。
親自看過馬車,當場決定「以權謀私」,「強買強賣」!
讓劉樹、信義、信智三人將馬車外的宮燈、紗幔裝飾拆下,內里陳設如架在車門右側角落的明珠、紫檀木小几、分隔車廂的華錦也拆了還給主家,然後以六十六兩六錢的一口價全款拿下馬車。
主家連開口說「不」的機會都沒有,眼睜睜看著即將上任雅州刺史的徐大人帶了個精光馬車離開。
管家倒是欣喜,手舞足蹈道:「穩了穩了,這次咱們跟在徐大人的車隊後穩了。」
說起來也是徐鈺不想太刺頭,畢竟還沒到雅州,還不知道雅州官場底細呢,在路上搞出事,被雅州的官員直接買兇沿途刺殺,多不划算吶!
他現在是官身,與流寇盜匪天然敵對,當然保一方平安也是他的職責,雖蜀道沿途盜匪不在他管轄範圍內,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②」更何況聖上待他還不錯!
只是,為君盡忠也得看場合看方式,他要在入蜀途中對沿路匪盜下手,不是為君盡忠,是為君添堵。
到時候朝中大臣冷嘲熱熱諷,什麼「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愣頭青還得在翰林院歷練,哪能外放,這不是純闖禍」······話里話外擠兌聖上的決策。
徐鈺又不傻,不過路上沒法解決問題,但默許商隊跟在車隊後保其這一趟平安還是可以的,日後即便有人以此為把柄彈劾,他也有應對之策。
就這樣,啟程出發時,魏家平平無奇的車隊中,一輛馬車尤其亮眼,寬大不說拉車的馬就算不會相馬的人也得叫聲「好」!
車隊緩緩駛出大安縣,城門外早已等待的商家車隊紛紛有了動靜。
徐鈺坐在馬車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享美人福。
劉樹坐在車轅上,往後瞅了幾眼當沒看見,心裡卻是嘀咕:像他家老師這般為民著想的官員是真不多了,幫商隊的忙還得睜隻眼閉隻眼不能明說。
魏景行背靠軟枕,懷裡再抱一隻,懶洋洋看窗外,腿上枕了個腦袋,正是徐鈺。
他抖了抖腿,道:「想好到雅州如何下手了嗎?」
「不用想。」徐鈺睜眼側身,面朝魏景行躺著,想得再好沒用,想得再差改變不了現實,「走一步看一步,車到山前必有路!」
見他一點都不擔心,甚至還看得很開,魏景行眼裡漫上笑意,「你倒是自在。」就是不知雅州官場的那些人還能不能睡得著!
這兩日徐鈺雖沒多說,可從默許商隊跟在後面他就知道,這人心裡已經開始憋火,又或者是將對他的火氣轉移到蜀中官員身上。
蜀道匪患遺害多年,聖上多次下旨派兵圍剿,可惜總是死灰復燃,巨額軍費支出卻沒收到該有的成效,朝廷也疲於應對,這些年索性不管了,任由其禍亂一方。
以往不大了解,但能想像到朝中大力支持剿匪成效不顯應該另有隱情,在大安縣暫居的這些時日,聽來往商隊、當地人的傳言多了,也能窺見一二。
蜀道難,旱路難行,便多倚靠水路,水運發達,好些商戶專做水運買賣,大船、水手、舵手富足且早已摸清水路沿線河道情況,哪能眼睜睜看著旱路運輸做起來分自己的生意。
這是民間對剿滅蜀道沿途盜匪的反對勢力,朝中,漕運衙門也不上心,再有就是蜀中本地大族豪紳不欲蜀中與外界交流頻繁。
物以稀為貴,若是旱路、水路皆暢通,那從蜀中出去的枸醬、茶葉、蜀錦、白米、端硯甚至是金橘都賣不上價了······
各種勢力交織,剿匪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微,甚至大安縣有流言,蜀道的劫匪是蜀中大戶人家豢養的私兵。
道聽途說不可信,可有些流言也不是空穴來風。
徐鈺這兩日趁著家中收拾行禮走訪了好些鄉民,尤其是大安縣附近村裡的走鏢人。
這些人一年接一兩回護送商隊入蜀的活計,平時忙家裡的田地,走得多見得多聽得多,時間長了也摸索出一些真相。
比如蜀中匪患隔三差五會鬧一場震驚朝野內外的大動靜——殺人掠貨,將一整隻商隊留在大巴山深處。
這個隔三差五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隔三年或五年。
商隊跟著官家走,雖也要破財給官家送禮,可總比被劫匪殺人越貨強。
劉樹哪經歷過這些,雖師父中舉在家擺酒時有鄉紳商賈送田產房契,可沒人經他手啊,全被師父拒絕了。
而且這大安縣商戶花樣百出,行賄的手段層出不窮,他現在都不敢出門,就怕好端端走路上擦肩而過的女子倒他身上要以身報恩。
還有那白花花的現銀黃橙橙的金元寶,說實話,當初拒絕的時候他都沒敢往打開的箱子多瞅,就怕自己忍不住。
不過有人另闢蹊徑,送來一輛豪華馬車,外加兩匹神駿。
劉樹拒絕的話卡在了嗓子眼,圍著馬車轉看後讓人等消息。
他覺著,這豪華馬車師父用不到但給師娘用正好啊,說不定上路後他家夫郎也能蹭著享受一回。
徐鈺聽說後當即親自去看那豪華馬車,天知道這兩日他有多愁,早晨起床枕巾上頭髮都得有十幾根。
親自看過馬車,當場決定「以權謀私」,「強買強賣」!
讓劉樹、信義、信智三人將馬車外的宮燈、紗幔裝飾拆下,內里陳設如架在車門右側角落的明珠、紫檀木小几、分隔車廂的華錦也拆了還給主家,然後以六十六兩六錢的一口價全款拿下馬車。
主家連開口說「不」的機會都沒有,眼睜睜看著即將上任雅州刺史的徐大人帶了個精光馬車離開。
管家倒是欣喜,手舞足蹈道:「穩了穩了,這次咱們跟在徐大人的車隊後穩了。」
說起來也是徐鈺不想太刺頭,畢竟還沒到雅州,還不知道雅州官場底細呢,在路上搞出事,被雅州的官員直接買兇沿途刺殺,多不划算吶!
他現在是官身,與流寇盜匪天然敵對,當然保一方平安也是他的職責,雖蜀道沿途盜匪不在他管轄範圍內,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②」更何況聖上待他還不錯!
只是,為君盡忠也得看場合看方式,他要在入蜀途中對沿路匪盜下手,不是為君盡忠,是為君添堵。
到時候朝中大臣冷嘲熱熱諷,什麼「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愣頭青還得在翰林院歷練,哪能外放,這不是純闖禍」······話里話外擠兌聖上的決策。
徐鈺又不傻,不過路上沒法解決問題,但默許商隊跟在車隊後保其這一趟平安還是可以的,日後即便有人以此為把柄彈劾,他也有應對之策。
就這樣,啟程出發時,魏家平平無奇的車隊中,一輛馬車尤其亮眼,寬大不說拉車的馬就算不會相馬的人也得叫聲「好」!
車隊緩緩駛出大安縣,城門外早已等待的商家車隊紛紛有了動靜。
徐鈺坐在馬車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享美人福。
劉樹坐在車轅上,往後瞅了幾眼當沒看見,心裡卻是嘀咕:像他家老師這般為民著想的官員是真不多了,幫商隊的忙還得睜隻眼閉隻眼不能明說。
魏景行背靠軟枕,懷裡再抱一隻,懶洋洋看窗外,腿上枕了個腦袋,正是徐鈺。
他抖了抖腿,道:「想好到雅州如何下手了嗎?」
「不用想。」徐鈺睜眼側身,面朝魏景行躺著,想得再好沒用,想得再差改變不了現實,「走一步看一步,車到山前必有路!」
見他一點都不擔心,甚至還看得很開,魏景行眼裡漫上笑意,「你倒是自在。」就是不知雅州官場的那些人還能不能睡得著!
這兩日徐鈺雖沒多說,可從默許商隊跟在後面他就知道,這人心裡已經開始憋火,又或者是將對他的火氣轉移到蜀中官員身上。
蜀道匪患遺害多年,聖上多次下旨派兵圍剿,可惜總是死灰復燃,巨額軍費支出卻沒收到該有的成效,朝廷也疲於應對,這些年索性不管了,任由其禍亂一方。
以往不大了解,但能想像到朝中大力支持剿匪成效不顯應該另有隱情,在大安縣暫居的這些時日,聽來往商隊、當地人的傳言多了,也能窺見一二。
蜀道難,旱路難行,便多倚靠水路,水運發達,好些商戶專做水運買賣,大船、水手、舵手富足且早已摸清水路沿線河道情況,哪能眼睜睜看著旱路運輸做起來分自己的生意。
這是民間對剿滅蜀道沿途盜匪的反對勢力,朝中,漕運衙門也不上心,再有就是蜀中本地大族豪紳不欲蜀中與外界交流頻繁。
物以稀為貴,若是旱路、水路皆暢通,那從蜀中出去的枸醬、茶葉、蜀錦、白米、端硯甚至是金橘都賣不上價了······
各種勢力交織,剿匪往往是投入大、成效微,甚至大安縣有流言,蜀道的劫匪是蜀中大戶人家豢養的私兵。
道聽途說不可信,可有些流言也不是空穴來風。
徐鈺這兩日趁著家中收拾行禮走訪了好些鄉民,尤其是大安縣附近村裡的走鏢人。
這些人一年接一兩回護送商隊入蜀的活計,平時忙家裡的田地,走得多見得多聽得多,時間長了也摸索出一些真相。
比如蜀中匪患隔三差五會鬧一場震驚朝野內外的大動靜——殺人掠貨,將一整隻商隊留在大巴山深處。
這個隔三差五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隔三年或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