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師父,幾時出發?」劉樹精神抖擻,滿面紅光。

  徐鈺瞥他一眼,指著門外道:「出發前為師不想見到你。」

  劉樹摸了摸鼻子,拔腿往灶房跑,再出來時嘴巴鼓鼓,手裡還捏了一塊發糕。

  徐鈺連個眼風都沒給。

  早飯很豐盛,雖稱不上八珍玉食,卻也是原主想都不敢想的菜品。

  白氏眼泡紅腫,徐有林眉間皺紋更深了幾分,徐鈺知曉兩人心裡不好受,儘可能多吃了幾口。

  「爹娘,等我到雅州安頓下來,給家裡回信,到時候讓大哥送你倆來。」

  「我可是雅州刺史,刺史府肯定氣派,到時候你們住後衙,我在前面辦公。」

  徐鈺有意說些輕鬆美好的話題,殊不知,越是如此,老兩口越心酸。

  孩子自小就聰明,只是自家沒那個條件,借著魏家磕磕絆絆走到現在,白氏、徐有林雖自豪,可更多的是無奈和酸楚,往後為官,家裡越發幫不上忙,孩子還是只能靠自己······

  眼見兩人忍不住淚水有嚎啕大哭的趨勢,徐鈺趕忙道:「爹娘,要不你們陪我去雅州吧。」

  徐有林摸了一把臉,掌心全是濕意,啞著嗓子道:「你這是去當官,我們去沒得拖累你。」再說他們去,不得讓別人笑話孩子麼。

  白氏故作抱怨:「我才不去呢,路上那麼遠,聽說光坐船就得大半個月,我和你爹受不了這個累。」

  ······

  待出門時,天色已然大亮,劉樹都坐在車轅上打了百十個哈欠呢。

  沒見著劉家其他人,徐鈺問道:「叔嬸兒呢,這一去······」話沒說完,劉樹已經跳下車轅捂住了他嘴。

  「師父,可別念叨了,我好不容易說服不讓送的。」在徐鈺能刀人的眼神中,劉樹「嗖」一下收手,看天看地,乾笑道:「師父,咱們出發吧。」

  路上人很少,大家都知曉此一別經年不見,也不打擾,只站在路邊默默望著馬車。

  經信義提醒,徐鈺撩起車窗簾子看,一路走過跟各位長輩打招呼。

  「阿鈺,記得當官為民啊!」

  已經出村,後面卻是傳來一聲大吼。

  徐鈺探頭看去,見是里正,揮了揮手示意自己記住了。

  村口擠了一堆人,懵懂天真的童顏,飽經風霜的壯漢,佝僂襤褸的老者,無一例外笑著揮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①太過宏偉遠大,這一刻,徐鈺卻覺得,也許不用名留青史萬世傳頌,他只需讓知道他的人能笑著說一句「是個好官」就足矣!

  鄉道上除了兩輛馬車不見人影,劉樹趕著馬駕車上前並行,「師父,我們入蜀走哪條道啊?」

  從淮南到蜀中有三條道,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只是若要去雅州,走金牛道最合適,荔枝道可以說是繞遠了。

  徐鈺選得就是金牛道,而且因為某人,他不得不選金牛道。

  「其實米倉道也挺方便,至少離淮南縣近。」劉樹看著路線圖嘟囔,走荔枝道不僅要從一開始就要繞,到涪陵後還得往西北走,可以說是繞了一大段路,幸好不走。

  可眼下走米倉道,也挺近便的······

  突然,身後的馬車帘子微動,探出只玉白柔荑。

  察覺腰窩處被捅了捅,劉樹身子一僵,將路線圖胡亂塞懷裡,反手摸了一把,拉著韁繩繼續驅趕馬兒。

  待到城門處時,看到車隊張大了嘴巴。

  五輛馬車,後面還跟了□□倆拉貨的板車,旁邊騎馬的鏢人兇悍的好似土匪,劉樹手動合上下巴,低低道:「師父是準備沿路抄哪個貪官的家嗎?」不然為何準備這多馬車護衛,還是空車?

  徐鈺咬牙切齒,「是的,咱們得先去抄家。」

  遠在大安縣的魏景行打了個噴嚏,惹得溫子書抱怨,「讓你安心在家待著,非得不聽,也不多穿件衣裳。」

  魏良已經默默拿過馬車上備著的披風,幫魏景行披上。

  魏景行揉著鼻子討好地笑,他要不來,誰知道爹和父親會不會說服人變卦,因此還是跟著的好。

  望著窗外艷陽天,魏景行感慨:可真是個好天氣!

  今兒跟男方對一下明日下聘禮的流程,確定招待媒婆的席面,明兒走完禮,事兒就成了一半,四天後辦酒席,男方帶著孩子入贅上門。

  哎呀,即便徐鈺找來也無濟於事了,自己已經成親,他總不能強搶吧,現在可是朝廷官員呢,一個不慎就得被彈劾,諒他再如何膽大也不能鬧······

  魏景行已經將以後帶著孩子悠閒度日的美好時光想了個遍,待孩子大一些先去蜀中,找一找爹喜歡喝的茶葉,還可以往夔州看看,然後乘船到鄱陽湖,如果孩子讀書有靈性,就去揚州······

  男方姓楊,乃大安縣臨近村裡的木匠,年二十五,底下一個三歲幼兒,三年前夫郎難產,留下他和獨子生活。

  從決定在大安縣暫時居住一段時間,魏景行就留意合適的人選。

  楊木匠不是最般配的,但卻是最合適的。

  首先,這人是個情種,早年家貧,跟了縣裡老木匠學手藝,把老木匠當親爹照顧。

  老木匠家也不知是風水不好還是墳頭埋錯了地方,妻妾夫郎養了好幾房,又是拜佛又是求醫,折騰多年得了好幾個哥兒。

  終其一生沒能生個兒子繼承手藝和家業,不出意料,庶出的哥兒明爭暗鬥,跟著老木匠學手藝的楊木匠機緣巧合幫襯了家裡行三的哥兒幾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