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只有每月逢五,才能去看上幾眼。
而辰哥兒的到來,無疑填補了陸霜棠當年無法親養孩子的遺憾。
辰哥兒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在相貌上更像個活脫脫的翻版小李秉稹,且與兒子冷心冷性不同的是,這孩子實在是一等一貼心嘴甜。
所以陸霜棠實在是對辰哥兒喜愛非常,可以說衣食住行都樣樣接手,每日午膳,祖孫二人都是一同吃的。
等了又等,又過了半柱香,之前遣出去的小黃門,終於回來復命了。
他不敢抬眼,只拱手戰戰兢兢,顫聲稟告。
「回稟太后娘娘。
奴才闔宮遍尋皇長子未果,後來才知,今兒一大早,他就被皇上一頂小轎送出了宮。
除此以外,隨皇長子入宮的乳母與婢女,也一併離開了。」
但凡有關皇嗣的要事,皇帝通常會同她通稟一聲,可這次卻沒有……
陸霜棠輕而易舉就猜出:
必是那徐溫雲找到了,皇帝火急火燎的,要帶孩子出宮去與她團聚呢。
意識到這點,陸霜棠眉眼都沉了下來,分明是她的兒孫,現如今卻都跑沒人影了。
他們倒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但可有將她放在眼裡?
她這個母后皇太后,又算得上什麼,個不得人心,遭人嫌惡的老嫗麼?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家三口, 確就在離京不遠的福柳縣安置下來。
首先說李秉稹的公務。
他無法日日入京,便徵用了縣衙的幾間屋舍,作為打理政務的場所。朝臣們的奏章, 及內閣老臣們的票擬披紅,都由御用的快馬送達,待李秉稹批閱過後,再當天送回。
隔三差五回京一趟,與重臣商討要事……倒也並未耽誤什麼朝政之事。
而辰哥兒,對於鄉村生活適應得也很快。父母兩個如今都在身邊, 孩子再沒了心結, 整日無憂無愁樂呵呵的,米飯都要多添一碗。
且比起在皇宮中不同的是, 他如今只上半天課,下午就與村中同齡的小夥伴們一同玩耍, 挖紅薯掏鳥蛋……天天都玩得不已樂乎。
時不時還去村道旁,幫著給母親叫賣, 不僅熟知各種醃菜的價格,找錢算帳, 贈送小食……這些業務都已格外熟練,被阿燕戲稱為「小東家」。
至於徐溫雲。
還是照例每日去官道旁賣醃菜。與以往不同的是,身邊多了阿燕幫手, 主僕二人日日插科打諢,生活中多了許多歡聲笑語。
且以往摘菜, 醃製, 裝罐, 擺攤……都是徐溫雲一個人完成,許多時候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如今能有阿燕與乳母在旁幫襯著,她肩上擔子輕了不少。
賣完前一日準備好的食材後,就早早回家,陪孩子讀書寫字,給即將下值回家的李秉稹準備晚膳。
遇上休沐了,一家人就團圍在一起做年糕,捏青團,溪釣登山,看花賞雪。
在福柳村的生活,雖說比不得在京城富貴,可這日子過得卻無比踏實。
徐溫雲甚至很多時候都在想,如若四年前她當真是個寡婦,而李秉稹也僅僅只是鏢師陸煜,他們如若沒有分開,過得理應就就是現在這樣的生活。
「這南瓜餅做得真好吃,母親,待我下次隨父親入宮時,也給皇祖母帶些回去可好?」
「自當如此。」
有些事情是避無可避的。
就算徐溫雲與李秉稹刻意不提,可在很多個幸福的瞬間,太后這根刺,也一直橫亘在二人之間。
徐溫雲並未因太后驅她離京,而就心生怨懟,恰恰相反,她其實很體諒太后的所作所為。
她捫心自問,如若今後有朝一日,自己兒子也遭遇了這些事,她處理起來,未必就比太后更好。
太后乃是長輩。
身為皇帝生母,辰哥兒祖母,以往又對徐溫雲多有照拂……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她都不會對老佛爺有任何怨念。
徐溫雲心中非常清楚。
這樣溫馨而美好的日子,絕不可能永恆。李秉稹乃人中之皇,身份使然,豈會一直盤萎此處?而辰哥兒身為皇長子,難道要一直耽於那些辣醬醃料中麼?
他們終究會離開的,而到了那個時候,她再也不願面對夫離子散的結局。所以自決意與李秉稹在一起的那天起,她便想著如何消解太后的成見。
每隔半旬,李秉稹都會帶辰哥兒回皇宮,讓太后看看孩子,以解相思之苦。
每到此時,徐溫雲都是捎帶些物件,乘送至太后身前。
風乾的牛肉。
一小盅醃菜。
應季的板栗糕。
親手縫製的抹額。
在太后壽誕時,亦親手做了壽餅。
……
雖說乳母回來後,道太后接到禮物並未有絲毫動容,且好幾次都親眼望見,她貼身伺候的蘇嬤嬤將那些物件棄如敝履處理掉了……可徐溫雲依然次次用心準備。
李秉稹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那日二人事畢後,將她擁在懷中,「母后乃堅貞不屈之人,但凡認定之事,輕易難以轉圜,且她未必看得上那些……」
徐溫雲靠在他懷中輕搖搖頭,
「看不看得上,是太后她老人家的事,而我身為晚輩,卻不能不儘自己一份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辰哥兒的到來,無疑填補了陸霜棠當年無法親養孩子的遺憾。
辰哥兒聰明伶俐,乖巧懂事,在相貌上更像個活脫脫的翻版小李秉稹,且與兒子冷心冷性不同的是,這孩子實在是一等一貼心嘴甜。
所以陸霜棠實在是對辰哥兒喜愛非常,可以說衣食住行都樣樣接手,每日午膳,祖孫二人都是一同吃的。
等了又等,又過了半柱香,之前遣出去的小黃門,終於回來復命了。
他不敢抬眼,只拱手戰戰兢兢,顫聲稟告。
「回稟太后娘娘。
奴才闔宮遍尋皇長子未果,後來才知,今兒一大早,他就被皇上一頂小轎送出了宮。
除此以外,隨皇長子入宮的乳母與婢女,也一併離開了。」
但凡有關皇嗣的要事,皇帝通常會同她通稟一聲,可這次卻沒有……
陸霜棠輕而易舉就猜出:
必是那徐溫雲找到了,皇帝火急火燎的,要帶孩子出宮去與她團聚呢。
意識到這點,陸霜棠眉眼都沉了下來,分明是她的兒孫,現如今卻都跑沒人影了。
他們倒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但可有將她放在眼裡?
她這個母后皇太后,又算得上什麼,個不得人心,遭人嫌惡的老嫗麼?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家三口, 確就在離京不遠的福柳縣安置下來。
首先說李秉稹的公務。
他無法日日入京,便徵用了縣衙的幾間屋舍,作為打理政務的場所。朝臣們的奏章, 及內閣老臣們的票擬披紅,都由御用的快馬送達,待李秉稹批閱過後,再當天送回。
隔三差五回京一趟,與重臣商討要事……倒也並未耽誤什麼朝政之事。
而辰哥兒,對於鄉村生活適應得也很快。父母兩個如今都在身邊, 孩子再沒了心結, 整日無憂無愁樂呵呵的,米飯都要多添一碗。
且比起在皇宮中不同的是, 他如今只上半天課,下午就與村中同齡的小夥伴們一同玩耍, 挖紅薯掏鳥蛋……天天都玩得不已樂乎。
時不時還去村道旁,幫著給母親叫賣, 不僅熟知各種醃菜的價格,找錢算帳, 贈送小食……這些業務都已格外熟練,被阿燕戲稱為「小東家」。
至於徐溫雲。
還是照例每日去官道旁賣醃菜。與以往不同的是,身邊多了阿燕幫手, 主僕二人日日插科打諢,生活中多了許多歡聲笑語。
且以往摘菜, 醃製, 裝罐, 擺攤……都是徐溫雲一個人完成,許多時候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如今能有阿燕與乳母在旁幫襯著,她肩上擔子輕了不少。
賣完前一日準備好的食材後,就早早回家,陪孩子讀書寫字,給即將下值回家的李秉稹準備晚膳。
遇上休沐了,一家人就團圍在一起做年糕,捏青團,溪釣登山,看花賞雪。
在福柳村的生活,雖說比不得在京城富貴,可這日子過得卻無比踏實。
徐溫雲甚至很多時候都在想,如若四年前她當真是個寡婦,而李秉稹也僅僅只是鏢師陸煜,他們如若沒有分開,過得理應就就是現在這樣的生活。
「這南瓜餅做得真好吃,母親,待我下次隨父親入宮時,也給皇祖母帶些回去可好?」
「自當如此。」
有些事情是避無可避的。
就算徐溫雲與李秉稹刻意不提,可在很多個幸福的瞬間,太后這根刺,也一直橫亘在二人之間。
徐溫雲並未因太后驅她離京,而就心生怨懟,恰恰相反,她其實很體諒太后的所作所為。
她捫心自問,如若今後有朝一日,自己兒子也遭遇了這些事,她處理起來,未必就比太后更好。
太后乃是長輩。
身為皇帝生母,辰哥兒祖母,以往又對徐溫雲多有照拂……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她都不會對老佛爺有任何怨念。
徐溫雲心中非常清楚。
這樣溫馨而美好的日子,絕不可能永恆。李秉稹乃人中之皇,身份使然,豈會一直盤萎此處?而辰哥兒身為皇長子,難道要一直耽於那些辣醬醃料中麼?
他們終究會離開的,而到了那個時候,她再也不願面對夫離子散的結局。所以自決意與李秉稹在一起的那天起,她便想著如何消解太后的成見。
每隔半旬,李秉稹都會帶辰哥兒回皇宮,讓太后看看孩子,以解相思之苦。
每到此時,徐溫雲都是捎帶些物件,乘送至太后身前。
風乾的牛肉。
一小盅醃菜。
應季的板栗糕。
親手縫製的抹額。
在太后壽誕時,亦親手做了壽餅。
……
雖說乳母回來後,道太后接到禮物並未有絲毫動容,且好幾次都親眼望見,她貼身伺候的蘇嬤嬤將那些物件棄如敝履處理掉了……可徐溫雲依然次次用心準備。
李秉稹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那日二人事畢後,將她擁在懷中,「母后乃堅貞不屈之人,但凡認定之事,輕易難以轉圜,且她未必看得上那些……」
徐溫雲靠在他懷中輕搖搖頭,
「看不看得上,是太后她老人家的事,而我身為晚輩,卻不能不儘自己一份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