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震驚過後,眾賓客不免暗自猜測主謀的身份,這回倒是無人敢高聲吵嚷了,他們全在竊竊私語,李星鷺聽到各個藩王和長公主的名字被反覆提及,而她心目中也自有人選。
她篤定是『孟貴妃』受到寧王指使暗下殺手,現在唯一值得慶幸的恐怕是小太子沒有一同出事,否則原書劇情依然會如常上演,長公主會被冠以『弒父弒弟』的罪名,而寧王趁機奪權登基。
「不對……」
李星鷺突然反應過來,長公主明知現在這個貴妃是寧王派來的冒牌貨,哪怕她不能拆穿對方身份,但監視和阻止對方實施陰謀卻輕而易舉,譬如她可以使冒牌貴妃無法出席宮宴、抑或打斷對方給宣文帝斟酒的動作。
然而長公主什麼也沒有做,只是任由事情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酒壺沒有問題,那就是陛下的酒杯被人動了手腳,方才僅有貴妃娘娘一人碰過陛下的酒杯……」
這時,不知是何人出言將矛頭對準『孟貴妃』,但在其之後,又有許多附和的聲音,李星鷺私以為敢當著長公主的面質疑『孟貴妃』,這些人中至少有大半是寧王或其他藩王的黨羽。
因為長公主未曾像先前那般開口斥責,這些人愈發得寸進尺,居然開始要求對『孟貴妃』進行搜身。
搜身對於貴妃這等地位的大人物而言無疑是貶低冒犯,那冒牌貨尚且假惺惺地抗議了幾句,長公主卻仍然沒有說話。
不到片刻,『孟貴妃』放棄抵抗,她袖間的砒霜粉末也隨之被搜出來,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鐵證。
原先就質疑『孟貴妃』的那些權貴官員像是掌握了話柄,你一言我一語的將『謀害君父』的罪名扣到長公主頭上,一場壽宴徹底淪為對長公主的攻訐場合。
聽著一聲聲似真似假的指控,李星鷺本該焦心憂愁,因為她已經是公主黨羽,一旦長公主倒台,可想而知她和沈舟雲都不會有好下場。
但是——
小太子為什麼沒有如原書那般與宣文帝同時遇害?因為『黃昭儀』是長公主培養訓練的冒牌貨,她限制著小太子的舉動,沒有讓他沾過桌上帶有劇毒的糕點。
長公主為什麼任由『孟貴妃』自導自演潑髒水到她身上?她有很多種方式阻止寧王的陰謀,除非她不想阻止。
李星鷺只覺得細思極恐,而事情也果然如她所預料的那般很快出現反轉。
『孟貴妃』的貼身宮女狼狽慌亂地衝進金鑾殿,當場戳穿『孟貴妃』的冒牌貨身份,同時還供述兩人都為寧王效力的事實。
緊接著,李星鷺的舊相識譚家三小姐譚雨淼被一列衛兵帶上來,譚雨淼詳細具體的交代了她為寧王配置毒藥、製造涼州城毒人事件等罪行,並且承認『孟貴妃』臉上治不好的紅斑也是她調配的藥方所致。
最後,一個出乎眾賓客意料的證人登上殿堂,他就是被寧王捨棄拒認的前寧王世子齊世安,齊世安顯然比譚雨淼知道的更多,他一一指認了方才討伐長公主的官員是寧王黨羽,後又爆出驚天秘密——
「我父親、雖然他不認我,但我先前還是他頗為倚重的兒子,甚至得以知曉他與漠北暗中勾結的事情。」
原書中成為人生贏家的男主此刻只是一個順從的階下囚,反觀女主馮雅蘭,對方侍立在長公主身後,儼然前途無量。
像是為了印證齊世安的說法,涼州、青州的來使呈上了漠北陳兵大業邊境的加急戰報,霎時間,金鑾殿內局勢轉變,被千夫所指的人成了寧王。
「國不可一日無君,內有寧王狼子野心,外有漠北虎視眈眈,縱然先帝屍骨未寒,臣等也要請立新君,以安萬千臣民之心!」
戶部尚書甄方絮第一個站出來擁立太子,這回文武百官都支持她的提議,畢竟小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李星鷺望著長公主代替太子三辭三讓,終於看清這齣戲碼背後的真相——寧王自以為萬無一失,既能除去奪取皇位路上的絆腳石,又能趁機潑污長公主的聲望,殊不知他只是棋局中的一顆棋子,做盡了髒事,卻被吞走勝利的果實。
歷代舉行登基大典的太和殿就在金鑾殿旁邊,正好此時人員齊全,於是在宣文帝的屍骨被收斂的同時,小太子在金鑾殿前披上龍袍、戴上冕旒,繼任為大業朝第六位君主。
舊皇已死,新帝萬歲。
長公主牽著小太子一起坐在象徵著無上權勢的龍椅上,接受群臣朝拜,李星鷺與沈舟雲自然也在其列,她聽見自己與眾人一同高呼萬歲。
這個王朝的未來究竟屬於身世存疑的傀儡小皇帝、陰謀手段百出的寧王還是已然掌控涼州、青州、江州與京城所在雍州的長公主,李星鷺無法預見,她只知道一切博弈終會落幕。
而她與沈舟雲會繼續走在探破詭案、揭秘真相的路途上,她與他的故事永不落幕。
不過,她應該不會再被冤枉、被嫁禍、被挾持了吧?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篤定是『孟貴妃』受到寧王指使暗下殺手,現在唯一值得慶幸的恐怕是小太子沒有一同出事,否則原書劇情依然會如常上演,長公主會被冠以『弒父弒弟』的罪名,而寧王趁機奪權登基。
「不對……」
李星鷺突然反應過來,長公主明知現在這個貴妃是寧王派來的冒牌貨,哪怕她不能拆穿對方身份,但監視和阻止對方實施陰謀卻輕而易舉,譬如她可以使冒牌貴妃無法出席宮宴、抑或打斷對方給宣文帝斟酒的動作。
然而長公主什麼也沒有做,只是任由事情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酒壺沒有問題,那就是陛下的酒杯被人動了手腳,方才僅有貴妃娘娘一人碰過陛下的酒杯……」
這時,不知是何人出言將矛頭對準『孟貴妃』,但在其之後,又有許多附和的聲音,李星鷺私以為敢當著長公主的面質疑『孟貴妃』,這些人中至少有大半是寧王或其他藩王的黨羽。
因為長公主未曾像先前那般開口斥責,這些人愈發得寸進尺,居然開始要求對『孟貴妃』進行搜身。
搜身對於貴妃這等地位的大人物而言無疑是貶低冒犯,那冒牌貨尚且假惺惺地抗議了幾句,長公主卻仍然沒有說話。
不到片刻,『孟貴妃』放棄抵抗,她袖間的砒霜粉末也隨之被搜出來,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鐵證。
原先就質疑『孟貴妃』的那些權貴官員像是掌握了話柄,你一言我一語的將『謀害君父』的罪名扣到長公主頭上,一場壽宴徹底淪為對長公主的攻訐場合。
聽著一聲聲似真似假的指控,李星鷺本該焦心憂愁,因為她已經是公主黨羽,一旦長公主倒台,可想而知她和沈舟雲都不會有好下場。
但是——
小太子為什麼沒有如原書那般與宣文帝同時遇害?因為『黃昭儀』是長公主培養訓練的冒牌貨,她限制著小太子的舉動,沒有讓他沾過桌上帶有劇毒的糕點。
長公主為什麼任由『孟貴妃』自導自演潑髒水到她身上?她有很多種方式阻止寧王的陰謀,除非她不想阻止。
李星鷺只覺得細思極恐,而事情也果然如她所預料的那般很快出現反轉。
『孟貴妃』的貼身宮女狼狽慌亂地衝進金鑾殿,當場戳穿『孟貴妃』的冒牌貨身份,同時還供述兩人都為寧王效力的事實。
緊接著,李星鷺的舊相識譚家三小姐譚雨淼被一列衛兵帶上來,譚雨淼詳細具體的交代了她為寧王配置毒藥、製造涼州城毒人事件等罪行,並且承認『孟貴妃』臉上治不好的紅斑也是她調配的藥方所致。
最後,一個出乎眾賓客意料的證人登上殿堂,他就是被寧王捨棄拒認的前寧王世子齊世安,齊世安顯然比譚雨淼知道的更多,他一一指認了方才討伐長公主的官員是寧王黨羽,後又爆出驚天秘密——
「我父親、雖然他不認我,但我先前還是他頗為倚重的兒子,甚至得以知曉他與漠北暗中勾結的事情。」
原書中成為人生贏家的男主此刻只是一個順從的階下囚,反觀女主馮雅蘭,對方侍立在長公主身後,儼然前途無量。
像是為了印證齊世安的說法,涼州、青州的來使呈上了漠北陳兵大業邊境的加急戰報,霎時間,金鑾殿內局勢轉變,被千夫所指的人成了寧王。
「國不可一日無君,內有寧王狼子野心,外有漠北虎視眈眈,縱然先帝屍骨未寒,臣等也要請立新君,以安萬千臣民之心!」
戶部尚書甄方絮第一個站出來擁立太子,這回文武百官都支持她的提議,畢竟小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李星鷺望著長公主代替太子三辭三讓,終於看清這齣戲碼背後的真相——寧王自以為萬無一失,既能除去奪取皇位路上的絆腳石,又能趁機潑污長公主的聲望,殊不知他只是棋局中的一顆棋子,做盡了髒事,卻被吞走勝利的果實。
歷代舉行登基大典的太和殿就在金鑾殿旁邊,正好此時人員齊全,於是在宣文帝的屍骨被收斂的同時,小太子在金鑾殿前披上龍袍、戴上冕旒,繼任為大業朝第六位君主。
舊皇已死,新帝萬歲。
長公主牽著小太子一起坐在象徵著無上權勢的龍椅上,接受群臣朝拜,李星鷺與沈舟雲自然也在其列,她聽見自己與眾人一同高呼萬歲。
這個王朝的未來究竟屬於身世存疑的傀儡小皇帝、陰謀手段百出的寧王還是已然掌控涼州、青州、江州與京城所在雍州的長公主,李星鷺無法預見,她只知道一切博弈終會落幕。
而她與沈舟雲會繼續走在探破詭案、揭秘真相的路途上,她與他的故事永不落幕。
不過,她應該不會再被冤枉、被嫁禍、被挾持了吧?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