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唯獨不太好安排的就是三伯和八叔,這兩個人阿瑪應該是不會用的,就怕他們不甘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惹阿瑪生氣。
胤禩確實不甘心,這幾年他可謂損失慘重,支持他的那些地方官員,因為補不齊虧空被革職的革職、抄家的抄家,四哥更是以他們結交皇子給皇子送禮等原因,直接彈劾他們。
汗阿瑪對此樂見其成。
胤禩的臂膀全都沒了,九弟也跟弘時湊到了一起,老十四更是幫著四哥來對付他的人,要知道這些人從前可還支持過十四呢。
讓胤禩徹底放棄的,是他的兒女都盼著四哥繼位。
前年弘時去琉球,弘旺跑去求胤禛,讓他也安排自己一起去。
胤禛不僅給弘旺安排了差事,還給英華找了個不錯的額駙,是愨靖公主的兒子孫五福。
康熙本是想封英華為格格的,但云安說八叔家就這麼一個女兒,應該重視些。
雲安還跟皇瑪法說了八福晉對英華姐姐不大好,若不給姐姐一個高一點的封號,姐姐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康熙這才給英華封了縣主。
英華得知雲安妹妹幫了自己,對四伯一家感激萬分,出嫁後跟四伯家的來往更多了。
胤禩想告訴他們,這些都是你四伯在收買人心。可想想又覺得這樣沒意思,要是沒有四哥,以他和汗阿瑪的關係,未必還能為兒女贏得這樣的前程。
胤禩為了那個位置能捨棄一切,唯獨不能捨棄兒女。
福晉發現自家爺的頹廢后,心裡也不好受。
要怪就怪她肚子不爭氣,生不出孩子,自家爺才把這一對兒女當寶貝一樣。
可現在反過來了,他們以後還得指望弘旺這孩子。
誰讓弘旺和弘時關係好呢。
同樣要指望兒子的還有胤祉,四弟要乾的那些事,他根本插不上手,因為四弟和十三弟關係好,自己也不想湊上去,看十三弟的臉色。
唯一的法子就是躲起來研究學問,讓兒子們去嶄露頭角。
他現在無比慶幸自己十分重視孩子們的算學和幾何,這恰好對了四阿哥弘曆的胃口。自家的倆兒子都因為這個跟弘曆玩得好。
弘曆只要這次平安回來,接替老四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胤祉都不得不羨慕弘曆這孩子的運氣,本朝開國以來,哪一任皇帝繼位都腥風血雨的,到他這兒,他阿瑪還沒當上皇帝,他的位置都十拿九穩了。
不僅胤祉羨慕,連胤禛都羨慕了,他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就不禁在想,可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汗阿瑪和自己把難啃的骨頭都啃完了,以後弘曆繼位,豈不是坐享太平?
羨慕歸羨慕,胤禛還是希望自己能把路給兒子鋪好。
可遠在西北的弘曆卻不是這麼想的,他希望自己可以在阿瑪登基之前,把朝廷最大的心頭大患給除了。這樣阿瑪繼位後,就不會那麼辛苦。
畢竟阿瑪的年紀在那擺著,沒那麼多精力處理太多政務。
這是皇瑪法告訴他的。
他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既是對皇瑪法不孝,也是對阿瑪不孝。
所以,他一定要抓緊時間。
讓皇瑪法知道,自己是他最聽話的皇孫,也是未來最孝順的皇子。
第114章
這次平準戰爭打得並不輕鬆,哪怕清軍已有新式火器,但因對北疆地勢不熟悉,還是被伏擊數次。
弘曆所率領的五千騎兵,就遭遇過伏擊。好在弘曆臨危不亂,反應迅速,最後衝出重圍。
康熙看到西北送來的奏報時,十分後怕,親自去給佛祖上香,保佑胤禎和弘曆平安。
康熙七十年,胤禎才和弘曆回到京城,雖然準噶爾諸部已紛紛歸降,但要如何安置這些人,如何治理地廣人稀的北疆還是個問題。
弘曆打算參加完皇瑪法登基七十年慶典後,重返伊犁,安排後續事宜。
但他沒想到,皇瑪法竟在登基七十年的慶典後,宣布退位,並將乾清宮匾額後的遺詔取出,宣布皇四子胤禛繼位。
剛回到京城的弘曆毫無準備,一夕之間從皇孫成了最炙手可熱的皇子。
此外,他的嫡福晉人選也已經定了,出身沙濟富察氏,察哈爾總督李榮保的女兒,也是馬齊、馬武的侄女。
這姑娘今年已經十九歲了,用雲安的話說,「四哥再不回來,嫂嫂真等不住了。」
弘曆不解,「人選不是一直沒定嗎?」
雲安:「其實康熙六十六年大選時,嫂嫂就參加過一次,當時我們就覺得嫂嫂跟你般配,可你不在,又怕耽誤了嫂嫂,就一直沒下旨,但阿瑪還是跟馬武商議,讓他把嫂嫂再留三年。正好去年大選時,你們已經準備返程回京了,這才把婚事定下來。」
弘曆至今還沒見過富察氏,只聽阿瑪額娘和雲安各種夸富察氏好,他不以為然,「又不一定非要是她。」他現在滿心都是穩固邊疆,沒心思琢磨男女之事。
雲安瞥他一眼,「等你見了嫂嫂就不會這麼想了。」
弘曆:「好男兒志在四方,怎能拘泥於小情小愛。」
雲安坐等倆哥哥打臉,果然,等弘曆、弘晝見過阿瑪給他們選的嫡福晉後,都是一萬個滿意,恨不得立刻成親。
前兩天還在寫邊塞詩的弘曆,這兩天畫風突變,又是詠桃花,又是詠紅豆。
弘晝則是在屋子裡彈起《鳳求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胤禩確實不甘心,這幾年他可謂損失慘重,支持他的那些地方官員,因為補不齊虧空被革職的革職、抄家的抄家,四哥更是以他們結交皇子給皇子送禮等原因,直接彈劾他們。
汗阿瑪對此樂見其成。
胤禩的臂膀全都沒了,九弟也跟弘時湊到了一起,老十四更是幫著四哥來對付他的人,要知道這些人從前可還支持過十四呢。
讓胤禩徹底放棄的,是他的兒女都盼著四哥繼位。
前年弘時去琉球,弘旺跑去求胤禛,讓他也安排自己一起去。
胤禛不僅給弘旺安排了差事,還給英華找了個不錯的額駙,是愨靖公主的兒子孫五福。
康熙本是想封英華為格格的,但云安說八叔家就這麼一個女兒,應該重視些。
雲安還跟皇瑪法說了八福晉對英華姐姐不大好,若不給姐姐一個高一點的封號,姐姐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康熙這才給英華封了縣主。
英華得知雲安妹妹幫了自己,對四伯一家感激萬分,出嫁後跟四伯家的來往更多了。
胤禩想告訴他們,這些都是你四伯在收買人心。可想想又覺得這樣沒意思,要是沒有四哥,以他和汗阿瑪的關係,未必還能為兒女贏得這樣的前程。
胤禩為了那個位置能捨棄一切,唯獨不能捨棄兒女。
福晉發現自家爺的頹廢后,心裡也不好受。
要怪就怪她肚子不爭氣,生不出孩子,自家爺才把這一對兒女當寶貝一樣。
可現在反過來了,他們以後還得指望弘旺這孩子。
誰讓弘旺和弘時關係好呢。
同樣要指望兒子的還有胤祉,四弟要乾的那些事,他根本插不上手,因為四弟和十三弟關係好,自己也不想湊上去,看十三弟的臉色。
唯一的法子就是躲起來研究學問,讓兒子們去嶄露頭角。
他現在無比慶幸自己十分重視孩子們的算學和幾何,這恰好對了四阿哥弘曆的胃口。自家的倆兒子都因為這個跟弘曆玩得好。
弘曆只要這次平安回來,接替老四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胤祉都不得不羨慕弘曆這孩子的運氣,本朝開國以來,哪一任皇帝繼位都腥風血雨的,到他這兒,他阿瑪還沒當上皇帝,他的位置都十拿九穩了。
不僅胤祉羨慕,連胤禛都羨慕了,他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就不禁在想,可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汗阿瑪和自己把難啃的骨頭都啃完了,以後弘曆繼位,豈不是坐享太平?
羨慕歸羨慕,胤禛還是希望自己能把路給兒子鋪好。
可遠在西北的弘曆卻不是這麼想的,他希望自己可以在阿瑪登基之前,把朝廷最大的心頭大患給除了。這樣阿瑪繼位後,就不會那麼辛苦。
畢竟阿瑪的年紀在那擺著,沒那麼多精力處理太多政務。
這是皇瑪法告訴他的。
他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既是對皇瑪法不孝,也是對阿瑪不孝。
所以,他一定要抓緊時間。
讓皇瑪法知道,自己是他最聽話的皇孫,也是未來最孝順的皇子。
第114章
這次平準戰爭打得並不輕鬆,哪怕清軍已有新式火器,但因對北疆地勢不熟悉,還是被伏擊數次。
弘曆所率領的五千騎兵,就遭遇過伏擊。好在弘曆臨危不亂,反應迅速,最後衝出重圍。
康熙看到西北送來的奏報時,十分後怕,親自去給佛祖上香,保佑胤禎和弘曆平安。
康熙七十年,胤禎才和弘曆回到京城,雖然準噶爾諸部已紛紛歸降,但要如何安置這些人,如何治理地廣人稀的北疆還是個問題。
弘曆打算參加完皇瑪法登基七十年慶典後,重返伊犁,安排後續事宜。
但他沒想到,皇瑪法竟在登基七十年的慶典後,宣布退位,並將乾清宮匾額後的遺詔取出,宣布皇四子胤禛繼位。
剛回到京城的弘曆毫無準備,一夕之間從皇孫成了最炙手可熱的皇子。
此外,他的嫡福晉人選也已經定了,出身沙濟富察氏,察哈爾總督李榮保的女兒,也是馬齊、馬武的侄女。
這姑娘今年已經十九歲了,用雲安的話說,「四哥再不回來,嫂嫂真等不住了。」
弘曆不解,「人選不是一直沒定嗎?」
雲安:「其實康熙六十六年大選時,嫂嫂就參加過一次,當時我們就覺得嫂嫂跟你般配,可你不在,又怕耽誤了嫂嫂,就一直沒下旨,但阿瑪還是跟馬武商議,讓他把嫂嫂再留三年。正好去年大選時,你們已經準備返程回京了,這才把婚事定下來。」
弘曆至今還沒見過富察氏,只聽阿瑪額娘和雲安各種夸富察氏好,他不以為然,「又不一定非要是她。」他現在滿心都是穩固邊疆,沒心思琢磨男女之事。
雲安瞥他一眼,「等你見了嫂嫂就不會這麼想了。」
弘曆:「好男兒志在四方,怎能拘泥於小情小愛。」
雲安坐等倆哥哥打臉,果然,等弘曆、弘晝見過阿瑪給他們選的嫡福晉後,都是一萬個滿意,恨不得立刻成親。
前兩天還在寫邊塞詩的弘曆,這兩天畫風突變,又是詠桃花,又是詠紅豆。
弘晝則是在屋子裡彈起《鳳求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