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頁
等到夏家嫂子走了之後,唐安卿拍了拍額頭,忘記了問到底是賣到哪家了?
三月初,殿試開始了。
經過會試和複試後通過的生員,還不能夠稱為進士,只有通過了殿試才算真正的進士及第。而殿試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所以殿試取中的生員又稱“天子門生”。
新貢士們已經在禮部堂官和讀卷官的帶領下,魚貫進入太和殿,而李瑜同白少軒和章之曦則走在了最後一個,殿試將會是新貢士們最後一場角逐。
天還蒙蒙亮,現在應該是皇上早朝的時間,亦只有等皇上和各位大臣處理完了,才會開始考試。可能是因為皇城的牆特別高的緣故,太陽還不能完全射進來,四周雖有人,但是大家都大氣也不敢出,只聽得些輕微的腳步身,反而更顯得莊嚴肅穆起來。
就連平時吊兒郎當的章之曦都是萬分緊張,恨不得早點考完早點掙脫了才是。
李瑜心裡還有些底,之前的時候去拜訪過季昀季老,這季老是他老師的好朋友,因此也傳授過些規矩,而殿試的策問不過是崇學、吏治、民生等這類的題目,比起旁人來也好了些。
太和殿為皇朝正殿,朝廷每一次的大典與慶賀毫無例外的都會在太和殿舉行,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殿試,同樣也是在太和殿中舉行。
等到了太和殿,領事太監在這裡站住,大家方按著規矩站好,隊伍掉了個兒,李瑜正好站在了最前面,那太監回頭輕聲地說道:“雜家剛說過的規矩,望各位不要忘記才好,現在這等著皇上傳召。”
聽了此言,大家更是屏息細聽起來,其實也實在聽不到什麼,這裡人人都是那股子莊嚴樣,行走間都是輕手輕腳,地方也是實在大的很。
李瑜卻是注意到身旁站著的人,此人不過是二十七八的年紀,長的雖然是普通卻是有股子高傲之氣。李瑜暗自想著想必此人就是這會試的第二名,現兵部尚書潘沛之子,宮裡惠妃的侄子,潘廉。倒是有讓人打聽過這人也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只不過因為身體的緣故拖到現在才考。這也是原本呼聲最高的會元的候選,不過被李瑜奪了去,如若是心胸開闊之人,必是沒有關係,可此人眼中卻有股子陰鬱之氣,看著李瑜的眼神也有一絲不善。如若是旁人自是看不出來的,可李瑜本就是商家而且歷來聰慧又跟著大哥見識過很多的人,哪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李瑜心想他這是招誰惹誰了,如今若是再得了狀元,這個潘廉怕是會吃了他的心都有了吧。這點倒是李瑜想的沒錯,這潘廉確實恨李瑜,不過現在就已經有了吃了他的心思了。潘家也是上京里的豪門望族,他姑姑是皇妃,父親也是身居高位,哪有人跟他說個不字,也沒有他得不到的,哪想到在會試里殺出個李瑜來,生生的奪了他的會元之位,還是個年紀如此輕的怎麼不讓他懷恨在心。
且不說眾人有什麼樣的心思,只聽得一急促的腳步聲從內里跑了出來,尖細的嗓音喊道:“宣各位考生覲見。”
各貢生忙整理了衣冠,低著頭,方進了去。待站好,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三呼萬歲。聽到一生尊嚴的聲音從上方高台上傳來,“免禮。”
這發了卷子,等到所有的貢生都交了卷子,再由殿內的各個大臣品評分類,到了皇上手中的不過是前三名的卷子了。
只聽得一位大學士上前一步,鞠躬說道:“啟稟陛下,本次殿試三甲等級都已經完畢,只前三名眾位大人意見不一,望陛下定奪。”
皇上自然是一一看過三份卷子,隔著帘子的時候已經看到了如今的會元,確實是年輕有為,再加上這文章寫得大氣,也有理,但是皇上自有愛才之心,如果是點了這李瑜做狀元,三元及第,就過於鋒芒畢露了,這對李瑜如此年輕來說不好,也不利於以後歷練。
如此皇上便笑道:“三位的文采俱是一流,朕也是難以定奪。不如,就請殿上眾位出一題考校一二如何?”
如此便是考文采,三人各有千秋,如此數回又輪到李瑜,仍未見分曉,皇上笑道:“好了,各位俱是好才華,真乃我朝之福。朕亦有一對,‘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漢’。”說著笑著看著三位考生。
李瑜心裡腹誹,卻是上前一步,恭敬道:“微臣有一聯,是‘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一出此聯,皇上等都哈哈大笑,方說道:“好對,好對,既如此,朕就點你為探花,也不枉這絕對。”
381 名人效應
李瑜一聽,忙恭敬道:“謝皇上恩典。”這話一出,在場的潘廉和另外一位上前來的才俊也鬆了口氣。
既然李瑜的探花之名已定,就站了回去。又不過數個回合,還是潘廉更甚一籌,被皇上典韋了狀元,那剩下的一名就被點做了榜樣。這狀元、榜樣、探花及三甲進士都已經分明了,又得了眾人的一番恭賀之聲,李瑜等人才從太和殿中退了出來,到了外面又得了好一陣道喜的聲音。
也許是因為奪得了狀元,潘廉的眼中也沒有了之前對李瑜的仇視,但也是高傲的很,也是打心裡看不起商賈之家出身的李瑜。反而是榜眼一派的溫和,倒是意外的和李瑜談的來。白少軒在二甲,而章之曦勉強進了三甲,三人也是見了面也是高興,眾人道喜了之後,才隨著前來的太監出了紫禁城,卻已經沒有來得時候的忐忑不安,有的只是志得意滿和對未來的憧憬。
狀元、榜眼和探花是要身著大紅袍,頭戴三枝九葉金花,跨馬遊街的。上京的百姓紛紛聚集到街上去,或者早已經在酒樓里定好了靠窗的位子,就是為了看一看狀元、榜樣和探花的相貌,然後評頭論足一番。所謂是九城轟動、萬人空巷,三年一試的殿試終於在眾人的滿腹得意之下結束了。
這狀元、榜眼、探花一出來,報喜的人已經往府邸里報喜了,李晟也很高興,平日裡繃著的臉也罕見了的露出了笑容,大叫著好,就讓管家賞錢下去。如今他親弟弟中了探花,可謂是光耀門楣的事情,哪有不高興的,這蘇州自然是有人會去報喜,不過李晟還是很高興,連忙寫了信往快馬加鞭的往家裡傳
這可是他們李家的一件天大的喜事,早已經派了家奴到了街上去等李瑜遊街回來。
李瑜坐在馬上,覺得笑的臉都要僵了,耳朵里仿佛都還是別的說話的聲音評頭論足的聲音,終於在李瑜都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下來的時候,遊街也結束了。似乎那潘廉都要虛脫了一般,被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家奴趕緊的接了下去,也不打招呼,只勉強的和來接待的官員恭維了幾句,也就匆匆的離開了。見著狀元公都走了,大家也都陸陸續續的散了。榜眼三十多歲,也是累了,就和李瑜說了幾句,說好了隔日在上門拜訪,就和來接應他的家僕往家趕了。
看到狀元、榜眼都已經離開了,周瑞領著幾個隨從也忙走到李瑜跟前,跪下笑著恭喜道:“小的們給探花郎道喜,給二爺賀喜了。”
三月初,殿試開始了。
經過會試和複試後通過的生員,還不能夠稱為進士,只有通過了殿試才算真正的進士及第。而殿試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所以殿試取中的生員又稱“天子門生”。
新貢士們已經在禮部堂官和讀卷官的帶領下,魚貫進入太和殿,而李瑜同白少軒和章之曦則走在了最後一個,殿試將會是新貢士們最後一場角逐。
天還蒙蒙亮,現在應該是皇上早朝的時間,亦只有等皇上和各位大臣處理完了,才會開始考試。可能是因為皇城的牆特別高的緣故,太陽還不能完全射進來,四周雖有人,但是大家都大氣也不敢出,只聽得些輕微的腳步身,反而更顯得莊嚴肅穆起來。
就連平時吊兒郎當的章之曦都是萬分緊張,恨不得早點考完早點掙脫了才是。
李瑜心裡還有些底,之前的時候去拜訪過季昀季老,這季老是他老師的好朋友,因此也傳授過些規矩,而殿試的策問不過是崇學、吏治、民生等這類的題目,比起旁人來也好了些。
太和殿為皇朝正殿,朝廷每一次的大典與慶賀毫無例外的都會在太和殿舉行,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殿試,同樣也是在太和殿中舉行。
等到了太和殿,領事太監在這裡站住,大家方按著規矩站好,隊伍掉了個兒,李瑜正好站在了最前面,那太監回頭輕聲地說道:“雜家剛說過的規矩,望各位不要忘記才好,現在這等著皇上傳召。”
聽了此言,大家更是屏息細聽起來,其實也實在聽不到什麼,這裡人人都是那股子莊嚴樣,行走間都是輕手輕腳,地方也是實在大的很。
李瑜卻是注意到身旁站著的人,此人不過是二十七八的年紀,長的雖然是普通卻是有股子高傲之氣。李瑜暗自想著想必此人就是這會試的第二名,現兵部尚書潘沛之子,宮裡惠妃的侄子,潘廉。倒是有讓人打聽過這人也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只不過因為身體的緣故拖到現在才考。這也是原本呼聲最高的會元的候選,不過被李瑜奪了去,如若是心胸開闊之人,必是沒有關係,可此人眼中卻有股子陰鬱之氣,看著李瑜的眼神也有一絲不善。如若是旁人自是看不出來的,可李瑜本就是商家而且歷來聰慧又跟著大哥見識過很多的人,哪還有不明白的道理。
李瑜心想他這是招誰惹誰了,如今若是再得了狀元,這個潘廉怕是會吃了他的心都有了吧。這點倒是李瑜想的沒錯,這潘廉確實恨李瑜,不過現在就已經有了吃了他的心思了。潘家也是上京里的豪門望族,他姑姑是皇妃,父親也是身居高位,哪有人跟他說個不字,也沒有他得不到的,哪想到在會試里殺出個李瑜來,生生的奪了他的會元之位,還是個年紀如此輕的怎麼不讓他懷恨在心。
且不說眾人有什麼樣的心思,只聽得一急促的腳步聲從內里跑了出來,尖細的嗓音喊道:“宣各位考生覲見。”
各貢生忙整理了衣冠,低著頭,方進了去。待站好,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三呼萬歲。聽到一生尊嚴的聲音從上方高台上傳來,“免禮。”
這發了卷子,等到所有的貢生都交了卷子,再由殿內的各個大臣品評分類,到了皇上手中的不過是前三名的卷子了。
只聽得一位大學士上前一步,鞠躬說道:“啟稟陛下,本次殿試三甲等級都已經完畢,只前三名眾位大人意見不一,望陛下定奪。”
皇上自然是一一看過三份卷子,隔著帘子的時候已經看到了如今的會元,確實是年輕有為,再加上這文章寫得大氣,也有理,但是皇上自有愛才之心,如果是點了這李瑜做狀元,三元及第,就過於鋒芒畢露了,這對李瑜如此年輕來說不好,也不利於以後歷練。
如此皇上便笑道:“三位的文采俱是一流,朕也是難以定奪。不如,就請殿上眾位出一題考校一二如何?”
如此便是考文采,三人各有千秋,如此數回又輪到李瑜,仍未見分曉,皇上笑道:“好了,各位俱是好才華,真乃我朝之福。朕亦有一對,‘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漢’。”說著笑著看著三位考生。
李瑜心裡腹誹,卻是上前一步,恭敬道:“微臣有一聯,是‘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一出此聯,皇上等都哈哈大笑,方說道:“好對,好對,既如此,朕就點你為探花,也不枉這絕對。”
381 名人效應
李瑜一聽,忙恭敬道:“謝皇上恩典。”這話一出,在場的潘廉和另外一位上前來的才俊也鬆了口氣。
既然李瑜的探花之名已定,就站了回去。又不過數個回合,還是潘廉更甚一籌,被皇上典韋了狀元,那剩下的一名就被點做了榜樣。這狀元、榜樣、探花及三甲進士都已經分明了,又得了眾人的一番恭賀之聲,李瑜等人才從太和殿中退了出來,到了外面又得了好一陣道喜的聲音。
也許是因為奪得了狀元,潘廉的眼中也沒有了之前對李瑜的仇視,但也是高傲的很,也是打心裡看不起商賈之家出身的李瑜。反而是榜眼一派的溫和,倒是意外的和李瑜談的來。白少軒在二甲,而章之曦勉強進了三甲,三人也是見了面也是高興,眾人道喜了之後,才隨著前來的太監出了紫禁城,卻已經沒有來得時候的忐忑不安,有的只是志得意滿和對未來的憧憬。
狀元、榜眼和探花是要身著大紅袍,頭戴三枝九葉金花,跨馬遊街的。上京的百姓紛紛聚集到街上去,或者早已經在酒樓里定好了靠窗的位子,就是為了看一看狀元、榜樣和探花的相貌,然後評頭論足一番。所謂是九城轟動、萬人空巷,三年一試的殿試終於在眾人的滿腹得意之下結束了。
這狀元、榜眼、探花一出來,報喜的人已經往府邸里報喜了,李晟也很高興,平日裡繃著的臉也罕見了的露出了笑容,大叫著好,就讓管家賞錢下去。如今他親弟弟中了探花,可謂是光耀門楣的事情,哪有不高興的,這蘇州自然是有人會去報喜,不過李晟還是很高興,連忙寫了信往快馬加鞭的往家裡傳
這可是他們李家的一件天大的喜事,早已經派了家奴到了街上去等李瑜遊街回來。
李瑜坐在馬上,覺得笑的臉都要僵了,耳朵里仿佛都還是別的說話的聲音評頭論足的聲音,終於在李瑜都覺得自己快要堅持不下來的時候,遊街也結束了。似乎那潘廉都要虛脫了一般,被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家奴趕緊的接了下去,也不打招呼,只勉強的和來接待的官員恭維了幾句,也就匆匆的離開了。見著狀元公都走了,大家也都陸陸續續的散了。榜眼三十多歲,也是累了,就和李瑜說了幾句,說好了隔日在上門拜訪,就和來接應他的家僕往家趕了。
看到狀元、榜眼都已經離開了,周瑞領著幾個隨從也忙走到李瑜跟前,跪下笑著恭喜道:“小的們給探花郎道喜,給二爺賀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