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又去叫人,後一個大夫說是心漏,又問可否沐浴更衣。答曰:「凡事都不忌諱了,心漏是胎裡帶出來的病,藥石無醫,到了咳血的時候,也就一兩個月光景。」
他聽後倒歡喜起來,認下這病,多給了碎銀當賞錢,就按心漏的法子治,一併也籌備起後事來。消息傳到京都,惹出一片憂心,連太后都心下不忍,速速將他調回京,又派了御醫前去看診。太醫回命,說不是大病,就是喘病拖得久了,不能碰寒涼物,一碰便要咳。
他倒不怕死,就是怕熱。太后大伏召他入宮談事,結束後賞他冰雪冷元子,他自也欣喜,邊吃邊咳。她笑道:「你這麼貪涼,怎麼和小孩子一樣?既然得了病,就要小心點。」
他道:「我本是鄉野小民,無所顧忌。倒是殿下千金玉體,也該離我遠一些,這病偶爾也過人。」說完便又咳嗽不止。她只道:「不要緊的,我說不會過就是不會過。」他咳完,神色稍緩,便道:「這是老天說了算的,人說了不算,你還是當心些吧。」乃笑道:「天命在我,就是我說了算。」
因給他派了個閒差,召至跟前,時時可見。她隨知這般安排不妥,卻也一時想不出其他打算,只得由他去了。後又因朝中幾個老臣接連暴斃,她手頭無可用之人,到底還是讓他當回了侍郎,做了許多事。
可惜他心底黯然,如此左騰右挪一蹉跎,去意更堅。朱袍皂靴只兩載,他又告了丁憂的假,啟程回鄉了。朝廷以孝治天下,她自也攔不住他。
這一別,再相見,倒也有三年了。想來他這人便是如此。不在跟前,倒也挺想念的。當真見了,又著實討厭。著實是近則不遜,遠則怨。殺,似乎是捨不得殺的。可用,又是不甘心重用的。
她只繼續道:「前年四月, 你在家中設宴,同席的有戶部一人,禮部兩人。酒席上你說,『哪有什麼太平萬歲,從三皇五帝到如今沒有一萬年的。不過是血海里撈前程罷了。今日你爭我奪真熱鬧,明日你死我亡各淒涼。』有這樁事沒有?」
「有。」他依舊跪著,並不起身。神色自若,全無懼意。
她怒斥道:「本以為你是借酒裝瘋,沒想到你是生來張狂。光是這句話就夠你死十次了。你是真以為我不敢殺你?」
他不憂反笑道:「殿下要殺我,不過是硃筆一批的事。臣要赴死,也不過是頭點地的事。自是沒有不敢的。各順天命罷了。」
「好一各順天命。抬起頭來。」她持硃筆走到他面前,筆桿挑起他下巴,在喉嚨上點了一筆,又在他面頰上落了幾筆,道:「賜個字給你,猜到是什麼字,就留你一條命。」
「不必了,臣不識字。」
「那我便賜你白綾殉葬,再從你家旁支里挑個孩子過繼,也算全了你忠孝的名節。」
「是。」
「倒還挺得意?」
他聞言笑道:「單只賜死我一人,後世傳出去,倒像是殿下不放心我,拿我當權臣看了。」
「憑你也配?你就是個佞臣。貪圖一時口舌之快,口出妄言,你是成全自己名聲,全斷了你們家後輩的仕途,是為不孝。忠君之道,恰如侍妾之心,你三心二意,陽奉陰違的,便是不忠。不忠不孝的東西,要你有什麼用?」
他依舊跪著,卻也仰頭看她,仍是笑道:「臣還有一項大罪,殿下漏了。狐媚惑主,是為不貞。」又道:「殿下教訓的是,忠君之道,恰如侍妾之心。殿下既然賜了臣一個『侍』字,臣便會銘感於心。只是不知我這佞臣,堪不堪當一美妾?」他只拾起地上硃筆,捧高於頭頂,交還於太后手中。
自也不能當真再生他氣了。太后只道:「這次連你的老師都下了獄?你都跪了這麼久,就不想替他求情?我現在還是有興致聽你說幾句話的。」
「臣真是感激涕零,喜不自勝。」
「你再裝瘋賣傻說鬼話,就拖出去杖刑五十,打斷一條腿再撈回來。」
他只得正色道:「殿下有殿下的想法,臣不敢妄言。只是有一事,殿下不是濫殺之人,這次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過是要給臣子一個教訓,辨一辨忠心。等過上些時候,宮裡出一些喜事,殿下能赦還是會赦的。」
「你倒是想得開。那我送你去牢里陪他們如何?」
「那臣是受不得此番厚愛的。這裡受牽連的都是重臣,殿下也是想看看有多少人願意為他們請求,審一審他們有沒有結黨營私的罪。臣自也不會為老師求情。為他求情的人太多,他就該告老還鄉了。」
多年未見,他依舊還是最知曉她心意的一個,只可惜終究不能徹底為她所用,到底還是離心離德了。她只嘆道:「你見老了。我認識你的時候,你才二十。」
他只淡淡笑道:「臣開春就是三十了。」她便道:「日子真快啊,已經十年了嗎?我也老了嗎?」由此笑意轉淡,他道:「怎麼會呢?殿下是殿下,臣是臣,如何能相提並論。」
她道:「既然回來了,也別走了。南方的濕氣重,你的病總好不了,就是離得太遠。既然回來,就別走了。今天也別急著回去,我讓人傳膳。」<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聽後倒歡喜起來,認下這病,多給了碎銀當賞錢,就按心漏的法子治,一併也籌備起後事來。消息傳到京都,惹出一片憂心,連太后都心下不忍,速速將他調回京,又派了御醫前去看診。太醫回命,說不是大病,就是喘病拖得久了,不能碰寒涼物,一碰便要咳。
他倒不怕死,就是怕熱。太后大伏召他入宮談事,結束後賞他冰雪冷元子,他自也欣喜,邊吃邊咳。她笑道:「你這麼貪涼,怎麼和小孩子一樣?既然得了病,就要小心點。」
他道:「我本是鄉野小民,無所顧忌。倒是殿下千金玉體,也該離我遠一些,這病偶爾也過人。」說完便又咳嗽不止。她只道:「不要緊的,我說不會過就是不會過。」他咳完,神色稍緩,便道:「這是老天說了算的,人說了不算,你還是當心些吧。」乃笑道:「天命在我,就是我說了算。」
因給他派了個閒差,召至跟前,時時可見。她隨知這般安排不妥,卻也一時想不出其他打算,只得由他去了。後又因朝中幾個老臣接連暴斃,她手頭無可用之人,到底還是讓他當回了侍郎,做了許多事。
可惜他心底黯然,如此左騰右挪一蹉跎,去意更堅。朱袍皂靴只兩載,他又告了丁憂的假,啟程回鄉了。朝廷以孝治天下,她自也攔不住他。
這一別,再相見,倒也有三年了。想來他這人便是如此。不在跟前,倒也挺想念的。當真見了,又著實討厭。著實是近則不遜,遠則怨。殺,似乎是捨不得殺的。可用,又是不甘心重用的。
她只繼續道:「前年四月, 你在家中設宴,同席的有戶部一人,禮部兩人。酒席上你說,『哪有什麼太平萬歲,從三皇五帝到如今沒有一萬年的。不過是血海里撈前程罷了。今日你爭我奪真熱鬧,明日你死我亡各淒涼。』有這樁事沒有?」
「有。」他依舊跪著,並不起身。神色自若,全無懼意。
她怒斥道:「本以為你是借酒裝瘋,沒想到你是生來張狂。光是這句話就夠你死十次了。你是真以為我不敢殺你?」
他不憂反笑道:「殿下要殺我,不過是硃筆一批的事。臣要赴死,也不過是頭點地的事。自是沒有不敢的。各順天命罷了。」
「好一各順天命。抬起頭來。」她持硃筆走到他面前,筆桿挑起他下巴,在喉嚨上點了一筆,又在他面頰上落了幾筆,道:「賜個字給你,猜到是什麼字,就留你一條命。」
「不必了,臣不識字。」
「那我便賜你白綾殉葬,再從你家旁支里挑個孩子過繼,也算全了你忠孝的名節。」
「是。」
「倒還挺得意?」
他聞言笑道:「單只賜死我一人,後世傳出去,倒像是殿下不放心我,拿我當權臣看了。」
「憑你也配?你就是個佞臣。貪圖一時口舌之快,口出妄言,你是成全自己名聲,全斷了你們家後輩的仕途,是為不孝。忠君之道,恰如侍妾之心,你三心二意,陽奉陰違的,便是不忠。不忠不孝的東西,要你有什麼用?」
他依舊跪著,卻也仰頭看她,仍是笑道:「臣還有一項大罪,殿下漏了。狐媚惑主,是為不貞。」又道:「殿下教訓的是,忠君之道,恰如侍妾之心。殿下既然賜了臣一個『侍』字,臣便會銘感於心。只是不知我這佞臣,堪不堪當一美妾?」他只拾起地上硃筆,捧高於頭頂,交還於太后手中。
自也不能當真再生他氣了。太后只道:「這次連你的老師都下了獄?你都跪了這麼久,就不想替他求情?我現在還是有興致聽你說幾句話的。」
「臣真是感激涕零,喜不自勝。」
「你再裝瘋賣傻說鬼話,就拖出去杖刑五十,打斷一條腿再撈回來。」
他只得正色道:「殿下有殿下的想法,臣不敢妄言。只是有一事,殿下不是濫殺之人,這次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過是要給臣子一個教訓,辨一辨忠心。等過上些時候,宮裡出一些喜事,殿下能赦還是會赦的。」
「你倒是想得開。那我送你去牢里陪他們如何?」
「那臣是受不得此番厚愛的。這裡受牽連的都是重臣,殿下也是想看看有多少人願意為他們請求,審一審他們有沒有結黨營私的罪。臣自也不會為老師求情。為他求情的人太多,他就該告老還鄉了。」
多年未見,他依舊還是最知曉她心意的一個,只可惜終究不能徹底為她所用,到底還是離心離德了。她只嘆道:「你見老了。我認識你的時候,你才二十。」
他只淡淡笑道:「臣開春就是三十了。」她便道:「日子真快啊,已經十年了嗎?我也老了嗎?」由此笑意轉淡,他道:「怎麼會呢?殿下是殿下,臣是臣,如何能相提並論。」
她道:「既然回來了,也別走了。南方的濕氣重,你的病總好不了,就是離得太遠。既然回來,就別走了。今天也別急著回去,我讓人傳膳。」<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