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封武將七人為異姓王,七人所封王號皆是其出生地的古稱或簡稱,並無封地食邑,僅是名譽稱號。

  相比王號,後來人稱他們大多以姓氏相稱。

  論封王先後,林沖以資歷和戰功排第一,岳飛以戰功和實力排第二,衛江和牛皋以守衛邊疆之功分列三四,武松和雲理守以鎮守抗敵之功分列五六,阮小二以水軍之首排末位第七。

  打下江山的武將功勳封王之後,西門卿再論功勳封文官:

  「……故封吳用為鄆王!陳喻義為景王!此二王,三代而降。」

  「……故封朱武為定遠侯!李綱為忠民候!應伯爵為……,白賚光為……,謝希大為……。此五候,三代而降。」

  封王封侯已畢,之後又按照功勳遞減,封了一批文臣武將為國公。

  武將七人封王,文官兩人封王、五人封侯,另又有國公十數,如此手筆,西門卿真的是有功必封!

  不曾虧待任何一個功臣。

  文武眾臣心服口服,紛紛叩拜謝恩,山呼萬歲!

  封賞完功臣,大典進入第四項——任命百官。

  西門卿之前稱帝建元後,只是將某事交予某人負責,並未任命百官。

  ——也是因為此,辦事的人格外用心敬業,力求表現。

  「……故此,任吳用為吏部尚書,任陳喻義為戶部尚書,任林沖為兵部尚書,……為禮部尚書,……為刑部尚書,……為工部尚書。任岳飛為左都御史,任李綱為大理卿,……為通政使。」

  「此大九卿,共建內閣,以備皇帝咨政,以輔皇帝為政。吳用為內閣諸卿之首、稱首輔,陳喻義、岳飛為副首輔。」

  關於朝廷官制,西門卿借鑑明中期官制,不設宰相,而建內閣。

  但內閣又不局限於文官,而是文武兼有,六部、刑獄、監察、諫臣兼容。從制度上,杜絕出現重文輕武、一方獨掌大權的局面。

  這一套官制,西門卿早就向吳用和林沖等文武大臣透露過,因此當吳用聽到自己只是吏部尚書,而非丞相時,倒也不意外。

  接著,西門卿又任命了『大九卿』的左右副手,以及翰林院、國子監、『六科五寺』、詹事府等中央的一把手和副手。

  如此,朝廷中樞的百官任命才算結束。

  最後就是大典第五項——大宴。

  西門卿攜皇后吳月娘、太子西門辰、長公主西門大姐,與皇親國戚和百官共同宴飲。

  直至入夜,大宴散席,登基大典之日方才結束。

  ……

  登基大典的結束,代表著西門卿正式在此方世界成為了皇帝,此節點意義重大。

  也正是因此,西門卿明顯感覺到死亡的喪鐘敲得更急了,身體衰老的速度加快。

  小名系統檢查掃描過後,確認了這一事實。

  之後西門卿每日帶著已經年滿十歲,看身量有十四五歲,心智已超及冠之年的太子西門辰。

  將穩固朝野的種種舉措都布置下去——

  廢趙佶趙桓為庶人,押二人往舊都開封,由開封百姓公審二人,最後囚禁終生;

  繼續公審各地權奸,將沒收的、無主的田產,以及保有數量之外的官府公田,都均分給無地貧民,踐行舉義之初的承諾;

  在各州府郡縣建立暫時的戰後撫恤處,負責傷殘戰亡兵士的後續撫恤安置,以及戰後孤寡孤兒的贍養和撫養等事宜。

  另派九路監察御史,交叉監督戰後撫恤事宜:

  開恩科,填充地方官員;

  一系列措施頒布下去,朝野上下盡皆心安。

  ……

  民盛二年初秋,西門卿的身體越來越差,太子西門辰已於月前開始監國。

  某日,西門卿感覺自己大限將至,使人將太子西門辰喚來。

  西門卿無病而衰,眼下已經鬚髮皆白,幾乎耳聾目盲。

  對著西門辰躬身的隱約身影,伸出手去,後者趕緊伸手握住。

  「父皇,辰兒在此。」

  西門卿喘一口氣,慢吞吞道:「辰兒,父親大限將至,有幾件事囑託你。」

  西門辰扭頭擦掉眼淚,儘量壓抑著哽咽:「父皇您說,辰兒必定件件都依父皇的。」

  西門卿已經看不清西門辰的眉目了,但還是察覺到兒子的情緒,笑道:

  「得辰兒為兒子,朝政之事父親並不擔憂,為父相信你能拿下山東剩餘幾州,滅掉西夏,進而一統北方。而後南下,一統中原。」

  「文治武功,辰兒的天賦在為父之上。」

  「只是,希望辰兒答應父親:為帝要理智無情,但也要信任臣民。

  一定要記住,可以『窮兵黷武』,大建武功,但要同時確保百姓安居樂業。」

  以西門辰的體魄和智商,西門卿不擔心他的文治武功。

  但就怕他因高智而冷漠,一時忘了仁心。

  西門辰鄭重答應:「是,辰兒記住了。此生此世都將踐行父親囑咐。」

  西門卿得到承諾,也放心了。

  [小名,領取所有羈絆值滿點的寶箱。]

  [是。]

  霎時間,寢殿之中,憑空出現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金燦燦的,白花花的,黃橙橙的寶箱!

  見此異象,西門辰雙目圓睜,呼吸一時為之停滯!

  果然!父親身上頗有神異之處!

  但隨即,西門辰看見父親在寶箱出現之後,精氣神急劇衰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