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帝和太子要更為振奮一些,因為這代表著果然是前朝餘孽在作祟!

  至少是肯定有前朝餘孽參與的。

  這能幫助他們迅速縮小很大的一個懷疑範圍,不用再像個無頭蒼蠅一下到處懷疑,到處下網了。可喜可賀,感天動地。

  不過,也是因為這句話,武帝就非要為難對方再寫一遍了,他需要拖延時間想對策。

  張重三被武帝這麼折磨的都快要絕望了,但還是得儘量用官話說:「小老兒身患眼疾,自幼也沒有讀過多少書……」

  總之一句,他眼瞎,他不會寫字。

  「你說,讓別人寫。」六皇子終於忍不住插話,他天生眼疾,也沒有辦法寫字,因為他根本無法理解寫字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但是,不會寫字,也並不代表著這事就無法解決了,找個會說晉語又會寫字的地方官員來,就輕鬆解決了所有問題。

  六皇子平日裡的功課就是這麼完成的,怕有人偷懶亦或者假借他的名義亂寫,六皇子還是會讓對方在寫完之後,再反覆念給他聽,只要對方不是過目不忘,對方就無法糊弄他。

  寫這麼一番字,又是好長一陣子的功夫。

  圍觀群眾的耐心早已經被耗沒了,要不是他們聽懂了老人的話,想要繼續留下來看熱鬧,他們早就因為無聊而離開了。現在其實就已經臉上有了厭色。

  不管幕後黑手想利用這麼一個公開場合作什麼,效果都已經被耗的只剩下了不到十分之一。

  有不少聰明人都想到了明明可以老人說一句,找地方官員直接口述的翻譯一句的,完全不用寫下來這麼費事。但是,這些聰明人在想通這一層的時候,也想明白了一個道理,武帝回想不到嗎?不可能!所以他這麼做,肯定自有他的深意,最騎馬也是在故意折騰,他們還是不要出頭了。

  事實上……武帝還真的就是沒想到更簡便的辦法,他直接就跟著六皇子的思路走下去了,而且,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啊。

  山中清涼,但也竟不如長時間的日曬,老人已經汗流浹背,在臉上的皺紋里滲出了黑色泥水一樣的東西。

  眼尖的人都看出來了他風霜滿面後,一點點露出來的過分白皙的肌膚。

  他並沒有他看上去的那麼滄桑!

  張重三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繼續在兢兢業業的演戲。給張重三寫字的地方官員,卻已經是寫的心驚肉跳,滿頭大汗了。他把那張紙顫顫巍巍的送到御前的時候,都恨不能再和武帝重申一回,他這只是負責寫,內容不是他的啊,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

  ——「犼之異獸,吸食龍腦,是大災之兆。」

  這便是老人話里的精髓了。

  老人聲淚俱下的在紙上,寫了一個「自己如何好不容易躲過了前朝的迫害,又是多麼感謝武帝父子為天下蒼生建立了大啟,最終他不忍武帝被克,才下定決心要追隨聖駕來到這裡,拼著粉身碎骨的可能,也要說出真相」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不少知道了內容的大臣,再次被老人家的文字感動到了,想不相信都難。主要是他說的幾乎毫無破綻,每一步都理可尋。他生於前朝,確實有可能知道犼在書中記載的真相;他眼睛瞎了,那就是前朝迫害的鐵證;也因為前朝糟糕,他對本朝心懷感激再合理不過;甚至是他不顧危險的從民眾中衝出來,都是因為這一次實在是機會難道。

  一切都是巧合,一切又反而不可能是巧合了,這麼的恰到好處,只可能是精心算計的結果。

  老人一遍遍的複述,前後說的內容卻相差無幾,甚至主要幾個感動到人的催淚用詞都是一模一樣,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他根本就是提前背好的稿子!

  不過,對方這麼公然的給太子的犼旗潑髒水,也是武帝始料未及的。

  武帝兩次出手釣魚,幕後之人自然也不會無動於衷,他回敬的方式就是打算反將武帝一軍。他沒有選擇行刺,也沒有選擇暗中安排他在朝中的人上奏,而是當著所有人的把太子的不妥之處指出來,這也是一步陽棋,讓武帝沒有辦法辯駁,不得不處理了太子的旗幟問題。

  至少是哪怕武帝以權壓人的武斷消滅一切,也會在群眾和皇子之中留下一粒種子,一個太子的污點。

  不愁引不出其他人在後面搞事。

  武帝不蠢,對方也不差,可以說是旗鼓相當,把武帝逼到了進退維谷。

  太子嗤笑,卻反而並不對這樣的小動作放在眼裡,他也沒什麼好的破解之法,只是他為什麼要破解呢?

  他們現在就是要找到幕後之人,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水來土掩兵來將擋。

  現下最重要的是:「來人,將這個妖言惑眾、意圖誣陷儲君之人,給孤拿下!」

  太子覺得他爹就是太瞻前顧後了,要什麼好名聲呢?他這個當事人都不在乎,甚至覺得這是對方送過來的再好不過的藉口,正好夠他們合理拘人,好進一步的追查兇手。

  有人依命行事,將「寧死不屈」的老者當場拿下;也有人心下大駭,覺得太子的權力確實是過大了,該進行一定的干預。

  特別等了許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幕的圍觀百姓,他們就和過去的武帝一樣,只能看到好像是弱者代名詞的老者狼狽的被壓在地上,而與之相對的就是高高在上、霸道強勢的太子。一個是悍不畏死的誓死諫言,一個是囂張跋扈的目無法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