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變得和顧世子一樣聰明。」

  九公主搖頭晃腦的,好像懂了,顧喬哥哥確實是比景和哥哥聰明那麼一點點的:「那就給你摸一摸吧。」

  她大方地讓出了自己的智慧蓮。

  然後,這一大一小就蹲在門口,小心翼翼、鄭重其事地摸了摸白色的蓮花花瓣,好像他們在做什麼特別重大的事情。

  九公主別提多緊張了:「怎麼樣?有感覺到智慧嗎?」

  「有一點點哦。」長樂王繼續哄道。

  「那就好,那就好。」說完,九公主就要捧著碗去找顧喬了,「讓你變聰明了一點點,就也要讓小喬哥哥變聰明一點點呀,這樣才公平。」

  長樂王再也忍不住,快要笑抽過去了。

  三皇子到的時候,九公主正好抱著碗跑了,她有一點怕三皇子。準確地說,她怕所有謠言裡特別凶的哥哥們。雖然如今接觸來看,他們好像和謠言不太一樣,但她還是有些惴惴不安。

  三皇子嗤笑,實在是不能明白他爹怎麼會生出這麼一個蠢乎乎的東西。

  前面的八位公主都很聰明,哪怕是宮斗失敗者三公主,她能老老實實忍下來藏在祈寧庵里,這本身就也是一種聰明。在這個宮裡,蠢的早就死了,一如……他沒有列入序齒的姐姐。三皇子的姐姐本才應該是大公主的,她是那麼善良,願意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美好的。所以她死了。

  他們的母妃十分受寵,為武帝育有很多子女,但是和周皇后一樣,總是不斷地死孩子。

  待大女兒七竅流血死去之後,他們的母妃就咬牙,連夜抱著還是個孩子卻已經奄奄一息的三皇子,去哭求了太后,希望她能夠幫她保下這個孩子。

  最終真的成了,三皇子和七皇子都健康地活到了現在。

  「我有一種預感,以後的皇子公主哪怕不聰明也沒有關係,他們一定能夠活下來的。」長樂王和三皇子一樣,都很反感有人對小孩子下手。長大了之後他們有可能會成為對手,但至少在小時候,每個人都應該有活下去的權利,去看看自己在未來會有怎麼樣的成就。「你怎麼這麼快就出來了?族叔有說什麼嗎?」

  三皇子搖搖頭,嗤笑著把太子的事情說了一遍:「他就是太要臉了,又彆扭,做什麼事都不說,那誰能知道他的好呢?」

  三皇子曾經最憤怒太子的一點,就是在太后昏迷之後,太子表現得太過平淡了,三皇子覺得太子根本配不上太后對他的心心念念。如今三皇子才發現,太子不是不惦念太后,他只是並不會再表現在臉上,因為……

  表現得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不如去做點實際有用的事情。

  事實上,太子確實是問過慧根大師有沒有能幫太后的方法的,只不過不是這一回問的,而是在更早之前。太子做了很多他永遠不會對別人說的事情,因為他為救太后而做的那些努力都失敗了,他羞於啟齒自己的失敗。他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四年前,變成了那個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的母后撒手人寰而沒有任何能力去做什麼的小孩。

  聞道成很難去相信神佛,就是因為在皇后去世的時候他悟到了,這個世界上沒有鬼也沒有神,能救他的只有自己。

  這邊長樂王已經對三皇子笑得眼睛眯成了彎彎的一條。

  「你這麼看我做什麼?」三皇子都要炸毛了。

  「沒什麼,」長樂王話裡有話,「就是覺得護國你和安邦真不愧是兄弟啊。」在彆扭的方面特別像,如果三皇子真的要嘲笑太子,他就不會貼心地離開了。他發現了太子的彆扭,卻能忍住並沒有跳出來戳穿。「不讓別人覺得尷尬」,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極大的溫柔了。

  三皇子對這種說法嗤之以鼻。

  禪房內,慧根大師也在嗤之以鼻,他真的很不像一個出家人,他誤會了太子的意思:「這是誰告訴你的邪門歪道?不會又是一線吧?沒有人可以用自己的靈魂,去救另外一個人的靈魂。嬸娘若還醒著,也肯定不想看到你們這麼折騰的。」

  太子懂了,他和顧喬互換的這事,至少在佛門之中是很難求到解決辦法的,甚至慧根大師是很牴觸這一套的。

  「我理解你想要救嬸娘的心,我也想,但再急迫,也不能走錯路。別學一線,他不是個好例子。」

  京中人人稱讚活神仙的一線道長,在慧根大師口中卻並沒有什麼好評價,他批評起他來一點情面都不留,但也就只有他可以這麼說了。因為……一線道長也是武帝的族弟,和慧根大師是更加親近的親兄弟。

  這倆兄弟很神奇,一道一佛,在天下大定之後,放著榮華富貴的宗親不要,反而對當世外之人升起了無限的興趣。

  偏偏他們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出了家也一樣名揚四海。

  這對兄弟一直觀念不和,互相「詆毀」了不知道多少年,經常各種鬥法,讓武帝頭疼。也讓過去的太子無法理解他們的兄弟關係為什麼還能繼續維繫。

  不過如今的太子總算是有那麼一點點能摸到邊了。

  有些時候,不鬥才是斗,斗反而是不鬥。

  「小朋友,」慧根大師雙手猛地搭在了太子肩上,一臉見獵心喜的模樣,「我看你很有慧根啊,要不要來跟我學佛法?包教包會,還能家財萬貫!」

  被武帝派來給慧根大師送東西的王識文,聽到這話差點在門外急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