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喬的心跳得厲害,難道這就是話本里沒有殿下的原因嗎?他死了,亦或者是殘了。

  但是……這不對啊,怎麼會在第一天就動手呢?太匆忙,太雜亂。如果是臨時起意,又肯定無法準備得這麼充分地對太子下手。

  顧喬現在的腦子是亂的,好一會兒才轉動起來。

  不對!

  要動手只能是來行宮的第一天。皇宮和行宮用的是兩套宮人,只有在第一天才會出現宮人交接,好趁虛而入的機會。一旦過了這天,一切就會重新恢復到井然有序的樣子,東宮重新被把持得變成鐵桶一塊,也就不會再給幕後之人什麼機會了。

  事實上,這一次出現這樣的紕漏,還是因為之前太子和十皇子在宴會上起了衝突,武帝遷怒太子身邊近身的人沒有伺候好太子,重板之下,大部分人都沒有好透,在來行宮之前才有幾個重新回到了太子身邊咬牙伺候。太子不想他們舟車勞頓,也是擔心他和顧喬有可能在行宮互換的時候還不夠了解這些人,就沒帶他們來。

  在缺少人手的情況下,確實容易被鑽了漏洞。

  行宮的第一天,就是唯一的機會。

  顧喬緊緊地握住了太子的手,不需要說,就能讓人看懂他的意思——太子殿下的情況現在已經危險到這種程度了嗎?

  讓顧喬更加驚訝的不是有人在意想不到的第一天動手,而是竟然在皇子之中已經存在了和太子不死不休這樣的死敵。他一直以為,皇子公主們的段數僅還停留在吵嘴爭寵上,怎麼著也應該等到太子成年入朝,才會痛下殺手。

  以前朝為例,皇子們內鬥,更多的只是斗得對方失去權力,被皇帝厭棄圈禁,很少會出現這麼赤裸裸的毒殺。

  一方面是大家都有防禦的手段,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下毒實在是太不可控了,很容易查到自己身上。

  總而言之,很沒有技術含量。

  說實話,顧喬對此是有點嫌棄的,他覺得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也就他二叔顧有銀那種人才能幹得出來。

  優雅又血腥的宮斗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除非……

  轉而一想,顧喬就在太子手心上又寫下了四個字——出閣講學。

  聞道成享受著顧喬的手小心翼翼划過自己的感覺,一心二用,點了點頭,他的猜測方向和顧喬一樣。要不然那人下藥的方向,不會是讓太子變成一個殘廢和啞巴。

  還是武帝提出的那個讓太子出閣講學的事情鬧的。雖然這事早就提了出來,但前前後後發生了這麼多事情,太子出閣的事情就被擱置了。但沒有人會真的忘記。

  武帝在消散了喪子之痛後,心思就重新活泛了起來,正準備哪天再暗示一下太子的師傅們,把出閣的事情重新提上議程。畢竟從挑選吉日,到操辦準備,再到太子真正出閣,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武帝希望儘量在夏末秋初搞定這個事情。

  因為到了十一月,就是太子十五歲的生日了,不能再拖。

  朝臣們也沒忘,特別是太子的老師們,他們在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再次對武帝提起。隨著幾個皇子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太子的老師們不可能不著急。他們希望藉由太子出閣,來打消某些人才剛剛升起的希望,把傷害降到最低。

  太子的競爭對手們更不敢忘這件事,幾乎可以說是寢食難安,日日夜夜想著辦法希望能夠拖延太子出閣的日子。最好這輩子別出,出了也搞砸了。

  但另外一個問題也來了,那宮人引顧喬去書齋做什麼?太多此一舉,畫蛇添足了。

  「也許還是兩伙人。」

  挑撥顧喬的人不知道具體是怎麼打算,但目的很顯然就是離間太子與伴讀的關係。

  而給太子下藥的幕後之人,很可能是本身就有意對太子動手,又知道了第一撥人的動作,才決定將計就計,一箭雙鵰。

  聯想三公主和十皇子的事,對方的目的從沒有變過,那就是挑起兩個皇子之間的矛盾,自己坐收漁利。

  所以,對方搞事,不怕太子知道,就怕太子不知道。

  對方就是希望太子能報復得轟轟烈烈。

  若不是之前十皇子的死,讓太子和顧喬意識到了至少有兩股勢力在角力,他們現在也不會這麼快想通這個處處都是矛盾的夜晚。

  而當他們把做這一切的人從一股勢力看成兩股,那就都說得通了。

  他們的目的不同,但都是在給太子設套,其中還有一方順便把另外一方也算計了進來,才會讓一切都顯得撲朔迷離,又略顯智障。

  不過,他們也因此至少知道了一件事。

  ——想要挑撥他和顧喬關係的人,絕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對方應該很好找,畢竟這樣才能如了幕後之人的願。

  他可以讓顧喬暫做與他人鬥法的樣子,自己私下裡排查真兇!

  這挑撥之人……不做他想,正是大皇子妃。她本來的計劃也不是這樣的,只是在她不明白的情況下,計劃被改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她聽說宮人被抓之後,就急了,一直想辦法想要打聽清楚情況。

  大皇子妃就是很單純地想要依照大皇子所願,搞臭太子的名聲。其他伴讀都滑不留手不好下手,她只能把顧喬這個新來的當作突破口。

  大皇子妃也是知道顧喬的聰明的,制科第一,不好糊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