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不過徐楓去年考中秀才,杜氏還是掏私房錢大擺筵席, 好好熱鬧一回——太太仇視方姨娘,必不肯在這上頭用心。
人心並非捂不熱的石頭,那之後徐楓多少對她親近些,杜氏琢磨著, 等徐楓考上舉人,便央老爺為他說門親事, 到時候見了面,給那女孩子一套頭面, 她這養娘的職責就算盡到了。
徐寧笑道:「娘總是與人為善。」
杜氏嘆息, 「我不懂那些世故, 只求對得起自己就是了。」
徐寧雖偶爾也會怒其不爭, 卻不得不承認,若天下儘是她娘這種人,世間將變得多麼美好。
她就不行, 當聖人太費力氣, 還是無功無過的普通人更適合她。
正閒聊時,侍女通報大姑奶奶來了。
徐寧也有點「懷念」徐馨, 距離產生美,她現在想起的倒是小時候嫡姐那些有意無意的周濟——當然,在徐馨看來或許更像施捨。可無論如何,多虧有她庇護自己度過衣食無憂的童年。
但徐寧也很清楚,若姊妹倆相處時間長了,她倆又會回到那種暗暗較勁的狀態,遠香近臭,人往往會對身邊人諸多挑剔,誰都無法免俗。
還是現在這樣若即若離最好。
徐馨是特意挑徐寧在的時候來的,當初她生下孩子沒多久,三妹便跟著靜王就藩去了。
徐馨原以為能舒舒服服賴在娘家,誰知月子剛一坐完,誠意伯便催王氏將她趕走,說是出嫁女沒有在娘家長住的道理。何況椿哥兒媳婦也有了身子,兩邊擠在一塊兒,如何照應得來?
王氏雖疼愛女兒,卻更知道長子才是立身之本,何況大姐兒自幼嬌寵慣了,再不學會自立,她難道能照顧一輩子?遂硬起心腸逼徐馨回老宅去。
不知是否誠意伯有意警告,明知女兒女婿生活窘迫,王氏也不敢過多周濟。徐馨不得不學著驅使奴僕操持家業,沒那些閒錢發工資,能裁的下人都給裁了,她每日早早去市集挑選便宜新鮮的菜蔬,討價還價,一文錢掰成兩半花,衣服破了也自己補——文思遠固然可以賣文為生,可徐馨不肯叫他耽誤課業,她全部的指望都在他身上哩。
徐寧見到大姐姐時唬了一跳,明明還在風華正茂之齡,兩鬢卻已顯出蒼蒼之色,可見生活多能磋磨人的青春跟心志。戲文里那些狀元郎每每發跡之後便踹掉糟糠之妻,大抵有跡可循。
還不待她開口,徐寧便讓半夏掏出一沓銀票來,不多,但足夠解燃眉之急。
倘徐馨認真數過,會發現那數目與徐寧這些年的月錢驚人地吻合——姑娘們的月錢都由王氏發放,她這意思算還債,表示從此後便兩清了。
但徐馨自是想不到這點,她望著徐寧只覺自慚形穢。
說實話,當初靜王夫妻奉旨就藩時,她心底還是有點優越感的,三妹嫁得再好又如何,還不是要去那窮鄉僻壤吃苦,自己縱使眼前潦倒,可天子腳下,寸土寸金,總歸是要略勝一籌。
誰知過去數載寒暑,三妹風采一如往昔,反倒是自己被柴米油鹽磋磨得失了往日銳氣,紅顏枯槁。
徐馨下意識撫上兩鬢,觸目驚心,時移世易,三妹從方方面面都打敗了她,不戰而屈人之兵。
徐寧卻並沒有跟她較勁的意思,她一直覺得只有自我意識過剩的人才會處處同人比較,人生苦短,把心思放在取悅自己不是更好?
哪怕這會兒她跟徐馨位置顛倒過 來,徐寧也不會覺得苦惱,只會為有個出色的妹妹而高興——咳咳,有點像王婆賣瓜了。
看徐馨這副模樣,的確也失去衣錦還鄉的必要,反而叫人憐憫。
過分的好意反而刺心,徐寧不欲多說,而是岔開話題,左右那些銀票足夠表示誠意了。
「小外甥呢,怎麼沒看到他?」
孩子永遠是最安全的話題,徐馨一掃方才頹唐之色,趕緊叫乳母將孩子抱來,兩個小豆丁站一塊,輪廓竟有幾分相似,到底是表兄弟。
雙方都覺得自家的更勝一籌。
徐寧按例賜下見面禮,讓兩個孩子自去玩耍,方才閒閒問起文思遠的近況。
要她說,這位啟蒙恩師可真是背時,上次本來有機會卻被捲入舞弊案,今年又逢著宮中大變,改天換日,自然無暇安排科舉。
三年之後又三年,誰知道到時會怎麼樣?
徐馨嘴唇簌簌發抖,她再是對那個夢信心十足,這會兒也難免覺得惴惴。
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推動著她,她不由捫心自問,當初那個決定真是正確的嗎?
徐寧並未深究,貧賤夫妻百事哀,內里多少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不過文思遠的情況並非個例,多少學子寒門苦讀,就為了這三年一度魚躍龍門的機會,輕而易舉取消,不知得扼殺多少人的希望。
徐寧想了想,「待有空時我讓殿下勸勸皇上,或能加開一期恩科。」
徐馨喜形於色,再顧不得矜持,盈盈拜倒在地。
她這輩子沒對誰低過頭,今兒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徐寧感慨,愛情當真能使人盲目至此,她原以為徐馨當初看上文思遠是見色起意,哪知過去這些年仍不離不棄,可堪佩服。或許她低估了大姐姐,她比她想像中更能吃苦。
雖然這意味著往後還有吃不盡的苦。<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人心並非捂不熱的石頭,那之後徐楓多少對她親近些,杜氏琢磨著, 等徐楓考上舉人,便央老爺為他說門親事, 到時候見了面,給那女孩子一套頭面, 她這養娘的職責就算盡到了。
徐寧笑道:「娘總是與人為善。」
杜氏嘆息, 「我不懂那些世故, 只求對得起自己就是了。」
徐寧雖偶爾也會怒其不爭, 卻不得不承認,若天下儘是她娘這種人,世間將變得多麼美好。
她就不行, 當聖人太費力氣, 還是無功無過的普通人更適合她。
正閒聊時,侍女通報大姑奶奶來了。
徐寧也有點「懷念」徐馨, 距離產生美,她現在想起的倒是小時候嫡姐那些有意無意的周濟——當然,在徐馨看來或許更像施捨。可無論如何,多虧有她庇護自己度過衣食無憂的童年。
但徐寧也很清楚,若姊妹倆相處時間長了,她倆又會回到那種暗暗較勁的狀態,遠香近臭,人往往會對身邊人諸多挑剔,誰都無法免俗。
還是現在這樣若即若離最好。
徐馨是特意挑徐寧在的時候來的,當初她生下孩子沒多久,三妹便跟著靜王就藩去了。
徐馨原以為能舒舒服服賴在娘家,誰知月子剛一坐完,誠意伯便催王氏將她趕走,說是出嫁女沒有在娘家長住的道理。何況椿哥兒媳婦也有了身子,兩邊擠在一塊兒,如何照應得來?
王氏雖疼愛女兒,卻更知道長子才是立身之本,何況大姐兒自幼嬌寵慣了,再不學會自立,她難道能照顧一輩子?遂硬起心腸逼徐馨回老宅去。
不知是否誠意伯有意警告,明知女兒女婿生活窘迫,王氏也不敢過多周濟。徐馨不得不學著驅使奴僕操持家業,沒那些閒錢發工資,能裁的下人都給裁了,她每日早早去市集挑選便宜新鮮的菜蔬,討價還價,一文錢掰成兩半花,衣服破了也自己補——文思遠固然可以賣文為生,可徐馨不肯叫他耽誤課業,她全部的指望都在他身上哩。
徐寧見到大姐姐時唬了一跳,明明還在風華正茂之齡,兩鬢卻已顯出蒼蒼之色,可見生活多能磋磨人的青春跟心志。戲文里那些狀元郎每每發跡之後便踹掉糟糠之妻,大抵有跡可循。
還不待她開口,徐寧便讓半夏掏出一沓銀票來,不多,但足夠解燃眉之急。
倘徐馨認真數過,會發現那數目與徐寧這些年的月錢驚人地吻合——姑娘們的月錢都由王氏發放,她這意思算還債,表示從此後便兩清了。
但徐馨自是想不到這點,她望著徐寧只覺自慚形穢。
說實話,當初靜王夫妻奉旨就藩時,她心底還是有點優越感的,三妹嫁得再好又如何,還不是要去那窮鄉僻壤吃苦,自己縱使眼前潦倒,可天子腳下,寸土寸金,總歸是要略勝一籌。
誰知過去數載寒暑,三妹風采一如往昔,反倒是自己被柴米油鹽磋磨得失了往日銳氣,紅顏枯槁。
徐馨下意識撫上兩鬢,觸目驚心,時移世易,三妹從方方面面都打敗了她,不戰而屈人之兵。
徐寧卻並沒有跟她較勁的意思,她一直覺得只有自我意識過剩的人才會處處同人比較,人生苦短,把心思放在取悅自己不是更好?
哪怕這會兒她跟徐馨位置顛倒過 來,徐寧也不會覺得苦惱,只會為有個出色的妹妹而高興——咳咳,有點像王婆賣瓜了。
看徐馨這副模樣,的確也失去衣錦還鄉的必要,反而叫人憐憫。
過分的好意反而刺心,徐寧不欲多說,而是岔開話題,左右那些銀票足夠表示誠意了。
「小外甥呢,怎麼沒看到他?」
孩子永遠是最安全的話題,徐馨一掃方才頹唐之色,趕緊叫乳母將孩子抱來,兩個小豆丁站一塊,輪廓竟有幾分相似,到底是表兄弟。
雙方都覺得自家的更勝一籌。
徐寧按例賜下見面禮,讓兩個孩子自去玩耍,方才閒閒問起文思遠的近況。
要她說,這位啟蒙恩師可真是背時,上次本來有機會卻被捲入舞弊案,今年又逢著宮中大變,改天換日,自然無暇安排科舉。
三年之後又三年,誰知道到時會怎麼樣?
徐馨嘴唇簌簌發抖,她再是對那個夢信心十足,這會兒也難免覺得惴惴。
好像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推動著她,她不由捫心自問,當初那個決定真是正確的嗎?
徐寧並未深究,貧賤夫妻百事哀,內里多少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不過文思遠的情況並非個例,多少學子寒門苦讀,就為了這三年一度魚躍龍門的機會,輕而易舉取消,不知得扼殺多少人的希望。
徐寧想了想,「待有空時我讓殿下勸勸皇上,或能加開一期恩科。」
徐馨喜形於色,再顧不得矜持,盈盈拜倒在地。
她這輩子沒對誰低過頭,今兒還是破天荒頭一遭。
徐寧感慨,愛情當真能使人盲目至此,她原以為徐馨當初看上文思遠是見色起意,哪知過去這些年仍不離不棄,可堪佩服。或許她低估了大姐姐,她比她想像中更能吃苦。
雖然這意味著往後還有吃不盡的苦。<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