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頁
「皇上駕到!」 內侍扯著嗓子一聲吆喝,場內瞬間安靜,眾進士連同陪宴官齊齊離座跪地:「我等恭迎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話是儀鸞司的人提前教好,是以眾進士聲音宏亮齊整,叫人聽了心喜。
景辰心想:這就是趙敬淵的日常,每天打從早上一睜眼就生活在周圍人兢兢業業的恭敬吹捧中,龍威日重也可以理解了。
他正想著,一隻大掌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隨之他耳邊響起趙敬淵親和的笑聲:「都起來吧。」
待到眾人起身抬頭時,趙敬淵已經越過眾人,坐到上首高椅之上。
眾人落座,禮樂聲起,禮樂奏罷,趙敬淵緩聲開口道:「今日瓊林宴,人才濟濟,朕心甚悅。汝等寒窗苦讀又歷經層層選拔方走到今日這一步,足可見諸位皆是有鴻鵠之志且心志堅定之輩,實乃國之棟樑。」
微頓,趙敬淵銳利的目光掃向場中眾進士,就聽他一字一句道:「朕望爾等忠君愛國,謹記初心,為社稷之昌盛、為百姓之福祉,盡心竭力。
朕亦會賞罰分明,功必賞,罪必罰,諸君共勉。」
趙敬淵話音落地,眾人再次起身叩頭,齊聲道:「我等謹遵教誨,不負皇恩,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接著禮部韓尚書起身,朝上首皇帝一拱手,接過話頭兒:「今日君臣共歡,我等敬陛下。」
眾人一起舉杯朝皇帝敬酒。
敬酒過後便是簪花環節了,二甲進士由禮部官員簪花,三甲同進士則由儀鸞司的人代勞。
頭三甲往年慣例是由禮部尚書簪花,今年皇帝破例。
依照名次,當是新科探花郎景辰率先上前受花,狀元壓軸。
景辰聽到蘇公公點自己的名,起身移步上前,俯身叩首,不等他跪下去,趙敬淵已經伸手托起他,笑意盈盈拾起托盤中的紅色花束替景辰簪到他黑色帽冠的耳側。
景辰退後謝恩:「新科探花宋景辰謝陛下隆恩。」
趙敬淵似是隨口調侃道:「景辰你可是進士簪花第一人呢。」
他的意思是在景辰之前,還沒有皇帝為進士簪過花的先例。
在場諸人全都是人精,明白在這等公眾場合,皇帝沒有隨口調侃之說,若是有,那必定不是隨口一說,而是故意說給你們聽,讓你們領會呢。
吳良羽能考中狀元也絕非蠢人,他挨著景辰最近,皇帝進場之時,他雖沒瞧見皇帝拍景辰肩膀的動作,但卻看到皇帝走到景辰身邊時腳步頓了頓。
方才他又瞧見景辰下跪,皇帝伸手托舉的動作,再聯繫皇帝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他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不是皇帝為他們這些人破例,是皇帝為宋景辰破例,他們只是跟著沾了光而已。
老天,京城的水可太深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人家有幾層背景,他原以為景辰只有權臣之子的身份,不成想皇帝對他竟然這般偏愛。
思及打馬遊街時自己曾對景辰黑臉,吳良羽背上的冷汗唰就下來了,不過轉念想到方才與景辰一番交談,顯然對方不是小肚雞腸之人,他又稍稍安定了些。
只是皇帝為何對景辰這般看重,僅僅是因為他的美貌嗎?吳良羽有些好奇。
替宋景辰簪完花,後面輪到榜眼,狀元,趙敬淵顯然就公事公辦起來,說得都是些場面上的勉勵之語,且話少又短。
畢竟是金口玉言嘛,說多了不值錢。
簪花過後,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當場授官了。
自然只是為頭三甲以及皇帝特別看重之人,其他人還是要走流程的。
不出意外,狀元、榜眼以及傳臚直接入翰林,唯有景辰這個探花沒被安排。
眾人的目光不由全都聚焦到景辰身上,趙敬淵亦望向景辰,緩緩開口道:「景辰,你便還做你的二品愛民使。」
趙敬淵這話一出口,眾人齊齊驚詫,唯有宋景辰一笑接口,朗聲道:「景辰謝陛下恩典。」
任誰都聽得出他語氣里沒有半分不情願,甚至還帶著幾分如釋重負的歡快?
「這……」
就在眾人疑惑間,趙敬淵復又開口:「景辰與朕自幼一起長大,屢屢為朕排憂解難,便猶如朕的親弟一般,你等可莫要因為他這個愛民使手裡沒人使喚便欺負於他。」
眾人:「您都這樣護著了,給一百個膽子我們也不敢哪。」
趙敬淵朝宋景辰招招手:「景辰,你到朕近前來。」
景辰內心:「哥,我親哥,你差不多得了,咱這風頭出得也忒大了些。」
宋景辰硬著頭皮上前,眾目睽睽之下,趙敬淵抽出腰間佩劍,遞到宋景辰面前:「朕賜你尚方寶劍,上打昏君,下斬佞臣!」
嘶!宴會廳一片抽氣之聲。
尚方寶劍他們都知道,先斬後奏嘛,可什麼時候這尚方寶劍也能「上打昏君了」?
就連景辰自己也呆愣住了,怔怔地望向趙敬淵。
趙敬淵難得見他這樣傻乎乎的呆樣,笑著將寶劍向前推了推,溫聲道:「拿著吧。」
「敬淵……不,陛下我……」
趙敬淵低聲道:「你描繪的世界,朕亦心嚮往之,你我攜手共同來實現這等偉業,你可願意?」
景辰聞言不由得眼圈兒一紅,鄭重地接過了趙敬淵遞過來的佩劍,他就聽趙敬淵又道:「不過你得答應朕一個條件。」
<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話是儀鸞司的人提前教好,是以眾進士聲音宏亮齊整,叫人聽了心喜。
景辰心想:這就是趙敬淵的日常,每天打從早上一睜眼就生活在周圍人兢兢業業的恭敬吹捧中,龍威日重也可以理解了。
他正想著,一隻大掌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隨之他耳邊響起趙敬淵親和的笑聲:「都起來吧。」
待到眾人起身抬頭時,趙敬淵已經越過眾人,坐到上首高椅之上。
眾人落座,禮樂聲起,禮樂奏罷,趙敬淵緩聲開口道:「今日瓊林宴,人才濟濟,朕心甚悅。汝等寒窗苦讀又歷經層層選拔方走到今日這一步,足可見諸位皆是有鴻鵠之志且心志堅定之輩,實乃國之棟樑。」
微頓,趙敬淵銳利的目光掃向場中眾進士,就聽他一字一句道:「朕望爾等忠君愛國,謹記初心,為社稷之昌盛、為百姓之福祉,盡心竭力。
朕亦會賞罰分明,功必賞,罪必罰,諸君共勉。」
趙敬淵話音落地,眾人再次起身叩頭,齊聲道:「我等謹遵教誨,不負皇恩,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接著禮部韓尚書起身,朝上首皇帝一拱手,接過話頭兒:「今日君臣共歡,我等敬陛下。」
眾人一起舉杯朝皇帝敬酒。
敬酒過後便是簪花環節了,二甲進士由禮部官員簪花,三甲同進士則由儀鸞司的人代勞。
頭三甲往年慣例是由禮部尚書簪花,今年皇帝破例。
依照名次,當是新科探花郎景辰率先上前受花,狀元壓軸。
景辰聽到蘇公公點自己的名,起身移步上前,俯身叩首,不等他跪下去,趙敬淵已經伸手托起他,笑意盈盈拾起托盤中的紅色花束替景辰簪到他黑色帽冠的耳側。
景辰退後謝恩:「新科探花宋景辰謝陛下隆恩。」
趙敬淵似是隨口調侃道:「景辰你可是進士簪花第一人呢。」
他的意思是在景辰之前,還沒有皇帝為進士簪過花的先例。
在場諸人全都是人精,明白在這等公眾場合,皇帝沒有隨口調侃之說,若是有,那必定不是隨口一說,而是故意說給你們聽,讓你們領會呢。
吳良羽能考中狀元也絕非蠢人,他挨著景辰最近,皇帝進場之時,他雖沒瞧見皇帝拍景辰肩膀的動作,但卻看到皇帝走到景辰身邊時腳步頓了頓。
方才他又瞧見景辰下跪,皇帝伸手托舉的動作,再聯繫皇帝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他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不是皇帝為他們這些人破例,是皇帝為宋景辰破例,他們只是跟著沾了光而已。
老天,京城的水可太深了,你根本就不知道人家有幾層背景,他原以為景辰只有權臣之子的身份,不成想皇帝對他竟然這般偏愛。
思及打馬遊街時自己曾對景辰黑臉,吳良羽背上的冷汗唰就下來了,不過轉念想到方才與景辰一番交談,顯然對方不是小肚雞腸之人,他又稍稍安定了些。
只是皇帝為何對景辰這般看重,僅僅是因為他的美貌嗎?吳良羽有些好奇。
替宋景辰簪完花,後面輪到榜眼,狀元,趙敬淵顯然就公事公辦起來,說得都是些場面上的勉勵之語,且話少又短。
畢竟是金口玉言嘛,說多了不值錢。
簪花過後,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當場授官了。
自然只是為頭三甲以及皇帝特別看重之人,其他人還是要走流程的。
不出意外,狀元、榜眼以及傳臚直接入翰林,唯有景辰這個探花沒被安排。
眾人的目光不由全都聚焦到景辰身上,趙敬淵亦望向景辰,緩緩開口道:「景辰,你便還做你的二品愛民使。」
趙敬淵這話一出口,眾人齊齊驚詫,唯有宋景辰一笑接口,朗聲道:「景辰謝陛下恩典。」
任誰都聽得出他語氣里沒有半分不情願,甚至還帶著幾分如釋重負的歡快?
「這……」
就在眾人疑惑間,趙敬淵復又開口:「景辰與朕自幼一起長大,屢屢為朕排憂解難,便猶如朕的親弟一般,你等可莫要因為他這個愛民使手裡沒人使喚便欺負於他。」
眾人:「您都這樣護著了,給一百個膽子我們也不敢哪。」
趙敬淵朝宋景辰招招手:「景辰,你到朕近前來。」
景辰內心:「哥,我親哥,你差不多得了,咱這風頭出得也忒大了些。」
宋景辰硬著頭皮上前,眾目睽睽之下,趙敬淵抽出腰間佩劍,遞到宋景辰面前:「朕賜你尚方寶劍,上打昏君,下斬佞臣!」
嘶!宴會廳一片抽氣之聲。
尚方寶劍他們都知道,先斬後奏嘛,可什麼時候這尚方寶劍也能「上打昏君了」?
就連景辰自己也呆愣住了,怔怔地望向趙敬淵。
趙敬淵難得見他這樣傻乎乎的呆樣,笑著將寶劍向前推了推,溫聲道:「拿著吧。」
「敬淵……不,陛下我……」
趙敬淵低聲道:「你描繪的世界,朕亦心嚮往之,你我攜手共同來實現這等偉業,你可願意?」
景辰聞言不由得眼圈兒一紅,鄭重地接過了趙敬淵遞過來的佩劍,他就聽趙敬淵又道:「不過你得答應朕一個條件。」
<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