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阮晴然想起去年年底肖美芳給她打過一個電話,說自己病了,因為肖美芳一向能裝,阮晴然以為她是來訛錢的,本來不想搭理她,還是溫文山勸她,萬一肖美芳是真的病呢?
她當時權衡了一番,想著不管肖美芳做妖的能力有多強,終究是她的母親,她不能不管,最終給肖美芳打了一筆錢。
事後她也沒跟肖美芳聯繫過,沒料到肖美芳這一次竟真的病了,後面還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如果肖美芳繼續作妖,阮晴然是能狠下心來不理她的,但是現在肖美芳這樣,她卻不能不管,她帶著溫文山回了自家的老宅。
老宅是一棟不大的兩層樓老房子,非常典型的九十年代的風格,紅磚外牆,二樓的陽台砌了個幾何菱形圖案,北面的牆上長滿了青苔。
屋裡的布置和阮晴然記憶中的相差很多,桌椅的樣式又舊又過時,卻打掃得很乾淨,灶屋的中間一個煤球爐,上面放著一個水壺,裡面溫著水。
阮晴然愣愣地在屋子站了一會,然後帶著溫文山在屋子裡轉了一圈,告訴他哪間是她的房間,她曾經在裡面做過什麼事。
他們正在閒聊,肖美芳回來了,母女倆的關係這些年鬧得有些僵,也沒話可說,肖美芳乾脆就進灶屋燒地鍋做飯,阮晴然過去幫著燒火。
肖美芳看了看阮晴然,她的心情十分複雜,她知道這些年她做得有些過了,但是作為母親,她也拉不下臉來向阮晴然道歉。
她索性認真炒菜,把她捨不得吃的臘肉、臘魚全拿了出來,再炒了幾個阮晴然愛吃的菜。
飯菜做好後,肖美芳也沒有很熱情地招呼他們吃飯,只說:「我離婚了,以後都住在這裡,這幾年手邊也沒攢什麼錢,你一年給我兩千塊錢零花錢。」
阮晴然知道肖美芳的風格,開口只要兩千,也不算過分,便點頭答應:「好。」
肖美芳又說:「我前段時間看魯省新聞了,在新聞里看見你了,你做得很好,村里很多人都誇你有出息。」
阮晴然淡聲說:「還行,我答應過爸,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我是農民的女兒,能力有限,只能儘自己的努力為農民做一點事。」
肖美芳看了她一眼後說:「我以前總想著進城不用干農活,現在城裡人卻一得空就往農村跑,我瞧著農村也挺好的,你那個種菜的技術跟我說說,我也種點菜賣,這樣以後也不用找你要錢花了。」
阮晴然知道肖美芳以前一說種地這事臉就得黑,這一次主動提起實在是太難得了。
她笑著說:「我的那套種菜的技術,不太適合你們,但是我有另外一套種菜的技術,我下午要去找村長爺爺,讓他挑個頭,把村里荒著的地用農機耕出來,然後再用大數據幫你們分析一下適合種什麼,你們按我說的去種,應該不會虧本。」
她也想過在村里建個高科技種菜產業園,但是因為投入太大,且她家鄉所在的這座城市,運輸不方便,並不適合做產業園。
但是就算做不了產業園,也同樣可以用大數據來種菜,只是分析數據的方式和做產業園的方式有些不同。
這邊因為氣候以及老百姓的偏好問題,他們不是太能接受大棚蔬菜,種菜都是按季節來種,這樣一來,開春種了什麼菜,哪些菜種得少,反而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來。
這兩年阮晴然成長得很快,她農學知識原本有些薄弱,這幾年跟著研究所的眾人學習,如今已經是農學的專家了,對於各種蔬菜生長和防治蟲害方面,她已經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她願意成為村民們種菜的技術指導。
肖美芳聽她這麼說,下意識地懟了她一句:「研究生畢業去種菜,瞧把你能耐的。」
她說完又覺得自己的話有些不合適,便又說:「不過要是能讓我種菜賺到錢,也算你有本事。」
阮晴然笑了笑,懶得跟她多說,吃完飯就和溫文山一起去找村長,村長聽她說明來意後眼睛都亮了,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現在國家對於基本良田有著非常嚴格的保護措施,那些糧田不能種菜,但是他們村里糧田少,荒坡上的土地多,最適合種菜。
前段時間國家撥錢給村里買了兩台翻地機,兩台收割機,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村民的需要,卻也能節省不少人力。
這些農機優先給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使用,現在又有阮晴然給的種菜方案,有她做技術支持,留守在村裡的人,也能賺到可觀的收入。
村長感慨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我們以後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阮晴然和溫文山幫村長把村里現在的地做了規劃,由他去動員村民把荒掉的地重新種起來,有了農機的幫忙,種地變得輕鬆不少。
等兩人做好規劃後,他們的假期也結束了,他們走的時候,不少村民給他們塞家裡的土特產,兩人要趕火車,沒法全收,只象徵性地收了一部分,就算如此,兩人的包裹都被塞得滿滿的,上高鐵的時候差點超重。
這一趟回家阮晴然收穫良多,她和肖美芳的關係緩和了不少,母女倆雖然還是不太親近,卻至少不會見面就掐。
她之前答應過阮父,要為村里做點事,她也做到了。
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幫到所有的農民,但是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她能做到的所有的事情,讓農民能更輕鬆地種地,把菜賤傷農這事在她去的地方降到最低。<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當時權衡了一番,想著不管肖美芳做妖的能力有多強,終究是她的母親,她不能不管,最終給肖美芳打了一筆錢。
事後她也沒跟肖美芳聯繫過,沒料到肖美芳這一次竟真的病了,後面還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如果肖美芳繼續作妖,阮晴然是能狠下心來不理她的,但是現在肖美芳這樣,她卻不能不管,她帶著溫文山回了自家的老宅。
老宅是一棟不大的兩層樓老房子,非常典型的九十年代的風格,紅磚外牆,二樓的陽台砌了個幾何菱形圖案,北面的牆上長滿了青苔。
屋裡的布置和阮晴然記憶中的相差很多,桌椅的樣式又舊又過時,卻打掃得很乾淨,灶屋的中間一個煤球爐,上面放著一個水壺,裡面溫著水。
阮晴然愣愣地在屋子站了一會,然後帶著溫文山在屋子裡轉了一圈,告訴他哪間是她的房間,她曾經在裡面做過什麼事。
他們正在閒聊,肖美芳回來了,母女倆的關係這些年鬧得有些僵,也沒話可說,肖美芳乾脆就進灶屋燒地鍋做飯,阮晴然過去幫著燒火。
肖美芳看了看阮晴然,她的心情十分複雜,她知道這些年她做得有些過了,但是作為母親,她也拉不下臉來向阮晴然道歉。
她索性認真炒菜,把她捨不得吃的臘肉、臘魚全拿了出來,再炒了幾個阮晴然愛吃的菜。
飯菜做好後,肖美芳也沒有很熱情地招呼他們吃飯,只說:「我離婚了,以後都住在這裡,這幾年手邊也沒攢什麼錢,你一年給我兩千塊錢零花錢。」
阮晴然知道肖美芳的風格,開口只要兩千,也不算過分,便點頭答應:「好。」
肖美芳又說:「我前段時間看魯省新聞了,在新聞里看見你了,你做得很好,村里很多人都誇你有出息。」
阮晴然淡聲說:「還行,我答應過爸,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我是農民的女兒,能力有限,只能儘自己的努力為農民做一點事。」
肖美芳看了她一眼後說:「我以前總想著進城不用干農活,現在城裡人卻一得空就往農村跑,我瞧著農村也挺好的,你那個種菜的技術跟我說說,我也種點菜賣,這樣以後也不用找你要錢花了。」
阮晴然知道肖美芳以前一說種地這事臉就得黑,這一次主動提起實在是太難得了。
她笑著說:「我的那套種菜的技術,不太適合你們,但是我有另外一套種菜的技術,我下午要去找村長爺爺,讓他挑個頭,把村里荒著的地用農機耕出來,然後再用大數據幫你們分析一下適合種什麼,你們按我說的去種,應該不會虧本。」
她也想過在村里建個高科技種菜產業園,但是因為投入太大,且她家鄉所在的這座城市,運輸不方便,並不適合做產業園。
但是就算做不了產業園,也同樣可以用大數據來種菜,只是分析數據的方式和做產業園的方式有些不同。
這邊因為氣候以及老百姓的偏好問題,他們不是太能接受大棚蔬菜,種菜都是按季節來種,這樣一來,開春種了什麼菜,哪些菜種得少,反而能更加直觀地反映出來。
這兩年阮晴然成長得很快,她農學知識原本有些薄弱,這幾年跟著研究所的眾人學習,如今已經是農學的專家了,對於各種蔬菜生長和防治蟲害方面,她已經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她願意成為村民們種菜的技術指導。
肖美芳聽她這麼說,下意識地懟了她一句:「研究生畢業去種菜,瞧把你能耐的。」
她說完又覺得自己的話有些不合適,便又說:「不過要是能讓我種菜賺到錢,也算你有本事。」
阮晴然笑了笑,懶得跟她多說,吃完飯就和溫文山一起去找村長,村長聽她說明來意後眼睛都亮了,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現在國家對於基本良田有著非常嚴格的保護措施,那些糧田不能種菜,但是他們村里糧田少,荒坡上的土地多,最適合種菜。
前段時間國家撥錢給村里買了兩台翻地機,兩台收割機,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村民的需要,卻也能節省不少人力。
這些農機優先給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使用,現在又有阮晴然給的種菜方案,有她做技術支持,留守在村裡的人,也能賺到可觀的收入。
村長感慨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我們以後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阮晴然和溫文山幫村長把村里現在的地做了規劃,由他去動員村民把荒掉的地重新種起來,有了農機的幫忙,種地變得輕鬆不少。
等兩人做好規劃後,他們的假期也結束了,他們走的時候,不少村民給他們塞家裡的土特產,兩人要趕火車,沒法全收,只象徵性地收了一部分,就算如此,兩人的包裹都被塞得滿滿的,上高鐵的時候差點超重。
這一趟回家阮晴然收穫良多,她和肖美芳的關係緩和了不少,母女倆雖然還是不太親近,卻至少不會見面就掐。
她之前答應過阮父,要為村里做點事,她也做到了。
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幫到所有的農民,但是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她能做到的所有的事情,讓農民能更輕鬆地種地,把菜賤傷農這事在她去的地方降到最低。<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