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四月,到了湖南永興。

  蘇沐瑤覺得自己坐船坐久了,有點暈船,這段時間,動不動就覺得胃裡犯噁心。

  所以一下船,她便忙讓人收拾住宅,準備在永興縣住一段時間,恢復恢復精氣神再說。

  不止是她,雲墨她們也沒坐過這麼久的船,所以身體都多多少少有些不適,對比彩蝶這個因為水土不服,渾身起疹子的,蘇沐瑤都顯得很正常了。

  所以,大家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尋思著,在陸地上待一段時日就好了。

  恰巧,今年加恩科,春闈放榜後,在京都的一眾舉人都陸續還鄉了。

  其中,考中進士的當然是春風得意,只等待朝廷一道旨意,就可以走馬上任當官了,沒考中的也沒關係,有舉人這個功名在,仍然可以在本縣擔任顯丞、教諭、主簿之類的小官。

  總之,舉人的身份地位,比秀才的要高多了。

  進士們走馬遊街,本來是一件惠及縣裡的喜事。

  但很快,喜事就變成了怒事。

  官府的差撥和衙役上門來搜查時,蘇沐瑤還以為自己暴露了呢,直到為首的差撥找了一遍,見宅子裡住的要麼是蘇沐瑤、雲墨、春蘭這些女子,要麼是水生、來福這些僕役,要麼是管叔一個鬍子拉碴的管家,都和舞文弄墨的文人扯不上什麼關係……

  所以很快就走了。

  官府的人一走,蘇沐瑤忙讓人出去打聽。

  這才知道,昨天晚上發生了一件大事。

  不知是誰,膽子這麼大,寫了一篇大罵當今皇上雍正的檄文,抄錄了成百上千遍,跟現代的傳單GG似的,趁著深夜無人,貼滿了縣裡的大街小巷。

  官府的差撥撕都撕不完。

  這種事掩是掩不住的,事情一下子鬧大發了。

  所以本縣的縣令急調人馬,挨家挨戶搜尋可疑分子,凡是男的,看起來懂些詩文的,都要抓起來審問。

  縣門也關了,守著許多官兵,不讓人進出。

  蘇沐瑤這下子想走都走不了。

  不過,因為這事和她們沒關係,所以她也不是很擔心。

  事情很快調查出了結果。

  寫檄文的是本縣一個叫做曾靜的秀才,貼檄文的是他和他的弟子張熙。

  如今曾靜被抓住了,張熙卻消失的全無蹤跡。

  說到這個曾靜,他之所以罵雍正,原因有三:

  第一,他是康熙晚年考中的秀才,一路考試都很順利,在本縣有神童之名,結果雍正一登基,他就跟卡了bug一樣,考了三次,三次都沒考中……

  這也就罷了,因為從秀才考進士,本來就跟高考生想考清華北大一樣難,但還有第二個原因。

  他考不中就算了,當初那些才學不如他的同窗,卻考中了,還在那裡得意的走馬遊街。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受了八王殘黨在民間傳播的思想的影響,認定雍正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君主。

  也因此,他在檄文中控訴雍正的十大罪狀,和朝廷中八王殘黨傳出來的十大罪狀一模一樣,除了辭藻華麗一點,其他的紋絲未變。

  第一:謀父,康熙是雍正謀害的;

  第二:辱|母,雍正淫|辱先帝妃嬪瓜爾佳氏,逼她成為自己的妃子;

  第三:弒兄,舊太子亡故;

  第四:屠弟,允禩、允搪皆亡故;

  第五:貪財,抄官員的家,以及用各項舉措,讓官員地主多交稅銀;

  第六:好殺,連大功臣年羹堯都殺了;

  第七:酗酒,因為雍正千杯不醉,所以反證他喝酒喝的多;

  第八:淫|色,對先帝妃嬪瓜爾佳氏、尼姑惠音禪師下手;

  第九:誅忠,去年殺了好幾個年邁諫官;

  第十:任控,一味的聽信怡親王的話。

  檄文上寫的事情有模有樣,看著還挺像那麼一回事,

  雖然說,有的貼油加醋,有的刪改言辭,有的捕風捉影,有的誇大事實……但不管怎麼說,都有個出處,不算是空穴來風。

  這也是當地官府不敢直接懲辦曾靜的原因。

  如果他只是一個對社會不滿的憤青,罵幾句掌權者,給他一個教訓就行了,偏偏他知道的事太多了,檄文中,連涉及到的後宮前朝的人名都寫上了。

  恐有幕後之人……

  第117章

  這篇檄文,蘇沐瑤也看到了。

  「曾靜案」是雍正期間一個很有名的案子。

  據史書記載,是一個叫做曾靜的秀才,覺得清朝將亡,所以偷偷派他的弟子張熙,拿著雍正十大罪狀,前去面見川陝總督岳鍾琪,說服他舉兵造反。

  岳鍾琪假意答應,然後從張熙口中套出主謀是曾靜後,將事情稟報了雍正。

  本來這事就了了。

  偏偏雍正沒有誅殺曾靜,也沒有禁止「十大罪狀」的傳播,還專門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來解釋自己的各種行為……

  結果越描越黑。

  百姓越發覺得「雍正十大罪狀」是真的了。

  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間,乾隆下令,將民間流傳的所有《大義覺迷錄》書籍收回,並不許再刊印。

  一來二去,更像是欲蓋彌彰。

  從此,雍正的名聲變得極度差勁。

  以至於到了現代,還有不少人嘲諷雍正,說他聰明一世,糊塗一世,連越描越黑的這個道理都不懂。

  這本書也成了後世之人嘲諷雍正的鐵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