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怕痛!」紅鶴利索地放下書:「所以不寫認罪書也行。」

  「果然聰慧過人。」李顯讚賞道。

  「最近幾日恰好是我生母段靈兒的忌日,昨日夜裡我夢見她哭著來找我,說自己被活埋枉死在紅花山腰。既然她是因你而死,不如你我和韋氏三人一同在刺史府後院祭拜,將實情一一向十八年前的亡靈陳述。為保你們顏面,在場的就我們三人,此後我定會出面為你們解釋。」

  「就我們三人?」李顯問道。

  「就我們三人,因此你需事先遣散你的那些侍衛。我可不想你們在懺悔時,有其他人在場導致你二人言不由衷。」

  「這好辦,我答應你就是。」李顯乾脆地回答道。

  「另外,既然我們是在祭拜我娘和泊頭湖村村民,涼亭中需點上一百二十三隻蠟燭,一面巨鼓,在你們祭奠之前我需敲鼓一百二十三次,才能以示你們的誠意。」

  「這也不難辦,堂堂刺史府中多的是蠟燭,但真要一百二十三隻?那鼓聲可是你們嶺南傳統?」

  「與嶺南無關,是新會傳統罷了。」紅鶴點點頭:「不多一隻,不少一隻。」

  「一切都以鶴兒的意見去辦。」李顯和顏悅色地說:「望今夜過後,你我父女二人能盡釋前嫌,一切重新開始。」

  是夜,濃郁蓋月,天上連一顆星星都看不見。李顯果真遣走了刺史府後院一眾奴僕侍衛,刺史府涼亭下已放著點燃的一百三十二隻白色蠟燭,以及一面獸皮巨鼓。

  紅鶴,李顯,韋氏三人一同朝著涼亭走去,韋氏捂住右眼:「你們知我眼睛有傷,點這麼多蠟燭做甚?!」

  「既然我是她的親生女兒,就由我來擊鼓吧。」紅鶴卻並不想理她,拿起鼓錘,舉起雙手,一下一下地擊打起來,鼓聲節奏緩慢而穩定,一百二十三下不知要敲打多久。

  直到韋氏面露不煩之色。紅鶴才不樂意地放下鼓錘,朗聲對著涼亭外喊道:「太子李顯,太子妃韋氏,祭拜泊頭湖村一百二十三條冤死亡魂。」她轉頭和顏悅色地看著兩人:「該你們跪下了。」

  「太子李顯,太子妃韋氏祭拜祭拜泊頭湖村一百二十三條冤死亡魂。」李顯拉著韋氏朝著涼亭外跪下磕頭,高聲喊道。

  紅鶴又捶了幾鼓,喊道:「太子李顯,太子妃韋氏祭拜蒙舍國冤死段靈兒。」

  「太子李顯,太子妃韋氏祭拜蒙舍國冤死 段靈兒。」李顯和韋氏也跪著喊道。

  紅鶴再捶幾鼓,喊道:「太子李顯,太子妃韋氏祭拜寶安縣冤死向引師太。」

  「太子李顯,太子妃韋氏祭拜寶安縣冤死向引師太。」李顯和韋氏又喊道。

  「成了。」紅鶴說:「再多的,你們怕是也不會多說。不過現在已經足夠。」

  「足夠?」李顯從地上站起來:「鶴兒,早知道你的要求如此簡單——」話音剛落,他的面色大變。只見涼亭一面,紅色的火把一盞接著一盞地在黑暗中燃起,映照著涼亭對面無數密密麻麻的面孔,均是廣州城中的老百姓,整個刺史府偌大後院擠下了好幾百人。

  幾百張在憤怒中沉默的臉對著涼亭中的三人。

  「樂紅鶴你!」李顯捂著胸口,怒得發不出聲來,整個人面色發青向後倒去。

  「既然太子和太子妃已當眾認罪。」她手持摺扇行了一禮:「紅鶴也就別無所求了,權貴犯法自有民心審判。」

  原來在李顯在將後院守衛撤走後,班翀和毛虎就撬開了刺史府後門,將事先商量好守在府外的百姓放入後院。在涼亭中點燃的一百二十三隻蠟燭不過是為了刺著李顯和韋香兒的眼睛,紅鶴也不過是利用了蠟燭明亮的光,當涼亭的光線足夠亮時,涼亭外的視野就會變得更加黑暗,足以掩蓋了涼亭對面的人影。而紅鶴一直連綿的鼓聲又恰好能掩蓋凌亂輕微的腳步聲,以及一些老百姓因憤怒發出的低呼聲。

  太子李顯攜太子妃韋氏在嶺南道刺史府後院為十八年前泊頭湖村血案謝罪一事,不消一月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傳言武聖人在上朝時震怒不已,若不是大臣們攔著差點就要當朝廢了李顯的太子之位。而民間百姓紛紛閒話,那李顯早已德不配位,不如讓太平公主繼承了大統更為恰當。

  有許多人擔心李顯在事後會對樂紅鶴報復,但更多人知道他們不再敢。畢竟從此後,無論樂府出了何事,大概都會被算到太子府頭上。他們當然不會懼怕一個樂紅鶴,但他們一定懼怕大唐千百萬的民心。

  又一個嶺南的夏季,湖畔微風清涼,一處雅致院落臨水而居。濕潤的季風帶著荔枝發酵的香氣撫過樂文青清瘦的臉頰,遠處紅鶴與班翀放飛著一副紙鳶。

  「他倆成婚也一年了,鶴兒怎麼還未有孕?整日上上下下地蹦跳,就跟未婚的小娘子似的。」白蕙蘭笑道:「前些日巫柯和毛虎都帶了自己的孩兒過來過端午,那些孩子個個都軟糯可愛,滿地撒丫子跑、他倆見了竟然無動於衷,毫不羨慕。」

  「我們與班家,四位長輩等他們成婚都等了這麼多年。什麼生育後代?我勸夫人還是順其自然吧。」樂文青在風中閉上眼睛:「不急,不急, 夫人,你我的好日子都在後頭吶。」

  (完)<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