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之前姜姒聽裴珏說起這事時,只當做個趣聞來聽,接到兩家遞到府上的帖子時,心裡想的也是絕對不去摻和,儘管裴珏說一切隨她心意來。
但某次她出門去酒樓吃飯時,隔著窗戶瞧見了樓下小巷裡郭家夫人替被欺負的民女出頭揍流氓地痞,而隔壁席面上宋家公子卻在和友人小聲嘲笑說此女粗鄙不堪後,便突然改了主意。
反正裴珏一早便說了不過是個宴會,她想去便去,那就接了郭家的帖子又何妨?
而且姜姒在瞧見那郭家夫人捏著拳頭揍人時的英姿颯爽模樣時,還真的挺好奇,挺想認識一下這位夫人的。
聽說郭夫人是鄉下農戶出身,是從哪裡學得這麼一身好功夫的?能否也教教她?
直覺告訴姜姒,她們二人沒準兒能聊得來。
事實上,後來的那場品酒宴,也確實讓兩人成了手帕交。
想起新結識的友人,姜姒眸光閃過一絲溫和,而後看向姜夫人輕聲道:「他從不在意這些,也讓我不必在意這些。」
姜夫人聞言脫口而出,「可你姐夫……」
剩餘的話在瞧見姜姒一瞬間變淡的神色後咽了回去。
半晌,嘴唇動了動,試圖解釋道:「畢竟你們才是親姐妹,理應互相幫襯著些。惹了宋家記恨,你姐夫在宋家手底下做事時免不了被穿小鞋,不然說好的晉升怎麼突然就被壓下來了?想來想去,肯定就是因著那宴會的緣故。」
姜姒聞言默了默,烏亮的眼眸盯著姜夫人看了許久。
「我在和你說話呢,你這麼看我做什麼?」
「在看一個人的心到底能偏到何處。」
姜夫人愣了愣。
姜姒道:「朝官晉升從來考量頗多,絕非只憑宋家一言。之前聽聞姜瑤因和押至上京犯有通敵之罪的崔軒曾有來往而被帶走盤問……」
姜夫人打斷道:「那都是謠言!」
姜姒輕哂道:「母親不必著急打斷我,這裡沒有旁人。真相如何,母親與我心知肚明,負責審問以及朝官考核的大人們自然也心知肚明。李家畢竟書香世家,子弟皆飽讀詩書,當是最痛恨通敵叛國之人,理所當然也厭惡與之扯上關係的人。」
她垂下眼帘,刻意不去看姜夫人已然漸漸難看的臉色,繼續道:「李家公子因此仕途受阻,就算他本人宅心仁厚不去計較,但其餘的李家人卻未必,特別是李家公子的雙親。」
「姜瑤在李家受了氣,便回來找母親您訴苦,且把責任都推到我頭上,所以您才會這麼著急喚我回來『問罪』,是也不是?」
姜夫人語氣聽起來有些僵硬,「你想多了,而且我對你和瑤兒從來都是一視同仁。」
一視同仁。
姜姒將這幾個字慢慢咀嚼了一番,而後抬頭笑了笑,「有些事本不想戳破,畢竟沒必要鬧得彼此臉上太難看,日子糊塗便也就糊塗過著吧,但母親這話著實扎心,我便想問上一問。」
「當初您明知姜瑤和那群山匪有關係,卻在我和裴瑾出事後匆匆將人送回汾陽老家躲避,期間從未踏入過攬芳院看我一眼,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一視同仁嗎?還是因為心虛到不敢見女兒我呢?」
「後來姜瑤在汾陽幫崔軒打探消息引我赴局,若不是裴珏和李校尉還有程將軍,我早就死無全屍。可回到家後,您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質問我想呆在汾陽過節嗎,第二句話是訓斥我在汾陽『作弄』了姜瑤。」
「怎麼從頭至尾竟不曾問過我一句安危呢?這也是一視同仁嗎?」
姜夫人乾巴巴地解釋道:「我不知她在汾陽還做過那樣的事。」
姜姒追問:「您的意思是上京伴山寺的山匪一事便是知道的了?」
姜夫人張了張口,片刻才道:「畢竟最後你性命無憂,而且瑤兒沒準就是被賊人矇騙了才一時糊塗犯了錯,沒必要鬧去官府,傳出去對你對她名聲都不好聽。」
姜姒道:「一輩子呆在輪椅上的性命無憂?」
姜夫人吶吶不語。
她輕哂一笑,原本甚至想質問一句她到底是不是親生的,如若是親生的,為什麼自幼和姜瑤在姜夫人這裡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但這念頭一閃而過,卻又被她壓下。
無所謂了,已經不重要了,也許有時候人和人之間就是沒有緣分,僅此而已。
想通的姜姒不再多做糾纏,轉身便要離開。
身後傳來一道略顯疲憊的聲音,「你現在成了縣主,倒是脾氣比以前越發大了。」
姜姒腳步未停。
「逢年過節的禮數,該做的我都會做,您放心。只是下回若還是為了姜瑤的事,便不必喚我回來了,畢竟情分是越用越少的。」
「還有,辛苦您費心準備一桌點心了,只是花生酥是姜瑤從小愛吃的,而我對花生過敏。」
帘子被掀起又被放下,腳步聲漸漸遠去。
姜夫人坐在桌前,望著那未被動過一塊的滿桌點心,目光怔然。
過了許久,她僵硬地起身,走到了廂房隔間裡專設的隱蔽的小佛龕前,習慣性地點了炷香插上香爐。
供桌上,一塊小小的牌位安靜地立在那裡。
姜夫人望著牌位上的「愛子姜氏遠清之靈位」幾個字,喃喃出聲。
「若你還在,是不是也要罵我一句偏心呢?」
「我也許真的偏心吧,但每次只要看到你二姐姐,我就總是忍不住想,明明是雙胞胎,為什麼活下來的偏偏是個不能繼承家業的女兒呢?若你還在,就算你父親沒了,家裡還有頂樑柱,外面也不會嘲笑我們家後繼無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某次她出門去酒樓吃飯時,隔著窗戶瞧見了樓下小巷裡郭家夫人替被欺負的民女出頭揍流氓地痞,而隔壁席面上宋家公子卻在和友人小聲嘲笑說此女粗鄙不堪後,便突然改了主意。
反正裴珏一早便說了不過是個宴會,她想去便去,那就接了郭家的帖子又何妨?
而且姜姒在瞧見那郭家夫人捏著拳頭揍人時的英姿颯爽模樣時,還真的挺好奇,挺想認識一下這位夫人的。
聽說郭夫人是鄉下農戶出身,是從哪裡學得這麼一身好功夫的?能否也教教她?
直覺告訴姜姒,她們二人沒準兒能聊得來。
事實上,後來的那場品酒宴,也確實讓兩人成了手帕交。
想起新結識的友人,姜姒眸光閃過一絲溫和,而後看向姜夫人輕聲道:「他從不在意這些,也讓我不必在意這些。」
姜夫人聞言脫口而出,「可你姐夫……」
剩餘的話在瞧見姜姒一瞬間變淡的神色後咽了回去。
半晌,嘴唇動了動,試圖解釋道:「畢竟你們才是親姐妹,理應互相幫襯著些。惹了宋家記恨,你姐夫在宋家手底下做事時免不了被穿小鞋,不然說好的晉升怎麼突然就被壓下來了?想來想去,肯定就是因著那宴會的緣故。」
姜姒聞言默了默,烏亮的眼眸盯著姜夫人看了許久。
「我在和你說話呢,你這麼看我做什麼?」
「在看一個人的心到底能偏到何處。」
姜夫人愣了愣。
姜姒道:「朝官晉升從來考量頗多,絕非只憑宋家一言。之前聽聞姜瑤因和押至上京犯有通敵之罪的崔軒曾有來往而被帶走盤問……」
姜夫人打斷道:「那都是謠言!」
姜姒輕哂道:「母親不必著急打斷我,這裡沒有旁人。真相如何,母親與我心知肚明,負責審問以及朝官考核的大人們自然也心知肚明。李家畢竟書香世家,子弟皆飽讀詩書,當是最痛恨通敵叛國之人,理所當然也厭惡與之扯上關係的人。」
她垂下眼帘,刻意不去看姜夫人已然漸漸難看的臉色,繼續道:「李家公子因此仕途受阻,就算他本人宅心仁厚不去計較,但其餘的李家人卻未必,特別是李家公子的雙親。」
「姜瑤在李家受了氣,便回來找母親您訴苦,且把責任都推到我頭上,所以您才會這麼著急喚我回來『問罪』,是也不是?」
姜夫人語氣聽起來有些僵硬,「你想多了,而且我對你和瑤兒從來都是一視同仁。」
一視同仁。
姜姒將這幾個字慢慢咀嚼了一番,而後抬頭笑了笑,「有些事本不想戳破,畢竟沒必要鬧得彼此臉上太難看,日子糊塗便也就糊塗過著吧,但母親這話著實扎心,我便想問上一問。」
「當初您明知姜瑤和那群山匪有關係,卻在我和裴瑾出事後匆匆將人送回汾陽老家躲避,期間從未踏入過攬芳院看我一眼,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一視同仁嗎?還是因為心虛到不敢見女兒我呢?」
「後來姜瑤在汾陽幫崔軒打探消息引我赴局,若不是裴珏和李校尉還有程將軍,我早就死無全屍。可回到家後,您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質問我想呆在汾陽過節嗎,第二句話是訓斥我在汾陽『作弄』了姜瑤。」
「怎麼從頭至尾竟不曾問過我一句安危呢?這也是一視同仁嗎?」
姜夫人乾巴巴地解釋道:「我不知她在汾陽還做過那樣的事。」
姜姒追問:「您的意思是上京伴山寺的山匪一事便是知道的了?」
姜夫人張了張口,片刻才道:「畢竟最後你性命無憂,而且瑤兒沒準就是被賊人矇騙了才一時糊塗犯了錯,沒必要鬧去官府,傳出去對你對她名聲都不好聽。」
姜姒道:「一輩子呆在輪椅上的性命無憂?」
姜夫人吶吶不語。
她輕哂一笑,原本甚至想質問一句她到底是不是親生的,如若是親生的,為什麼自幼和姜瑤在姜夫人這裡得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但這念頭一閃而過,卻又被她壓下。
無所謂了,已經不重要了,也許有時候人和人之間就是沒有緣分,僅此而已。
想通的姜姒不再多做糾纏,轉身便要離開。
身後傳來一道略顯疲憊的聲音,「你現在成了縣主,倒是脾氣比以前越發大了。」
姜姒腳步未停。
「逢年過節的禮數,該做的我都會做,您放心。只是下回若還是為了姜瑤的事,便不必喚我回來了,畢竟情分是越用越少的。」
「還有,辛苦您費心準備一桌點心了,只是花生酥是姜瑤從小愛吃的,而我對花生過敏。」
帘子被掀起又被放下,腳步聲漸漸遠去。
姜夫人坐在桌前,望著那未被動過一塊的滿桌點心,目光怔然。
過了許久,她僵硬地起身,走到了廂房隔間裡專設的隱蔽的小佛龕前,習慣性地點了炷香插上香爐。
供桌上,一塊小小的牌位安靜地立在那裡。
姜夫人望著牌位上的「愛子姜氏遠清之靈位」幾個字,喃喃出聲。
「若你還在,是不是也要罵我一句偏心呢?」
「我也許真的偏心吧,但每次只要看到你二姐姐,我就總是忍不住想,明明是雙胞胎,為什麼活下來的偏偏是個不能繼承家業的女兒呢?若你還在,就算你父親沒了,家裡還有頂樑柱,外面也不會嘲笑我們家後繼無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