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曾。」聞行道神色平靜,「鎮北軍大勝而歸那日,是我最後一次見他。」

  在那之前,方柳不曾透露任何離去之意,他向所有人隱晦地告別,謀劃光明前程,悉心叮囑良多,唯獨缺了聞行道。

  是留給他的餘地。

  進一步,是陪伴方柳身側唯一的那把鋒刀;退一步,繼續做威風凜凜的鎮北將軍,呼風喚雨的武林盟主。

  第113章 【正文完結】

  顧擇齡又問:「聞將軍可會放下一切去尋他?」

  放棄功名利祿前途坦蕩,不會後悔曾經可以權傾天下,不必擔憂辜負故里鄉親們的期盼,辜負母親多年辛勞撫育,以至於如他這般躊躇不前。

  「會。」聞行道篤定,「但並非此時。」

  方柳亦不願是此時。

  ————

  方柳離開的第三年,北州收復最後一座城池。

  戰事徹底平定。

  多年征戰,北邦皇室損失了三位正直年華的皇子,還失了呼延家的幾員猛將,可謂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北邦王派使者獻上皮革良馬,向泰安帝低頭示弱,以求得短暫和平。

  此後,無論是大周還是北邦,都將進行長久的休養生息。

  比起北邦,大周這三年雖因戰事吃緊,但兩軍廝殺的沙場在北境之外,故而百姓總體生活順遂,戰事平定不久之後,便會呈現安居樂業之景。

  鎮北軍英勇無畏,名震一時,朝廷賜下封賞無數。

  將士們論功行賞加官進爵,當年被徵兵的將士拿著積攢的軍餉歸鄉,亦有許多將領選擇卸甲歸園,回家陪伴多年未見的父母妻兒。

  其中便包括鎮北將軍聞行道。

  在聞行道交出虎符之前,朝中許多元老便時常在泰安帝面前進言,勸其儘早收回他手中的兵符,以免其兵權在手不服管教,將來養虎為患。也有人反對,道如今天下初定,聞行道三年來致力於收復疆土,用聞家將的訓練方法打造出一支強大的鎮北軍,此時打壓恐怕涼了忠臣良將的心。

  眾人各抒己見,不曾想,真會有人像當年方柳一般,放棄唾手可得的滔天權勢。

  莫不是江湖人士皆如此?

  如方柳,不爭一世之名,不爭萬世流芳。

  不懼後人是否記得名姓。

  明新露反倒早有預料,宣聞行道進宮面聖,說道:「既然將軍決心解組歸田,放棄封王稱侯,朕便下旨賜你良田千傾,宅第一座……」

  聞行道不卑不亢拒絕:「謝過陛下,但不必了。」

  明新露笑了。

  「聞將軍也不要這些賞賜?」

  「攜太多身外之物,怕尋到他之時,不願見我。」

  「罷了。」明新露嘆惋,「這幾年,你可聽過江湖中逍遙劍客的故事?」

  聞行道答:「略有耳聞。」

  逍遙劍客。

  一位自在瀟灑的大俠,仿佛從天而降現身於江湖之中,平日裡雲遊四方鋤強扶弱,除此之外神龍見首不見尾。那人總戴著半遮面的斗笠,因為劍術了得,雷霆出手迅疾如風,往往不待被救之人看清他面容,便已挾持賊人飛身離開。

  偶時有人見他側臉,便又流傳出其人顏如敷粉、縹緲出塵,故而才戴斗笠遮掩的說法。

  江湖知情人士,都願相信此人便是曾經的天下第一劍。

  ——方柳。

  這番說法兜兜轉轉,傳到朝堂之上。

  近幾來,明新露已經許久不曾與人聊起方柳,旁人也默契地不再提及,實際卻不曾錯過有關於那位的消息。如今,眼見聞行道將放下一切前去追逐,終是忍不住多談了幾句。

  明新露問道:「民間雖時常有逍遙劍客的蹤影,但待到眾人知曉時,他便動身前往下一處地方了,將軍可知他如今身在何處?」

  「不知。」

  「若尋到,替朕向他問好。」

  .

  聞行道尋他,又不急於尋到他。

  循著逍遙劍客的傳說,幾程山水走走停停,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卻無所謂是否留下英雄俠客的美名。瞧他可能看過的花,踏他或許走過的路,去見山間高千尺的銀瀑,去見橋邊逐雞鴨的稚童,追尋方柳這一路行走江湖的蛛絲馬跡。

  如此,並非殊途,終有一日應該同歸。

  走到一處繁華州府,夜裡城中廟會有賣藝人打鐵花,火樹銀花不夜天,便反覆想方柳是否來過。

  應當來過,他總不吝於駐足欣賞人間美好的光景。

  也聽過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評書。

  ——方柳的評書。

  方柳曾說,百姓苦的時候會做夢,期望能有英雄天降救自己於水火。

  現如今,「方軍師」便是那位力挽狂瀾的英雄。天下百姓口口相傳,道若沒有傳說中運籌帷幄的方軍師,便沒有大周朝今日的太平。

  據說方軍師生了一顆玲瓏心,有千般巧計萬般謀劃;又身負不傳世的武功絕學,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當年大周不敵北邦,幾乎陷入滅國的境地,方軍師忽然現身挽大廈於將傾,成就一番大事之後,又不慕虛名辭官歸隱,徹底銷聲匿跡。

  天下將傾時力挽狂瀾,海清河晏時仗劍天涯。

  萬分神異。

  方軍師的事跡,編做數個版本的曲子與話本,隨時間的流逝從流傳至大周各地。百姓們並不懂得行軍打仗,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編纂相關的故事,唯一不變的便是《方軍師兩戲敵軍巧奪雍門關》,講的是其先佯裝文弱、再假裝中箭,於千軍萬馬中砍下敵軍皇子首級一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