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管懸案如何,曹操對北方的控制力要打個問號,而他們這邊有實無名的情況還在繼續,一到關鍵的時候就要出么蛾子。

  諸葛亮也是習慣了,他有些無奈的開口:「安豐郡有派人來報大雨,汝南郡也有人來報穎水大漲,恐有溢灌之嫌,這是今日剛收到的消息,而其人出發之日,已是六天前了。」

  安豐郡,汝南郡屬於豫州,前者郡城靠近潁水,後者不僅靠近穎川郡,穎水還直接貫穿而過,都是容易受災郡。

  這行為政治含義與情況太過複雜,不過歸根究底,無外乎不是兩個政權惹出來的麻煩事。

  尤其是一旦進入豫州,就等同於直接吞併曹魏——

  劉琰頭疼的按了按額角。

  「曦玉這般疲倦,不如先回去好好休息兩天,」

  看她這模樣,諸葛亮開口道:「如此,才能養精蓄銳,以待時機啊。」

  「放心不下,休息也休息不好……嗯?養精蓄銳?」

  劉琰疲倦的嘆氣,可氣還沒嘆完,忽然就有了精神,她猛的抬頭看向了諸葛亮。

  「你是說——」

  「雖有些倉促,可我等也準備了三年。」

  諸葛亮道:「事到臨頭,總不能畏縮不前,我早就派人去豫州探查,只是消息送回還需要時間,抽調人手,整頓軍備同樣如此,不過,最多不過五日,就可以北上豫州了!」

  說著,他看向劉琰,態度鄭重了不少。

  「此去必以你為主,而豫州不似荊州,道路依舊是過往那般,行軍本就頗為艱苦,何況救災?這一路怕是極為不易。」

  「沒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這三年弓馬從未停過,等的就是它!」

  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劉琰半點都不畏懼。

  反正這苦再吃,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等天下一統,將之前的舊路修繕復通,再修一修關鍵的公路,那她就可以帶著可移動房,坐轎車乃至可休息的房車通行各處,總比繼續拖下去,養出一身懶肉,再強撐著騎馬甚至靠兩條腿趕路輕鬆啊。

  「好。」

  諸葛亮應道:「明日主公返回,就看豫州傳回的消息如何了!」

  *

  汝南郡,慎縣。

  天灰濛濛的,雨還是下個不停,無數百姓背著行囊,趕著家中的牲畜,邊哭,邊老幼相扶的高處走。

  有吏目在高聲催促。

  「大家都快一些!不要在意牲畜了!穎水水位距離河岸就只剩下兩尺,我們得趕緊去高處避難!」

  第85章 出兵

  穎水貫穿汝南郡,慎縣正好在其下游,從上游匯集而來的水越積越多,水位線也開始暴漲,逐漸達到一個極為危險的程度。

  對大部分慎縣人來說,穎水溢出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很多人壓根沒有想到這點,

  不過,總是有一部分人會居安思危的,暴雨下的久了,那些距離河邊更近,又或者家中頗有幾分財物的,也會自己或派人去看一看,然後趕緊做出轉移的行動,有些還會去通知親族、鄉人一同去高處避難。

  而那些離穎水較遠,家境普通的農人,也可以看著大戶們的行動,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然後猶豫著,做出是走是留的決定。

  這決定下的極為艱難。

  有人覺著大戶都準備遷移了,他們留下更沒有活路,跟著一起走才是正理,而有人覺著走能帶走多少糧?發大水去別處也沒有多少活路,小水他們也死不了,還不如留在家裡好活呢。

  才種了兩季高產良種,好不容易有了足夠多的存糧,能糊弄飽肚皮,怎麼能捨得了它們!

  於是一部分人離開,另一部分留在家中,只是留著留著,情況忽然不太對勁兒了。

  雨下的越來越多,之前放著沒事的糧食,現在潮的令人憂心,翻一翻看看,那土豆果然生了芽,有人不忍扔掉,覺著連牙帶肉挖掉一大塊再吃應該沒事兒,結果當天就噁心嘔吐腹瀉,而田裡也積的全都是水,村長帶著人搶挖河渠也排不出去,反而有幾個人雨淋多了,開始發起高燒……

  慌亂之際,胥吏來了。

  這些吏目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大聲呵斥,無論態度如何,都是一個目的,水要漲上來了,他們必須轉移到高處避難。

  都到這一地步,留下好像也沒有什麼用了,農人們儘可能的背上能帶走的糧食和布匹,趕著剛養起來的牲畜,帶著對未來的恐慌,浩浩蕩蕩的開始了轉移。

  只是這轉移看起來頗為混亂。

  有老婦人努力趕著自家已經成年的豬,可它不像牛那般聽話,反正倒是像出門郊遊,左邊啃啃,右邊停停,就是不肯往前走,鞭子抽上去,反仗著體型碩大反拱起來主人,嚇的老婦人連退兩步。

  鄉道狹窄,這豬停在道路一側,別人過起來就頗為艱難,眼看著就打成了結。

  路外踩在泥里的小吏氣不打一出來,大聲斥責道:

  「厄那老婦!都說了別管你那豬了!要不要命啊?趕緊趕路!」

  「我家豬養了快兩年了,就指著它下崽賣了換錢呢,怎麼能不管啊!」

  牲畜是農家最重要的資產,比人還重,莫說老婦,嘴上說說的小吏也不敢真逼著她舍了這養這麼大的成豬,看那老婦正後背肩擔,騰不出半點手的兒子,只能咬咬牙,從泥里拔出來腳,準備上前幫忙。

  剛踏上土路,忽的就有人驚聲叫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