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主要是這老毒婦雖然不做人事,但是手段是真的厲害】

  【人家可是實際掌控清朝47年,僅次於康熙和乾隆,手段怎麼可能不厲害?】

  【那什麼顧命八大臣也是好笑,總覺得婦人而已,不足為懼,人家皇帝都敢搞死,還怕動手害死你們幾個大臣?就是拿什麼親王不幫忙,她也能想辦法直接一壺毒酒把你們一起送走】

  順治氣怒不已:「咸豐是哪個不肖子孫?都說後宮不得干政,居然還給後宮權柄!」自己親娘的教訓他們是看都不看嗎?!

  【咸豐尋思,給老婆的,老婆遲早要給兒子,譬如秦朝宣太后、漢朝竇太后、宋朝劉太后,不都是還政給了兒子孫子?就是唐朝的武帝,也是自己過了一把皇帝的癮後給了兒孫,但要是給大臣的,那就不一定了】

  【主要是他沒想到有的兒子活不過親娘,不是自己兒子,人家就更不客氣了】

  【還記得慈禧的名言: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

  「從皇太極開始,清朝初期和中期一直在致力於中央集權,順治親政之後,進一步削弱了滿洲貴族的議政權力,全面學習漢化。」

  「至康熙年間,清朝的行政機關格局已經基本奠定了下來。」

  「清朝效仿明朝的制度,設立了內閣,雍正又創立了軍機處,這兩個機關主要就是對皇帝負責。」

  「內閣負責參贊機要事物,設有若干大學士,負責擬旨、票擬奏章給皇帝參閱,以及組織翰林等單位修書。」

  「雍正成立的軍機處則是分了內閣的軍權,軍機大臣負責協助皇帝辦理軍務,在雍正之後稱為清朝的常設機構,權力也漸漸擴大到涉及所有政務。」

  【主要還是軍機處好用啊,內閣讀書讀的多,多少還有點所謂的文人想法,軍機處那就是皇帝的獵犬,指哪咬哪】

  「在乾隆後,皇帝的命令可以不經過內閣,由軍機處起草直接送到地方,在明朝中後期皇帝來看,應該是難以想像的一件事情吧?」

  【那可不?明擺宗能夠跳過明攝宗發聖旨?】

  張居正再次感到自己一世清名被毀,就是因為這個攝宗。

  【紫極仙翁想要一心修道,都要把願意舔的大臣放在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也沒說跳過內閣幹活啊】

  【不愧是清革宗雍正,改革先鋒,不能解決搞問題的人,就換條路走】

  【不是,清朝文人都跪著給皇子皇孫上課了,還有文人風骨在?】

  【也許只是地方宗族的利益代表,漢人集團的利益代表,不是什麼風骨】

  「除了這兩個直接被皇帝領導的行政機構之外,清朝行政機構的設置基本是抄了明朝。」

  「譬如設置了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以上排名區分先後。」

  【哈哈哈哈哈我這神奇的笑點,我還以為博主要說以上排名不分先後,結果是區分先後!】

  【那必須的啊,你們判案和修工程的,能和人家管人事管錢的比嗎?】

  【想想禮部都排在第三,果然自古以來干實務的都沒有搞務虛的那些人重要啊】

  【前面的朋友,六部已經是實務了,務虛你要看翰林院這些啊!】

  「除了六部之外,清朝還有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負責監察、編書、少數民族事務。」

  「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分別負責審案、祭祀禮樂、宴會餐飲、外交翻譯、養馬。」

  「另外,還有國子監、欽天監、通政司、宗人府、鑾儀衛、侍衛府、太醫院等等。」

  【聽說朱元璋有祖訓,明朝不允許皇帝殺廚子,怕廚子會報復,所以當時的光祿寺是一個擺爛的好去處,只要沒有食品安全問題,誰都不能挑剔他做的不好吃不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什麼?還有這種好去處?】

  【朱元璋這麼惜命,也沒說不殺太醫啊?】

  【因為當皇帝的,可以學習一些基礎醫術判斷太醫有沒有害人,但是不能天天自己去做飯?】

  【笑死,我就想問,廚子會被殉葬嗎?殉葬的話,怎麼能保證後來者不報復?或者幫別人幹活換取活命機會?不殉葬的話,怎麼保證他不會用食物相剋的理論提前搞事身體虛弱的皇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得罪誰,也別得罪廚子!】

  【我宣布,廚子才是明朝最好的職業,沒有之二!】

  第153章

  「除了這些中央機構之外,清朝的地方機構也參考了明朝的設置,但是對於少數民族聚居地依然進行了不同的區分。」

  「在漢民族為主導的地區,地方機構是省、府、縣三級,設有總督、巡撫、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知州、同知、通判、直線等等官職。」

  「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為了方便管理、減少民族矛盾,所以當時的清朝一般是採用自治的模式,在蒙古地區堅持滿蒙一家,世代通婚,讓公主和親撫蒙,後宮也會有蒙古人的身影。」

  「對於西藏地區,派遣駐藏大臣督導藏王,但是給予□□、□□和駐藏大臣平等的政治地位,同時採用金瓶抽籤的方式確定□□和□□的轉世靈童。」

  「對於回疆地區,設置伊犁將軍,尊重回民自身的生活習慣和宗教習慣。」

  「對於苗疆地區,廢除原有土司,推行改土歸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