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4章 真誠以待

  在這個時代,女子基本沒有謀生的手段。就是那些繡娘,那也是從小就開始學習刺繡,多刺繡,眼睛還容易壞了。女人要想謀生,哪裡有那麼簡單的呢。

  要是女子沒有經濟來源,那就很難生存下去。

  加上很多女子都習慣了,除了那些底層的經常跟著她們丈夫一起幹活農婦能多做一些事情。那些稍微富貴一點的人家的千金小姐,她們會作幾次詩詞,又有什麼用呢,沒有能力謀生,外面也沒有適合她們做的活計。

  沒有經濟來源,養活不了自己,就獨立不了。獨立不了,那又能為自己做多少決定呢。

  這世上,總有一些女子覺得被男子養著比較好,想著不用在外面拋頭露面,只管有什麼胭脂水粉可用。便是在後世,也有這樣的女子,想著依靠男子過活,就沒有想著自己努力。

  經過上千年的壓制,周圍的人都是那麼告訴女子的,以後嫁一個好人家就行了。加上這個社會對女子本身就沒有那麼友好,就更多女子想著嫁一個好人家就好了。

  當有人勸說那些女子不要一直待在家裡,不要當家庭主婦的時候,就有人說家庭主婦是一個職業,別瞧不起家庭主婦。是,家庭主婦是很厲害,也很辛苦,可若是男方背叛了女方,離婚了,那么女方又該如何生存呢。

  這不是阿雅需要考慮的問題,她還能變成貓去混吃的。最重要的是她有實力,也不可能想著嫁一個好人家就行了。

  三公主和平妃出巡的事情確定了,皇帝終於還是同意平妃去,哪怕他心裡不大得勁兒,也讓平妃去了。皇帝不是沒有想過要是平妃在外面混久了就不想回宮會如何,他當然不想自己的頭上戴綠帽子,他相信平妃不敢那麼做,除非平妃不想要赫舍里家好。

  「三公主這麼一走,倒是安靜許多。」皇帝就這麼跟皇后道。

  「陛下還有那麼多位公主呢。」皇后認為三公主更應該出去走走,三公主的性子堅定一些,不像是平妃自小接受那些為家族考慮的問題。她們這個女子下意識還是會多考慮家族會如何,按照以前的那些思維去想問題。

  三公主倒是好很多,因為三公主本身的想法就跟她們這些女子不一樣。

  皇后想等三公主回宮,估計也該給三公主定親了。不過皇帝應該不大可能讓三公主嫁去蒙古,必定是讓她嫁在京城。

  嫁在京城才好,別看嫁到蒙古是嫁給勢力強大的人。實則,兩地相距遠,公主受欺負了,也沒有人給她們做主,她們就只能忍耐。說是和親,其實不見得別人就敬著這些公主。

  「還是不大一樣。」皇帝想那些人可沒有三公主那麼能折騰呢。

  這一次,皇帝給了三公主很大的權力,也給了護衛。既然要變革,那就變,一點點地來,從三公主出巡開始,慢慢的改變那些人的想法。

  之前,除了讓那些百姓種植高產量的番薯和土豆外,就是一個女子繼承法了,就沒有其他的。不對,還有水泥路。至於那些後世的知識,那些百姓基本就沒有接觸,目前主要還是權貴家的孩子在學習那些知識。

  光光那麼幾個人學習那些知識還不夠,得慢慢傳開,就得開學堂。就算開了學堂,也沒有法子,那麼快就教導出那麼多有用的人。

  哪怕皇帝早年安排了一些,但是數量依舊很少。

  有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個兩個人能辦成的,需要更多的人才。

  那些蒸汽機啥的,各種器械,都不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

  皇帝沒有想著阿雅直接拿出來,阿雅拿出來的,又不是他們的。他們又不能指望阿雅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很多東西都得靠他們自己去研究。

  皇帝那個幽怨,也在竊喜。其實他也挺矛盾的,他也想享受到那些好東西,可是不容易啊。要是好東西出來,那些人推翻帝制怎麼辦,他總覺得四阿哥那個人,真的有可能那麼做。

  重生的四阿哥:……

  重生的四阿哥現在暫時沒有那樣的想法,時間還沒有到,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推翻帝制。後面總有人動手的,不用他動手。依照目前的進度,在康熙帝還在位的時候,估計沒有人去推倒。

  到再過兩三位皇帝,估計就有很大的可能性了。

  要知道前世的清朝,乾隆當了太上皇之後,就發現到處都是窟窿了。等嘉慶帝上位,嘉慶帝抄了和珅的家,那也就是苟延殘喘十五年,再到後面,各種悲劇。

  按照四阿哥的想法,康熙帝怎麼都能算是千古明君了。再加上那些科技玩意兒,不想留名都無法。

  四阿哥以前想問皇帝為什麼取名都喜歡取相似的音,胤褆,胤禵,胤禛,胤禎……看上去就很隨意的樣子,根本就不在乎他們這些皇子的想法,要不是平時沒有人叫他們的名字,要是有人叫,估計都要弄混了。

  重生之後,四阿哥就沒有想著去問了,他有時候就想著是不是皇帝怕叫錯名字,乾脆就取讀音相似的名字。可皇帝又有什麼叫他們的名字呢,不也是經常叫排序麼,面對面的時候,不用叫名字,不用叫排序,那都沒有什麼問題。

  阿雅之前還以為四阿哥會多折騰一點,奈何四阿哥就是比較心穩,她懷疑對方就是想兒媳婦的,從小就開始養。

  有一次,阿雅遇見四阿哥,就問,「你現在這樣養她,她的脾氣就跟前世不一樣了,就跟兩個人差不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