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這傳言甚囂塵上,沒過多久,南廷竟然真的拉起了一支北伐的大軍,王道容身為豫州刺史,也理當參與配合。
當晚,母女二人吃飯的時候,慕砥問起這次北伐。
慕朝游想了想,說:「恐怕不成。」
這幾年南廷也組織過幾次北伐,計劃不是還沒開始就已經破產,要麼就是兩軍交戰,一戰而敗,倉惶退守。
歸根究底南廷不管錢糧兵馬,還是人事方面,都還沒那個條件。
慕朝游對王道容這次北伐也沒有信心。他看著風光無限,但有過大將軍的前車之鑑,南廷不可能坐視王家再次做大。朝野中,對他的指責抨擊從沒斷過,王道容過得其實並不算遂心,此次北伐,恐怕還有不少人盼著他大敗而歸。
再者,南廷偏安一隅,早已習慣這樣的風花雪月,對於收復神州失地的意念也並不堅定。
朝野上下不同心,內部與外部條件都不具備,又怎麼可能成事?
慕砥聽得很專注,一字一句都認認真真記在了心裡,時不時發問,提出自己的見解,飯也幾乎忘了吃。
慕朝游催促她吃快點,時間不早了,吃完了好快些收碗,明日還得送她去私塾念書。
王道容分身乏術,再沒來找過她們。慕朝游考慮慕砥年紀漸長,總不能一直留在家中由她教導。
她天資聰穎,慕朝游不願見她明珠蒙塵,猶豫再三,還是甘冒了暴露的風險,使盡了法子,讓她隱姓埋名,扮作男子,拜師耆宿碩儒,學習文字文章。閒暇時仍帶她走訪各地名山道觀,以免落下了斬妖除鬼的保命法門。
王道容這一走便走了大半年,起初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北伐情勢大好,一路進逼洛陽,琅琊王六之名才算徹底享譽天下。
但之後戰局便陷入了膠著之態。南廷上下不一心,指揮高層彼此傾軋,使絆子,扯後腿。
戰事拖延太久,軍隊的糧草也日益吃緊。
前胡趙皇帝死後,他的小兒子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取得了勝利,掌握了大權,暫且安定了國內局勢。在他的帶領下,胡趙難得團結一心,事前堅壁清野,南廷軍隊野無所獲,糧草難以為繼。王道容那一支陰兵,固然能不吃不喝,可日子一長,屍身腐敗,損耗也隨之而來。戰場上,哪怕一時不死,斷手斷腳也不可避免。局部作戰是驍勇,卻難力挽大局。
最要命的是,他並非北伐的總指揮,南廷提防王氏舊事重演,桎梏太多,束手束腳,實難盡情一展自己的抱負。
前期的進攻順利,過程中不少胡人將領歸降南廷。但負責此次北伐的主帥龔尚,為人驕矜自負,刻薄寡恩,不能安撫降將。
這些胡人將領又從沒經受過禮儀教化,戰局膠著,便紛紛騎牆觀望,左右搖擺。
原本是計劃分兵兩路,沒曾想,底下胡人舉兵叛變,臨陣倒戈,攻打北伐軍隊。
龔尚在軍事上委實沒什麼天賦,兩軍交戰,一觸即潰,被打得丟棄輜重,逃回彭城。
龔尚這一退,王道容立時便陷入了兩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勉力支撐了數日,糧草耗盡,為胡趙所俘。
胡趙這位新上任的皇帝,性子端方沉穩,飽讀詩書,精通漢學,仰慕王道容的名氣,垂涎他的異法,便沒殺他,只將他囚禁在軍中,希冀能說服他改降胡趙,為趙國做事。
王道容雖性冷薄情,卻也守住了家國大義,亦或許是他太重體面,不願遺臭萬年,始終不肯委身侍胡。
只對來者淡淡道:「煩請轉告你家黑頭,是容不才,打了敗仗,淪為胡趙階下之囚。敗就敗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但要我歸降胡趙,則是萬萬不能。
「胡漢有別,漢人不比胡人,一日之內能三易其主,容雖自幼遊歷方外,卻也曉得忠君愛國的道理。絕不會自甘下賤,折身侍胡,你們胡趙這些年來,擄殺我中原百姓無算,血海深仇,容不能茍且偷生,認賊作父,愧對中原父老。」
這位新任的胡趙皇帝自小面黑如碳,黑頭正是他的乳名,王道容此言大有輕賤之意。
胡趙皇帝聞言倒也沒動怒,只吩咐左右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最開始是不給吃喝,也不給水洗澡沐浴。
從豫州出發至今,草木搖落,北方已邁入隆冬。
再到寒冬臘月,不給禦寒冬衣保暖,只讓王道容穿著輕薄單衣,動輒辱罵逼迫,嚴刑拷打。
王道容卻始終不肯低頭,不改其志。
就這樣刑逼了足足兩個多月,底下的人再去問胡趙皇帝的意思。
皇帝道,他若不肯就砍他一根手指,若還不肯,就再砍他一根手指,若是還不肯,既然不能為我們大趙所用,那便將他殺了罷。
底下的人聽聞,回到牢房裡,先砍了王道容一根手指。
問他可願。
王道容只道:「請賜死,以全其節。」
底下的人再砍他第二根。
琅琊王六,昔日揮毫潑墨,撫琴作畫的一雙纖纖妙手,霎時去了其二,兩根指頭血流如注,半截殘餘。
鮮血滾滾而下,浸透了他襤褸的衣衫,王道容仍淡靜說:「容請賜死。」
胡人沒有搭理他,轉身走出營帳,將他丟棄在帳內。
王道容抬起眼,透過對方掀簾而出的縫隙,終於瞥見一線秋色,遠處一輪紅日直入茫茫衰草黃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當晚,母女二人吃飯的時候,慕砥問起這次北伐。
慕朝游想了想,說:「恐怕不成。」
這幾年南廷也組織過幾次北伐,計劃不是還沒開始就已經破產,要麼就是兩軍交戰,一戰而敗,倉惶退守。
歸根究底南廷不管錢糧兵馬,還是人事方面,都還沒那個條件。
慕朝游對王道容這次北伐也沒有信心。他看著風光無限,但有過大將軍的前車之鑑,南廷不可能坐視王家再次做大。朝野中,對他的指責抨擊從沒斷過,王道容過得其實並不算遂心,此次北伐,恐怕還有不少人盼著他大敗而歸。
再者,南廷偏安一隅,早已習慣這樣的風花雪月,對於收復神州失地的意念也並不堅定。
朝野上下不同心,內部與外部條件都不具備,又怎麼可能成事?
慕砥聽得很專注,一字一句都認認真真記在了心裡,時不時發問,提出自己的見解,飯也幾乎忘了吃。
慕朝游催促她吃快點,時間不早了,吃完了好快些收碗,明日還得送她去私塾念書。
王道容分身乏術,再沒來找過她們。慕朝游考慮慕砥年紀漸長,總不能一直留在家中由她教導。
她天資聰穎,慕朝游不願見她明珠蒙塵,猶豫再三,還是甘冒了暴露的風險,使盡了法子,讓她隱姓埋名,扮作男子,拜師耆宿碩儒,學習文字文章。閒暇時仍帶她走訪各地名山道觀,以免落下了斬妖除鬼的保命法門。
王道容這一走便走了大半年,起初他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北伐情勢大好,一路進逼洛陽,琅琊王六之名才算徹底享譽天下。
但之後戰局便陷入了膠著之態。南廷上下不一心,指揮高層彼此傾軋,使絆子,扯後腿。
戰事拖延太久,軍隊的糧草也日益吃緊。
前胡趙皇帝死後,他的小兒子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取得了勝利,掌握了大權,暫且安定了國內局勢。在他的帶領下,胡趙難得團結一心,事前堅壁清野,南廷軍隊野無所獲,糧草難以為繼。王道容那一支陰兵,固然能不吃不喝,可日子一長,屍身腐敗,損耗也隨之而來。戰場上,哪怕一時不死,斷手斷腳也不可避免。局部作戰是驍勇,卻難力挽大局。
最要命的是,他並非北伐的總指揮,南廷提防王氏舊事重演,桎梏太多,束手束腳,實難盡情一展自己的抱負。
前期的進攻順利,過程中不少胡人將領歸降南廷。但負責此次北伐的主帥龔尚,為人驕矜自負,刻薄寡恩,不能安撫降將。
這些胡人將領又從沒經受過禮儀教化,戰局膠著,便紛紛騎牆觀望,左右搖擺。
原本是計劃分兵兩路,沒曾想,底下胡人舉兵叛變,臨陣倒戈,攻打北伐軍隊。
龔尚在軍事上委實沒什麼天賦,兩軍交戰,一觸即潰,被打得丟棄輜重,逃回彭城。
龔尚這一退,王道容立時便陷入了兩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勉力支撐了數日,糧草耗盡,為胡趙所俘。
胡趙這位新上任的皇帝,性子端方沉穩,飽讀詩書,精通漢學,仰慕王道容的名氣,垂涎他的異法,便沒殺他,只將他囚禁在軍中,希冀能說服他改降胡趙,為趙國做事。
王道容雖性冷薄情,卻也守住了家國大義,亦或許是他太重體面,不願遺臭萬年,始終不肯委身侍胡。
只對來者淡淡道:「煩請轉告你家黑頭,是容不才,打了敗仗,淪為胡趙階下之囚。敗就敗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但要我歸降胡趙,則是萬萬不能。
「胡漢有別,漢人不比胡人,一日之內能三易其主,容雖自幼遊歷方外,卻也曉得忠君愛國的道理。絕不會自甘下賤,折身侍胡,你們胡趙這些年來,擄殺我中原百姓無算,血海深仇,容不能茍且偷生,認賊作父,愧對中原父老。」
這位新任的胡趙皇帝自小面黑如碳,黑頭正是他的乳名,王道容此言大有輕賤之意。
胡趙皇帝聞言倒也沒動怒,只吩咐左右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最開始是不給吃喝,也不給水洗澡沐浴。
從豫州出發至今,草木搖落,北方已邁入隆冬。
再到寒冬臘月,不給禦寒冬衣保暖,只讓王道容穿著輕薄單衣,動輒辱罵逼迫,嚴刑拷打。
王道容卻始終不肯低頭,不改其志。
就這樣刑逼了足足兩個多月,底下的人再去問胡趙皇帝的意思。
皇帝道,他若不肯就砍他一根手指,若還不肯,就再砍他一根手指,若是還不肯,既然不能為我們大趙所用,那便將他殺了罷。
底下的人聽聞,回到牢房裡,先砍了王道容一根手指。
問他可願。
王道容只道:「請賜死,以全其節。」
底下的人再砍他第二根。
琅琊王六,昔日揮毫潑墨,撫琴作畫的一雙纖纖妙手,霎時去了其二,兩根指頭血流如注,半截殘餘。
鮮血滾滾而下,浸透了他襤褸的衣衫,王道容仍淡靜說:「容請賜死。」
胡人沒有搭理他,轉身走出營帳,將他丟棄在帳內。
王道容抬起眼,透過對方掀簾而出的縫隙,終於瞥見一線秋色,遠處一輪紅日直入茫茫衰草黃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