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頁
他說了這麼多理由,謝半石自然是同意的,另一個也是因為他年紀大了,孩子才十四,以後少不得要師兄照拂,早點認識一下也是好事,不過趙原初不好說的話,謝半石自己說出來也沒什麼壓力,他很明確地說這個就是關門弟子。
關門弟子歷來被人看重,尤其是謝半石的關門弟子,這麼一份多麼大的榮耀,經趙原初的口說出去,不到一天的時間,不說整個北京的書畫界,至少在謝半石的那些徒弟徒孫中已經引起巨大的轟動,他們相互猜測著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運氣得了謝老的青眼。謝半石的名氣和地位擺在這裡,幾乎每年都有人通過各種渠道和人脈想拜入他的門下,這裡面不乏一些已經成名的畫家,愛好此道的權貴子弟和名門淑媛。早年的時候,他還會留下幾個加以指導,但是到了晚年,除了經常來往的老朋友,他幾乎很少見外客,更別說收徒或者指導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默認謝老不會再收徒,轉而將目標對準謝老的那些徒弟,誰知道臨了臨了,竟然會殺出這麼個大號程咬金。
這事在此後的幾天裡進一步發酵,大家將畫壇上成名且有意透露過想拜謝老為師的畫家細細篩選一遍無果後,於是更傾向於這個程咬金的背景定然非常深厚,連謝老都無法拒絕。特別是後來又隱隱傳出這個關門弟子還很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更相信後者了。要不然就謝老這輩子的資歷,就是個繪畫天才站在他面前也不一定能入他的眼。
說起來這件事雖然轟動,但還是局限在書畫界的範圍之內的,陳安修和這些人素無來往,對這些事全然不知,日子倒和平常一樣,沒什麼不同。在這期間,衛林邀請他們一家到朋友新開的滑雪場玩,陳安修閒著也沒事,就帶著噸噸冒冒過去了,當然他們父子三個都不會,但噸噸有衛林這個高手全程陪護,都沒怎麼傷著,陳安修就比較慘,他自覺運動神經發達,第一次就滑的單板,結果頭天摔到骨頭差點散架。章時年第三天過來的,他來的時候沒看到那個在電話里自吹自擂已經能滑一段的人,只看到個豬頭拉著個雪爬犁拖著胖冒冒在雪地里到處晃悠。對著陳安修那張半腫大的臉,章時年是又好氣又心疼。帶著人去衛生室檢查過後,確定只是皮下水腫,沒什麼大礙,他親自下場手把手的教,他倒是沒教練那麼專業,但作為愛人,他的細心和耐心是任何教練比不上的,再加上專業教練從旁指導,就這樣過了兩天,陳安修還真的能歪歪扭扭地滑上好長一段了。
如果不是有接下來的事情要忙,陳安修可能願意在這裡多住兩天,不過趙原初提議的聚會就在眼前,他們也不好真的袖手旁觀,雖然人家當時說的是師兄弟的小聚,但誰都明白這也是一次半公開的拜師宴。他去幫著選的場地,又跟著和酒店商定菜色和具體布置。陳安修本來以為就是師兄弟們的話,人不會很多的,最多兩桌就可以了,直到和趙原初碰頭了,才知道來的人真不少,大概得有五六十號人,這裡面包括謝半石多年的一些老朋友,不僅是書畫界的,還有一些其他行業和文化界的朋友,此外就是徒弟徒孫們,聚會那天,恰好陶瓷博物館那邊的畫展也結束了,好多人都想過來湊熱鬧。這是件好事,沒道理將客人推拒到門外,趙原初就都答應了下來。
說起畫展,他在那裡幫了一天忙,後來也沒去過,最後一天的時候,他和噸噸就去了一趟,可能趕上周末又是學生寒假的原因,人還不少,他遇到了兩個那天認識的朋友,交談起來了,對方才知道原來是他兒子喜歡畫畫,陳安修純粹是被他們拉來做了一天白工,他們其中一個還是在校的大四學生,脾氣慡朗,並沒有太多所謂藝術家的冷傲個性,見噸噸還是個小孩子,又主動邀請噸噸改天到他們畫室去玩,他們可以給免費輔導一下。還是陳安修說過幾天孩子要回綠島開學,他們才作罷。
說著話拜師宴這天就到了,陳安修是早早過去幫著趙原初夫婦張羅和接待客人,章時年帶著噸噸是稍晚點到的,不過他們到的時候人也不算多,他們的到來雖然引起了注意,但更多是因為外貌的原因,大家暗地裡贊一聲這父子倆真是頂好的相貌,又接著三五一群繼續猜測這次謝老到底收是個什麼樣的關門弟子,並沒有對他們倆的身份深究太多,畢竟這次來的人,也不是彼此都認識,看見個眼生的也屬正常。
謝老大概是十一點左右的時候由一個徒弟陪著來的,陳安修就在門口,遠遠看到了,趕忙去扶他,他也沒拒絕,他一進門,很多人都起身和他打招呼,但目光都不自覺地向他身後望去,大家都想見見那個傳聞中的關門弟子到底是何方神聖。可是引著脖子看了半天,也沒見到人。
那些年紀小的徒孫再怎麼著急,也不好當面問謝老,但謝半石的那些朋友就熟絡多了,不等他坐穩,就問道,“你那小徒弟呢?怎麼沒跟著一起來?不是說今天要帶來給大家看看的嗎?”
謝半石早就看到噸噸了,剛才他一進門,那個孩子就起身了,不過是他身邊圍著的人太多,那個孩子就沒硬擠過來,這會人群散開一些了,他朝著人招招手。
大家不自覺地就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他們先看的是章時年,三十多歲,說是年輕也可以,不過看這人通身的氣派實在不大像愛好此道的。但人家就是能說動謝老收徒也是本事,就在大家猜測、疑問、好奇和打量的目光中,一直站在那男人旁邊的孩子迎面走過來了,而那個男人只是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根本沒跟著過來。這時大家心裡隱隱有了一個猜測,雖然太過驚悚,可眼下最接近現實。
“老師。”如果噸噸的這聲稱呼,有人還懷疑是自己耳鳴聽錯了。那江獨峰接下來的大嗓門就不容人懷疑了,“我給諸位介紹一下,這個孩子叫陳秋陽,是老師新收的關門弟子,也是我和致飛他們的小師弟。以後還請大家多多關照。”
宴會廳里足足安靜了兩秒,才有陸陸續續的掌聲響起來,接著是大家的道賀聲,能來此參加聚會的,不說各個是人精,但也很少有那不通事理的,既然人家謝老都認了,黃獨峰張致飛這些畫壇泰斗都能公開喊一聲小師弟了,他們心裡就是有再多的疑惑,也不會當面表現出來的。不過這哪裡是年輕,簡直是年幼,個頭雖然不矮,但那臉和聲音分明就是個還沒到變聲期的孩子,目測也就十二三歲。
這次噸噸除了拜師之外,也見過了幾位師兄,謝半石的這些徒弟並不是都集中在北京,還有好幾個在國外的,因為時間的原因,這次並沒有趕回來,但聽說老師收了關門弟子,也都托人準備了禮物。在北京的就三個,最大的張致飛今年七十二了,趙原初算小的,也將近六十了。除了噸噸以外,謝半石二十幾年前收的那個徒弟齊善也小五十了,他是從杭州專程坐飛機過來的,他來的晚了,大家已經上桌坐下,他過來知道是噸噸,就拉著笑說,“這二十年了,我還以為我才是那個關門弟子,沒想到老師在這裡等著我,不過老師眼光一向高,小師弟必定是好的,我就不抱怨了。”他從包里取了見面禮給噸噸,又摸摸噸噸的頭,感嘆說,“小師弟比我兒子還小。”
旁邊的江獨峰拉他坐下說,“行了,秋陽比我孫子還小,我都沒抱怨了,你感嘆什麼?”
他這話一出,惹地一桌子的人哈哈大笑,謝半石的那些徒孫們即便是心態再平和,但看著那麼個毛頭小孩子和他們素日來敬仰的前輩大師在同一張桌上平起平坐,談笑自若,說心裡一點沒妒忌都假的。特別是又想起之前的背景論,心裡酸溜溜的,紛紛感嘆同人不同命,會投胎也是一種本事。隱隱的就對噸噸有種莫名複雜的情緒,不算敵對,但也絕對不算很友善就是了。
這時其中一人忽然說,“哎呀,我想起來了,我說這孩子這麼眼熟呢,他是陳安修的兒子啊。”他就是在畫展上邀請噸噸去他畫室的那個人。起初他是不太敢相信,但那個孩子的相貌也不是滿大街都是的路人甲,看過就忘。而且他來的時候好像還看到陳安修的身影了。
他們之中大多不認識陳安修是誰,但那天一起在忙活的好幾個人都是知道他的,這些認識他的其中就有人開口說,“不是吧?我看陳安修那人也不像是有什麼大背景的樣子,”看穿戴說話什麼的,家庭應該不會太差,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認為是同行了,但是人一點架子都沒有,而且那天被他們拉著做了一天白工,也沒有什麼怨言,這怎麼看也不像是個出身權貴的富家少爺啊。
“興許那個孩子真是有什麼驚人的天分?”如果沒有大背景的話,就只能這麼想了。要不然謝老為什麼會收這么小關門弟子?
“如果真是這樣,倒也服氣了。”有人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雖然天分的事情暫時沒有定論,畢竟謝老不開口,誰也不好上趕著去要求人家小弟子當眾展示一下水平,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很多人認定的唯背景論,這個結果大概是陳安修當時也沒料到的。不管怎麼說,噸噸的背景被他這麼一模糊,倒是讓針對噸噸的有色眼光少了很多。
年紀大些閱歷深了,大多就沒年輕人那些洶湧澎湃的心思了。其中有個叫邵培言,據說是個考古方面的專家,今年六十出頭,他比謝老小十幾歲,但也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他見到陳安修和噸噸的時候說話就一點架子都沒有,“都說綠島那邊的小伙子身架子長得好,看這父子倆就知道此話果然不虛。”
“您老過獎了,我們那邊的小姑娘也挺好的。”最後這句陳安修純粹是沒話找話說。
但沒想到這一位還頗為認同地點了點頭,“好姑娘也難追。”他兒子就在追著一位,追半年了,人家還沒點頭。兒子三十一了好不容易才真正開竅,可開半天,人家姑娘就是不給機會,也是沒辦法。他們家也不在乎是外地還是本地的,只要對方家裡清清白白的,姑娘肯上進,小兩口脾氣對了能在一起好好過日子,怎麼都好。不過現在人家姑娘沒答應,說什麼都是白搭。
章時年在這裡吃過午飯,下午因為公司里還有會議就先離開了。陳安修和噸噸陪著謝老待到三點多,眾人散去,他們又將謝老送回住處,噸噸後天就要回綠島準備開學了,不過謝老要等四月份天氣漸暖才會轉去綠島,他給了噸噸在綠島的地址,就在東山區附近,師徒兩個約定好四月再見。
冒冒最近見哥哥爸爸老出門,但總是不帶他,他就有點不樂意,今天早上章時年和噸噸出來的時候,他死活都要跟著,不讓他跟,他會生氣呢,他生氣的方式之一就是胖乎乎地杵在車門那裡,只要不抱他上去,他就誰也不讓上去。可是今天這種場合帶著他怎麼都不方便,所以章時年帶是帶出來了,但轉頭將他送到了章家老爺子那邊。正好這位也是天天惦記小孫子。
關門弟子歷來被人看重,尤其是謝半石的關門弟子,這麼一份多麼大的榮耀,經趙原初的口說出去,不到一天的時間,不說整個北京的書畫界,至少在謝半石的那些徒弟徒孫中已經引起巨大的轟動,他們相互猜測著到底是誰有這麼大的運氣得了謝老的青眼。謝半石的名氣和地位擺在這裡,幾乎每年都有人通過各種渠道和人脈想拜入他的門下,這裡面不乏一些已經成名的畫家,愛好此道的權貴子弟和名門淑媛。早年的時候,他還會留下幾個加以指導,但是到了晚年,除了經常來往的老朋友,他幾乎很少見外客,更別說收徒或者指導了。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默認謝老不會再收徒,轉而將目標對準謝老的那些徒弟,誰知道臨了臨了,竟然會殺出這麼個大號程咬金。
這事在此後的幾天裡進一步發酵,大家將畫壇上成名且有意透露過想拜謝老為師的畫家細細篩選一遍無果後,於是更傾向於這個程咬金的背景定然非常深厚,連謝老都無法拒絕。特別是後來又隱隱傳出這個關門弟子還很年輕的時候。大家都更相信後者了。要不然就謝老這輩子的資歷,就是個繪畫天才站在他面前也不一定能入他的眼。
說起來這件事雖然轟動,但還是局限在書畫界的範圍之內的,陳安修和這些人素無來往,對這些事全然不知,日子倒和平常一樣,沒什麼不同。在這期間,衛林邀請他們一家到朋友新開的滑雪場玩,陳安修閒著也沒事,就帶著噸噸冒冒過去了,當然他們父子三個都不會,但噸噸有衛林這個高手全程陪護,都沒怎麼傷著,陳安修就比較慘,他自覺運動神經發達,第一次就滑的單板,結果頭天摔到骨頭差點散架。章時年第三天過來的,他來的時候沒看到那個在電話里自吹自擂已經能滑一段的人,只看到個豬頭拉著個雪爬犁拖著胖冒冒在雪地里到處晃悠。對著陳安修那張半腫大的臉,章時年是又好氣又心疼。帶著人去衛生室檢查過後,確定只是皮下水腫,沒什麼大礙,他親自下場手把手的教,他倒是沒教練那麼專業,但作為愛人,他的細心和耐心是任何教練比不上的,再加上專業教練從旁指導,就這樣過了兩天,陳安修還真的能歪歪扭扭地滑上好長一段了。
如果不是有接下來的事情要忙,陳安修可能願意在這裡多住兩天,不過趙原初提議的聚會就在眼前,他們也不好真的袖手旁觀,雖然人家當時說的是師兄弟的小聚,但誰都明白這也是一次半公開的拜師宴。他去幫著選的場地,又跟著和酒店商定菜色和具體布置。陳安修本來以為就是師兄弟們的話,人不會很多的,最多兩桌就可以了,直到和趙原初碰頭了,才知道來的人真不少,大概得有五六十號人,這裡面包括謝半石多年的一些老朋友,不僅是書畫界的,還有一些其他行業和文化界的朋友,此外就是徒弟徒孫們,聚會那天,恰好陶瓷博物館那邊的畫展也結束了,好多人都想過來湊熱鬧。這是件好事,沒道理將客人推拒到門外,趙原初就都答應了下來。
說起畫展,他在那裡幫了一天忙,後來也沒去過,最後一天的時候,他和噸噸就去了一趟,可能趕上周末又是學生寒假的原因,人還不少,他遇到了兩個那天認識的朋友,交談起來了,對方才知道原來是他兒子喜歡畫畫,陳安修純粹是被他們拉來做了一天白工,他們其中一個還是在校的大四學生,脾氣慡朗,並沒有太多所謂藝術家的冷傲個性,見噸噸還是個小孩子,又主動邀請噸噸改天到他們畫室去玩,他們可以給免費輔導一下。還是陳安修說過幾天孩子要回綠島開學,他們才作罷。
說著話拜師宴這天就到了,陳安修是早早過去幫著趙原初夫婦張羅和接待客人,章時年帶著噸噸是稍晚點到的,不過他們到的時候人也不算多,他們的到來雖然引起了注意,但更多是因為外貌的原因,大家暗地裡贊一聲這父子倆真是頂好的相貌,又接著三五一群繼續猜測這次謝老到底收是個什麼樣的關門弟子,並沒有對他們倆的身份深究太多,畢竟這次來的人,也不是彼此都認識,看見個眼生的也屬正常。
謝老大概是十一點左右的時候由一個徒弟陪著來的,陳安修就在門口,遠遠看到了,趕忙去扶他,他也沒拒絕,他一進門,很多人都起身和他打招呼,但目光都不自覺地向他身後望去,大家都想見見那個傳聞中的關門弟子到底是何方神聖。可是引著脖子看了半天,也沒見到人。
那些年紀小的徒孫再怎麼著急,也不好當面問謝老,但謝半石的那些朋友就熟絡多了,不等他坐穩,就問道,“你那小徒弟呢?怎麼沒跟著一起來?不是說今天要帶來給大家看看的嗎?”
謝半石早就看到噸噸了,剛才他一進門,那個孩子就起身了,不過是他身邊圍著的人太多,那個孩子就沒硬擠過來,這會人群散開一些了,他朝著人招招手。
大家不自覺地就順著他的視線望過去,他們先看的是章時年,三十多歲,說是年輕也可以,不過看這人通身的氣派實在不大像愛好此道的。但人家就是能說動謝老收徒也是本事,就在大家猜測、疑問、好奇和打量的目光中,一直站在那男人旁邊的孩子迎面走過來了,而那個男人只是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根本沒跟著過來。這時大家心裡隱隱有了一個猜測,雖然太過驚悚,可眼下最接近現實。
“老師。”如果噸噸的這聲稱呼,有人還懷疑是自己耳鳴聽錯了。那江獨峰接下來的大嗓門就不容人懷疑了,“我給諸位介紹一下,這個孩子叫陳秋陽,是老師新收的關門弟子,也是我和致飛他們的小師弟。以後還請大家多多關照。”
宴會廳里足足安靜了兩秒,才有陸陸續續的掌聲響起來,接著是大家的道賀聲,能來此參加聚會的,不說各個是人精,但也很少有那不通事理的,既然人家謝老都認了,黃獨峰張致飛這些畫壇泰斗都能公開喊一聲小師弟了,他們心裡就是有再多的疑惑,也不會當面表現出來的。不過這哪裡是年輕,簡直是年幼,個頭雖然不矮,但那臉和聲音分明就是個還沒到變聲期的孩子,目測也就十二三歲。
這次噸噸除了拜師之外,也見過了幾位師兄,謝半石的這些徒弟並不是都集中在北京,還有好幾個在國外的,因為時間的原因,這次並沒有趕回來,但聽說老師收了關門弟子,也都托人準備了禮物。在北京的就三個,最大的張致飛今年七十二了,趙原初算小的,也將近六十了。除了噸噸以外,謝半石二十幾年前收的那個徒弟齊善也小五十了,他是從杭州專程坐飛機過來的,他來的晚了,大家已經上桌坐下,他過來知道是噸噸,就拉著笑說,“這二十年了,我還以為我才是那個關門弟子,沒想到老師在這裡等著我,不過老師眼光一向高,小師弟必定是好的,我就不抱怨了。”他從包里取了見面禮給噸噸,又摸摸噸噸的頭,感嘆說,“小師弟比我兒子還小。”
旁邊的江獨峰拉他坐下說,“行了,秋陽比我孫子還小,我都沒抱怨了,你感嘆什麼?”
他這話一出,惹地一桌子的人哈哈大笑,謝半石的那些徒孫們即便是心態再平和,但看著那麼個毛頭小孩子和他們素日來敬仰的前輩大師在同一張桌上平起平坐,談笑自若,說心裡一點沒妒忌都假的。特別是又想起之前的背景論,心裡酸溜溜的,紛紛感嘆同人不同命,會投胎也是一種本事。隱隱的就對噸噸有種莫名複雜的情緒,不算敵對,但也絕對不算很友善就是了。
這時其中一人忽然說,“哎呀,我想起來了,我說這孩子這麼眼熟呢,他是陳安修的兒子啊。”他就是在畫展上邀請噸噸去他畫室的那個人。起初他是不太敢相信,但那個孩子的相貌也不是滿大街都是的路人甲,看過就忘。而且他來的時候好像還看到陳安修的身影了。
他們之中大多不認識陳安修是誰,但那天一起在忙活的好幾個人都是知道他的,這些認識他的其中就有人開口說,“不是吧?我看陳安修那人也不像是有什麼大背景的樣子,”看穿戴說話什麼的,家庭應該不會太差,要不然他們也不會認為是同行了,但是人一點架子都沒有,而且那天被他們拉著做了一天白工,也沒有什麼怨言,這怎麼看也不像是個出身權貴的富家少爺啊。
“興許那個孩子真是有什麼驚人的天分?”如果沒有大背景的話,就只能這麼想了。要不然謝老為什麼會收這么小關門弟子?
“如果真是這樣,倒也服氣了。”有人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雖然天分的事情暫時沒有定論,畢竟謝老不開口,誰也不好上趕著去要求人家小弟子當眾展示一下水平,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很多人認定的唯背景論,這個結果大概是陳安修當時也沒料到的。不管怎麼說,噸噸的背景被他這麼一模糊,倒是讓針對噸噸的有色眼光少了很多。
年紀大些閱歷深了,大多就沒年輕人那些洶湧澎湃的心思了。其中有個叫邵培言,據說是個考古方面的專家,今年六十出頭,他比謝老小十幾歲,但也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他見到陳安修和噸噸的時候說話就一點架子都沒有,“都說綠島那邊的小伙子身架子長得好,看這父子倆就知道此話果然不虛。”
“您老過獎了,我們那邊的小姑娘也挺好的。”最後這句陳安修純粹是沒話找話說。
但沒想到這一位還頗為認同地點了點頭,“好姑娘也難追。”他兒子就在追著一位,追半年了,人家還沒點頭。兒子三十一了好不容易才真正開竅,可開半天,人家姑娘就是不給機會,也是沒辦法。他們家也不在乎是外地還是本地的,只要對方家裡清清白白的,姑娘肯上進,小兩口脾氣對了能在一起好好過日子,怎麼都好。不過現在人家姑娘沒答應,說什麼都是白搭。
章時年在這裡吃過午飯,下午因為公司里還有會議就先離開了。陳安修和噸噸陪著謝老待到三點多,眾人散去,他們又將謝老送回住處,噸噸後天就要回綠島準備開學了,不過謝老要等四月份天氣漸暖才會轉去綠島,他給了噸噸在綠島的地址,就在東山區附近,師徒兩個約定好四月再見。
冒冒最近見哥哥爸爸老出門,但總是不帶他,他就有點不樂意,今天早上章時年和噸噸出來的時候,他死活都要跟著,不讓他跟,他會生氣呢,他生氣的方式之一就是胖乎乎地杵在車門那裡,只要不抱他上去,他就誰也不讓上去。可是今天這種場合帶著他怎麼都不方便,所以章時年帶是帶出來了,但轉頭將他送到了章家老爺子那邊。正好這位也是天天惦記小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