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李宛不禁暗暗鬆了口氣, 他還擔心小傢伙不接受呢,要不然有得他頭疼了。
平靜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 朝廷一時還沒物色出新的更合適的人選,鄧闌和沈艾又只能回到邊關繼續駐守。好在鄧闌和沈艾習慣了塞外自由的日子, 倒也覺得挺不錯。
天子如今不管李宛樂不樂意,差不多直接當了甩手掌柜,每天過的都是含飴弄孫的日子,悠哉游哉、好不快哉!
其實對李宛來說也還好,只要會用人,需要他做的事情也不算多,而且涉及敏感、事態重大的,還有他父皇在後面頂著,那些想倚老賣老的朝臣和世家大族也不敢如何。
自三皇子一黨被清理後,朝廷和世家大族本就已經安分了不少。
至於圓圓,沒多久就傳出芸側妃所生幼女因皇陵條件艱苦夭折,李宛又收養了一名義女。消息靈通些的,自是知道圓圓出身,但也沒誰敢多嘴在人前提一句。
李宛也沒想過隱瞞這件事,只不過順其自然罷了。他會答應下來,一來是不忍袁芸央求,到底有些情誼,他還是很敬服袁芸這樣的女子,能夠讓她開口相求,自已是不易;再來圓圓只是個小嬰兒,父輩什麼都和她沒什麼關係,本就不該牽扯到她。
皇后本來是不願意的,她覺得李宛不該動這種什麼惻隱之心,沒有什麼好處,反倒可能帶來什麼隱患。她什麼自都是將李宛和小寶考慮在先,平白養一個小嬰兒,讓李宛受累,她不樂意,還會分走李宛和謝宴的注意力,她覺得小寶也受委屈了。
但李宛向來是個主意大的,拿定了的事情向來不會受人干涉,提過李宛不聽便也罷了。再後來看到這小嬰兒就是一張白紙,性格乖巧又愛笑,抱在懷裡軟軟的一小團,年紀大了就是喜歡小孩子,便再也沒提過不樂意的事情了。
帶一個也是帶,帶兩個也是帶,她的鳳儀宮都熱鬧了許多,成日歡聲笑語的,連帶著成日心情都好得很。時常忍不住和張嬤嬤感嘆:「往日都聽人言上了年紀享受天倫之樂,如今一看,可不如此,真是千金不換吶!」
張嬤嬤在一旁道:「可不是!娘娘福澤深厚,旁人哪能及!」
皇后看著眉眼俏麗可愛的圓圓,不禁嘆道:「誰能想到,短短些時日便已物是人非啊!想當初淑妃對本宮心中不滿這許多年,就盼著有朝一日她兒子當上皇帝,她能在本宮面前揚眉吐氣,可誰想到落到如今下場呢?!」
「說起來,本宮平日裡雖然嫌她得很,但其實好像也沒厭惡到想要她去死的份,每每想起來,心裡還是忍不住唏噓不已。」
張嬤嬤道:「娘娘心善。只是各人有各人的命,淑妃娘娘福薄,也是怪不到別人頭上去。」
至於皇帝,對李宛收養圓圓倒是沒什麼看法,到底也是他的親孫女,收養了他不會有什麼意見。但他也是天子,不收養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團團一直跟在三皇子夫婦身邊守皇陵,天子也是從來沒多提過一句,而自縊身死的淑妃,天子也是沒多提過一句。
每說及此事,李宛都忍不住感嘆,論及無情,果然還是他父皇無情。上一世可以為了皇位的傳承與穩固,默許他那便宜弟弟會殺掉他的可能;這一世,也可以為了同樣的緣故,置他這便宜弟弟與他以前最喜歡的后妃於不顧。
若是他像他那便宜弟弟一樣這麼忌憚他的存在,非要置他便宜弟弟於死地的話,他父皇怕也是會坐視不理。
只不過,他這便宜弟弟犯下的是弒父弒君的罪行,即使他那便宜弟弟以命相抵,也並不為過,和他沒什麼干係,算不到他頭上。
至於淑妃,盛寵多年,又為他生下了一子,若說他父皇對她沒感情,他自是不信的,但說要有多愛,他自也不信。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大概也不過如此。
但他父皇在小寶和圓圓面前,倒是全沒了身為天子的威嚴和城府莫測,與平常百姓家的祖輩也沒什麼區別,對孫輩也是溺愛得很。
也許人都是割裂的,簡單的貼標籤並沒有什麼意義。
至於謝宴,記憶雖然還沒恢復,以前學的四書五經兵法之類都還沒忘記,幫他處理朝廷政務倒是頗為熟稔。胡太醫一直幫他調理著,說身體已沒有什麼大礙,照理說應該早恢復記憶才是,但為何還沒恢復也不明就裡,說不定只須靜待時日,說不定哪天便恢復了。
很快到了夏季,天氣逐漸變得炎熱,李宛覺得有些苦暑,沒什麼胃口,成日只想昏睡,不想吃什麼東西。
皇后得知後,有了前車之鑑,自不敢大意,早早讓胡太醫和沈太醫為他把脈,卻是又有了身孕。
李宛:......
平靜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 朝廷一時還沒物色出新的更合適的人選,鄧闌和沈艾又只能回到邊關繼續駐守。好在鄧闌和沈艾習慣了塞外自由的日子, 倒也覺得挺不錯。
天子如今不管李宛樂不樂意,差不多直接當了甩手掌柜,每天過的都是含飴弄孫的日子,悠哉游哉、好不快哉!
其實對李宛來說也還好,只要會用人,需要他做的事情也不算多,而且涉及敏感、事態重大的,還有他父皇在後面頂著,那些想倚老賣老的朝臣和世家大族也不敢如何。
自三皇子一黨被清理後,朝廷和世家大族本就已經安分了不少。
至於圓圓,沒多久就傳出芸側妃所生幼女因皇陵條件艱苦夭折,李宛又收養了一名義女。消息靈通些的,自是知道圓圓出身,但也沒誰敢多嘴在人前提一句。
李宛也沒想過隱瞞這件事,只不過順其自然罷了。他會答應下來,一來是不忍袁芸央求,到底有些情誼,他還是很敬服袁芸這樣的女子,能夠讓她開口相求,自已是不易;再來圓圓只是個小嬰兒,父輩什麼都和她沒什麼關係,本就不該牽扯到她。
皇后本來是不願意的,她覺得李宛不該動這種什麼惻隱之心,沒有什麼好處,反倒可能帶來什麼隱患。她什麼自都是將李宛和小寶考慮在先,平白養一個小嬰兒,讓李宛受累,她不樂意,還會分走李宛和謝宴的注意力,她覺得小寶也受委屈了。
但李宛向來是個主意大的,拿定了的事情向來不會受人干涉,提過李宛不聽便也罷了。再後來看到這小嬰兒就是一張白紙,性格乖巧又愛笑,抱在懷裡軟軟的一小團,年紀大了就是喜歡小孩子,便再也沒提過不樂意的事情了。
帶一個也是帶,帶兩個也是帶,她的鳳儀宮都熱鬧了許多,成日歡聲笑語的,連帶著成日心情都好得很。時常忍不住和張嬤嬤感嘆:「往日都聽人言上了年紀享受天倫之樂,如今一看,可不如此,真是千金不換吶!」
張嬤嬤在一旁道:「可不是!娘娘福澤深厚,旁人哪能及!」
皇后看著眉眼俏麗可愛的圓圓,不禁嘆道:「誰能想到,短短些時日便已物是人非啊!想當初淑妃對本宮心中不滿這許多年,就盼著有朝一日她兒子當上皇帝,她能在本宮面前揚眉吐氣,可誰想到落到如今下場呢?!」
「說起來,本宮平日裡雖然嫌她得很,但其實好像也沒厭惡到想要她去死的份,每每想起來,心裡還是忍不住唏噓不已。」
張嬤嬤道:「娘娘心善。只是各人有各人的命,淑妃娘娘福薄,也是怪不到別人頭上去。」
至於皇帝,對李宛收養圓圓倒是沒什麼看法,到底也是他的親孫女,收養了他不會有什麼意見。但他也是天子,不收養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團團一直跟在三皇子夫婦身邊守皇陵,天子也是從來沒多提過一句,而自縊身死的淑妃,天子也是沒多提過一句。
每說及此事,李宛都忍不住感嘆,論及無情,果然還是他父皇無情。上一世可以為了皇位的傳承與穩固,默許他那便宜弟弟會殺掉他的可能;這一世,也可以為了同樣的緣故,置他這便宜弟弟與他以前最喜歡的后妃於不顧。
若是他像他那便宜弟弟一樣這麼忌憚他的存在,非要置他便宜弟弟於死地的話,他父皇怕也是會坐視不理。
只不過,他這便宜弟弟犯下的是弒父弒君的罪行,即使他那便宜弟弟以命相抵,也並不為過,和他沒什麼干係,算不到他頭上。
至於淑妃,盛寵多年,又為他生下了一子,若說他父皇對她沒感情,他自是不信的,但說要有多愛,他自也不信。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大概也不過如此。
但他父皇在小寶和圓圓面前,倒是全沒了身為天子的威嚴和城府莫測,與平常百姓家的祖輩也沒什麼區別,對孫輩也是溺愛得很。
也許人都是割裂的,簡單的貼標籤並沒有什麼意義。
至於謝宴,記憶雖然還沒恢復,以前學的四書五經兵法之類都還沒忘記,幫他處理朝廷政務倒是頗為熟稔。胡太醫一直幫他調理著,說身體已沒有什麼大礙,照理說應該早恢復記憶才是,但為何還沒恢復也不明就裡,說不定只須靜待時日,說不定哪天便恢復了。
很快到了夏季,天氣逐漸變得炎熱,李宛覺得有些苦暑,沒什麼胃口,成日只想昏睡,不想吃什麼東西。
皇后得知後,有了前車之鑑,自不敢大意,早早讓胡太醫和沈太醫為他把脈,卻是又有了身孕。
李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