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頁
江寂讓陸順在附近的小鎮上給僕人們租了個房子,後面的事情就要交代他們去做了。
要在荒地上建個莊子,還要找村民先把那片地都要清理整理一遍,等明年春天就要開始培育樹苗了,再用一年時間開荒。
江寂現在體會到了有錢有勢人多勢眾的好處,有什麼事交代下去,他只要提出要求就行,下面自然有人去辦。
建莊子還有開荒的事情有陸順去盯著,江寂自己則在家裡把桃樹的種植方法全整理了出來,到時候要拿給莊子的管事,讓他們學。
處理完這些事,江寂好好在家裡休息了一陣,無事就畫畫布料花樣子,還有雲錦的花樣子,然後挑著一些果樹的栽種方法先寫了出來。
推廣糧食作物是先讓大家吃飽,常見的蔬菜瓜果用來豐富餐桌飲食,等這些都推廣到了全大盛,接下來就可以慢慢培育各種果樹了。
這是一項漫長的過程,特別是一些要幾年才能掛果的果樹,更是需要時間。
這個急不來。
入秋後,各地陸續進入了收穫季節。
種水稻的地區,新種水稻已經全面鋪開,農戶們獲得了豐收,春小麥也開始收割,各個縣收繳皇糧的活兒從來沒有這麼順暢過。
今年的玉米紅薯也鋪得更廣,種植棉花的農戶也多了。
在昌平縣,因為江寂之前跟知縣大人說過,所以棉花是大量種植的,有許多其他縣的人都過來昌平收棉花了,但他們發現,昌平好多大戶人家家裡種的棉花都不賣,都屯著。
行商們有些不解,去問,人家也不說,就是不賣。
他們不僅不賣,還買了許多棉花屯著。
棉花採收完畢後不久,江寂沒有食言,孟大海接到了江寂的通知,讓他可以把那些紡織有關的機器的圖紙給知縣大人了。
知縣大人立即發了通知下去,凡是昌平縣人,想搞紡織的,都可以到縣衙領取一份昌國公下發的紡織機器圖紙。
沒過多久,四五家紡織作坊迅速就開了起來。
他們的廠房都是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的,只要機器做好到位,然後昌國公家的紡織廠還派了人來教他們使用機器,很快,他們就開始招工開始生產了。
那些前來收購棉花的行商才知道,原來他們不賣棉花是要自己開紡織作坊。
這兩年,江寂家的紡織廠生產的棉布,供不應求,非常受老百姓歡迎,他們的棉布已經賣到隔壁那些行省去了。
昌平縣的這些百姓是感觸最深的,因為時不時就能看到江記布莊面前聚集了一大波行商,都是來下訂單搶貨的。
他們不僅搶紡織廠里還沒生產出來的,連布莊裡的散貨都不放過,搞得昌平縣的百姓,明明是本地人,也時常買不到棉布,還需要跟鋪子裡預定,讓他們預留出來。
江記棉布的成功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特別是之前聽到江寂說過對昌平縣的規劃的四大家族的族長,他們本身腦子就比其他人靈活,又有更雄厚的實力,更是要搶先占據這一片市場。
林府原本是做糧油生意的,現在他在維持原本生意的情況下,也召集人馬開了個紡織作坊。
他發現了,只要用昌國公弄的這機器,那棉布紡出來就是比原來的柔軟,比原來的好!
他也沒有托大,沒有搞那些複雜的花色,他就生產最基礎的純色布料,特別是白色、灰色、青色和藍色的,這些是銷量最多的。
張府在紡織行業也是浸淫已久,做這個更拿手。
他把家裡的所有機器都換成了新機器,試生產的時候,看到那軋棉機迅速地分離出棉籽,看到紡紗機一人頂八個的活兒,他都不得不佩服。
難怪昌國公家的作坊每個月都能做出那麼多布料!
因為新開的紡織作坊,昌平縣很多百姓,特別是女性,進入了紡織作坊里,有了活兒干,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會慢慢好起來。
江寂家的布莊生意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不過全國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缺口,現在他們在昌平縣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倒是不怕。
而且,他們的品牌已經打出去了,他們的生意已經鋪到外省去了,也就不那麼懼怕新開的紡織作坊。
昌平的紡織業正像江南的絲綢業一樣,欣欣向榮地發展起來。
江寂收到昌平老家的來信,知道那邊發展一切順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寧州那邊的絲綢廠房也快建好了,雲錦馬上也可以生產起來。
家裡的三個酒樓每天都客滿,生意興隆。
今年京城這邊蔬菜推廣得不錯,明年就可以考慮再開一個火鍋店。
京郊的桃園已經動工,只待明年春天播種。
他再抬頭看向前方。
滿園花團錦簇,四周賓客滿座。
江霞穿著一身粉色的衣裙,宛如池中含苞待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嬌俏動人,正在台上接受及笄禮。
趙茹身著錦衣,含笑正將一枚精美的簪子給江霞簪到頭髮上。
身邊,江南江北已經不再是又黑又瘦的小皮猴,長成了修長的小少年。
江寂再看向右手邊,高大英俊的男人牽著他的手正側首垂眸看著他,唇角含笑,滿目深情。
要在荒地上建個莊子,還要找村民先把那片地都要清理整理一遍,等明年春天就要開始培育樹苗了,再用一年時間開荒。
江寂現在體會到了有錢有勢人多勢眾的好處,有什麼事交代下去,他只要提出要求就行,下面自然有人去辦。
建莊子還有開荒的事情有陸順去盯著,江寂自己則在家裡把桃樹的種植方法全整理了出來,到時候要拿給莊子的管事,讓他們學。
處理完這些事,江寂好好在家裡休息了一陣,無事就畫畫布料花樣子,還有雲錦的花樣子,然後挑著一些果樹的栽種方法先寫了出來。
推廣糧食作物是先讓大家吃飽,常見的蔬菜瓜果用來豐富餐桌飲食,等這些都推廣到了全大盛,接下來就可以慢慢培育各種果樹了。
這是一項漫長的過程,特別是一些要幾年才能掛果的果樹,更是需要時間。
這個急不來。
入秋後,各地陸續進入了收穫季節。
種水稻的地區,新種水稻已經全面鋪開,農戶們獲得了豐收,春小麥也開始收割,各個縣收繳皇糧的活兒從來沒有這麼順暢過。
今年的玉米紅薯也鋪得更廣,種植棉花的農戶也多了。
在昌平縣,因為江寂之前跟知縣大人說過,所以棉花是大量種植的,有許多其他縣的人都過來昌平收棉花了,但他們發現,昌平好多大戶人家家裡種的棉花都不賣,都屯著。
行商們有些不解,去問,人家也不說,就是不賣。
他們不僅不賣,還買了許多棉花屯著。
棉花採收完畢後不久,江寂沒有食言,孟大海接到了江寂的通知,讓他可以把那些紡織有關的機器的圖紙給知縣大人了。
知縣大人立即發了通知下去,凡是昌平縣人,想搞紡織的,都可以到縣衙領取一份昌國公下發的紡織機器圖紙。
沒過多久,四五家紡織作坊迅速就開了起來。
他們的廠房都是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的,只要機器做好到位,然後昌國公家的紡織廠還派了人來教他們使用機器,很快,他們就開始招工開始生產了。
那些前來收購棉花的行商才知道,原來他們不賣棉花是要自己開紡織作坊。
這兩年,江寂家的紡織廠生產的棉布,供不應求,非常受老百姓歡迎,他們的棉布已經賣到隔壁那些行省去了。
昌平縣的這些百姓是感觸最深的,因為時不時就能看到江記布莊面前聚集了一大波行商,都是來下訂單搶貨的。
他們不僅搶紡織廠里還沒生產出來的,連布莊裡的散貨都不放過,搞得昌平縣的百姓,明明是本地人,也時常買不到棉布,還需要跟鋪子裡預定,讓他們預留出來。
江記棉布的成功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特別是之前聽到江寂說過對昌平縣的規劃的四大家族的族長,他們本身腦子就比其他人靈活,又有更雄厚的實力,更是要搶先占據這一片市場。
林府原本是做糧油生意的,現在他在維持原本生意的情況下,也召集人馬開了個紡織作坊。
他發現了,只要用昌國公弄的這機器,那棉布紡出來就是比原來的柔軟,比原來的好!
他也沒有托大,沒有搞那些複雜的花色,他就生產最基礎的純色布料,特別是白色、灰色、青色和藍色的,這些是銷量最多的。
張府在紡織行業也是浸淫已久,做這個更拿手。
他把家裡的所有機器都換成了新機器,試生產的時候,看到那軋棉機迅速地分離出棉籽,看到紡紗機一人頂八個的活兒,他都不得不佩服。
難怪昌國公家的作坊每個月都能做出那麼多布料!
因為新開的紡織作坊,昌平縣很多百姓,特別是女性,進入了紡織作坊里,有了活兒干,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會慢慢好起來。
江寂家的布莊生意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不過全國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缺口,現在他們在昌平縣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倒是不怕。
而且,他們的品牌已經打出去了,他們的生意已經鋪到外省去了,也就不那麼懼怕新開的紡織作坊。
昌平的紡織業正像江南的絲綢業一樣,欣欣向榮地發展起來。
江寂收到昌平老家的來信,知道那邊發展一切順利,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寧州那邊的絲綢廠房也快建好了,雲錦馬上也可以生產起來。
家裡的三個酒樓每天都客滿,生意興隆。
今年京城這邊蔬菜推廣得不錯,明年就可以考慮再開一個火鍋店。
京郊的桃園已經動工,只待明年春天播種。
他再抬頭看向前方。
滿園花團錦簇,四周賓客滿座。
江霞穿著一身粉色的衣裙,宛如池中含苞待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嬌俏動人,正在台上接受及笄禮。
趙茹身著錦衣,含笑正將一枚精美的簪子給江霞簪到頭髮上。
身邊,江南江北已經不再是又黑又瘦的小皮猴,長成了修長的小少年。
江寂再看向右手邊,高大英俊的男人牽著他的手正側首垂眸看著他,唇角含笑,滿目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