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薛寶釵將這玉托在掌上,只見這玉大如雀卵,燦若明霞,五色花紋纏護,實是難得的美玉奇珍,反面則刻著一句話,寶釵喃喃念了兩遍,「莫失莫忘,仙壽恆昌。」
一旁的鶯兒聽了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
「胡說什麼。」薛寶釵斥她,自己面上卻微微紅了。
賈逢秋沒接話,倒是林黛玉撲哧一笑,「寶姐姐項圈上是兩句什麼話?」
「是個癩頭和尚給了兩句吉利話,鏨上了,叫天天戴著。」薛寶釵一面說,一面從衣服里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拿出來,林黛玉湊過去看,果然刻著八個篆字,兩句吉讖,「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林黛玉口中念道,一邊拿眼睛去看賈逢秋,笑道,「還真是一對兒。」
「吉祥話無非都是這般。」賈逢秋搖頭笑笑,將林黛玉拉回來,薛寶釵將金鎖收起來,催鶯兒擺茶果子去,林黛玉也便笑笑,不再多言。
二人在薛姨媽處吃過飯方才回去,賈逢秋曲起手指輕輕敲了敲林黛玉的眉心,「這樣的話以後可不許說了。」
林黛玉知他說金玉之事,嗔道,「這可不是我說的,是鶯兒說的。」
「鶯兒我卻管不著。」賈逢秋笑,「我只管著你。」
林黛玉臉色微紅,半晌,輕輕點點頭,「我知道了。」
第47章 番外夢回紅樓2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忽一日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原來林如海身染重疾,特寫了信來接林黛玉回去。
賈母忙打點黛玉起身,命賈璉送林黛玉回去,到時候仍叫帶回來。
賈逢秋聽聞了消息,急匆匆趕了來,「老太太,我陪玉妹妹同去。」
「我已叫你璉二哥陪玉兒回去了。」賈母嘆口氣,道,「你就安心留在這等玉兒回來吧。」
「老太太,我雖不通庶務,只去陪著玉妹妹罷了。」賈逢秋皺眉,「若是林姑父的病……,玉妹妹沒個人在身邊陪著,如何受得了?」
璉二哥雖然同去,卻只為幫忙打理府中大小事情,他與玉兒雖也為表兄妹,見面的次數缺少,彼此間並不十分熟悉,若是林姑父的病有個萬一,璉二哥又忙著打理府中上下,玉兒屆時連個陪伴說話的人也沒有。
賈母點點頭,這倒也是她擔心的,「那你父親那邊怎麼說?」
「父親已同意了。」賈逢秋道,他方才已匆匆去找過父親了,賈政重親情孝道,他這外甥女兒也確實是個可憐的,母親去了,如今父親怕是也……逢秋陪她走一趟也好,雖有些耽誤學業,但逢秋於功課上從不叫他擔憂的,回來勤謹些補上就是了。
既賈政都答應了,賈母也便不再阻攔,「那你與璉二哥一同送玉兒回去吧,多勸著,照顧著些。」
賈逢秋自然應下。
三人迅速擇了日期,辭別眾人,帶了僕從,登舟往揚州去了。
待到了揚州,見父親面色灰白,形容憔悴,父女二人不免又痛哭一場。
林如海的病時好時壞,總不見好,賈璉幫著打理家事,後事也悄悄預備著了,賈逢秋有時也學著搭把手幫忙,大多時候卻只陪著林黛玉,照顧在林如海病榻前。
就這樣支撐了幾個月,林如海的身體終是撐不住了。林如海病了這數月,對這一日的到來早有預料,倒也不十分難過不舍,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黛玉。
他的玉兒從今往後便真是孤苦伶仃一個人了,林如海忍不住落下淚來,氣若遊絲的牽著黛玉的手,「玉兒,以後好好兒的。」
說著便闔上了眼,林黛玉早已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幾乎暈死過去。
賈逢秋亦忍不住紅了眼睛,這種時候,節哀是無用之語,什麼安慰也是多餘,賈逢秋也沒什麼能做的,只能靜靜陪在林黛玉身側,牽著她的手給她一點支撐。
林黛玉原本就清瘦,給林如海守靈這幾日,更是瘦了一圈,眼睛也哭腫了,十分憔悴可憐,紫鵑給端了粥來,黛玉也喝不進去。
賈逢秋也不多勸她,只陪著她一起水米不進,林黛玉見他這般,無法,才逼著自己吃些東西,不至於熬不下去。
送了林如海的靈回蘇州,一切打點妥當,林黛玉幾人方才返程回賈府。
林黛玉原本傷心,又舟車勞頓,不免又病了一場,賈逢秋每日精心照料,陪伴黛玉說話逗樂,黛玉也都沒什麼精神。
回了賈府這病還反反覆覆持續了數日,直到開春天氣漸暖,方才漸漸好起來,也才恢復了些往日精神,又將帶來的書籍、紙筆等物分送於賈逢秋和眾姊妹等人。
……
卻說二十一日是薛寶釵的生日,因是十五歲生日,算得將笄之年,因此比起往常生日格外隆重些。
至生日那日,在賈母內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戲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戲,眾人各點了戲,至晚間散時,賈母愛那作小旦的與一個作小丑的,便命人帶進來。
這小旦方才十一歲,小丑才九歲,十分可憐見的,賈母因命人拿些肉果與他們,另外賞了兩串錢。
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
薛寶釵心中猜到了,卻只一笑,不肯說,史湘雲卻心直口快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
一旁的鶯兒聽了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
「胡說什麼。」薛寶釵斥她,自己面上卻微微紅了。
賈逢秋沒接話,倒是林黛玉撲哧一笑,「寶姐姐項圈上是兩句什麼話?」
「是個癩頭和尚給了兩句吉利話,鏨上了,叫天天戴著。」薛寶釵一面說,一面從衣服里將那珠寶晶瑩黃金燦爛的瓔珞拿出來,林黛玉湊過去看,果然刻著八個篆字,兩句吉讖,「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莫失莫忘,仙壽恆昌。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林黛玉口中念道,一邊拿眼睛去看賈逢秋,笑道,「還真是一對兒。」
「吉祥話無非都是這般。」賈逢秋搖頭笑笑,將林黛玉拉回來,薛寶釵將金鎖收起來,催鶯兒擺茶果子去,林黛玉也便笑笑,不再多言。
二人在薛姨媽處吃過飯方才回去,賈逢秋曲起手指輕輕敲了敲林黛玉的眉心,「這樣的話以後可不許說了。」
林黛玉知他說金玉之事,嗔道,「這可不是我說的,是鶯兒說的。」
「鶯兒我卻管不著。」賈逢秋笑,「我只管著你。」
林黛玉臉色微紅,半晌,輕輕點點頭,「我知道了。」
第47章 番外夢回紅樓2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忽一日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原來林如海身染重疾,特寫了信來接林黛玉回去。
賈母忙打點黛玉起身,命賈璉送林黛玉回去,到時候仍叫帶回來。
賈逢秋聽聞了消息,急匆匆趕了來,「老太太,我陪玉妹妹同去。」
「我已叫你璉二哥陪玉兒回去了。」賈母嘆口氣,道,「你就安心留在這等玉兒回來吧。」
「老太太,我雖不通庶務,只去陪著玉妹妹罷了。」賈逢秋皺眉,「若是林姑父的病……,玉妹妹沒個人在身邊陪著,如何受得了?」
璉二哥雖然同去,卻只為幫忙打理府中大小事情,他與玉兒雖也為表兄妹,見面的次數缺少,彼此間並不十分熟悉,若是林姑父的病有個萬一,璉二哥又忙著打理府中上下,玉兒屆時連個陪伴說話的人也沒有。
賈母點點頭,這倒也是她擔心的,「那你父親那邊怎麼說?」
「父親已同意了。」賈逢秋道,他方才已匆匆去找過父親了,賈政重親情孝道,他這外甥女兒也確實是個可憐的,母親去了,如今父親怕是也……逢秋陪她走一趟也好,雖有些耽誤學業,但逢秋於功課上從不叫他擔憂的,回來勤謹些補上就是了。
既賈政都答應了,賈母也便不再阻攔,「那你與璉二哥一同送玉兒回去吧,多勸著,照顧著些。」
賈逢秋自然應下。
三人迅速擇了日期,辭別眾人,帶了僕從,登舟往揚州去了。
待到了揚州,見父親面色灰白,形容憔悴,父女二人不免又痛哭一場。
林如海的病時好時壞,總不見好,賈璉幫著打理家事,後事也悄悄預備著了,賈逢秋有時也學著搭把手幫忙,大多時候卻只陪著林黛玉,照顧在林如海病榻前。
就這樣支撐了幾個月,林如海的身體終是撐不住了。林如海病了這數月,對這一日的到來早有預料,倒也不十分難過不舍,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黛玉。
他的玉兒從今往後便真是孤苦伶仃一個人了,林如海忍不住落下淚來,氣若遊絲的牽著黛玉的手,「玉兒,以後好好兒的。」
說著便闔上了眼,林黛玉早已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幾乎暈死過去。
賈逢秋亦忍不住紅了眼睛,這種時候,節哀是無用之語,什麼安慰也是多餘,賈逢秋也沒什麼能做的,只能靜靜陪在林黛玉身側,牽著她的手給她一點支撐。
林黛玉原本就清瘦,給林如海守靈這幾日,更是瘦了一圈,眼睛也哭腫了,十分憔悴可憐,紫鵑給端了粥來,黛玉也喝不進去。
賈逢秋也不多勸她,只陪著她一起水米不進,林黛玉見他這般,無法,才逼著自己吃些東西,不至於熬不下去。
送了林如海的靈回蘇州,一切打點妥當,林黛玉幾人方才返程回賈府。
林黛玉原本傷心,又舟車勞頓,不免又病了一場,賈逢秋每日精心照料,陪伴黛玉說話逗樂,黛玉也都沒什麼精神。
回了賈府這病還反反覆覆持續了數日,直到開春天氣漸暖,方才漸漸好起來,也才恢復了些往日精神,又將帶來的書籍、紙筆等物分送於賈逢秋和眾姊妹等人。
……
卻說二十一日是薛寶釵的生日,因是十五歲生日,算得將笄之年,因此比起往常生日格外隆重些。
至生日那日,在賈母內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戲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戲,眾人各點了戲,至晚間散時,賈母愛那作小旦的與一個作小丑的,便命人帶進來。
這小旦方才十一歲,小丑才九歲,十分可憐見的,賈母因命人拿些肉果與他們,另外賞了兩串錢。
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
薛寶釵心中猜到了,卻只一笑,不肯說,史湘雲卻心直口快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樣。」